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笔记之尸变
志怪笔记之尸变
犹如阴森冰冷的恐怖背景音乐一样,尸变这个名词也令人条件反射般的感到惊悚,尸变是动词,形容一个过程,尸变的结果是僵尸,而僵尸和鬼魂一起,是整个鬼神世界的底层民众,正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的人民创造历史一样,僵尸和鬼魂也在底层艰苦奋斗着,担任着害人大作战的前线任务,在志怪小说中,比起几句话就描述完的上层的仙家,普通的僵尸故事占绝大多数,而且情节饱满。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僵尸和鬼魂有自己的弱点,和人相比并不占压倒性的优势,有压迫也有反抗,才有戏剧的冲突。而神仙早已得道,技能逆天,就如斗地主时全是炸弹,一般的妖魔鬼怪那里扛得住,只得认怂,因而神仙更多是客串演出,给一个宝贝,秀一个大招,又神秘消失了。尸变的故事,大多是由路人甲和僵尸乙上演,双方主角都没有名字,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啊。
《聊斋志异.尸变篇》就记载了双方代表上演的一出戏,说是阳信县的一位老翁开了一家旅店,为来往的行商提供住宿,有天傍晚来了四个客商要投宿,但是当时店已经客满,没法办理入住,此时天色已晚,客商也没地方可去,再三要求投宿,老翁也想到了一个地方可以入住,便答应了他们,而这个地方正是刚刚死去儿媳停尸的小屋,不过四个客商太困顿,不在意这些,倒头就睡,鬼故事的俗套的情节果然还是发生了,一个没睡着客商听见灵床嚓嚓作响,定眼一看,尼玛,女尸已经站起来了,这不是诈尸吗?!这个客人直接吓得腿软了,气都不敢喘,女尸的动作跟《大话西游》里的黑山老妖一样,对着每个人吹气,客人见状赶忙躲进被子了,女尸不久就来到他旁边,也对他吹了气,不过隔着被子,他并无大碍,但是那种诡异的氛围,请自行脑补吧,不一会客人听见灵床的被子响,估摸着女尸已经回床上休息了,掀开被子瞄一下发现还真是,于是使劲踹着同伴,想叫醒他们,不过怎么踹都没反应,心里愈发焦急,为今之计,逃是上策。才准备去摸找衣服,灵床那边又响了,客人心里一阵发毛,这女尸的CD冷却时间也太短了点吧。他又故伎重演,躲进被子里,女尸照例过来吹气,在他旁边站了很久才回到灵床上,听到灵床那边响起时后,客人继续摸找衣服,这次很顺利,穿上衣服之后猛地站起来,夺门而出,女尸也不甘落后,紧紧追了过来。根据科学计算,人的奔跑速度大约每秒4米,在紧急情况下,会达到每秒5米,而且还要考虑体力因素,虽然僵尸的移动速度在科学研究上暂时还是空白,但是直觉上是不落后于人的,而且体力比人好。果然,僵尸紧紧跟着客人的身后,客人一路狂奔一路叫喊,但是村子里没一个人听见他的哀嚎,想去叩老翁家门,眼看女尸坚持不懈地在身后追着,恐怕也来不及了,只好朝着县城方向奔去。跑到了东郊,看见眼前有一座寺庙,还隐隐约约有木鱼声,心想这下有救了,于是急忙前去敲敲门,有个和尚开了一个门缝,慢吞吞的问着客人,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我寺作甚,就是不肯开门,客人心里是一阵骂娘,回头一看,女尸已经在身后恶狠狠的盯着他。客人只好以寺庙外面有一个树围四五尺的白杨树做挡身,和女尸玩捉迷藏,僵持许久,双方都累坏了,女尸僵立着,而客人大口喘气,汗流浃背,正稍微放松着,女尸突然暴起,隔着树扑了过来,客人被这情景直接吓倒了,而僵尸没扑到人,抓着树僵立在那里。 