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庆昆弋社1937年上海恩派亚大戏院演出考(11.6三稿)
祥庆昆弋社1937年上海恩派亚大戏院演出考
自清同光之后,昆曲日渐衰败,传到民国,在南方,仅有江浙沪等少数地区还能看到零星的昆曲演出,在北方,昆腔则与弋腔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昆弋,还坚持在京、津、河北等地的戏曲舞台上。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关于民国时期南北昆曲演出情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解决,下文谈及的北方祥庆昆弋社1937年在上海演出的情况便是一例。关于祥庆昆弋社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34年,发起人是当时河北高阳县人侯炳文。侯炳文邀请了当时赋闲在家的原宝立昆弋社部分演员参与演出,一开始主要在河北地方演出。到1935年(一说为1936年),祥庆昆弋社以韩世昌和白云生为主演,开始在天津演出。此后,该社于1936年6月至1938年3月巡回演出于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六省十二市,前后历时数月,全班人员号称百人,而此次巡演也堪称北方昆弋班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巡回演出。因为当时演出资料的缺失,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确切的知道此次巡演在每一站的演出时间和剧目,下文仅对祥庆昆弋社于1937年春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的演出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展开。
来上海之前,祥庆昆弋社曾在南京做过短暂的停留,当时的演出情况不详,在当时祥庆昆弋社的两大主演韩世昌、白云生日后的记录中,也只见二人拜访吴梅及白云生因韩世昌拜吴梅为师之事。查诸吴梅日记,对祥庆昆弋社当日在南京的情况却有一定的介绍:1936年12月14日,“课毕返,而韩伶世昌来,为余北京时拜门弟子,不见十余年,已非苕秀颖发之状,偕冠生白云生至,谈一小时去。余谓君来南都献艺,适值主席蒙难,恐难如愿,需拉拢报纸鼓吹,或有把握。韩亦以为然”(主席蒙难句,指的是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杨软禁事,祥庆昆弋社的演出也因此大受影响);12月15日,“午访世昌,即至万全饭。白云生叩头拜门,余亦不拒也。金大未往,晚应褚民谊往联欢社,渠亦请世昌、云生也”(这里所言“叩头拜门”即白云生拜吴梅为师学习昆曲事。联欢社即1934年前后由张道藩、褚民谊等成立的公余联欢社,系国民政府军政官员及社会名流聚会娱乐观戏唱曲之所)。此后,经吴梅的策划,祥庆昆弋社通过当时的南京各报对演出进行宣传。到12月19日晚,祥庆昆弋社于南京大戏院演出《铁观图》,此或为祥庆昆弋社金陵首演。此后的部分演出剧目:21日,《长生殿》、《搜山》、《打车》等;23日,《西楼记》(上);24日,《西楼记》(下);25日,《通天犀》、《狮吼记》;26日,《风筝误》;29日,《西厢记》;1937年1月2日,《狮吼记》。到1月10日,“即赴陈仲骞之约。木安、炎之、传芗及韩、白在座,此叙系饯行也。饭罢同往南京院看剧。剧罢同至联欢社应褚民谊之召,亦为韩白饯行”。由此可以大致推断,祥庆昆弋社在南京的演出时间为1936年12月19日至1937年1月10日,前后凡23天。
