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说话,对比消费型、返本型、终生型、分红型等重疾&寿险
1、消费型保险:通俗点来说,某个保险产品一年缴费50元,保额10W,一年内如果意外伤害造成的身故、残疾、烧伤可以按10万比例获得赔偿,如果一年内没有意外伤害,那么合同终止,50元就算消费完。明年还想继续得到保障,那么就继续交50元。这就叫消费型保险,也是很多人不容易接受的,总想着钱白交了。究竟是不是白交了呢,接着往下看。
2、返本型:返回的是你所缴纳的全部保费。一种是到期返本的,一种是终身后返本的。如某个保险产品保障重大疾病至65岁,如果确诊条款中所列明的重大疾病,那么会按保额一次性支付你理赔金。如果投保至65岁没有理赔,那么在你65岁的时候就会返还你所缴纳的全部保费,保险合同终止。终生型与这个类似,只是去世后返还全部保费。如果理赔了,自然是消费性划算。如果不理赔呢,感觉当然是返还型划算。既有保障,交的保费还有的退。事实如此吗?还要继续往下看。
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假设保险到期没有发生理赔)
某人30岁,投保10万,保障重大疾病至60岁。某消费型重疾:年缴1080,15年缴费,总缴费16000。某返本型重疾:投保10万,年缴4200,15年缴费期,总缴费63000。
每年支出保费差别:4200-1080=3120元 。
收入差别:返还型63000-0=63000
我们利用每年3120的差额投资,以五年期国债利率计算复利收益,投入15年后,不再增加本金,继续投资15年,本金和收益达到了16W。
3、终生型:保障期限为终身,若确诊条款中所列明的重大疾病病种,一次性给付保额,合同终止。如果相安无事,等身故再赔付保额。这种可以作为一点遗产留给儿女。
4、分红型保险:顾名思义,在保障的基础上分红,同样投入的保费也比范本型、终生型要高些。各个保险公司的分红计算公式很复杂,需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你同样可以使用以上的方法计算下分红型保险、终生型保险的真实投入产出数据。
总结:
1、工薪阶层适合买消费型保险。现金为王,钱在你的手里由你做主。在保险公司的手里可就做不了主了。
2、如果你不擅理财,比如总是月光,那我认为分红险作为一个保障+强制储蓄的手段,也是不错的。
3、如果你是高净值高资产人士,也可以配置分红型保险、养老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综合比较香港的保险分红利率要比内地高。
关注她理财微信公众号:talicai
回复“21天”,每天一课,一起变身幸福财女
2、返本型:返回的是你所缴纳的全部保费。一种是到期返本的,一种是终身后返本的。如某个保险产品保障重大疾病至65岁,如果确诊条款中所列明的重大疾病,那么会按保额一次性支付你理赔金。如果投保至65岁没有理赔,那么在你65岁的时候就会返还你所缴纳的全部保费,保险合同终止。终生型与这个类似,只是去世后返还全部保费。如果理赔了,自然是消费性划算。如果不理赔呢,感觉当然是返还型划算。既有保障,交的保费还有的退。事实如此吗?还要继续往下看。
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假设保险到期没有发生理赔)
某人30岁,投保10万,保障重大疾病至60岁。某消费型重疾:年缴1080,15年缴费,总缴费16000。某返本型重疾:投保10万,年缴4200,15年缴费期,总缴费63000。
每年支出保费差别:4200-1080=3120元 。
收入差别:返还型63000-0=63000
![]() |
我们利用每年3120的差额投资,以五年期国债利率计算复利收益,投入15年后,不再增加本金,继续投资15年,本金和收益达到了16W。
3、终生型:保障期限为终身,若确诊条款中所列明的重大疾病病种,一次性给付保额,合同终止。如果相安无事,等身故再赔付保额。这种可以作为一点遗产留给儿女。
4、分红型保险:顾名思义,在保障的基础上分红,同样投入的保费也比范本型、终生型要高些。各个保险公司的分红计算公式很复杂,需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你同样可以使用以上的方法计算下分红型保险、终生型保险的真实投入产出数据。
总结:
1、工薪阶层适合买消费型保险。现金为王,钱在你的手里由你做主。在保险公司的手里可就做不了主了。
2、如果你不擅理财,比如总是月光,那我认为分红险作为一个保障+强制储蓄的手段,也是不错的。
3、如果你是高净值高资产人士,也可以配置分红型保险、养老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综合比较香港的保险分红利率要比内地高。
关注她理财微信公众号:talicai
回复“21天”,每天一课,一起变身幸福财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