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one like you( 修改)
前言: 这是一个由于过度依恋而产生的悲剧,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迷恋一个人迷恋的发疯,却在依赖他的过程中伤害了他,因为依赖所以有了期待和要求,也有了埋怨和占有欲控制欲,因此我们自以为爱着一个人,付出很多却没有回报,依赖他却不相信他,喜欢他却不愿尊重他的意愿。偏执的迷恋或许热烈,却伤人伤己。也许我们过了很久才会明白,真正的爱产自激情却高于激情,
不是不顾一切的追求和付出,而是设身处地考虑自己每个行为对方是什么感受,对对方的未来是否有好处吧。尊重这份感觉,而不是一定要一个结果,缘在惜缘,缘尽随缘。
其实爱情和爱是不同的,爱情是两个病人的惺惺相惜,没有相爱我们会寂寞,产生陪伴的需求,而互相满足对方需求的时候,内心的空洞便被填补了,可是没有人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所以以为此生完满的幻觉终会在激情退却后陷入危机,产生争执和指责。爱则是产自爱情,两个人在相处的时候互相疗伤,改善彼此的性格,能够各自独立和理解,彼此信任和扶持,完全接纳自己缺点的人才会完全接纳别人的全部,更容易包容伴侣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地方,爱情产生在两个寂寞的病人之间,而爱产生在两个孤独却充实的灵魂中。
“你做的我很感动,但是,这些我真的不需要呢,你觉得你在对我好,而其实我一直在迁就你,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空间被侵犯,自己的意愿不被尊重,你对我太好会给我增加负担,因为我要一一还给你,本身已经疲惫不堪了。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我不会因为跟你好而特别对你好,也不会因为跟你不好而有失公允。现在如此纠结轮回的关系,就算恢复了,也会永远这么纠结轮回下去,因此不如了断吧。”
他还是很克制礼貌,他不讨厌她,只是知道他们是两种人。她的脆弱和需要在他看来,不过是要改正的缺点,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在不够强大才会祈求外在事物力量的支撑。多少年的孤独和不被理解,他自己就是那么熬过来的。他是一个压抑自己感情全部用理智做事的人,所以他几乎理解不了她丰富的感情和跌宕的情绪。他知道自己得走,离开她,挣脱她的纠缠和依赖---否则他自己的空间就会被吞噬至尽,她会心碎,他已经不再心疼,他厌倦了深夜电话的求助,害怕了自己工作纷繁时候被想念的电话打扰,暴躁于她对他的好和黏人---或许是因为怕他离开,她对他几乎全心全意付出,然而这只是增加了他的负担,因为如此一来为了回报他就不得不陪着她。她觉得她付出了,要的不过是陪伴,他却忍无可忍,因为他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她的付出和期待让他徒增压力,她的脆弱和热情又让他想要逃离。
她哭到绝望,神经症发作---大吵大闹和疯狂挽留----而这一切不过是加速了他的离去。一切的意象:小时候屡次因为做错事被突然抛弃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无助的哭泣和乞求不要离开,又开始重复叠放。她反复想证明自己没有错----潜意识里面她永远以为只有做最正确的事情最高尚的事情最牺牲自我的事情大家才不会离开她----却忽略了他希望独自清静的感受,因此所有高尚言辞不过成了威胁他离开就是伤害的自私手段,是的,没有对彼此感受的尊重何来有效的沟通,沟通断裂,相处也就无法继续,她望着他走开,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其实正是因为害怕他离开----无意识地在生活中找寻离开的迹象---从而引发的不信任和哭闹-----逼走了他。这真是苍凉悲怆又可笑至极。
她觉得温暖离去,自己又变成残缺的。
此后在最黑暗孤独的日子里,她没有再面对空虚时寻找替补品----拼命的读书写作或者交友,而是
静静和自己相处,感受呼吸和自己的存在,业余瑜伽和跑步,看佛经,静静的,按照计划开展每天的活动,在充实中感到自己控制自己的力量逐渐变强,一直到内心的空洞被慢慢填补,“非他不可”和“我一定要”的想法,终于消失了。
他是一个普通人,以前她觉得他值得爱,不过是因为自己执着于他给她的感觉,而忽略了,周围每个人都值得如此了解和陪伴。放下了执着,她再回忆起来,只有对依赖他却不相信他,对他好却不尊重他的感受的愧疚和遗憾。
爱并不是依赖别人和逃避责任的借口,相反却是包容别人和承担责任的开始---爱本身是艰难的,需要承担一起生活的责任,独自忍受苦楚,还要学会牺牲自己和付出,倘若不明白这一点而以为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就可以享受生活,便都是空洞的恋。
