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B
香烟与士兵
在战争期间,香烟到底有什么样的美德和价值?到底有什么益处?尽管香烟不能填饱肚子,不能愈合伤口,但它们却是战争中最宝贵的东西,像金子一样贵重,甚至比食物还至关重要。香烟不仅是士兵的精神慰藉,更缔造了战友之间令人鼓舞的、最珍贵的同志之爱。
吸烟塑造了最出色的士兵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与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在一战期间表示:“当我们考虑到那些长期投入在紧张战衣中的海军和陆兵时,我们会想,对他们而言什么才是舒适的源泉。我们也学应该相信,那就是烟草。当一位士兵能为他的嗜好腾出一些时间来,那烟草一定是他真正的慰藉与愉悦。”同期的1918年,一位美国将军在给战争部部长的信件中更气势汹汹地写道:“你问我赢得战胜需要什么,我要告诉你,我们需要香烟,更多的香烟——甚至比食物更多。”
五十年后,切•格瓦拉,这位阿根廷革命家回忆起在古巴山上打游击的经历时,认为“在游击队战斗生活中,抽一根烟是一种习惯,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慰。在休息时间,一根烟就是士兵最好的朋友。”
一般在战争期间,香烟立刻变成硬通货,比钱还要来的珍贵。
在1917年中出现的一份战地报纸《刺刀》中,有一篇连续发表的文章《烟草祈祷》证实了香烟富有给绝望的战士以精神调节和慰藉的神圣天职。“祝福你,哦,烟草,士兵们战争中的慰藉。你鼓励所有的梦想,使一切痛苦变得平淡,你甚至知道怎样将忧伤吐出,哦,神圣的慰藉。”香烟之所以成为相互交换的硬通货,是因为它在馈赠性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别人、对自己、对来世,香烟都是一种绝佳的赠品。
它是士兵的慷慨情怀的象征标志。怀着兄弟般的情感,士兵将它馈赠给他的同志们,也反过来接受他的同志们的馈赠。在极其恐怖和忧虑的时刻,香烟帮助士兵们保持镇静,重新获得自我的沉着。香烟是他给予自己的小小礼物,使他重新获得自己,获得给予礼物和攻击的能力。香烟也是一口装满抚慰的深井,他可以一天啜饮四十次慰藉的清泉。它像一剂方药,用来治疗失落、压力和枯燥无聊的等待。香烟还具有某种熏香的作用,将大地和天空联系起来,将吸烟者的精神从此时此地的消极提升到某种更高的境界——站在某种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周遭的恐惧。
香烟是士兵最重要的东西
香烟暂时将士兵所处的残酷的现实掩盖起来,使他获得片刻的自由。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产生麻醉的感觉,更多地是使吸烟者的思想从现实中超脱出来,引发士兵追怀过去或梦想未来。
不论什么时候,当人感到焦虑时,抽一支烟,尼古丁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它们互相配合产生作用。刚开始融人血液的时候,尼古丁突然地、通常也是戏剧性地使脉搏加快并使血压升高。这很矛盾,因为这种生理反应似乎只会使人更紧张更烦躁。猛吸一口,深深地把毒雾吸进肺里,确实是恶化了焦虑的生理症状。但是这种恶化的好处在于它将这种生理上的效应引到一种特定的原因上——即好像我的焦虑是因为我正在吸一支烟。在这之前,焦虑
感由对某种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的模糊猜测而引起,而现在,由香烟产生的不舒适感却是指向确定的时间、确定的空间、有确切的原因的。给这些不适的感觉寻找一个确定的起因是掌握它并将它排除出焦虑范围的第一步,现在它已经享成了一个确定的、可以着手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此时此刻这个问题就夹在你的手指中间。用一种确切的痛苦代替以前那种模糊的难受,是消除焦虑和它所带来的不适的第一步。
在战争中,香烟的作用正是如此,甚至更强大。
在一些战争小说中——包括雷马克描写一战的经典小说《西线无战事》、海明威写西班牙内战的《丧钟为谁而鸣》、诺曼•梅勒被很多人认为最好的描写二战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还有根据奥利佛•斯通著名电影《野战排》改写的越战小说等——香烟既充当过残忍的刑拘也做过战地救人的手术刀,是友谊的纪念,也是爱情的象征。
