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的66号公路
去年五一,我辞掉了工作,反复打算了很久,最后决定离开这座城市。。可是我要去哪呢?不是回家,而是要去另一个更远的城市.那时我已经毕业3年多了。爸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离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都没有,这些到让我更无所谓,3年来在这座城市,工作就那么回事,男朋友早就分手了,也去亲无故,3年来好像什么都没有攒下,那离开就真的也无妨。。总之在哪都是两手空空,反倒没有那么多牵绊,只是这样的理由听起来很寒酸,突然间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这样?一直自己都在逃避,借用朋友的话来安慰自己,可是我必须承认,今天的自己就是3年前的我最瞧不起的样子。最后能够如此坦然,我就把这3年当成零,到另一个城市重新开始。。。
那是4月里,我整理好行李,取了公积金账户里的4千块钱,消了账号回家了,回家前的两天我才跟家里说我要辞职去北京。。
电话的那头,母亲是柔声细语的迟疑和担忧:去北京啊?什么时候去啊,那你这边工作就不干了吗,工作找妥了吗?听说北京消费可高了,到那边能行吗?而父亲是半沉默式的疑问:沉默了一小会儿问那边工作比这边好吗?到那边工资能有多少?那地方赚得多花的也多。与母亲相比,面对爸爸的疑问我更无从面对。是啊,我没找到工作,手里面也没多少钱,北京是有好的机会,是能赚得多,可那些现在都不属于我,我想这也是父亲的担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只是又一段漂泊日子的开始而已。他们在为我的漂泊不定而担忧,而我更觉得惭愧。
心情复杂,父母千言万语,也有意阻拦,但他们都没说也都没做,因为我已经到了一个应该把控自己人生的年纪了。回到家,父母就再也没追问过去北京的事,一切都明了,也知我意已决,看得出我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尽力的开心和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无数瓶水,不经意就洒满了眼眶。
妈妈很开心我回来,总是追着我问想吃啥,这些年来,想起一句话就会忍不住红了眼睛,就是妈妈的那句:想吃啥,妈给你做。长大的我们,和渐渐老去的她,孩子长大了,工作的事什么也不懂,财力上也帮不上忙,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都需要她了,对她的话也不以为然,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不好受,所以对她来说,做饭这件事这可能是唯一件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们还需要她,也是唯一件她能帮得上忙的事,这便成为了母亲表达她全部关心和爱护的唯一方式。
所以每次她问我想吃啥的时候眼睛里都充满了慈爱和欢喜,乐此不疲的买菜,全身心的投入,享受着为女儿做饭的一道道工序,边哼着歌,急忙把你推出厨房说,妈什么都不用你。
这几年回家的每一顿饭我都会比平常多吃,边吃边说哪道菜哪道菜做的好吃,跟妈取经怎么做,我知道这是对母亲最好的感谢方式,让她开心。然后母亲很欣喜的说,爱吃明天妈再多做点,然后津津乐道的跟你分享怎么做。
晌午过后,妈说要去镇上买菜,问我爱吃啥,说要不你跟我去吧,爱吃啥妈就买回来,我说那没人看店了,妈说没事,锁上就行。小时候爸妈每次出去都不带我,留我在家看店,理由永远是店里不能没人,所以从小就习惯了没人我就留下来看店。小时候总会觉得不平,如果爸妈回来不给我带点好吃的或者玩具,就会耍脾气。因为我觉得那是他们出去玩不带我,应给我的补偿。童年就是在我和店之前谁重要的别扭关系中度过,当然记忆里永远是店重要,因为每次都是牺牲我玩的时间来看店。
此时的母亲这么干脆利落的说关上店只为带我去买菜,恍惚中觉得,店从什么时候在父母那变得这么不重要了,是从生意不好开始,还是从我很少回家开始。。
整个童年都一直期盼的平等和重要性一瞬间这么就来了,可心里却又一种淡淡的凄凉。
我说妈我们咋去啊?打车吗?妈骄傲的说,妈开车带你去!真的!?妈你啥时候会开车了?妈神秘的说,跟我来就对了。我跟着妈走进后院,妈开出了她的座驾,一个目测只能做一个人的电动车。。。我疑惑的问,我做哪啊?妈拍了拍小小的车后斗,说做这里面。我说妈你别闹了,这不是装货的吗,能坐人嘛,再说那么小,做个小孩还行,我坐不下吧。妈说怎么不能,说着就把没用的东西都从车上清了下去,指着后斗上横着的板条说,你看座位也有,又给我垫了两个厚厚的坐垫,比划着下面的空间说,脚就放在这,来试试。我新奇的坐了进去,你还别说,还挺舒服。妈说还用再加个垫子不?我说挺好,不用了,咱出发吧!妈启动了油门:做好了哈,开车了!