很多年之后,她也已经彻底成熟独立了,知道了要自己依靠自己,没有人应该陪着自己对自己好。即使再亲近也要保持距离和空间,尊重彼此需求,知道了真正深刻的关系是两颗孤独自制的灵魂的自然相吸,而不是一方藕断丝连的苦苦祈求。知道了应该按照理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放任情绪。她学会了承担责任和独自自主。然而有一天,看到另外一个女孩也是如此的哭泣祈求,在深夜打来电话侵扰,她却放下手下的事情,打车过去只是为了给那个恐惧被遗弃的女孩一个拥抱,她细声慢语地安慰着女孩,因为她知道深夜侵扰虽然是自私的行为,却也代表着信任和感情,暴露脆弱,不过是需要一个陪伴的承诺---哪怕是善意的谎言,她知道女孩犯了错,也不过是暂时逃不开记忆里面被遗弃的经历,她知道这个时候只要给一个理解和拥抱,女孩根本就不会哭闹,她的闹不过因为不安全感的折磨。她教导着女孩,我不会离开你,但是你得自己学会独处,学会自立,学会理解别人有别人的需求,你有你的需求。直到女孩慢慢平静下来,开始恢复,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她自己也不曾想到,自己会变成这样,而这原本是她对他的形象的期待:坚定而又温和。
其实世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每个别人都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投射。对依赖的行为不耐烦和愤怒-其实是压抑了自己对依赖的渴望从而感情期待少许----相对于陪伴,需要的不过是自主的空间,过多的联系也不过是被侵扰,而对依赖行为的感同身受和主动付出,不过是因为自己当初想要的没有被满足而已。
遇到阻力时,有人喜欢打死自己的脆弱,迅速成长为理智自制的人,而有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真实感受,在纠结和痛苦中走向成熟--即独立成熟是一种被逼无奈。喜欢打死自己的人,见到世界里出现了过去的自己,会无情批评而期待对方自己成长---当初他自己就是那么对自己做的,因此害怕别人爱的过多付出,因为害怕为了回报别人的付出而失去自由意志,害怕自己独处的意愿不被尊重----而伪装自己的人,如果见到过去的自己,则反而会帮助他成功,因为他的成功才能证明自己的伪装独立是有价值的。
这其实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其实,
我们不过各自逃离不开各自的自我。
都不过是内心对自己的价值感的部分否定---我们还不够好---所以一样地渴望知识---因为知识让我们强大。
那个抛弃我的你,不过因为不善于拒绝和沟通---因为这代表别人可能不高兴---而你以为别人不高兴和吵闹会是自己的错----所以忙着满足别人的需求,从而导致自己的空间屡次被侵犯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走向封闭----其实这也是不信任吧,不相信摩擦是友谊的一部分,因为完美主义。
那个纠缠你的我,不过因为不善于相信自己的价值----总以为自己必须很博学必须很高尚没有私欲坦诚所有别人才不会离开,总是自以为是的付出却不能真正讨好别人---总想要一次彻底的承诺,承诺永远不会离开----这样才能彻底心安----这也是不信任吧,不相信别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离开,忍不住拿一次次小事情去考验----直到分崩离析。
如果当初,能多一点信任,独立的人告诉对方什么时候能联系,自己哪些不高兴了而不是憋着不说,能大大拥抱不安全的对方给一个承诺,就不会有自己忍无可忍突然的爆发和另一方的茫然无知---这大概更让人生气。如果当初,能多一点信任,依赖的人相信对方不会离开,而静下心做好自己的事,能理解对方对独自空间的渴求,就不会有一堆狗血自私的后续发展。
如果当初...还是算了吧。
人的内心都有追求统整的一面,我们爱慕一个人的品质,想要得到他而胡搅蛮缠,不过是想换来自己缺失的那么一部分。
因为忍受不了孤独而奋力拓展活动的人反而会羡慕另一个人独自忍受孤独的独立和坚强。
因为不善克制自己而屡次闯祸明明自责的不得了却扮酷的人反而钦慕另一个人的自制和克己。
因为自我中心而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的人---虽然这显示了勇气和真诚,更是折服于另一个人善于满足和感恩的淡定朴素。
因为害怕暴露不好的一面显得没有那么优秀让所有人都会离开自己从而不得不逼着自己强势独断的人,更是深深感动于另一个人的宽和示弱。
或许喜欢一个人的坚强从而想要陪伴和内心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其实是一回事。