以二战为例,或许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美军把香烟列为战时必需品,其他国家的盟军士兵每周可以获取5-7包的香烟,美军的要比这还多。而德军每天只能领到可怜兮兮的6根烟。虽然他们获准每月可以自掏腰包购买50支香烟,却必须缴纳比一般零售价高出90%的特别税。这倒不是因为战争末期物资缺乏,而是因为希特勒本人对香烟的厌恶而导致他主张军人不应该抽烟。
吸烟就是一次祈祷
吸烟这一举动具有与神明联系的意味。这一联系由来已久。1856年,一种名叫《巴黎之香》的杂志致力于介绍吸烟的快乐,它的格言就是“吸烟即祈祷”。离现在稍近一些的有安妮•莱克拉克的《今日之火》,在这本以烟为主题的书中,她写道:“香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祈祷者。”
《烟草祈祷》展示了香烟“制造梦想”的能力,它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白日梦能够延长。士兵吐出的短短一口烟即刻在他的头顶散作一团浅灰色的迷雾,仿佛划定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的空间,在那里,他暂时逃脱了现实无情的束缚和死亡残酷的威胁。每吸一口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呼吸自由与梦想。每一个吞吐的刹那都是焦虑的释放,是短短的冥想和沉思。把现实暂放一边,感觉自我永远和宇宙同在,那是一种短暂的、不朽的感觉。香烟的云雾就像卡通或漫画中用来放置人物对话的气球,如同吸烟者的想像出现在屏幕上。在意大利,书写卡通人物的言辞或想法的小云朵被称做“烟”(il fumo)。这好像是说,在吸烟的同时,吸烟者在放映着一部展现他个人美好幻想的小电影。
这种白日梦的作用在于它使人健忘。烟草燃烧的烟雾掩盖了战争残酷的现实,这就是香烟的力量,用一层薄雾将痛苦遮挡,就像是映射着苦难经历的明镜上结了一层模糊的雾气,它甚至湮没了战争的严酷和悲惨。吸烟导致遗忘,而遗忘是士兵的守护神,祈祷者称它为“神圣的慰稽。”有位历史学家讲遗忘的主题时说到:“士兵吸烟就像别人喝酒,为了忘却……人们通过吸烟来抵抗空虚、恐惧、寒冷和炎热;抵抗军队中那些导致可悲的惰性的纪律;抵抗生死的不公正。他们用吸烟来代替爱,代替自由,代替对清洁的渴望,代替对肚子光明正大地在清新自由的空气下行走的渴望。”
在战争期间,人们对香烟充满了感激和爱,在两指和双唇之间,小小紧凑的圆纸筒和烟丝——它的余渣、火和灰烬——就像一串安神念珠、一部圣经或者其他的某种安抚心灵的圣物。它是一个介于神与人之间的精灵,是神灵的化身。它是一个最亲密的朋友,一个在最英勇时刻、最空虚的时刻和最无聊最令人烦躁的时刻都可以和孤独的自我倾谈的朋友。
为了保护普通大众的利益,以免他们被动地、不公正地生活在吸烟者的烟雾之中,当今社会强制地通过了种种禁烟的法令,如此,香烟曾有过的那些特殊价值就很难不被人遗忘了。在飞机上,空气都经过严格的净化,乘客在自己的座位上吸烟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时代从他的手中夺走了一件曾经风靡全球的具有伟大魔力的宝贝,那是一个每个时刻给他虔诚的慰藉、使他面临危险时可以顺从地听天由命的宝物,现在他不得不接受一次令他极度焦虑的飞行航程。
香烟的崇高,在于它能创造一种幻象,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时光。当战争从社会中基本退出的时代,香烟成了最后一种具有冒险意义的东西。香烟带来的不适感和冒险感,正在它的诱惑力所在。
香烟的战争意味:团结、反抗与自我实现
香烟的乐趣与战争的残酷是不可能共存的,香烟绝不可能在漫长的征途中起到提高机能的作用。但我们同样都深知,香烟对人的生理作用和它的文化意义之间的区别。香烟是士兵最重要的东西,雷马克说,战争粉碎了自由主义教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所有印迹,只有香烟为他们保留下这一点点斯文。动物是不吸烟的,所以吸烟让士兵们更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类。
