《花开半夏》&《匆匆那年》读后感
说实话,我很庆幸自己先看的《花开半夏》,后看的《匆匆那年》,不然,就不可能将两个故事都放在心里了。因为,《花开半夏》是悲剧,里面的故事情节,离我的生活甚远,我只能跟随作者的描述,让自己体会着那样一个真实存在却又不曾接触的世界;而《匆匆那年》则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那些初中、高中时所经历的事,竟然如此相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相似,是一样。
我还是想从《花开半夏》开始说。
去网上下载这部小说,是因为那天无意在湖南卫视看了一个新剧的介绍,名字就叫《花开半夏》,然后,无意中又在微博上看到《花开半夏》这部小说其中一段话的转帖,就来了兴趣,去网上搜了来,下载看。
小说看到有一半的时候,我去网上搜了《花开半夏》的视频来看,果不其然,小说内容以及一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被改的面目全非,隧,果断关了视频,全身心投入到小说的世界里。
魏如风,夏如画,如果没有遇到那些人、那些事,他们是可以实现彼此陪伴、守候,甚至是一辈子的那个诺言,可是,命运偏偏喜欢捉弄这些已经被伤的体无完肤的孩子们,不知是谁执了那钥匙,将命运的齿轮转动,他们的生活和世界,不再如从前那么平淡、那么简单。他们终将无法逃离命运给他们安排的一切。
生活中的我们,大概也是这样吧,与某些人的擦肩而过,平淡无奇,与某些人的偶遇,却是一场羁绊的开始。
没有血缘关系,是名义上的姐弟,却在相依为命、朝夕相处中,将那粒种子深深埋下。她的世界里,他是唯一的;他的世界里,她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也许开始就注定是个错误,可是,他们不得不选择就这么一直错下去,当他们想放下所有、逃离这一切的时候,却没有人给他们这个机会,命运偏偏不放过他们,阴阳两隔。她中枪倒下的最后,看到他的背影,唤了他的名字;他在那场爆炸被人救起后,忘了自己,也忘了一切,却惟独记得她的名字。
她带着心里唯一的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以她的名字继续活着,却剥离了所有记忆,离开了之前所有认识他的人。
我并不认为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看作者后记的时候发现,那些情节都是依据一些真实的案例改编的。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人类最基本的真实生活,只是作者运用了一些手法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花开半夏》这个故事,我不能说很喜欢,也不能说不喜欢。如花般的生命,本应开在最绚烂的季节,却早早枯萎凋零。他们的青春是美的,却带着无限的伤感,他们拥有彼此也属于彼此,只是在我看来,略带了些苦涩……我很喜欢最后作者说的这句话:生如夏花,花开半夏~
再说《匆匆那年》。
我很清楚的记得,是在微博上看阿龙的转帖知道这本书的,阿龙本人也很喜欢这本书,还与作者九夜茴面对面地聊过这本书。知道我的人也都清楚,只要是阿龙喜欢的书或者文章什么的,我也一定会去找来拜读,这大概就是爱屋及乌的最好解释吧,哈哈~对于阿龙的喜欢,我从来不掩饰。
还是说回这部小说《匆匆那年》。
可以说,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充满浓浓北京味儿的小说。里面各种的老北京话还有京骂,看的我那叫一个痛快。
跟随作者的描述,在各位主角的带领下,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初中和高中时代,那个卷子、考试漫天飞却也与同学间各种欢笑的时代,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上课、考试、小饭桌、打篮球、暗恋、小纸条、抄作业、对答案、打群架、胡侃等等等等,这些在当时看来如此平常,可现在想想却无限怀念的事,80后的我们一样也没少做。
陈寻、方茴、乔燃、赵烨、林嘉茉,读着他们的故事,我好像回到了学校的教室,就坐在他们旁边,看他们说话、嬉闹,体会着他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难受。
有时候,我常常回想自己上学的那几年,人家都暗个恋,搞个地下情,写写情书什么的,我却好像天生跟这些事绝缘般,没一件能让我觉得刻骨铭心的,当然了,我指的是感情的事,以至于在看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我和朋友以及姐妹们调侃说,自己的那段青春,算是留了空白了,末了末了的,我还嬉皮笑脸,O(∩_∩)O哈哈~。不过,这回头一想,当时的我除了每天被学习占据,自己还看小说、看动漫,没事的时候,还喜欢写一些文字片段,或者画画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没有繁琐的感情事,日子过的倒也轻松。
