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义工的经历
查看话题 >我记得的事不多 不过我一直记得他们
我一直想好好坚持做个义工
但是我一直没坚持下来
研究生时期 在北京 坚持了一年
我是个喜欢回忆的人 因为我害怕忘记
我发现我不回忆的事情 自己就真的再也想不起来
但是看到“做义工”三个字的时候
我突然想到了之前和我一起去的人们和那群孩子
而那些历历在目
其实 经历很普通
那个团体是一个自发的团体 有个QQ群 大家靠自己的关系找到需要帮助的地方
相约每个周末 去做一些义务的工作
我一直被分到一个孤儿院 每两个周末才去一次 并不频繁
我们一行有8个人
每次要坐很长时间的地铁 从海淀到顺义
我记得那里的孩子 大部分都是残疾的小孩 最轻微的是一个兔唇
或者说我最开始是这么以为的
后来发现这个小伙子性格极其乖戾和暴力
才想明白 他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孤儿院分两个二层小别墅
一间里面都是嘤嘤学语的婴儿
另外一间里面住着大一点可以上幼儿园了的孩子
这算是个私人的孤儿院 院长是新加坡的夫妇
把这里交给三个老师和大量的义工来打理
同行的人 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有三四十岁的大姐 也有五六十岁的奶奶
最大的群体还是大学生 有一个北大的 一个北外的 一个我
另外 还有一个每次都自己开车去的富婆
她开了一辆奔驰 每次后备箱都是满满的白面、大米 没有零食
我们也会在去之前问问孤儿院的老师 最近院里又缺了什么
当时 我只给院里买过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每一次的工作都差不多 在孩子们睡午觉的时候 我们才到
然后趁他们休息 打扫卫生 洗衣服 叠衣服
等他们醒来 陪他们玩
我比较常在的是 大一点小孩的这间屋子
屋子的二楼是他们的寝室 一楼是活动区域
他们醒来 整个屋子就会很欢腾
他们要先到厨房吃水果 然后就开始跟我们玩 或者让我们给他们讲故事
讲故事这个事情 其实很少发生 他们还是爱玩
那个兔唇的小伙子岁数是里面最大的
应该早该上幼儿园 但是没有去
情绪起伏特别大
开心的时候好开心 生气的时候能够把我们打翻在地
记得北大来的那个兄弟会弹琴
他每次都给小家伙们弹钢琴
我从来没和他们说过 我也会弹
我最喜欢里面一个小姑娘 她是先天的肌营养不良症
没办法走路 一直做轮椅
但是她特别爱笑
就像电视里演过的那种 身残志坚的小主人公
不过 你知道她根本不懂这些道理
她的笑告诉你 她根本不懂自己受到的苦难
这才是小孩子最宝贵的地方
所谓赤子之心 所谓的纯真
是真的不明白 不明白就不去明白
义工的团队里 有个奶奶 人特别豪气
她除了周末 平时也经常来 每个孩子都对她非常熟悉
她真的是个爱孩子的人啊
家里也有一个孙子
还有一个大姐 是到北京打工的 自己就在顺义租的房子
偶然看到这个群 就自己自告奋勇的来了
不为什么 觉得自己收拾东西挺干净的
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 别人也会帮助她
她活得特自信
和孩子一样 因为她明白的东西还太少
至于那个富婆 我想说孤儿院的粮食供应链应该一直是她维持的
因为义工不能给捐款 这个孤儿院也不接受捐款
走的时候 每个人都要在一个本子上留下姓名 工作时间 和电话
那个本子上留着一页又一页 一页又一页的名字
这里不会有那种 等孩子们长大以后 老师拿出这个本子 告诉他们
这些叔叔阿姨帮助过你们的桥段
因为在那样的氛围下 每一个人 都觉得这一切顺其自然 天经地义
当我快要离开北京的时候 我也离开了这个团体
因为自己有些内疚 而默默的退了群
做义工的时候 我只是个默默打扫卫生 对一个小女孩一直笑的安静的学生
没有组织过什么 没有争取过什么
也没有奉献过什么
我想 我还会继续找机会做义工吧
我不是觉得我帮助别人 别人也会帮助我
我只是相信鲁迅先生说的 我们只要自己发光发热就可以了