在《西线无战事》中,保罗和他的同志们——他们大多数都来自同一个城镇同一所学校——回忆起他们的老师坎多雷克先生,他们一致蔑视地认为这个人教给他们的全是一些无用的东西和谎言。保罗说他已经把学校里学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忘掉了。“那些废物我已经记不得多少了,那些东西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不过,在学校里当然不会有人教你如何在风雨交加中将一支烟点燃。”对战士来说,这个技能却是文化的最高形式,如何用身体挡住风雨点燃香烟,是战争中惟一值得接受的教育。这小小的技能代表了所有的教育,士兵在战斗中不得不变成野兽和机器,而香烟就成了“文明”在这些野兽的胸膛里留下的遗迹。如果连香烟都无法点燃了,那无异于最残酷地失去了一切。“多格里奥正在试着点燃一支香烟,但那支烟完全湿透了。他还没来得及从他的防水烟袋里取出火柴,那支烟就断了,并从他的嘴上掉了下来。他把它扔到地上,看着它消失在泥土里。他的全身都淋湿了,但雨点还在刺伤着他,每一个冰冷的雨点都像一只令人惊骇和厌恶的蠕虫,落在他的背上。”一个战士的香烟被打湿弄碎了,烟丝散开来掉到了地上,融人他的战靴下面的淤泥里,这是一个多么失魂落魄的时刻啊。
在香烟的怪圈中,陌生人也可以变得亲近。《野战排》中的乔丹正是靠着香烟才获得了游击队员的信任。接受一个人的香烟,就好像是向这个人敬礼,表达信任、忠诚和对等级的承认。甚至有时候香烟成为有效的军中贿赂品。
当然不仅仅如此。香烟更是将士兵们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志情谊的最好象征,它像经历了一天恶战之后黄昏的阳光,扫除恐惧的阴影,激发慷慨的情怀。它使哪怕是最吝啬贪婪的人也学会和战友们团结一心:
“那是一个温暖的黄昏,夕阳如沙,在这光芒下我们感到少有的安全。它使我们彼此更加亲近,连一向吝啬的亚登都给了我一支烟并且为我点燃了它。我们感觉像兄弟一般,彼此谦让着把最好的给别人。吃过饭之后,我点燃了一支香烟。”
雷马克的伟大小说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出现在故事的最后。保罗获准休假回家,战争已近末期,许多人已经死了,他不知道还有多少战友活了下来:
“当我回来时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还会都在这儿吗?哈耶与肯莫里奇已经死了。
“下一个是谁?
“我们喝着酒,我一个一个看着他们的脸,埃尔伯特坐在我旁边,吸着烟,满满的我们全部拥在一起……我们的头上升起一团烟雾。士兵们没有香烟该是多么可怕呀!”
那慷慨的烟雾将一群经历战火而越加团结的战士们拥入它的怀抱,使他们彼此更加亲近。“士兵们没有香烟该是多么可怕呀!”他将只能一个人承受他的忧郁和悲伤。香烟拥抱着那些走投无路的孤魂,就像印度教徒信奉的那样,把那些已经逝去的战友的灵魂带回到这个日渐缩小的队伍,把过去和现在混在一起,仁慈地创造一个幻想,使他们感觉此时此刻将永恒不变,再也不会有人员损失。香烟是能够短暂地解除忧伤的药剂,是对死去的战友最好的怀念。
同时,香烟也有激励的作用,使人思维敏捷,刺激他去行动。在战争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军官们在制定计划和发布命令的时候点燃香烟。军队的指挥者必须有快速做出决定的能力,在对士兵的性命做出决定前,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思想、沉着思考、谨慎决策。
“我们在这里太容易被攻击了。”巴内斯沉着地点燃一支烟,“侧翼怎么样,中尉?你在那里安置了人吗?”——《野战排》
在对中尉的问题发表意见之前,粗鲁的老中士点燃香烟,这个动作表明他已经把握了目前的情况,可以从容不迫地做出决定,而不会像那位紧张的军官一样举棋不定。在电影中,人物的思考常常通过点燃一支香烟来表现,而战争小说则可以更详细地描写这一动作背后的事情。
幸运的话他们将有所突破,但正面进攻恐怕不会有什么效果,除非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他点燃一支烟,思绪浮上心头。——梅勒《裸者和死者》