那些我没在学生时代体会过的事,通过他们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帮我补了那段空白。
那时说的喜欢,就是真的喜欢。
那时说的永远,就不会考虑其他的可能。
那时说的要一辈子在一起,就真的是一辈子,没有其他。
这些在现在看来概念有点含糊不清的词语,在那时,就是它们最本初的意思。
但是,我们都忽略了,初中、高中的校园,毕竟是个小圈子,在步入大学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变化,思想的变化,或者是情感的变化。那个曾经留在你心里的人,你是否还记得当时你们在一起的缘由?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缘由,就是单纯的喜欢,单纯的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上课、做题、考试、课间聊天、联欢会、骑车回家(顺不顺路都两可,就算是从教室到自行车棚那段路,也是幸福的)。
陈寻和方茴的爱情,让二人刻骨铭心,刻的是方茴的骨,铭的是陈寻的心。
乔燃的暗恋与表白,终究成了泡影,所以,他的离开,我没有半点意外。(他就是大多电视剧中的那个比男一号还爱女一号的男二号。)
赵烨的对林嘉茉的一见钟情,二见倾心,却阴差阳错的搁浅了,虽然最后他鼓起勇气表白了,可是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林嘉茉,对感情的确定与不确定,让她丢了爱情也差点失去了友情。人,总要为自己所做过的事负责,最后的最后,好在她明白了过来,也不算晚。
谢谢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追忆自己过去的机会,想起了很多同学,很多事情,艳阳天,阴雨天。
谁与谁在街角的转弯相遇了?
谁与谁在路口等交通灯时拐向了不同的世界?
那些埋藏于心底的话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那些也许会有交集的人最终成为了陌路。
我们在现在的轨道上奔跑着,生活着,努力过自己想要的那种日子。
我偶尔会想到过往,遇着的人,发生的事,一点一滴,当时的场景,当时对话的内容,都可一一回想起来,清清楚楚。有欢笑,有悲伤,有释然,也有那份最初的心动。
也许,最后的最后,就没有最后了,然后的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这又有什么关系,那时所经历的,所感悟的,现在所能回忆起的,才是最珍贵的。
我还是想从《花开半夏》开始说。
去网上下载这部小说,是因为那天无意在湖南卫视看了一个新剧的介绍,名字就叫《花开半夏》,然后,无意中又在微博上看到《花开半夏》这部小说其中一段话的转帖,就来了兴趣,去网上搜了来,下载看。
小说看到有一半的时候,我去网上搜了《花开半夏》的视频来看,果不其然,小说内容以及一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被改的面目全非,隧,果断关了视频,全身心投入到小说的世界里。
魏如风,夏如画,如果没有遇到那些人、那些事,他们是可以实现彼此陪伴、守候,甚至是一辈子的那个诺言,可是,命运偏偏喜欢捉弄这些已经被伤的体无完肤的孩子们,不知是谁执了那钥匙,将命运的齿轮转动,他们的生活和世界,不再如从前那么平淡、那么简单。他们终将无法逃离命运给他们安排的一切。
生活中的我们,大概也是这样吧,与某些人的擦肩而过,平淡无奇,与某些人的偶遇,却是一场羁绊的开始。
没有血缘关系,是名义上的姐弟,却在相依为命、朝夕相处中,将那粒种子深深埋下。她的世界里,他是唯一的;他的世界里,她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也许开始就注定是个错误,可是,他们不得不选择就这么一直错下去,当他们想放下所有、逃离这一切的时候,却没有人给他们这个机会,命运偏偏不放过他们,阴阳两隔。她中枪倒下的最后,看到他的背影,唤了他的名字;他在那场爆炸被人救起后,忘了自己,也忘了一切,却惟独记得她的名字。
她带着心里唯一的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以她的名字继续活着,却剥离了所有记忆,离开了之前所有认识他的人。
我并不认为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看作者后记的时候发现,那些情节都是依据一些真实的案例改编的。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人类最基本的真实生活,只是作者运用了一些手法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花开半夏》这个故事,我不能说很喜欢,也不能说不喜欢。如花般的生命,本应开在最绚烂的季节,却早早枯萎凋零。他们的青春是美的,却带着无限的伤感,他们拥有彼此也属于彼此,只是在我看来,略带了些苦涩……我很喜欢最后作者说的这句话:生如夏花,花开半夏~
