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 Corbijn 孤独的人
![]() |
inside out
notes by Vincent Greene
关键词:孤独,影像
Anton Corbijn 是一个孤独的人,孤身独处的他,远离人群,保持独醒。
Anton 通过平面化的肖像艺术和视听化的电影艺术,用他那朦胧的,复古的,对比强烈的影像,来表达影像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传达出一种带着性格和态度的富有智慧的美。其中简单的生活元素仍然存在于其中,是一种以一种迷惑的,充满野性的,同时又给予人无限想象力的组合。
有的人对待音乐的那种态度和追求深深地吸引着他,就像摄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似的。音乐这个伙伴,一次次的给他温暖和力量。Anton从小就是一个孤独的人,牧师家庭成长起来的他,一方面受到各种新教条例的压制,就像是(男孩,别哭)中写到的,循规蹈矩的生活,缺少激情和热情,一切都被舒服着,但是一方面又对刺激的新鲜的事物极度的渴望。消遣时间的方式就是听外放的音乐,并且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和学校里的有共同爱好的人分享,研究唱片封面等,音乐也逐渐成为他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次偶然的拍摄,让他开始发现音乐,发现用摄影的方式来记录音乐中情感是多么神奇的事情,他也渴望与那些真正的艺术家进行合作,因为他们只在乎一件事情,亦如他只在乎摄影一样。Anton被那些真正从事创作的人们所吸引,舞台上的伟大有时候源于创作之外的某些东西,他认为,艺术家们通过长时间的折磨和锻造,用文字和音乐来表达这种被称为“创作之痛”的结果,使作品和音乐本身带有自己的强烈的气质,这也正是他所一直追求的。而Anton身上有一种特有的气质,是他能够易于常人的发现和捕捉那些伟大的瞬间,一旦瞬间被照片影像所扑捉下来,就成了永恒。
因为工作的原因,Anton经常要奔赴不同的城市,去和不同的音乐人艺术家合作。长久以来一直独身的他,背着相机,往返于不同的城市,记录着不一样的人生。气息独特的蒙特利尔,阴霾孤独的纽约,历史记忆浓重的柏林,白雪皑皑的斯德哥尔摩,氤氲幽蓝的埃斯托里尔,喧嚣浮华的拉斯维加斯等,都留下来他孤独的身影。很难得,在如此稠密的现实生活中,Anton仍然能够远离人群,保持独醒,这也使永恒和伟大更加的青睐于他。使他更加专注的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生活,促使他的作品,视角独特,令人深思。
除了摄影,拍摄MV,电影也是他热爱的。曾经和英国著名后朋克乐队Joy Division长期合作,拍摄了多只乐队的MV,为JD音乐风格和形象确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后期和Depeche Mode的合作,赋予了DM不同于一般流行乐队的魅力。与新世纪伟大的摇滚乐队Arcade Fire的照片拍摄合作,给这只蒙特利尔乐队在视觉上带来了一种新的充满迷幻气息,AF的官网上的两张照片就是出自AC之手。经过几十年的沉淀,AC作品中那种让人心神不宁的,同时夹杂着野性和想象力的味道也逐渐确立了AC自己独有的风格。
Anton的处女电影control,似乎在很大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写照,影片讲述一个迷茫的青年人逐渐成为歌手的故事,故事本身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在表达方式上,通过音乐作为依托,营造和传达出来的却是无限的孤独和痛苦感。而他的第二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灵魂救赎的故事——一个黑暗的结束,往往来临的不是无限的光芒,而是另一个更加恐怖的黑暗。
把摄影和音乐艺术当做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选择孤身独处的他,逐渐意识到,艺术家的状态比他的艺术更加重要,漫游在平静的生活的海岸边,一边是稠密的空气,一边是平静的止水,选择:沉默,缓慢,独处的对待,往往才能被永恒的无限的艺术所青睐,才能更加的接近艺术本身。
纪录片涉及的艺术家照片(不完全统计):
Joy Divison 1979
David Bowie 1980
Miles Davis 1985
Isabella Rossellini 1993
Clint Eastwood 1994
Kylie Minogve 1999
Gerard Richter 2010
Herman Brood 1975
Golden Earring 1972
Thijs Van Leer 1972
Herman Brood 1975
Elvis Costello 1977
Johnny Rotten 1977
Memphis slim 1973
Jack bruce 1974
U2 1984 2008
Clannad 1985
Gavin Friday 1988
Peter Gabriel 1986
Lan curtis 1980
David sylvian 1983
Depeche made 1983 1989 2008
Kurt cobain 2001
Courtney love 1995
Patti smitt 1999
Tom wait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