将军点燃一支烟,手慢慢地挥动一下把火柴熄灭了。“罗伯特,我肯定地告诉你,我心里还想着另外几件事儿。”——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点燃一支烟仿佛打开了一个做出决定的计时器,显示出它的主人已做了足够的思考。在小说中,点烟的姿势通常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是做出了决定命运的计划的标志。
有时士兵的香烟也是他们对抗军官的武器,有时候香烟也用来表达士兵的爱情,成为他们罗曼蒂克的牺牲的表达工具。在雷马克的小说中,士兵朋友爱上了法国姑娘,他们要在封锁的夜晚偷偷去见她们。“我们为无休止的战争而焦虑,无法平静下来……我们的手一刻也闲不下来,一支又一支地吸了无数香烟,直到克洛普说:‘我们难道真的不能给她们带一些香烟去吗?’鱼市我们把香烟放回贝雷帽里,留给她们。”
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慰藉,一种对焦虑的逃避,一种欢快的心理释放。香烟取出了饥饿和疲倦。它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它帮助人做出决定,使人变得机敏;它是一支丘比特之剑,又是对抗上司的武器;香烟就是一个士兵所需要的一切。香烟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也是自我的替代品,成为心灵可见的标志。烟蒂上的微光象征着士兵渴望生存和胜利的强烈愿望,如果它熄灭,就象征着他的死亡。在《野战排》中最残酷的一个场景出现在军队撤退的时候,那是对一个士兵的尸体的匆匆一瞥:
“另外一个士兵的下半身被整个地炸飞了,他死在战壕里,脸朝下,那张脸像柠檬一样枯黄。在他黄色的胡须中间,一支烟仍然燃着。它闪烁着微光,直到在他的唇间烧尽。”
——《野战排》
吸下一口烟,加入这个烟雾缭绕的圈子,才标志着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香烟
作者: (美)克莱恩
译者: 乐晓飞
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99-06
在战争期间,香烟到底有什么样的美德和价值?到底有什么益处?尽管香烟不能填饱肚子,不能愈合伤口,但它们却是战争中最宝贵的东西,像金子一样贵重,甚至比食物还至关重要。香烟不仅是士兵的精神慰藉,更缔造了战友之间令人鼓舞的、最珍贵的同志之爱。
吸烟塑造了最出色的士兵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与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在一战期间表示:“当我们考虑到那些长期投入在紧张战衣中的海军和陆兵时,我们会想,对他们而言什么才是舒适的源泉。我们也学应该相信,那就是烟草。当一位士兵能为他的嗜好腾出一些时间来,那烟草一定是他真正的慰藉与愉悦。”同期的1918年,一位美国将军在给战争部部长的信件中更气势汹汹地写道:“你问我赢得战胜需要什么,我要告诉你,我们需要香烟,更多的香烟——甚至比食物更多。”
五十年后,切•格瓦拉,这位阿根廷革命家回忆起在古巴山上打游击的经历时,认为“在游击队战斗生活中,抽一根烟是一种习惯,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慰。在休息时间,一根烟就是士兵最好的朋友。”
一般在战争期间,香烟立刻变成硬通货,比钱还要来的珍贵。
在1917年中出现的一份战地报纸《刺刀》中,有一篇连续发表的文章《烟草祈祷》证实了香烟富有给绝望的战士以精神调节和慰藉的神圣天职。“祝福你,哦,烟草,士兵们战争中的慰藉。你鼓励所有的梦想,使一切痛苦变得平淡,你甚至知道怎样将忧伤吐出,哦,神圣的慰藉。”香烟之所以成为相互交换的硬通货,是因为它在馈赠性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别人、对自己、对来世,香烟都是一种绝佳的赠品。
它是士兵的慷慨情怀的象征标志。怀着兄弟般的情感,士兵将它馈赠给他的同志们,也反过来接受他的同志们的馈赠。在极其恐怖和忧虑的时刻,香烟帮助士兵们保持镇静,重新获得自我的沉着。香烟是他给予自己的小小礼物,使他重新获得自己,获得给予礼物和攻击的能力。香烟也是一口装满抚慰的深井,他可以一天啜饮四十次慰藉的清泉。它像一剂方药,用来治疗失落、压力和枯燥无聊的等待。香烟还具有某种熏香的作用,将大地和天空联系起来,将吸烟者的精神从此时此地的消极提升到某种更高的境界——站在某种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周遭的恐惧。
