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行记(壹)
序
这次我们体会了一回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因很多,最最重要的是想摆脱令人窒息的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疲惫的身体。然后就立马请假了,随后就立马走人了。没有事先计划,没有任何安排,就在请完假之后匆忙决定了。
订票,看攻略,算行程,几乎就在仓促中一一成型了。所以,我家毛毛功不可没,我只是忙于工作的收尾,而这一切都交给了他,而他也充分发挥了极强的统筹和应变能力,将行程安排得有条不紊。因此,旅行决定虽然匆忙,但是并不混乱。这种感觉非常好,隐隐地前方有一种期盼在等着我们。尤其,当我们踏上高铁列车,一路向南的时候,望着窗外的景致由单调、粗犷逐渐变得细腻、温婉起来,我们的心也渐渐舒展开来。直到那一刻,我才有了离家远行的感觉。
我们定的行程不是很紧张,也不是很松弛,因为紧张便失去了旅行的意义。而毕竟时间有限,我们想看的、想体会的、想流连的又是那么多,所以一切都以舒适和惬意为出发点,尽量游玩得紧凑而又不失趣味。
第一站 苏州
第一站当然是苏州,这个我一直想来的城市。姑苏城、寒山古寺、苏州博物院、园林、油纸扇、吴侬软语、雨巷、平江路、茶、太湖、评弹、淮扬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久藏内心的梦。想去一个地方便是一种期盼,也许在十年前,当接到上司旅游苏州捎回的油纸扇那一刻,又或者十五年前,读到戴望舒的《雨巷》听到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便有了惦念。总之,那久远的隐隐在内心深处积蓄的期盼,越深越重,便越浓,如同对家人的思念,刻于心,不能忘。
9月24日下午,抵达苏州客运站,倒地铁,直奔酒店。体会了帝都的人满为患,坐这样的地铁真是有点不习惯。酒店是提前在携程网预定的,还不错,在市政府旁边,位置好,又很干净,两人标间一天不到100元,从此处坐地铁去往各处都比较方便,唯一缺憾就是周边超市比较远。
安顿好了一切,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山塘街体会苏州的市井文化。这是一条新开发的商业街,街道被整饬一番,店铺鳞次栉比,粉墙黛瓦,临水而居,有古戏楼,有摆渡码头,也有银行、各种特色小店、手工艺制品、丝绸、纸扇、剪纸,价格还算合理,我们闲逛了一会儿。但是,觉得商业氛围太浓。
与之相比,我们更喜欢当地人居住的老街。与商业街隔了一座桥就是更有市井生活痕迹的老街。刚到那里,正巧赶上下班人晚归,街道两侧立着各色商贩摆摊卖菜、骑着电动车的市民穿行期间。脚下的石板路或湿滑或干燥,于是,我们丝毫不见外,背着相机,加入其中。行走在踏实的石板路上,看着各色果蔬菜品、箩筐绳网圈住的太湖大闸蟹、各种小吃美食、叫嚷的商贩、息壤的人群、玩耍的孩童……走过一条条深巷、眼见白墙灰瓦近在眼前,那一刻,终于觉得自己身处其中了,而非梦中所见。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让我觉得舒坦。
夜色渐渐深了,该寻找吃食了,闻着空气中甜腻的味道,我们穿过阊门,终于见到了这甜腻的来源,是一株株桂花树,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而让人沉醉的香气便源于它。当然,这一点,也是我们游寒山寺的那一天才想起来了。而苏州留给我们的印象之一便是这浓郁的桂花甜香。杭州虽然也有,但是不够浓郁,不够热烈。
我们选了一家地道的馆子,点了正宗的虾肉汤包、蟹粉汤包,苏州焖肉面,大快朵颐。
第一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事后我才得知阊门是苏州旧城城门,夜色阑珊,没能细看,只能觉得它够高,应该是老城门,手摸石砖的瞬间有穿越时空之感。
25日的行程预定是拙政园、虎丘、苏州博物馆、平江路。但是出现了点儿小意外,下车之后我们被黑导游缠上,摆脱他浪费了些时间。进园游玩的时候,游人渐多,加上园中景致甚佳,确实是移步异景,值得拍照的地方颇多,据说此园为明臣王献臣请文徵明设计修建,作为自己晚年隐居之所。因此多画家笔墨,且景致均可入画。经历史变迁,而今的园林保存尚好,留有各时期园主人印记。趣景多、品味雅,可惜园子小,游人多,不及细看。亭台楼阁中古物不存,多被人租赁摆放个人作品。水多为死水,蚊虫较多,我不胜其扰。
因为拙政园美不胜收,我们决定不去虎丘,只去苏州博物馆和平江路。昔日苏东坡所云不得不去之虎丘,只能以后有缘再见了。