再说那和尚,在门后偷听了很久,见外面已经没有动静了,这才开门来查看情况,在树下见到了昏倒的客人,以为是死了,一摸心脏还在微弱的跳动,于是把他背入寺庙。整整过了一夜,客人才醒过来,和尚给他喝了一下汤,并问他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和尚说了一遍。在晨钟已过,天蒙蒙亮之后,和尚到树下查看,果然见到一具女尸立在树边,和尚也是吓呆了,立即向县令报告。县令见还有这稀奇事,亲自出马过来验尸,只见那女尸双手跟钩子一样深深地抓入树里,牢不可开,叫了几个壮汉使劲拔才拔出来。县令命衙役去老翁店里打听,果然如客人所说,女尸已经没了,不幸的是,其他三个住宿的客商也暴毙身亡。村民正对此事议论纷纷。衙役跟老翁说了事情来由,老翁便跟随衙役来到庙前,把女尸抬回。而这位死里逃生的客人,哭着对县令说:“我们四个人一起出来的,现在只有我一人活着回去,怎么能让乡亲们相信我呢?”县官便给他写了一封证明信,并申请政府赔偿,给了他一些盘缠,让他回家去了。
和其他人遇到鬼魂还能交谈的情况不同,这个故事里双方的交流仅仅限于肢体动作上的,一上来就是矛盾激化的情景,根本不给任何谈判的机会。这也表明了僵尸其实完全高级思维了,受本能反应的驱使而行动。对此,袁枚在《子不语.南昌士人篇》是这么解释的: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魂在,则其人也;魂去,则非其人也。大意是说,人的魂和魄特性是不一样的,魂比较善良而魄就很凶恶了。魂还在人身上,那僵尸会表现像是一个人,等到魂离开而只有魄滞留时,那僵尸就完全不是这个人生前的样子了。
附:《聊斋志异.尸变篇》正经白话翻译,请酌情阅读。
阳信县有一位老翁,家住在本县的蔡店,这个村离城里大概五六里路,于是父子俩在路上开了一个旅社,为过往的行商提供住宿。有几个车夫,常常往来做生意,常常在他们家投宿。一天旁晚,天色已昏暗,这时有四个车夫路过,见到有人家,便来投宿,但是老翁的旅店早已住满人了,老翁只好拒客,这四个人商量了一会,估计也实在没别的地方可去,因此坚持要留下,老翁想到了一个地方,但又害怕他们不满意,踌躇未定,在客人表示但求得廊檐的一席之地就够了,不敢再做什么挑拣。客人都这么说了,老翁也不再说什么。当时,老翁有儿媳妇刚刚死去,儿子出门买棺材还没回来,尸体便停放在一间小屋里,而老人想到的地方,正是这个屋子;
老人把客人领到屋里后入住后就离开了。只见屋子里有一个案几,案上放着一盏昏暗的灯,案后是挂着帷帐的灵床,尸体上盖着纸被,而客人的住宿是套房中的里间。四个人奔波一天,很是困乏,倒头就睡,鼾声渐渐此起彼伏,但尚还有一个客人朦朦胧胧地没有睡熟,忽然,听见灵床上喀吱作响,客人急忙瞪眼一看,只见在灵前燃灯下,女尸已经掀开纸被站起来了,不一会走下床慢慢地走向他们的卧室,女尸面呈淡金色,额上抹着头巾。它走到铺前,对着每人吹三口气,此时客人已快吓蒙了,唯恐女尸过来吹起,慢慢的拉着被子盖住头,气都不敢喘,甚至口水都不敢吞,静静的听着外面的情况,不一会,女尸果然过来了,像别人一样也对他吹了三口气。过了许久,客人听到了纸被子的声音,知道女尸已经到灵床去了,于是伸出头来偷看,见女尸如之前一样僵卧在灵床上。客人心里害怕极了,不敢作任何声响,偷偷地用脚踏其他三个人,可是那三个人完全没任何动静,他愈发焦急,又想不到其他办法,不如穿上衣服一个人逃跑吧,他才准备穿衣服,灵床那边嚓嚓声再次响了,心里一阵发毛,赶忙把头缩回被子里,女尸过来连续吹了多次气才离去,不多久,听到灵床有响声,知道女尸再次躺下。