香烟是士兵最重要的东西
香烟暂时将士兵所处的残酷的现实掩盖起来,使他获得片刻的自由。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产生麻醉的感觉,更多地是使吸烟者的思想从现实中超脱出来,引发士兵追怀过去或梦想未来。
不论什么时候,当人感到焦虑时,抽一支烟,尼古丁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它们互相配合产生作用。刚开始融人血液的时候,尼古丁突然地、通常也是戏剧性地使脉搏加快并使血压升高。这很矛盾,因为这种生理反应似乎只会使人更紧张更烦躁。猛吸一口,深深地把毒雾吸进肺里,确实是恶化了焦虑的生理症状。但是这种恶化的好处在于它将这种生理上的效应引到一种特定的原因上——即好像我的焦虑是因为我正在吸一支烟。在这之前,焦虑
感由对某种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的模糊猜测而引起,而现在,由香烟产生的不舒适感却是指向确定的时间、确定的空间、有确切的原因的。给这些不适的感觉寻找一个确定的起因是掌握它并将它排除出焦虑范围的第一步,现在它已经享成了一个确定的、可以着手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此时此刻这个问题就夹在你的手指中间。用一种确切的痛苦代替以前那种模糊的难受,是消除焦虑和它所带来的不适的第一步。
在战争中,香烟的作用正是如此,甚至更强大。
在一些战争小说中——包括雷马克描写一战的经典小说《西线无战事》、海明威写西班牙内战的《丧钟为谁而鸣》、诺曼•梅勒被很多人认为最好的描写二战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还有根据奥利佛•斯通著名电影《野战排》改写的越战小说等——香烟既充当过残忍的刑拘也做过战地救人的手术刀,是友谊的纪念,也是爱情的象征。
以二战为例,或许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美军把香烟列为战时必需品,其他国家的盟军士兵每周可以获取5-7包的香烟,美军的要比这还多。而德军每天只能领到可怜兮兮的6根烟。虽然他们获准每月可以自掏腰包购买50支香烟,却必须缴纳比一般零售价高出90%的特别税。这倒不是因为战争末期物资缺乏,而是因为希特勒本人对香烟的厌恶而导致他主张军人不应该抽烟。
吸烟就是一次祈祷
吸烟这一举动具有与神明联系的意味。这一联系由来已久。1856年,一种名叫《巴黎之香》的杂志致力于介绍吸烟的快乐,它的格言就是“吸烟即祈祷”。离现在稍近一些的有安妮•莱克拉克的《今日之火》,在这本以烟为主题的书中,她写道:“香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祈祷者。”
《烟草祈祷》展示了香烟“制造梦想”的能力,它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白日梦能够延长。士兵吐出的短短一口烟即刻在他的头顶散作一团浅灰色的迷雾,仿佛划定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的空间,在那里,他暂时逃脱了现实无情的束缚和死亡残酷的威胁。每吸一口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呼吸自由与梦想。每一个吞吐的刹那都是焦虑的释放,是短短的冥想和沉思。把现实暂放一边,感觉自我永远和宇宙同在,那是一种短暂的、不朽的感觉。香烟的云雾就像卡通或漫画中用来放置人物对话的气球,如同吸烟者的想像出现在屏幕上。在意大利,书写卡通人物的言辞或想法的小云朵被称做“烟”(il fumo)。这好像是说,在吸烟的同时,吸烟者在放映着一部展现他个人美好幻想的小电影。
这种白日梦的作用在于它使人健忘。烟草燃烧的烟雾掩盖了战争残酷的现实,这就是香烟的力量,用一层薄雾将痛苦遮挡,就像是映射着苦难经历的明镜上结了一层模糊的雾气,它甚至湮没了战争的严酷和悲惨。吸烟导致遗忘,而遗忘是士兵的守护神,祈祷者称它为“神圣的慰稽。”有位历史学家讲遗忘的主题时说到:“士兵吸烟就像别人喝酒,为了忘却……人们通过吸烟来抵抗空虚、恐惧、寒冷和炎热;抵抗军队中那些导致可悲的惰性的纪律;抵抗生死的不公正。他们用吸烟来代替爱,代替自由,代替对清洁的渴望,代替对肚子光明正大地在清新自由的空气下行走的渴望。”