1937年1月10日,在参加完公余联欢社为韩世昌、白云生等举办的饯行活动之后,大约在次日祥庆昆弋社一干人等即启程离开南京转赴上海,首站便是沪上的恩派亚大戏院。演出之前,先出了一段插曲。曾见1937年1月版的民国杂志《影与戏》中言,祥庆昆弋社离开南京之后,本应经刘桂元、俞寅甫的介绍赴苏州新舞台献艺,苏州新舞台的经理陈士桂早已付下订洋125元,要求祥庆昆弋社自当年农历腊月13日起演出七天。岂料祥庆昆弋社临时改变戏约,直奔上海而去,以致造成违约。苏州方面自然不能善罢甘休,扬言要起诉剧团,最终不知是哪位“鲁仲连”神通广大,从中说和,苏州方面这才同意不予追究。在1月11日的上海《申报》上便第一次出现了恩派亚大戏院为祥庆昆弋社来沪演出所作的广告。广告言明,祥庆昆弋社全团号称有演员一百余人,其中主要演员有韩世昌(旦)、白云生(生)、崔云祥(生)、侯玉山(花面)、张文生(武生)、冯会祥(武旦)、杜景贤(花面)、郭文范(武花面)、王少友(生)、刘芙芳(小花面)、王祥寅(青衣)、魏庆林(老生)、孟祥生(小花面)、刘庆云(老生)、侯炳武(武老生)、李凤云(小旦)、徐福喜(老生)、唐益贵(花面)、陶心泉、王荣萱、张永茂、王树亭、赵建勋、白建桥、王金锁、赵小良、王小水、马心有、寿习文等(根据演出戏单和报刊海报整理),演出时间暂定两周。在申报的广告上,主办方盛赞祥庆昆弋社等为“东方艺术的典型派代表”、“改造社会的移风易俗前驱”、“至尊无上的国粹戏剧”和“全国唯一的昆曲集团”,韩世昌和白云生也被尊奉为“昆曲大王正工青衣”和“表情圣手生角泰斗”。
祥庆昆弋社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的演出从1月13日起,逢周六、日加演日场,日场从下午二时开始演出,夜场则每晚八点起演出,演出约三个半小时。在首演当日的上海《申报》上还有韩白二人演出琴挑的一帧剧照。在此,试录每日剧目如下(根据演出戏单和报刊海报整理):
1.13夜场: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奇双会(韩世昌、白云生)
1.14夜场:虎牢关(张文生)、钟馗嫁妹(侯玉山)、狮吼记(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孟祥生)
1.15夜场:快活林(张文生)、富奴救主(侯玉山)、赠剑联姻(韩世昌、白云生)
1.16日场:棋盘会(张文生)、芦花荡(侯玉山)、玉簪记(韩世昌、白云生)
1.16夜场:祝家庄(崔祥云)、激孟良(侯玉山)、白蛇传(韩世昌、白云生、张文生)
1.17日场:天罡阵(王荣萱、冯会祥、崔祥云、王祥寅)蜈蚣岭(张文生、郭文范、刘庆云)、搜山打车(唐益贵、魏庆林、王少友)、闯帐擒敦(侯玉山杜景贤、徐福喜、王荣萱、孟祥生、侯炳武)、前部西厢记(韩世昌、白云生、刘福房、王祥寅)
1.17夜场:五人义(侯玉山)、迎哭(张文生、白云生)、蝴蝶梦(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
1.18夜场:英雄台(王荣萱、冯会祥、郭文范)、出潼关(侯炳武、杜景贤)、斩秦奇(张文生、崔祥云)、惠明下书(侯玉山、王荣萱、王祥寅、王小水)、后部西厢记(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刘福房、李凤云)
1.19夜场:胖姑学舌(李凤云、刘福房)、大反西凉(张文生、崔祥云、王荣萱)、火判官(侯玉山、刘庆云、张永茂)、唐伯虎三笑缘(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
1.20夜场:安天会(张文生、魏庆林)、钟馗嫁妹(侯玉山)、藏舟相梁刺梁(韩世昌、白云生)
1.21夜场:单刀会(唐益贵、刘庆云)、快活林(张文生、侯玉山)、钗钏记(韩世昌、白云生)
1.22夜场: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昭君出塞(韩世昌)、绣襦记(白云生)、思凡(韩世昌)
1.23日场:大名府(张文生)、御果园(侯玉山)、牡丹亭(韩世昌、白云生)
1.23夜场:丁甲山(侯玉山、张文生)、风筝误(韩世昌、白云生)