苏州博物馆原是拙政园的一部分,后清末成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府邸,而今一部分保留了李秀成时期的布局,是为旧馆。而新馆则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以水为主的特色,水系纵横,极具现代感。馆中藏品一般,我们恰好碰上了古琴特展,可惜茶具特展已经过去。
因博物馆与拙政园的关联,因此内有戏台及文徵明亲手栽种古树,诉说着它的过往历史。
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宋代民居建筑,古朴雅致、榫卯结构、草帘为顶、纸糊木窗、古画置堂、条案横陈、圆凳散间……室外有松有竹、有庭有院。为依照《营造法式》原样建造的木屋,屋中器物摆放也依古法。我们喜不自胜,流连其间,闲坐院中赏屋,此时若有一杯清茶徐饮,则好不惬意。任午后时光悄然溜走,不觉虚度光年,但觉岁月静好。
平江路是一座闻名的历史街区,也许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沿河而立的街区得以保存,也有了新的气象。平心而论,虽然商业气息浓了些,有好多店铺还不错,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唯美与写意相映衬,既不失老苏州的影子,又有新苏州的风貌。我也终于如愿以偿,给写有“稻食饭鱼”的那面墙留了个影像记录。
一路走走逛逛,夜色阑珊,又到了搵食时刻,游走在陌生的街头,我们循着足迹想来到与拙政园平行的那条街。也留意着路两边的招牌,想找一个合适的店,祭祭我们的五脏庙。最终当看到东北烧烤的招牌的一瞬,我俩交换了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天的劳累,就着地道的青岛啤酒入肚,一边看着街上人来人往,一边大口撸串,品味着温柔夜色。这样的苏州,怎能不让人醉?
26日原定要去寒山寺,然后结束苏州之行,直奔乌镇。结果,改为直奔西山了。可见,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寒山寺名声很大,建筑也非常不错。当然,如果跟之后所见的灵隐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寒山寺最出名的莫过于张继的那一首《枫桥夜泊》了,诗的意境很美,与多数建于深山的寺院不同,寒山寺仅在姑苏城外。地势不高,又与苏州城西的古运河相邻,寺院建于梁代,成名于唐代,高僧寒山来此修行,贞观年间改为寒山寺。因而,寺中也有些唐代古迹尚存。当然,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如碑林、钟楼、枫江楼等。而清代学者俞樾题的《枫桥夜泊》成了镇寺之宝。普明塔院和古铜钟都是仿唐代而建,有古风,为寒山寺添彩。
从寺院出来,饥肠辘辘,找了家干净小店面,没想到店主是本地人,二十几块,我们就吃了两碗地道的苏州汤面。在店主人的指点下,决定不去东山,改去开发较少的西山,一睹太湖的真容。吃饱喝足,走起。
太湖周围有很多岛屿,而洞庭西山是它最大的内湖岛,据统计跟香港本岛差不多大。太湖有七十二峰,其中有四十一峰在西山,最高的是缥缈峰,仙山之名令人向往。可惜,行程所限,我们没能前往。进入西山腹地的古帆船是当地一景,很多人在此留影,我们也未能免俗。太湖水汽氤氲,湖中帆船渐行渐远,凭栏远眺,仿佛我们正在送走那些下南洋的仁人志士们。
小憩一会儿,我们便沿岛畔寻找落脚之地,走了一盏茶功夫,见到了几艘渔船,这是真正的渔上人家,养蟹、卖鱼,以船为家,家什凌乱,我们未能伸入。询问蟹价,太湖蟹价格惊人,我们婉言拒绝了。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处农家乐,价格合适,便住下,店主热情的准备了晚饭。因远道而来,品尝了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二白:清水白虾、银鱼炒鸡蛋,四叶菜,湖鲜嫩滑、四叶菜滋味清爽,虽口味略淡,但是滋味甚好。能在太湖边大吃大喝,也算不枉此行了。
27日,清早,辞别了店家,沿山势而行,见入口,拾阶而上,见土路,四周茶果林立,再上行,大片茶园尽在眼前,我心中一阵狂喜,终于亲见了碧螺春茶园。仍不敢信,触摸一片片老茶叶,油润厚实的质感让我踏实。我们徜徉在茶园中不能自已,让画面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离开太湖之前,我们又去古帆船处凭栏远眺,此时一别,不知何年再见!
太湖,再会!