在战争期间,人们对香烟充满了感激和爱,在两指和双唇之间,小小紧凑的圆纸筒和烟丝——它的余渣、火和灰烬——就像一串安神念珠、一部圣经或者其他的某种安抚心灵的圣物。它是一个介于神与人之间的精灵,是神灵的化身。它是一个最亲密的朋友,一个在最英勇时刻、最空虚的时刻和最无聊最令人烦躁的时刻都可以和孤独的自我倾谈的朋友。
为了保护普通大众的利益,以免他们被动地、不公正地生活在吸烟者的烟雾之中,当今社会强制地通过了种种禁烟的法令,如此,香烟曾有过的那些特殊价值就很难不被人遗忘了。在飞机上,空气都经过严格的净化,乘客在自己的座位上吸烟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时代从他的手中夺走了一件曾经风靡全球的具有伟大魔力的宝贝,那是一个每个时刻给他虔诚的慰藉、使他面临危险时可以顺从地听天由命的宝物,现在他不得不接受一次令他极度焦虑的飞行航程。
香烟的崇高,在于它能创造一种幻象,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时光。当战争从社会中基本退出的时代,香烟成了最后一种具有冒险意义的东西。香烟带来的不适感和冒险感,正在它的诱惑力所在。
香烟的战争意味:团结、反抗与自我实现
香烟的乐趣与战争的残酷是不可能共存的,香烟绝不可能在漫长的征途中起到提高机能的作用。但我们同样都深知,香烟对人的生理作用和它的文化意义之间的区别。香烟是士兵最重要的东西,雷马克说,战争粉碎了自由主义教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所有印迹,只有香烟为他们保留下这一点点斯文。动物是不吸烟的,所以吸烟让士兵们更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类。
在《西线无战事》中,保罗和他的同志们——他们大多数都来自同一个城镇同一所学校——回忆起他们的老师坎多雷克先生,他们一致蔑视地认为这个人教给他们的全是一些无用的东西和谎言。保罗说他已经把学校里学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忘掉了。“那些废物我已经记不得多少了,那些东西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不过,在学校里当然不会有人教你如何在风雨交加中将一支烟点燃。”对战士来说,这个技能却是文化的最高形式,如何用身体挡住风雨点燃香烟,是战争中惟一值得接受的教育。这小小的技能代表了所有的教育,士兵在战斗中不得不变成野兽和机器,而香烟就成了“文明”在这些野兽的胸膛里留下的遗迹。如果连香烟都无法点燃了,那无异于最残酷地失去了一切。“多格里奥正在试着点燃一支香烟,但那支烟完全湿透了。他还没来得及从他的防水烟袋里取出火柴,那支烟就断了,并从他的嘴上掉了下来。他把它扔到地上,看着它消失在泥土里。他的全身都淋湿了,但雨点还在刺伤着他,每一个冰冷的雨点都像一只令人惊骇和厌恶的蠕虫,落在他的背上。”一个战士的香烟被打湿弄碎了,烟丝散开来掉到了地上,融人他的战靴下面的淤泥里,这是一个多么失魂落魄的时刻啊。
在香烟的怪圈中,陌生人也可以变得亲近。《野战排》中的乔丹正是靠着香烟才获得了游击队员的信任。接受一个人的香烟,就好像是向这个人敬礼,表达信任、忠诚和对等级的承认。甚至有时候香烟成为有效的军中贿赂品。
当然不仅仅如此。香烟更是将士兵们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志情谊的最好象征,它像经历了一天恶战之后黄昏的阳光,扫除恐惧的阴影,激发慷慨的情怀。它使哪怕是最吝啬贪婪的人也学会和战友们团结一心:
“那是一个温暖的黄昏,夕阳如沙,在这光芒下我们感到少有的安全。它使我们彼此更加亲近,连一向吝啬的亚登都给了我一支烟并且为我点燃了它。我们感觉像兄弟一般,彼此谦让着把最好的给别人。吃过饭之后,我点燃了一支香烟。”
雷马克的伟大小说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出现在故事的最后。保罗获准休假回家,战争已近末期,许多人已经死了,他不知道还有多少战友活了下来:
“当我回来时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还会都在这儿吗?哈耶与肯莫里奇已经死了。
“下一个是谁?