1.24日场:五台山(陶心泉)、兴隆会(侯炳武、唐益贵、崔祥云)、打囚车(魏庆林、杜景贤)、五人义(侯玉山、刘庆云、王金锁、王树亭)、长生殿(韩世昌、白云生、赵小良、李凤云、刘福芳、张文生、白建桥)
1.24夜场:冥勘(陶心泉)、打马(冯会祥、郭文范)、铁冠图(韩世昌、白云生、侯玉山、魏庆林、孟祥生、王荣萱、侯炳武、王少友、唐益贵、张文生、王祥寅、刘福房)
1.25夜场:大点魁、倒铜旗(唐益贵、侯炳武、王荣萱)、夜巡(崔祥云、马心有、寿习文)、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冯会祥、刘庆云、王荣萱)、奇双会(韩世昌、白云生、李凤云、魏庆林、王少友、刘福房、孟祥生)
1.26夜场:水漫金山寺
1.27夜场:千里驹(崔祥云、冯会祥)、三国志(侯玉山)、连环记(韩世昌、白云生、张文生)
1.28夜场:反五关(侯炳武、冯会祥)、弹词(魏庆林)、扫花三醉(白云生)、西游记(韩世昌、侯玉山、张文生)
1.29夜场:千斤闸(唐益贵、王荣萱)、醉打山门(陶鑫泉)、虎牢关(张文生)、激孟良(侯玉山)、狮吼记(韩世昌、白云生)
1.30日场:六国封相、学舌、铁冠图
1.30夜场:罗锅抢亲、芦花荡、金雀记
1.31日场:酒楼(陶心泉)、饭店认子(魏庆林、张永茂)、棋盘会(侯玉山、张文生、王荣萱、冯会祥、唐益贵、白建桥)、书馆(白云生、李凤云、王祥云)、翡翠园(韩世昌、白云生、李凤云、张文生、魏庆林、王祥云、刘福芳)
1.31夜场:功勋会(崔祥云、刘庆云、唐益贵)、火判官(侯玉山)、长生殿(韩世昌、白云生)
2.1 夜场:打虎(崔祥云)、罗义斩子(魏庆林)、快活林(侯玉山、张文生)、赠剑联姻(韩世昌、白云生)
2.2 夜场:大名府(张文生、侯玉山、冯会祥)、瑶台(韩世昌)、玉簪记(白云生)、闹学(韩世昌)
2.3 夜场:丁甲山(侯玉山、张文生)、风筝误(韩世昌、白云生)
2.4 夜场:训子、祝家庄、惠明下书、三笑缘
2.5 日场:天罡阵(冯会祥、侯炳武)、打子(魏庆林)、青石山(白云生、侯玉山)、思凡(韩世昌)
2.5 夜场:争坐(魏庆林、张文生)、芦花荡(侯玉山)、翡翠园(韩世昌、白云生)
2.6 日场:蜈蚣岭(张文生)、定情赐盒(白云生、李凤云)、西厢记前部(韩世昌、白云生)
2.6 夜场:单刀会(唐益贵、刘庆云、杜景贤)、快活林(侯玉山、张文生冯会祥、王荣萱)、牡丹亭(韩世昌、白云生、李凤云、魏庆林)
2.7 日场:雅观楼(唐益贵、崔祥云)、八阳(白云生、魏庆林、王少友)、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冯会祥)、西厢记后部(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刘庆云、刘福房)
2.7 夜场:闹昆阳(侯炳武、张永茂、郭文范)、安天会(侯炳武、魏庆林、张文生、杜景贤)、钟馗嫁妹(侯玉山、王少友、赵建勋、王树亭、王祥云)、水漫金山寺(韩世昌、白云生、孟祥生、王荣萱、张文生、魏庆林、冯会祥)
祥庆昆弋社沪上演出的效果,《白云生文集》中曾援引当时的报刊记载:“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门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争先恐后、戏票皆空”,在《申报》首演次日的广告中也有:“昨夜初场演出,观众个个击节赞美”一说,想来效果不错。在《吴梅日记》中,吴梅先生也多次提及祥庆昆弋社在南京演出的情况,也大致可以对祥庆昆弋社整体演出情况做一个评判:“《搜山》、《打车》较苏班为佳,《絮阁》、《惊变》亦可,惟《埋玉》则不合”、“是夜为《通天犀》、《狮吼记》二剧,饰许飞珠之旦角,武艺颇佳,云生饰陈慥,亦不恶”,“往听韩、白《西厢记》,至《长亭送别》止,甚佳”,而在吴梅写给韩、白二人的赠诗中更有“漫道西昆无俊赏,万人空巷看双卿”一句,则更是对二人精湛技艺的嘉许和期待。我们分析祥庆昆弋社在恩派亚的整档演出,在演出合约方面,最先公布说合约十四天,合约期满之后又说“特别情商展演七天”,七日之后又传出“临别纪念挽留五日”,这其中固然有班社、剧场、媒体的宣传需要,制造班社即将演完离沪的假象,吸引观众眼球,动员他们来观看演出,但也不排除因为当时昆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和旧时剧场演出的陋习,祥庆昆弋社为着恩派亚剧场演出了不少不拿钱的“义务戏”。此外,祥庆昆弋社为了增加收入,还专门刊印了部分昆曲唱词本《昆曲原词》,以每份一角的价格委托剧场售卖,这在北方昆弋社中也是常见的举动。
