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谷瓷坊】从3美元到223万元美元
一个中国小碗的故事
每到年终,各样的评比奖项依次出炉,如果票选2013年瓷器拍卖界“最富传奇奖”的话,我想很多人都会如我一样,将票投给那个原本并不起眼的“中国小碗”。
“小碗”试水激起千层浪
2013年3月19日,一位卖家抱着试水的心情,将家中的一只中国小碗送纽约苏富比拍卖,没想到这一试,便试出了轩然大波。当天的拍卖情况是这样的:原本估价20-30万美元的拍品,经4个买主进行了激烈的竞拍。最后,来自伦敦的著名艺术品收藏家艾施纳兹以223万美元买走。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让不少人咂舌,而随后传出的该只小碗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他人惊叹不已。
2007年,卖主在家附近的旧货出清摊位上,看到了这只小碗,当时以3美元的价格买下,随后便一直放在家中客厅,当普通摆设用,直到卖家在好奇心驱使下,找到了中国艺术专家确认,才知道自己寻得珍物!送拍并拍出了223万美元的高价。
在这个故事中,有不少关键词,但是相比之下,没有什么比3美元到223万元的反差更让人热血沸腾,在讲究财富神话的收藏界,这样的典型自然充满正能量,因此关于这个碗的故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如病毒般传播,一时间成为业内最热的话题,虽然包括马未都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对这样的创奇故事提出了质疑,但这丝没有减弱其影响,我曾在一篇评论中指出,面对这样的故事,人们更愿意选择相信,说到底,他们希望这样的好运降临在自己身上。
回归正题,我们还是说说这个神奇的小碗。
这碗全称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注:盌与碗同义,字从夗从皿,夗亦声。“夗”意为“敞口”。“夗”与“皿”联合起来表示“大口小腹的容器”。本义:大口小腹的容器,与“盎”小口大腹的容器相对),直径仅5英尺寸多一点,敞口,圈足,芒口覆烧。盘心及内壁刻莲花纹饰,造型生动,布局疏朗典雅。刻花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北宋定窑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为宋代刻花之冠。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这种以复合线组成的刻花是定窑刻花器的一大特征。
代表宋代瓷器高深造诣
从时间来说,这个小碗已有了约1000年历史,且同类型瓷器存世极少,目前已知和这个瓷碗相似的只有大英博物馆有一件,那件是1947年由英国杰出藏家Henry J.Oppenheim捐赠的。业内人士评价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话语不长,却极有分量:“这只碗代表了宋代瓷器的高深造诣。”
细致分析不难发现,这只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其上许多特征,都是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比如釉色,芒口覆烧,刻花工艺等等。
定窑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正如此小碗所示,釉色如象牙之白。亦是定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
而刻花,更是定窑瓷器的代表工艺,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
当然,无论今后拍卖界走高或走低,关于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的讨论还会继续,这样的传奇故事可能会让无数读者看后心潮澎湃,然后带着激动的心情加入“掏宝捡漏”的队伍,就像某网友在微博后喊出的那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碗!”只是在这大潮之中,又会上演更多的创奇,是财富神话,又或是黄粱一梦。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平台内容不断更新中!查看更多内容,您可以回复相关数字获取!
回复数字“ 1 ”查看老文章目录!
每到年终,各样的评比奖项依次出炉,如果票选2013年瓷器拍卖界“最富传奇奖”的话,我想很多人都会如我一样,将票投给那个原本并不起眼的“中国小碗”。
“小碗”试水激起千层浪
2013年3月19日,一位卖家抱着试水的心情,将家中的一只中国小碗送纽约苏富比拍卖,没想到这一试,便试出了轩然大波。当天的拍卖情况是这样的:原本估价20-30万美元的拍品,经4个买主进行了激烈的竞拍。最后,来自伦敦的著名艺术品收藏家艾施纳兹以223万美元买走。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让不少人咂舌,而随后传出的该只小碗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他人惊叹不已。
2007年,卖主在家附近的旧货出清摊位上,看到了这只小碗,当时以3美元的价格买下,随后便一直放在家中客厅,当普通摆设用,直到卖家在好奇心驱使下,找到了中国艺术专家确认,才知道自己寻得珍物!送拍并拍出了223万美元的高价。
在这个故事中,有不少关键词,但是相比之下,没有什么比3美元到223万元的反差更让人热血沸腾,在讲究财富神话的收藏界,这样的典型自然充满正能量,因此关于这个碗的故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如病毒般传播,一时间成为业内最热的话题,虽然包括马未都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对这样的创奇故事提出了质疑,但这丝没有减弱其影响,我曾在一篇评论中指出,面对这样的故事,人们更愿意选择相信,说到底,他们希望这样的好运降临在自己身上。
回归正题,我们还是说说这个神奇的小碗。
这碗全称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注:盌与碗同义,字从夗从皿,夗亦声。“夗”意为“敞口”。“夗”与“皿”联合起来表示“大口小腹的容器”。本义:大口小腹的容器,与“盎”小口大腹的容器相对),直径仅5英尺寸多一点,敞口,圈足,芒口覆烧。盘心及内壁刻莲花纹饰,造型生动,布局疏朗典雅。刻花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北宋定窑刻花以其线条纤细流畅、刀法娴熟精湛而为宋代刻花之冠。花纹轮廓线的一侧呈单线,另一侧呈双线,双线由外粗内细的线条组成,这种以复合线组成的刻花是定窑刻花器的一大特征。
代表宋代瓷器高深造诣
从时间来说,这个小碗已有了约1000年历史,且同类型瓷器存世极少,目前已知和这个瓷碗相似的只有大英博物馆有一件,那件是1947年由英国杰出藏家Henry J.Oppenheim捐赠的。业内人士评价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话语不长,却极有分量:“这只碗代表了宋代瓷器的高深造诣。”
细致分析不难发现,这只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其上许多特征,都是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比如釉色,芒口覆烧,刻花工艺等等。
定窑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正如此小碗所示,釉色如象牙之白。亦是定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
而刻花,更是定窑瓷器的代表工艺,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
当然,无论今后拍卖界走高或走低,关于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盌的讨论还会继续,这样的传奇故事可能会让无数读者看后心潮澎湃,然后带着激动的心情加入“掏宝捡漏”的队伍,就像某网友在微博后喊出的那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碗!”只是在这大潮之中,又会上演更多的创奇,是财富神话,又或是黄粱一梦。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平台内容不断更新中!查看更多内容,您可以回复相关数字获取!
回复数字“ 1 ”查看老文章目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