毕竟我们的光亮也很微小嘛
但是我一直没坚持下来
研究生时期 在北京 坚持了一年
我是个喜欢回忆的人 因为我害怕忘记
我发现我不回忆的事情 自己就真的再也想不起来
但是看到“做义工”三个字的时候
我突然想到了之前和我一起去的人们和那群孩子
而那些历历在目
其实 经历很普通
那个团体是一个自发的团体 有个QQ群 大家靠自己的关系找到需要帮助的地方
相约每个周末 去做一些义务的工作
我一直被分到一个孤儿院 每两个周末才去一次 并不频繁
我们一行有8个人
每次要坐很长时间的地铁 从海淀到顺义
我记得那里的孩子 大部分都是残疾的小孩 最轻微的是一个兔唇
或者说我最开始是这么以为的
后来发现这个小伙子性格极其乖戾和暴力
才想明白 他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孤儿院分两个二层小别墅
一间里面都是嘤嘤学语的婴儿
另外一间里面住着大一点可以上幼儿园了的孩子
这算是个私人的孤儿院 院长是新加坡的夫妇
把这里交给三个老师和大量的义工来打理
同行的人 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有三四十岁的大姐 也有五六十岁的奶奶
最大的群体还是大学生 有一个北大的 一个北外的 一个我
另外 还有一个每次都自己开车去的富婆
她开了一辆奔驰 每次后备箱都是满满的白面、大米 没有零食
我们也会在去之前问问孤儿院的老师 最近院里又缺了什么
当时 我只给院里买过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每一次的工作都差不多 在孩子们睡午觉的时候 我们才到
然后趁他们休息 打扫卫生 洗衣服 叠衣服
等他们醒来 陪他们玩
我比较常在的是 大一点小孩的这间屋子
屋子的二楼是他们的寝室 一楼是活动区域
他们醒来 整个屋子就会很欢腾
他们要先到厨房吃水果 然后就开始跟我们玩 或者让我们给他们讲故事
讲故事这个事情 其实很少发生 他们还是爱玩
那个兔唇的小伙子岁数是里面最大的
应该早该上幼儿园 但是没有去
情绪起伏特别大
开心的时候好开心 生气的时候能够把我们打翻在地
记得北大来的那个兄弟会弹琴
他每次都给小家伙们弹钢琴
我从来没和他们说过 我也会弹
我最喜欢里面一个小姑娘 她是先天的肌营养不良症
没办法走路 一直做轮椅
但是她特别爱笑
就像电视里演过的那种 身残志坚的小主人公
不过 你知道她根本不懂这些道理
她的笑告诉你 她根本不懂自己受到的苦难
这才是小孩子最宝贵的地方
所谓赤子之心 所谓的纯真
是真的不明白 不明白就不去明白
义工的团队里 有个奶奶 人特别豪气
她除了周末 平时也经常来 每个孩子都对她非常熟悉
她真的是个爱孩子的人啊
家里也有一个孙子
还有一个大姐 是到北京打工的 自己就在顺义租的房子
偶然看到这个群 就自己自告奋勇的来了
不为什么 觉得自己收拾东西挺干净的
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 别人也会帮助她
她活得特自信
和孩子一样 因为她明白的东西还太少
至于那个富婆 我想说孤儿院的粮食供应链应该一直是她维持的
因为义工不能给捐款 这个孤儿院也不接受捐款
走的时候 每个人都要在一个本子上留下姓名 工作时间 和电话
那个本子上留着一页又一页 一页又一页的名字
这里不会有那种 等孩子们长大以后 老师拿出这个本子 告诉他们
这些叔叔阿姨帮助过你们的桥段
因为在那样的氛围下 每一个人 都觉得这一切顺其自然 天经地义
当我快要离开北京的时候 我也离开了这个团体
因为自己有些内疚 而默默的退了群
做义工的时候 我只是个默默打扫卫生 对一个小女孩一直笑的安静的学生
没有组织过什么 没有争取过什么
也没有奉献过什么
我想 我还会继续找机会做义工吧
我不是觉得我帮助别人 别人也会帮助我
我只是相信鲁迅先生说的 我们只要自己发光发热就可以了
毕竟我们的光亮也很微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