祥庆昆弋社离开恩派亚之后,并未立即离沪,在沪上度过了新年之后,他们又假座上海大中华剧场继续演出(一说于当年2月19日前后参加杭州曲社——雪社的曲叙活动,韩世昌、白云生等出席),中间还曾组织部分社员于2月24日启程赴嘉兴银星大戏院演出一周,月底返沪于永安公司驻演。离沪之后,祥庆昆弋社全班又先后至无锡、镇江、杭州、苏州等城市演出,返回南京后,恰逢七七事变爆发,仓促北归,至烟台时因战事困居山东数月,直到次年3月全班才得返天津。平心而论,1937年前后的中国剧坛,京盛昆衰之势早已不可逆转,偌大一个中国,一个行当齐全阵容完整的已经非常难得,在北方,祥庆昆弋社这样阵容的昆弋班社和如此规模的全国巡演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在南方仙霓社散班之后,南昆一脉也到了不绝如缕的边缘。此次祥庆昆弋社在恩派亚的演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又给了许多喜爱昆曲的观众一点新的希望,也在1937年的沪上剧坛吹起一阵清新的风。或许也正是是在这次演出的影响下,已经散班了的仙霓社众人才又重新集结,在祥庆昆弋社恩派亚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1937年2月4日),他们开始在上海大新游乐场又开始了短暂的演出。
自清同光之后,昆曲日渐衰败,传到民国,在南方,仅有江浙沪等少数地区还能看到零星的昆曲演出,在北方,昆腔则与弋腔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昆弋,还坚持在京、津、河北等地的戏曲舞台上。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关于民国时期南北昆曲演出情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解决,下文谈及的北方祥庆昆弋社1937年在上海演出的情况便是一例。关于祥庆昆弋社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34年,发起人是当时河北高阳县人侯炳文。侯炳文邀请了当时赋闲在家的原宝立昆弋社部分演员参与演出,一开始主要在河北地方演出。到1935年(一说为1936年),祥庆昆弋社以韩世昌和白云生为主演,开始在天津演出。此后,该社于1936年6月至1938年3月巡回演出于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六省十二市,前后历时数月,全班人员号称百人,而此次巡演也堪称北方昆弋班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巡回演出。因为当时演出资料的缺失,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确切的知道此次巡演在每一站的演出时间和剧目,下文仅对祥庆昆弋社于1937年春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的演出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展开。