那么或许给你最好的爱 ----就是放弃对陪伴的执着,放弃对你态度的强求,对你放手,尊重你一切的空间,给你时间去自己做事
而且爱慕你的我试着成为另外一个你,我以为的你
博学,正直,有同情心
一个我想成为的形象吧。
不是不顾一切的追求和付出,而是设身处地考虑自己每个行为对方是什么感受,对对方的未来是否有好处吧。尊重这份感觉,而不是一定要一个结果,缘在惜缘,缘尽随缘。
其实爱情和爱是不同的,爱情是两个病人的惺惺相惜,没有相爱我们会寂寞,产生陪伴的需求,而互相满足对方需求的时候,内心的空洞便被填补了,可是没有人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所以以为此生完满的幻觉终会在激情退却后陷入危机,产生争执和指责。爱则是产自爱情,两个人在相处的时候互相疗伤,改善彼此的性格,能够各自独立和理解,彼此信任和扶持,完全接纳自己缺点的人才会完全接纳别人的全部,更容易包容伴侣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地方,爱情产生在两个寂寞的病人之间,而爱产生在两个孤独却充实的灵魂中。
“你做的我很感动,但是,这些我真的不需要呢,你觉得你在对我好,而其实我一直在迁就你,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空间被侵犯,自己的意愿不被尊重,你对我太好会给我增加负担,因为我要一一还给你,本身已经疲惫不堪了。我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我不会因为跟你好而特别对你好,也不会因为跟你不好而有失公允。现在如此纠结轮回的关系,就算恢复了,也会永远这么纠结轮回下去,因此不如了断吧。”
他还是很克制礼貌,他不讨厌她,只是知道他们是两种人。她的脆弱和需要在他看来,不过是要改正的缺点,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在不够强大才会祈求外在事物力量的支撑。多少年的孤独和不被理解,他自己就是那么熬过来的。他是一个压抑自己感情全部用理智做事的人,所以他几乎理解不了她丰富的感情和跌宕的情绪。他知道自己得走,离开她,挣脱她的纠缠和依赖---否则他自己的空间就会被吞噬至尽,她会心碎,他已经不再心疼,他厌倦了深夜电话的求助,害怕了自己工作纷繁时候被想念的电话打扰,暴躁于她对他的好和黏人---或许是因为怕他离开,她对他几乎全心全意付出,然而这只是增加了他的负担,因为如此一来为了回报他就不得不陪着她。她觉得她付出了,要的不过是陪伴,他却忍无可忍,因为他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她的付出和期待让他徒增压力,她的脆弱和热情又让他想要逃离。
她哭到绝望,神经症发作---大吵大闹和疯狂挽留----而这一切不过是加速了他的离去。一切的意象:小时候屡次因为做错事被突然抛弃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无助的哭泣和乞求不要离开,又开始重复叠放。她反复想证明自己没有错----潜意识里面她永远以为只有做最正确的事情最高尚的事情最牺牲自我的事情大家才不会离开她----却忽略了他希望独自清静的感受,因此所有高尚言辞不过成了威胁他离开就是伤害的自私手段,是的,没有对彼此感受的尊重何来有效的沟通,沟通断裂,相处也就无法继续,她望着他走开,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其实正是因为害怕他离开----无意识地在生活中找寻离开的迹象---从而引发的不信任和哭闹-----逼走了他。这真是苍凉悲怆又可笑至极。
她觉得温暖离去,自己又变成残缺的。
此后在最黑暗孤独的日子里,她没有再面对空虚时寻找替补品----拼命的读书写作或者交友,而是
静静和自己相处,感受呼吸和自己的存在,业余瑜伽和跑步,看佛经,静静的,按照计划开展每天的活动,在充实中感到自己控制自己的力量逐渐变强,一直到内心的空洞被慢慢填补,“非他不可”和“我一定要”的想法,终于消失了。
他是一个普通人,以前她觉得他值得爱,不过是因为自己执着于他给她的感觉,而忽略了,周围每个人都值得如此了解和陪伴。放下了执着,她再回忆起来,只有对依赖他却不相信他,对他好却不尊重他的感受的愧疚和遗憾。
爱并不是依赖别人和逃避责任的借口,相反却是包容别人和承担责任的开始---爱本身是艰难的,需要承担一起生活的责任,独自忍受苦楚,还要学会牺牲自己和付出,倘若不明白这一点而以为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就可以享受生活,便都是空洞的恋。