于是客人从被子里伸出手摸到衣服,穿好之后光着脚夺门而出,女尸也立马警觉起来,跟着追了过来,客人一路狂奔一路叫喊,可村里人没一个人听见,他想前去叩老翁的门,又害怕被女尸追上,因而只好朝着县城方向跑去。到了东郊,瞥见一座寺庙,还听到木鱼声,客人急忙前去敲门,但是那和尚觉得有异常,就是不肯开门,他回头一看,女尸已经追到在身后一尺远的地方了,客人又气又急又害怕。庙外有一颗白杨树,树围有四五尺,客人于是借着树做挡身,女尸从右边来他就往左躲,从左边来就往右躲,僵持不下,女尸越来越怒,但是都渐渐疲惫了,尸体顿住,而客人在树后面直冒汗喘气。突然女尸暴起,伸双臂隔着树扑过来,客人则直接吓倒了。女尸抓不到客人,抱着树僵在那里。
那和尚偷偷听外面很久,发现没了动静,这才开门出来,见到客人躺在地上,用蜡烛一照,以为已经死了,但是摸摸心发现还有微弱的跳动。和尚把他背入寺庙,过了整整一夜,客人才醒过来,和尚给他喂了一些汤水,并问他事情的来龙去脉。客人一五一十把事情地说了一遍。这时寺庙晨钟已过,天已蒙蒙亮了。和尚出门再看树下,果然见一女尸僵立在那里。和尚大惊失色,立马向知县报告。县官亲自前来查验尸身,叫人拔女尸的两手,却牢不可开。仔细一看,女尸左右两手的四个指头都像钩子一样深深地抓入树里。又叫几个人使劲拔,才拔了出来,只见她指甲插的痕迹像凿的孔一样。知县命衙役去老翁店里打听,才知道女尸没有了,住宿的其他三个客人也都死了,人们正议论纷纷。衙役向老翁说了缘故,老翁便跟随衙役来到庙前,把女尸抬回。客人哭着对县官说:“我们四个人一起出来的,现在我一人回去,怎么能让乡亲们相信我呢?”县官便给他写了一封证明信,并给了他一些盘缠,让他回家去。
犹如阴森冰冷的恐怖背景音乐一样,尸变这个名词也令人条件反射般的感到惊悚,尸变是动词,形容一个过程,尸变的结果是僵尸,而僵尸和鬼魂一起,是整个鬼神世界的底层民众,正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的人民创造历史一样,僵尸和鬼魂也在底层艰苦奋斗着,担任着害人大作战的前线任务,在志怪小说中,比起几句话就描述完的上层的仙家,普通的僵尸故事占绝大多数,而且情节饱满。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僵尸和鬼魂有自己的弱点,和人相比并不占压倒性的优势,有压迫也有反抗,才有戏剧的冲突。而神仙早已得道,技能逆天,就如斗地主时全是炸弹,一般的妖魔鬼怪那里扛得住,只得认怂,因而神仙更多是客串演出,给一个宝贝,秀一个大招,又神秘消失了。尸变的故事,大多是由路人甲和僵尸乙上演,双方主角都没有名字,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啊。
《聊斋志异.尸变篇》就记载了双方代表上演的一出戏,说是阳信县的一位老翁开了一家旅店,为来往的行商提供住宿,有天傍晚来了四个客商要投宿,但是当时店已经客满,没法办理入住,此时天色已晚,客商也没地方可去,再三要求投宿,老翁也想到了一个地方可以入住,便答应了他们,而这个地方正是刚刚死去儿媳停尸的小屋,不过四个客商太困顿,不在意这些,倒头就睡,鬼故事的俗套的情节果然还是发生了,一个没睡着客商听见灵床嚓嚓作响,定眼一看,尼玛,女尸已经站起来了,这不是诈尸吗?!