来上海之前,祥庆昆弋社曾在南京做过短暂的停留,当时的演出情况不详,在当时祥庆昆弋社的两大主演韩世昌、白云生日后的记录中,也只见二人拜访吴梅及白云生因韩世昌拜吴梅为师之事。查诸吴梅日记,对祥庆昆弋社当日在南京的情况却有一定的介绍:1936年12月14日,“课毕返,而韩伶世昌来,为余北京时拜门弟子,不见十余年,已非苕秀颖发之状,偕冠生白云生至,谈一小时去。余谓君来南都献艺,适值主席蒙难,恐难如愿,需拉拢报纸鼓吹,或有把握。韩亦以为然”(主席蒙难句,指的是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杨软禁事,祥庆昆弋社的演出也因此大受影响);12月15日,“午访世昌,即至万全饭。白云生叩头拜门,余亦不拒也。金大未往,晚应褚民谊往联欢社,渠亦请世昌、云生也”(这里所言“叩头拜门”即白云生拜吴梅为师学习昆曲事。联欢社即1934年前后由张道藩、褚民谊等成立的公余联欢社,系国民政府军政官员及社会名流聚会娱乐观戏唱曲之所)。此后,经吴梅的策划,祥庆昆弋社通过当时的南京各报对演出进行宣传。到12月19日晚,祥庆昆弋社于南京大戏院演出《铁观图》,此或为祥庆昆弋社金陵首演。此后的部分演出剧目:21日,《长生殿》、《搜山》、《打车》等;23日,《西楼记》(上);24日,《西楼记》(下);25日,《通天犀》、《狮吼记》;26日,《风筝误》;29日,《西厢记》;1937年1月2日,《狮吼记》。到1月10日,“即赴陈仲骞之约。木安、炎之、传芗及韩、白在座,此叙系饯行也。饭罢同往南京院看剧。剧罢同至联欢社应褚民谊之召,亦为韩白饯行”。由此可以大致推断,祥庆昆弋社在南京的演出时间为1936年12月19日至1937年1月10日,前后凡23天。
1937年1月10日,在参加完公余联欢社为韩世昌、白云生等举办的饯行活动之后,大约在次日祥庆昆弋社一干人等即启程离开南京转赴上海,首站便是沪上的恩派亚大戏院。演出之前,先出了一段插曲。曾见1937年1月版的民国杂志《影与戏》中言,祥庆昆弋社离开南京之后,本应经刘桂元、俞寅甫的介绍赴苏州新舞台献艺,苏州新舞台的经理陈士桂早已付下订洋125元,要求祥庆昆弋社自当年农历腊月13日起演出七天。岂料祥庆昆弋社临时改变戏约,直奔上海而去,以致造成违约。苏州方面自然不能善罢甘休,扬言要起诉剧团,最终不知是哪位“鲁仲连”神通广大,从中说和,苏州方面这才同意不予追究。在1月11日的上海《申报》上便第一次出现了恩派亚大戏院为祥庆昆弋社来沪演出所作的广告。广告言明,祥庆昆弋社全团号称有演员一百余人,其中主要演员有韩世昌(旦)、白云生(生)、崔云祥(生)、侯玉山(花面)、张文生(武生)、冯会祥(武旦)、杜景贤(花面)、郭文范(武花面)、王少友(生)、刘芙芳(小花面)、王祥寅(青衣)、魏庆林(老生)、孟祥生(小花面)、刘庆云(老生)、侯炳武(武老生)、李凤云(小旦)、徐福喜(老生)、唐益贵(花面)、陶心泉、王荣萱、张永茂、王树亭、赵建勋、白建桥、王金锁、赵小良、王小水、马心有、寿习文等(根据演出戏单和报刊海报整理),演出时间暂定两周。在申报的广告上,主办方盛赞祥庆昆弋社等为“东方艺术的典型派代表”、“改造社会的移风易俗前驱”、“至尊无上的国粹戏剧”和“全国唯一的昆曲集团”,韩世昌和白云生也被尊奉为“昆曲大王正工青衣”和“表情圣手生角泰斗”。
祥庆昆弋社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的演出从1月13日起,逢周六、日加演日场,日场从下午二时开始演出,夜场则每晚八点起演出,演出约三个半小时。在首演当日的上海《申报》上还有韩白二人演出琴挑的一帧剧照。在此,试录每日剧目如下(根据演出戏单和报刊海报整理):
1.13夜场: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奇双会(韩世昌、白云生)
1.14夜场:虎牢关(张文生)、钟馗嫁妹(侯玉山)、狮吼记(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孟祥生)
1.15夜场:快活林(张文生)、富奴救主(侯玉山)、赠剑联姻(韩世昌、白云生)
1.16日场:棋盘会(张文生)、芦花荡(侯玉山)、玉簪记(韩世昌、白云生)