那是4月里的天,这个小村庄的天格外的蓝,连片云彩都没有,宽敞的马路上基本都看不见车,偶尔有骑自行车的老乡经过,跟妈点头打招呼。然后妈就会回头问我你认识他不?我说不认识,妈说怎么不认识呢,去年还见过呢,他就是你中学同学谁谁他爸。事实上她说的这个中学同学我也不认识,更不可能认识他爹了。
道路两旁一片片收拾整齐的田地,偶有播种的人,直起腰向大道上张望,一眼望去金黄的土地连着那片清洼洼的天,阳光明亮,清风扑面。我在妈妈的后车上颠簸着,吹着风,然后一直笑啊笑,所有的焦略,所有的不安,好像都被风带走了,也不想再想,感觉好像妈妈正骑着车送我去上学。
我在后面清晰的看着妈妈的背影,一件黑色的呢子衣,专为骑车准备的,头发染焗成了红色,这样新潮的颜色还是没能掩盖住她的白头发。盘发上夹了一个旧发卡,应该不是我就是妹妹带过的,头发因为风吹稍微有些乱。。多么熟悉但又陌生的背影,有多少段没有我陪伴的时光在她的身上留下了陌生的沧桑。
到了菜市场妈让我在车里等着看着车,问了我爱吃的去一一买回来。回来时原路返回,走到村头分叉口的时候,妈说:儿子(我是女孩,妈从下就叫我儿子),你看旁边的那条大道没?妈带你去那转转啊?我顺着方向看去,是一条特别宽的路,好像是刚刚修好的,两旁还堆着铺路的土砖。我说,啥时候修的啊,这么宽的路这是要修到哪啊?妈说是修到城里的,以后进城就可以走这条路了。那从这道能绕回家吗?妈说不能,还没修完,那边可敞亮了,妈骑车带你去转转啊。我也想做坐妈的车再在这静谧宽阔的马路上多一会儿。
这条马路有村里路两个宽,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妈说,坐稳了哈,加油门了。电动车在大路的正中央加速的向前开,我兴奋的站了起来,喊着,妈我站起来了哈。那风啊一直的打过来,两旁的树林慢慢的往后去,我哼着歌,张开双臂,感觉迎面所有的风景都揽进了自己的怀抱,我觉得这条路比美国的66号公路还要美,还要辽阔,最重要的是我是跟妈妈一起驰骋在这条路上。这是我和妈妈的66号公路。
从后镜里看见我,妈就笑,我说妈,你车技行吗,彪这么高的速度,我在后边站着呢,要是突然刹车,我就拽了。妈说,放心吧,你当我是你妹那,我都开多长时间了,你站稳了,扶着我点。车又加速了。。
正在兴头了,车停了。因为跑到头了,前面的路还没修呢。车停在路的中央,我望向四周,静静的坐在车里跟妈聊天,我问妈,路的南面是哪?妈说是崴子城,那北面呢?好像是通北雪村,东面是进城是吧,妈说嗯呢。西边是通咱们村的。
过了一会儿我说回去吧妈,电动车别没电了,回不了家了。妈说不能,出来的时候都充满电了,走吧,时间也差不多了,回去做饭。
我就这样坐在妈妈的电动车上,闭着眼睛,陶醉着每一刻,结束了短暂的旅途,妈妈带着我骑向家的方向。。。。
那是4月里,我整理好行李,取了公积金账户里的4千块钱,消了账号回家了,回家前的两天我才跟家里说我要辞职去北京。。
电话的那头,母亲是柔声细语的迟疑和担忧:去北京啊?什么时候去啊,那你这边工作就不干了吗,工作找妥了吗?听说北京消费可高了,到那边能行吗?而父亲是半沉默式的疑问:沉默了一小会儿问那边工作比这边好吗?到那边工资能有多少?那地方赚得多花的也多。与母亲相比,面对爸爸的疑问我更无从面对。是啊,我没找到工作,手里面也没多少钱,北京是有好的机会,是能赚得多,可那些现在都不属于我,我想这也是父亲的担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只是又一段漂泊日子的开始而已。他们在为我的漂泊不定而担忧,而我更觉得惭愧。
心情复杂,父母千言万语,也有意阻拦,但他们都没说也都没做,因为我已经到了一个应该把控自己人生的年纪了。回到家,父母就再也没追问过去北京的事,一切都明了,也知我意已决,看得出我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尽力的开心和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无数瓶水,不经意就洒满了眼眶。
妈妈很开心我回来,总是追着我问想吃啥,这些年来,想起一句话就会忍不住红了眼睛,就是妈妈的那句:想吃啥,妈给你做。长大的我们,和渐渐老去的她,孩子长大了,工作的事什么也不懂,财力上也帮不上忙,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都需要她了,对她的话也不以为然,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不好受,所以对她来说,做饭这件事这可能是唯一件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们还需要她,也是唯一件她能帮得上忙的事,这便成为了母亲表达她全部关心和爱护的唯一方式。