“我们喝着酒,我一个一个看着他们的脸,埃尔伯特坐在我旁边,吸着烟,满满的我们全部拥在一起……我们的头上升起一团烟雾。士兵们没有香烟该是多么可怕呀!”
那慷慨的烟雾将一群经历战火而越加团结的战士们拥入它的怀抱,使他们彼此更加亲近。“士兵们没有香烟该是多么可怕呀!”他将只能一个人承受他的忧郁和悲伤。香烟拥抱着那些走投无路的孤魂,就像印度教徒信奉的那样,把那些已经逝去的战友的灵魂带回到这个日渐缩小的队伍,把过去和现在混在一起,仁慈地创造一个幻想,使他们感觉此时此刻将永恒不变,再也不会有人员损失。香烟是能够短暂地解除忧伤的药剂,是对死去的战友最好的怀念。
同时,香烟也有激励的作用,使人思维敏捷,刺激他去行动。在战争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军官们在制定计划和发布命令的时候点燃香烟。军队的指挥者必须有快速做出决定的能力,在对士兵的性命做出决定前,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思想、沉着思考、谨慎决策。
“我们在这里太容易被攻击了。”巴内斯沉着地点燃一支烟,“侧翼怎么样,中尉?你在那里安置了人吗?”——《野战排》
在对中尉的问题发表意见之前,粗鲁的老中士点燃香烟,这个动作表明他已经把握了目前的情况,可以从容不迫地做出决定,而不会像那位紧张的军官一样举棋不定。在电影中,人物的思考常常通过点燃一支香烟来表现,而战争小说则可以更详细地描写这一动作背后的事情。
幸运的话他们将有所突破,但正面进攻恐怕不会有什么效果,除非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他点燃一支烟,思绪浮上心头。——梅勒《裸者和死者》
将军点燃一支烟,手慢慢地挥动一下把火柴熄灭了。“罗伯特,我肯定地告诉你,我心里还想着另外几件事儿。”——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点燃一支烟仿佛打开了一个做出决定的计时器,显示出它的主人已做了足够的思考。在小说中,点烟的姿势通常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是做出了决定命运的计划的标志。
有时士兵的香烟也是他们对抗军官的武器,有时候香烟也用来表达士兵的爱情,成为他们罗曼蒂克的牺牲的表达工具。在雷马克的小说中,士兵朋友爱上了法国姑娘,他们要在封锁的夜晚偷偷去见她们。“我们为无休止的战争而焦虑,无法平静下来……我们的手一刻也闲不下来,一支又一支地吸了无数香烟,直到克洛普说:‘我们难道真的不能给她们带一些香烟去吗?’鱼市我们把香烟放回贝雷帽里,留给她们。”
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慰藉,一种对焦虑的逃避,一种欢快的心理释放。香烟取出了饥饿和疲倦。它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它帮助人做出决定,使人变得机敏;它是一支丘比特之剑,又是对抗上司的武器;香烟就是一个士兵所需要的一切。香烟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也是自我的替代品,成为心灵可见的标志。烟蒂上的微光象征着士兵渴望生存和胜利的强烈愿望,如果它熄灭,就象征着他的死亡。在《野战排》中最残酷的一个场景出现在军队撤退的时候,那是对一个士兵的尸体的匆匆一瞥:
“另外一个士兵的下半身被整个地炸飞了,他死在战壕里,脸朝下,那张脸像柠檬一样枯黄。在他黄色的胡须中间,一支烟仍然燃着。它闪烁着微光,直到在他的唇间烧尽。”
——《野战排》
吸下一口烟,加入这个烟雾缭绕的圈子,才标志着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香烟
作者: (美)克莱恩
译者: 乐晓飞
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99-06
丛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啼笑因缘之北平的茶:香片与龙井 (5人喜欢)
- 学茶笔记:母树大红袍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