1.16夜场:祝家庄(崔祥云)、激孟良(侯玉山)、白蛇传(韩世昌、白云生、张文生)
1.17日场:天罡阵(王荣萱、冯会祥、崔祥云、王祥寅)蜈蚣岭(张文生、郭文范、刘庆云)、搜山打车(唐益贵、魏庆林、王少友)、闯帐擒敦(侯玉山杜景贤、徐福喜、王荣萱、孟祥生、侯炳武)、前部西厢记(韩世昌、白云生、刘福房、王祥寅)
1.17夜场:五人义(侯玉山)、迎哭(张文生、白云生)、蝴蝶梦(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
1.18夜场:英雄台(王荣萱、冯会祥、郭文范)、出潼关(侯炳武、杜景贤)、斩秦奇(张文生、崔祥云)、惠明下书(侯玉山、王荣萱、王祥寅、王小水)、后部西厢记(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刘福房、李凤云)
1.19夜场:胖姑学舌(李凤云、刘福房)、大反西凉(张文生、崔祥云、王荣萱)、火判官(侯玉山、刘庆云、张永茂)、唐伯虎三笑缘(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
1.20夜场:安天会(张文生、魏庆林)、钟馗嫁妹(侯玉山)、藏舟相梁刺梁(韩世昌、白云生)
1.21夜场:单刀会(唐益贵、刘庆云)、快活林(张文生、侯玉山)、钗钏记(韩世昌、白云生)
1.22夜场: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昭君出塞(韩世昌)、绣襦记(白云生)、思凡(韩世昌)
1.23日场:大名府(张文生)、御果园(侯玉山)、牡丹亭(韩世昌、白云生)
1.23夜场:丁甲山(侯玉山、张文生)、风筝误(韩世昌、白云生)
1.24日场:五台山(陶心泉)、兴隆会(侯炳武、唐益贵、崔祥云)、打囚车(魏庆林、杜景贤)、五人义(侯玉山、刘庆云、王金锁、王树亭)、长生殿(韩世昌、白云生、赵小良、李凤云、刘福芳、张文生、白建桥)
1.24夜场:冥勘(陶心泉)、打马(冯会祥、郭文范)、铁冠图(韩世昌、白云生、侯玉山、魏庆林、孟祥生、王荣萱、侯炳武、王少友、唐益贵、张文生、王祥寅、刘福房)
1.25夜场:大点魁、倒铜旗(唐益贵、侯炳武、王荣萱)、夜巡(崔祥云、马心有、寿习文)、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冯会祥、刘庆云、王荣萱)、奇双会(韩世昌、白云生、李凤云、魏庆林、王少友、刘福房、孟祥生)
1.26夜场:水漫金山寺
1.27夜场:千里驹(崔祥云、冯会祥)、三国志(侯玉山)、连环记(韩世昌、白云生、张文生)
1.28夜场:反五关(侯炳武、冯会祥)、弹词(魏庆林)、扫花三醉(白云生)、西游记(韩世昌、侯玉山、张文生)
1.29夜场:千斤闸(唐益贵、王荣萱)、醉打山门(陶鑫泉)、虎牢关(张文生)、激孟良(侯玉山)、狮吼记(韩世昌、白云生)
1.30日场:六国封相、学舌、铁冠图
1.30夜场:罗锅抢亲、芦花荡、金雀记
1.31日场:酒楼(陶心泉)、饭店认子(魏庆林、张永茂)、棋盘会(侯玉山、张文生、王荣萱、冯会祥、唐益贵、白建桥)、书馆(白云生、李凤云、王祥云)、翡翠园(韩世昌、白云生、李凤云、张文生、魏庆林、王祥云、刘福芳)
1.31夜场:功勋会(崔祥云、刘庆云、唐益贵)、火判官(侯玉山)、长生殿(韩世昌、白云生)
2.1 夜场:打虎(崔祥云)、罗义斩子(魏庆林)、快活林(侯玉山、张文生)、赠剑联姻(韩世昌、白云生)
2.2 夜场:大名府(张文生、侯玉山、冯会祥)、瑶台(韩世昌)、玉簪记(白云生)、闹学(韩世昌)
2.3 夜场:丁甲山(侯玉山、张文生)、风筝误(韩世昌、白云生)
2.4 夜场:训子、祝家庄、惠明下书、三笑缘
2.5 日场:天罡阵(冯会祥、侯炳武)、打子(魏庆林)、青石山(白云生、侯玉山)、思凡(韩世昌)
2.5 夜场:争坐(魏庆林、张文生)、芦花荡(侯玉山)、翡翠园(韩世昌、白云生)
2.6 日场:蜈蚣岭(张文生)、定情赐盒(白云生、李凤云)、西厢记前部(韩世昌、白云生)