这个客人直接吓得腿软了,气都不敢喘,女尸的动作跟《大话西游》里的黑山老妖一样,对着每个人吹气,客人见状赶忙躲进被子了,女尸不久就来到他旁边,也对他吹了气,不过隔着被子,他并无大碍,但是那种诡异的氛围,请自行脑补吧,不一会客人听见灵床的被子响,估摸着女尸已经回床上休息了,掀开被子瞄一下发现还真是,于是使劲踹着同伴,想叫醒他们,不过怎么踹都没反应,心里愈发焦急,为今之计,逃是上策。才准备去摸找衣服,灵床那边又响了,客人心里一阵发毛,这女尸的CD冷却时间也太短了点吧。他又故伎重演,躲进被子里,女尸照例过来吹气,在他旁边站了很久才回到灵床上,听到灵床那边响起时后,客人继续摸找衣服,这次很顺利,穿上衣服之后猛地站起来,夺门而出,女尸也不甘落后,紧紧追了过来。根据科学计算,人的奔跑速度大约每秒4米,在紧急情况下,会达到每秒5米,而且还要考虑体力因素,虽然僵尸的移动速度在科学研究上暂时还是空白,但是直觉上是不落后于人的,而且体力比人好。果然,僵尸紧紧跟着客人的身后,客人一路狂奔一路叫喊,但是村子里没一个人听见他的哀嚎,想去叩老翁家门,眼看女尸坚持不懈地在身后追着,恐怕也来不及了,只好朝着县城方向奔去。跑到了东郊,看见眼前有一座寺庙,还隐隐约约有木鱼声,心想这下有救了,于是急忙前去敲敲门,有个和尚开了一个门缝,慢吞吞的问着客人,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我寺作甚,就是不肯开门,客人心里是一阵骂娘,回头一看,女尸已经在身后恶狠狠的盯着他。客人只好以寺庙外面有一个树围四五尺的白杨树做挡身,和女尸玩捉迷藏,僵持许久,双方都累坏了,女尸僵立着,而客人大口喘气,汗流浃背,正稍微放松着,女尸突然暴起,隔着树扑了过来,客人被这情景直接吓倒了,而僵尸没扑到人,抓着树僵立在那里。 再说那和尚,在门后偷听了很久,见外面已经没有动静了,这才开门来查看情况,在树下见到了昏倒的客人,以为是死了,一摸心脏还在微弱的跳动,于是把他背入寺庙。整整过了一夜,客人才醒过来,和尚给他喝了一下汤,并问他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和尚说了一遍。在晨钟已过,天蒙蒙亮之后,和尚到树下查看,果然见到一具女尸立在树边,和尚也是吓呆了,立即向县令报告。县令见还有这稀奇事,亲自出马过来验尸,只见那女尸双手跟钩子一样深深地抓入树里,牢不可开,叫了几个壮汉使劲拔才拔出来。县令命衙役去老翁店里打听,果然如客人所说,女尸已经没了,不幸的是,其他三个住宿的客商也暴毙身亡。村民正对此事议论纷纷。衙役跟老翁说了事情来由,老翁便跟随衙役来到庙前,把女尸抬回。而这位死里逃生的客人,哭着对县令说:“我们四个人一起出来的,现在只有我一人活着回去,怎么能让乡亲们相信我呢?”县官便给他写了一封证明信,并申请政府赔偿,给了他一些盘缠,让他回家去了。
和其他人遇到鬼魂还能交谈的情况不同,这个故事里双方的交流仅仅限于肢体动作上的,一上来就是矛盾激化的情景,根本不给任何谈判的机会。这也表明了僵尸其实完全高级思维了,受本能反应的驱使而行动。对此,袁枚在《子不语.南昌士人篇》是这么解释的: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魂在,则其人也;魂去,则非其人也。大意是说,人的魂和魄特性是不一样的,魂比较善良而魄就很凶恶了。魂还在人身上,那僵尸会表现像是一个人,等到魂离开而只有魄滞留时,那僵尸就完全不是这个人生前的样子了。
附:《聊斋志异.尸变篇》正经白话翻译,请酌情阅读。