所以每次她问我想吃啥的时候眼睛里都充满了慈爱和欢喜,乐此不疲的买菜,全身心的投入,享受着为女儿做饭的一道道工序,边哼着歌,急忙把你推出厨房说,妈什么都不用你。
这几年回家的每一顿饭我都会比平常多吃,边吃边说哪道菜哪道菜做的好吃,跟妈取经怎么做,我知道这是对母亲最好的感谢方式,让她开心。然后母亲很欣喜的说,爱吃明天妈再多做点,然后津津乐道的跟你分享怎么做。
晌午过后,妈说要去镇上买菜,问我爱吃啥,说要不你跟我去吧,爱吃啥妈就买回来,我说那没人看店了,妈说没事,锁上就行。小时候爸妈每次出去都不带我,留我在家看店,理由永远是店里不能没人,所以从小就习惯了没人我就留下来看店。小时候总会觉得不平,如果爸妈回来不给我带点好吃的或者玩具,就会耍脾气。因为我觉得那是他们出去玩不带我,应给我的补偿。童年就是在我和店之前谁重要的别扭关系中度过,当然记忆里永远是店重要,因为每次都是牺牲我玩的时间来看店。
此时的母亲这么干脆利落的说关上店只为带我去买菜,恍惚中觉得,店从什么时候在父母那变得这么不重要了,是从生意不好开始,还是从我很少回家开始。。
整个童年都一直期盼的平等和重要性一瞬间这么就来了,可心里却又一种淡淡的凄凉。
我说妈我们咋去啊?打车吗?妈骄傲的说,妈开车带你去!真的!?妈你啥时候会开车了?妈神秘的说,跟我来就对了。我跟着妈走进后院,妈开出了她的座驾,一个目测只能做一个人的电动车。。。我疑惑的问,我做哪啊?妈拍了拍小小的车后斗,说做这里面。我说妈你别闹了,这不是装货的吗,能坐人嘛,再说那么小,做个小孩还行,我坐不下吧。妈说怎么不能,说着就把没用的东西都从车上清了下去,指着后斗上横着的板条说,你看座位也有,又给我垫了两个厚厚的坐垫,比划着下面的空间说,脚就放在这,来试试。我新奇的坐了进去,你还别说,还挺舒服。妈说还用再加个垫子不?我说挺好,不用了,咱出发吧!妈启动了油门:做好了哈,开车了!
那是4月里的天,这个小村庄的天格外的蓝,连片云彩都没有,宽敞的马路上基本都看不见车,偶尔有骑自行车的老乡经过,跟妈点头打招呼。然后妈就会回头问我你认识他不?我说不认识,妈说怎么不认识呢,去年还见过呢,他就是你中学同学谁谁他爸。事实上她说的这个中学同学我也不认识,更不可能认识他爹了。
道路两旁一片片收拾整齐的田地,偶有播种的人,直起腰向大道上张望,一眼望去金黄的土地连着那片清洼洼的天,阳光明亮,清风扑面。我在妈妈的后车上颠簸着,吹着风,然后一直笑啊笑,所有的焦略,所有的不安,好像都被风带走了,也不想再想,感觉好像妈妈正骑着车送我去上学。
我在后面清晰的看着妈妈的背影,一件黑色的呢子衣,专为骑车准备的,头发染焗成了红色,这样新潮的颜色还是没能掩盖住她的白头发。盘发上夹了一个旧发卡,应该不是我就是妹妹带过的,头发因为风吹稍微有些乱。。多么熟悉但又陌生的背影,有多少段没有我陪伴的时光在她的身上留下了陌生的沧桑。
到了菜市场妈让我在车里等着看着车,问了我爱吃的去一一买回来。回来时原路返回,走到村头分叉口的时候,妈说:儿子(我是女孩,妈从下就叫我儿子),你看旁边的那条大道没?妈带你去那转转啊?我顺着方向看去,是一条特别宽的路,好像是刚刚修好的,两旁还堆着铺路的土砖。我说,啥时候修的啊,这么宽的路这是要修到哪啊?妈说是修到城里的,以后进城就可以走这条路了。那从这道能绕回家吗?妈说不能,还没修完,那边可敞亮了,妈骑车带你去转转啊。我也想做坐妈的车再在这静谧宽阔的马路上多一会儿。
这条马路有村里路两个宽,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妈说,坐稳了哈,加油门了。电动车在大路的正中央加速的向前开,我兴奋的站了起来,喊着,妈我站起来了哈。那风啊一直的打过来,两旁的树林慢慢的往后去,我哼着歌,张开双臂,感觉迎面所有的风景都揽进了自己的怀抱,我觉得这条路比美国的66号公路还要美,还要辽阔,最重要的是我是跟妈妈一起驰骋在这条路上。这是我和妈妈的66号公路。
从后镜里看见我,妈就笑,我说妈,你车技行吗,彪这么高的速度,我在后边站着呢,要是突然刹车,我就拽了。妈说,放心吧,你当我是你妹那,我都开多长时间了,你站稳了,扶着我点。车又加速了。。
正在兴头了,车停了。因为跑到头了,前面的路还没修呢。车停在路的中央,我望向四周,静静的坐在车里跟妈聊天,我问妈,路的南面是哪?妈说是崴子城,那北面呢?好像是通北雪村,东面是进城是吧,妈说嗯呢。西边是通咱们村的。
过了一会儿我说回去吧妈,电动车别没电了,回不了家了。妈说不能,出来的时候都充满电了,走吧,时间也差不多了,回去做饭。
我就这样坐在妈妈的电动车上,闭着眼睛,陶醉着每一刻,结束了短暂的旅途,妈妈带着我骑向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