2.6 夜场:单刀会(唐益贵、刘庆云、杜景贤)、快活林(侯玉山、张文生冯会祥、王荣萱)、牡丹亭(韩世昌、白云生、李凤云、魏庆林)
2.7 日场:雅观楼(唐益贵、崔祥云)、八阳(白云生、魏庆林、王少友)、通天犀(侯玉山、张文生、冯会祥)、西厢记后部(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刘庆云、刘福房)
2.7 夜场:闹昆阳(侯炳武、张永茂、郭文范)、安天会(侯炳武、魏庆林、张文生、杜景贤)、钟馗嫁妹(侯玉山、王少友、赵建勋、王树亭、王祥云)、水漫金山寺(韩世昌、白云生、孟祥生、王荣萱、张文生、魏庆林、冯会祥)
祥庆昆弋社沪上演出的效果,《白云生文集》中曾援引当时的报刊记载:“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门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争先恐后、戏票皆空”,在《申报》首演次日的广告中也有:“昨夜初场演出,观众个个击节赞美”一说,想来效果不错。在《吴梅日记》中,吴梅先生也多次提及祥庆昆弋社在南京演出的情况,也大致可以对祥庆昆弋社整体演出情况做一个评判:“《搜山》、《打车》较苏班为佳,《絮阁》、《惊变》亦可,惟《埋玉》则不合”、“是夜为《通天犀》、《狮吼记》二剧,饰许飞珠之旦角,武艺颇佳,云生饰陈慥,亦不恶”,“往听韩、白《西厢记》,至《长亭送别》止,甚佳”,而在吴梅写给韩、白二人的赠诗中更有“漫道西昆无俊赏,万人空巷看双卿”一句,则更是对二人精湛技艺的嘉许和期待。我们分析祥庆昆弋社在恩派亚的整档演出,在演出合约方面,最先公布说合约十四天,合约期满之后又说“特别情商展演七天”,七日之后又传出“临别纪念挽留五日”,这其中固然有班社、剧场、媒体的宣传需要,制造班社即将演完离沪的假象,吸引观众眼球,动员他们来观看演出,但也不排除因为当时昆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和旧时剧场演出的陋习,祥庆昆弋社为着恩派亚剧场演出了不少不拿钱的“义务戏”。此外,祥庆昆弋社为了增加收入,还专门刊印了部分昆曲唱词本《昆曲原词》,以每份一角的价格委托剧场售卖,这在北方昆弋社中也是常见的举动。
祥庆昆弋社离开恩派亚之后,并未立即离沪,在沪上度过了新年之后,他们又假座上海大中华剧场继续演出(一说于当年2月19日前后参加杭州曲社——雪社的曲叙活动,韩世昌、白云生等出席),中间还曾组织部分社员于2月24日启程赴嘉兴银星大戏院演出一周,月底返沪于永安公司驻演。离沪之后,祥庆昆弋社全班又先后至无锡、镇江、杭州、苏州等城市演出,返回南京后,恰逢七七事变爆发,仓促北归,至烟台时因战事困居山东数月,直到次年3月全班才得返天津。平心而论,1937年前后的中国剧坛,京盛昆衰之势早已不可逆转,偌大一个中国,一个行当齐全阵容完整的已经非常难得,在北方,祥庆昆弋社这样阵容的昆弋班社和如此规模的全国巡演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在南方仙霓社散班之后,南昆一脉也到了不绝如缕的边缘。此次祥庆昆弋社在恩派亚的演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又给了许多喜爱昆曲的观众一点新的希望,也在1937年的沪上剧坛吹起一阵清新的风。或许也正是是在这次演出的影响下,已经散班了的仙霓社众人才又重新集结,在祥庆昆弋社恩派亚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1937年2月4日),他们开始在上海大新游乐场又开始了短暂的演出。
![]() |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5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 苏州艺声歌咏团往昔琐记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