很多年之后,她也已经彻底成熟独立了,知道了要自己依靠自己,没有人应该陪着自己对自己好。即使再亲近也要保持距离和空间,尊重彼此需求,知道了真正深刻的关系是两颗孤独自制的灵魂的自然相吸,而不是一方藕断丝连的苦苦祈求。知道了应该按照理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放任情绪。她学会了承担责任和独自自主。然而有一天,看到另外一个女孩也是如此的哭泣祈求,在深夜打来电话侵扰,她却放下手下的事情,打车过去只是为了给那个恐惧被遗弃的女孩一个拥抱,她细声慢语地安慰着女孩,因为她知道深夜侵扰虽然是自私的行为,却也代表着信任和感情,暴露脆弱,不过是需要一个陪伴的承诺---哪怕是善意的谎言,她知道女孩犯了错,也不过是暂时逃不开记忆里面被遗弃的经历,她知道这个时候只要给一个理解和拥抱,女孩根本就不会哭闹,她的闹不过因为不安全感的折磨。她教导着女孩,我不会离开你,但是你得自己学会独处,学会自立,学会理解别人有别人的需求,你有你的需求。直到女孩慢慢平静下来,开始恢复,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她自己也不曾想到,自己会变成这样,而这原本是她对他的形象的期待:坚定而又温和。
其实世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每个别人都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投射。对依赖的行为不耐烦和愤怒-其实是压抑了自己对依赖的渴望从而感情期待少许----相对于陪伴,需要的不过是自主的空间,过多的联系也不过是被侵扰,而对依赖行为的感同身受和主动付出,不过是因为自己当初想要的没有被满足而已。
遇到阻力时,有人喜欢打死自己的脆弱,迅速成长为理智自制的人,而有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真实感受,在纠结和痛苦中走向成熟--即独立成熟是一种被逼无奈。喜欢打死自己的人,见到世界里出现了过去的自己,会无情批评而期待对方自己成长---当初他自己就是那么对自己做的,因此害怕别人爱的过多付出,因为害怕为了回报别人的付出而失去自由意志,害怕自己独处的意愿不被尊重----而伪装自己的人,如果见到过去的自己,则反而会帮助他成功,因为他的成功才能证明自己的伪装独立是有价值的。
这其实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其实,
我们不过各自逃离不开各自的自我。
都不过是内心对自己的价值感的部分否定---我们还不够好---所以一样地渴望知识---因为知识让我们强大。
那个抛弃我的你,不过因为不善于拒绝和沟通---因为这代表别人可能不高兴---而你以为别人不高兴和吵闹会是自己的错----所以忙着满足别人的需求,从而导致自己的空间屡次被侵犯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走向封闭----其实这也是不信任吧,不相信摩擦是友谊的一部分,因为完美主义。
那个纠缠你的我,不过因为不善于相信自己的价值----总以为自己必须很博学必须很高尚没有私欲坦诚所有别人才不会离开,总是自以为是的付出却不能真正讨好别人---总想要一次彻底的承诺,承诺永远不会离开----这样才能彻底心安----这也是不信任吧,不相信别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离开,忍不住拿一次次小事情去考验----直到分崩离析。
如果当初,能多一点信任,独立的人告诉对方什么时候能联系,自己哪些不高兴了而不是憋着不说,能大大拥抱不安全的对方给一个承诺,就不会有自己忍无可忍突然的爆发和另一方的茫然无知---这大概更让人生气。如果当初,能多一点信任,依赖的人相信对方不会离开,而静下心做好自己的事,能理解对方对独自空间的渴求,就不会有一堆狗血自私的后续发展。
如果当初...还是算了吧。
人的内心都有追求统整的一面,我们爱慕一个人的品质,想要得到他而胡搅蛮缠,不过是想换来自己缺失的那么一部分。
因为忍受不了孤独而奋力拓展活动的人反而会羡慕另一个人独自忍受孤独的独立和坚强。
因为不善克制自己而屡次闯祸明明自责的不得了却扮酷的人反而钦慕另一个人的自制和克己。
因为自我中心而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的人---虽然这显示了勇气和真诚,更是折服于另一个人善于满足和感恩的淡定朴素。
因为害怕暴露不好的一面显得没有那么优秀让所有人都会离开自己从而不得不逼着自己强势独断的人,更是深深感动于另一个人的宽和示弱。
或许喜欢一个人的坚强从而想要陪伴和内心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其实是一回事。
那么或许给你最好的爱 ----就是放弃对陪伴的执着,放弃对你态度的强求,对你放手,尊重你一切的空间,给你时间去自己做事
而且爱慕你的我试着成为另外一个你,我以为的你
博学,正直,有同情心
一个我想成为的形象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