再说《匆匆那年》。
我很清楚的记得,是在微博上看阿龙的转帖知道这本书的,阿龙本人也很喜欢这本书,还与作者九夜茴面对面地聊过这本书。知道我的人也都清楚,只要是阿龙喜欢的书或者文章什么的,我也一定会去找来拜读,这大概就是爱屋及乌的最好解释吧,哈哈~对于阿龙的喜欢,我从来不掩饰。
还是说回这部小说《匆匆那年》。
可以说,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充满浓浓北京味儿的小说。里面各种的老北京话还有京骂,看的我那叫一个痛快。
跟随作者的描述,在各位主角的带领下,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初中和高中时代,那个卷子、考试漫天飞却也与同学间各种欢笑的时代,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上课、考试、小饭桌、打篮球、暗恋、小纸条、抄作业、对答案、打群架、胡侃等等等等,这些在当时看来如此平常,可现在想想却无限怀念的事,80后的我们一样也没少做。
陈寻、方茴、乔燃、赵烨、林嘉茉,读着他们的故事,我好像回到了学校的教室,就坐在他们旁边,看他们说话、嬉闹,体会着他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难受。
有时候,我常常回想自己上学的那几年,人家都暗个恋,搞个地下情,写写情书什么的,我却好像天生跟这些事绝缘般,没一件能让我觉得刻骨铭心的,当然了,我指的是感情的事,以至于在看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我和朋友以及姐妹们调侃说,自己的那段青春,算是留了空白了,末了末了的,我还嬉皮笑脸,O(∩_∩)O哈哈~。不过,这回头一想,当时的我除了每天被学习占据,自己还看小说、看动漫,没事的时候,还喜欢写一些文字片段,或者画画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没有繁琐的感情事,日子过的倒也轻松。
那些我没在学生时代体会过的事,通过他们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帮我补了那段空白。
那时说的喜欢,就是真的喜欢。
那时说的永远,就不会考虑其他的可能。
那时说的要一辈子在一起,就真的是一辈子,没有其他。
这些在现在看来概念有点含糊不清的词语,在那时,就是它们最本初的意思。
但是,我们都忽略了,初中、高中的校园,毕竟是个小圈子,在步入大学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变化,思想的变化,或者是情感的变化。那个曾经留在你心里的人,你是否还记得当时你们在一起的缘由?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缘由,就是单纯的喜欢,单纯的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上课、做题、考试、课间聊天、联欢会、骑车回家(顺不顺路都两可,就算是从教室到自行车棚那段路,也是幸福的)。
陈寻和方茴的爱情,让二人刻骨铭心,刻的是方茴的骨,铭的是陈寻的心。
乔燃的暗恋与表白,终究成了泡影,所以,他的离开,我没有半点意外。(他就是大多电视剧中的那个比男一号还爱女一号的男二号。)
赵烨的对林嘉茉的一见钟情,二见倾心,却阴差阳错的搁浅了,虽然最后他鼓起勇气表白了,可是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林嘉茉,对感情的确定与不确定,让她丢了爱情也差点失去了友情。人,总要为自己所做过的事负责,最后的最后,好在她明白了过来,也不算晚。
谢谢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追忆自己过去的机会,想起了很多同学,很多事情,艳阳天,阴雨天。
谁与谁在街角的转弯相遇了?
谁与谁在路口等交通灯时拐向了不同的世界?
那些埋藏于心底的话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那些也许会有交集的人最终成为了陌路。
我们在现在的轨道上奔跑着,生活着,努力过自己想要的那种日子。
我偶尔会想到过往,遇着的人,发生的事,一点一滴,当时的场景,当时对话的内容,都可一一回想起来,清清楚楚。有欢笑,有悲伤,有释然,也有那份最初的心动。
也许,最后的最后,就没有最后了,然后的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这又有什么关系,那时所经历的,所感悟的,现在所能回忆起的,才是最珍贵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