阳信县有一位老翁,家住在本县的蔡店,这个村离城里大概五六里路,于是父子俩在路上开了一个旅社,为过往的行商提供住宿。有几个车夫,常常往来做生意,常常在他们家投宿。一天旁晚,天色已昏暗,这时有四个车夫路过,见到有人家,便来投宿,但是老翁的旅店早已住满人了,老翁只好拒客,这四个人商量了一会,估计也实在没别的地方可去,因此坚持要留下,老翁想到了一个地方,但又害怕他们不满意,踌躇未定,在客人表示但求得廊檐的一席之地就够了,不敢再做什么挑拣。客人都这么说了,老翁也不再说什么。当时,老翁有儿媳妇刚刚死去,儿子出门买棺材还没回来,尸体便停放在一间小屋里,而老人想到的地方,正是这个屋子;
老人把客人领到屋里后入住后就离开了。只见屋子里有一个案几,案上放着一盏昏暗的灯,案后是挂着帷帐的灵床,尸体上盖着纸被,而客人的住宿是套房中的里间。四个人奔波一天,很是困乏,倒头就睡,鼾声渐渐此起彼伏,但尚还有一个客人朦朦胧胧地没有睡熟,忽然,听见灵床上喀吱作响,客人急忙瞪眼一看,只见在灵前燃灯下,女尸已经掀开纸被站起来了,不一会走下床慢慢地走向他们的卧室,女尸面呈淡金色,额上抹着头巾。它走到铺前,对着每人吹三口气,此时客人已快吓蒙了,唯恐女尸过来吹起,慢慢的拉着被子盖住头,气都不敢喘,甚至口水都不敢吞,静静的听着外面的情况,不一会,女尸果然过来了,像别人一样也对他吹了三口气。过了许久,客人听到了纸被子的声音,知道女尸已经到灵床去了,于是伸出头来偷看,见女尸如之前一样僵卧在灵床上。客人心里害怕极了,不敢作任何声响,偷偷地用脚踏其他三个人,可是那三个人完全没任何动静,他愈发焦急,又想不到其他办法,不如穿上衣服一个人逃跑吧,他才准备穿衣服,灵床那边嚓嚓声再次响了,心里一阵发毛,赶忙把头缩回被子里,女尸过来连续吹了多次气才离去,不多久,听到灵床有响声,知道女尸再次躺下。于是客人从被子里伸出手摸到衣服,穿好之后光着脚夺门而出,女尸也立马警觉起来,跟着追了过来,客人一路狂奔一路叫喊,可村里人没一个人听见,他想前去叩老翁的门,又害怕被女尸追上,因而只好朝着县城方向跑去。到了东郊,瞥见一座寺庙,还听到木鱼声,客人急忙前去敲门,但是那和尚觉得有异常,就是不肯开门,他回头一看,女尸已经追到在身后一尺远的地方了,客人又气又急又害怕。庙外有一颗白杨树,树围有四五尺,客人于是借着树做挡身,女尸从右边来他就往左躲,从左边来就往右躲,僵持不下,女尸越来越怒,但是都渐渐疲惫了,尸体顿住,而客人在树后面直冒汗喘气。突然女尸暴起,伸双臂隔着树扑过来,客人则直接吓倒了。女尸抓不到客人,抱着树僵在那里。
那和尚偷偷听外面很久,发现没了动静,这才开门出来,见到客人躺在地上,用蜡烛一照,以为已经死了,但是摸摸心发现还有微弱的跳动。和尚把他背入寺庙,过了整整一夜,客人才醒过来,和尚给他喂了一些汤水,并问他事情的来龙去脉。客人一五一十把事情地说了一遍。这时寺庙晨钟已过,天已蒙蒙亮了。和尚出门再看树下,果然见一女尸僵立在那里。和尚大惊失色,立马向知县报告。县官亲自前来查验尸身,叫人拔女尸的两手,却牢不可开。仔细一看,女尸左右两手的四个指头都像钩子一样深深地抓入树里。又叫几个人使劲拔,才拔了出来,只见她指甲插的痕迹像凿的孔一样。知县命衙役去老翁店里打听,才知道女尸没有了,住宿的其他三个客人也都死了,人们正议论纷纷。衙役向老翁说了缘故,老翁便跟随衙役来到庙前,把女尸抬回。客人哭着对县官说:“我们四个人一起出来的,现在我一人回去,怎么能让乡亲们相信我呢?”县官便给他写了一封证明信,并给了他一些盘缠,让他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