这次我们体会了一回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因很多,最最重要的是想摆脱令人窒息的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疲惫的身体。然后就立马请假了,随后就立马走人了。没有事先计划,没有任何安排,就在请完假之后匆忙决定了。
订票,看攻略,算行程,几乎就在仓促中一一成型了。所以,我家毛毛功不可没,我只是忙于工作的收尾,而这一切都交给了他,而他也充分发挥了极强的统筹和应变能力,将行程安排得有条不紊。因此,旅行决定虽然匆忙,但是并不混乱。这种感觉非常好,隐隐地前方有一种期盼在等着我们。尤其,当我们踏上高铁列车,一路向南的时候,望着窗外的景致由单调、粗犷逐渐变得细腻、温婉起来,我们的心也渐渐舒展开来。直到那一刻,我才有了离家远行的感觉。
我们定的行程不是很紧张,也不是很松弛,因为紧张便失去了旅行的意义。而毕竟时间有限,我们想看的、想体会的、想流连的又是那么多,所以一切都以舒适和惬意为出发点,尽量游玩得紧凑而又不失趣味。
第一站 苏州
第一站当然是苏州,这个我一直想来的城市。姑苏城、寒山古寺、苏州博物院、园林、油纸扇、吴侬软语、雨巷、平江路、茶、太湖、评弹、淮扬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久藏内心的梦。想去一个地方便是一种期盼,也许在十年前,当接到上司旅游苏州捎回的油纸扇那一刻,又或者十五年前,读到戴望舒的《雨巷》听到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便有了惦念。总之,那久远的隐隐在内心深处积蓄的期盼,越深越重,便越浓,如同对家人的思念,刻于心,不能忘。
9月24日下午,抵达苏州客运站,倒地铁,直奔酒店。体会了帝都的人满为患,坐这样的地铁真是有点不习惯。酒店是提前在携程网预定的,还不错,在市政府旁边,位置好,又很干净,两人标间一天不到100元,从此处坐地铁去往各处都比较方便,唯一缺憾就是周边超市比较远。
![]() |
苏州地铁票 |
![]() |
地铁里屈指可数的几名顾客。 |
安顿好了一切,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山塘街体会苏州的市井文化。这是一条新开发的商业街,街道被整饬一番,店铺鳞次栉比,粉墙黛瓦,临水而居,有古戏楼,有摆渡码头,也有银行、各种特色小店、手工艺制品、丝绸、纸扇、剪纸,价格还算合理,我们闲逛了一会儿。但是,觉得商业氛围太浓。
与之相比,我们更喜欢当地人居住的老街。与商业街隔了一座桥就是更有市井生活痕迹的老街。刚到那里,正巧赶上下班人晚归,街道两侧立着各色商贩摆摊卖菜、骑着电动车的市民穿行期间。脚下的石板路或湿滑或干燥,于是,我们丝毫不见外,背着相机,加入其中。行走在踏实的石板路上,看着各色果蔬菜品、箩筐绳网圈住的太湖大闸蟹、各种小吃美食、叫嚷的商贩、息壤的人群、玩耍的孩童……走过一条条深巷、眼见白墙灰瓦近在眼前,那一刻,终于觉得自己身处其中了,而非梦中所见。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让我觉得舒坦。
![]() |
与山塘街一桥之隔的民居既有水乡之美,又有老苏州人的平常日子。 |
夜色渐渐深了,该寻找吃食了,闻着空气中甜腻的味道,我们穿过阊门,终于见到了这甜腻的来源,是一株株桂花树,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而让人沉醉的香气便源于它。当然,这一点,也是我们游寒山寺的那一天才想起来了。而苏州留给我们的印象之一便是这浓郁的桂花甜香。杭州虽然也有,但是不够浓郁,不够热烈。
我们选了一家地道的馆子,点了正宗的虾肉汤包、蟹粉汤包,苏州焖肉面,大快朵颐。
![]() |
好吃的蟹粉包、馄饨和地道的苏州焖面,祭奠五脏庙再合适。 |
第一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事后我才得知阊门是苏州旧城城门,夜色阑珊,没能细看,只能觉得它够高,应该是老城门,手摸石砖的瞬间有穿越时空之感。
25日的行程预定是拙政园、虎丘、苏州博物馆、平江路。但是出现了点儿小意外,下车之后我们被黑导游缠上,摆脱他浪费了些时间。进园游玩的时候,游人渐多,加上园中景致甚佳,确实是移步异景,值得拍照的地方颇多,据说此园为明臣王献臣请文徵明设计修建,作为自己晚年隐居之所。因此多画家笔墨,且景致均可入画。经历史变迁,而今的园林保存尚好,留有各时期园主人印记。趣景多、品味雅,可惜园子小,游人多,不及细看。亭台楼阁中古物不存,多被人租赁摆放个人作品。水多为死水,蚊虫较多,我不胜其扰。
![]() |
游拙政园,体会山水之妙,园林之趣。 |
![]() |
随处可入画,可想当时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
因为拙政园美不胜收,我们决定不去虎丘,只去苏州博物馆和平江路。昔日苏东坡所云不得不去之虎丘,只能以后有缘再见了。
苏州博物馆原是拙政园的一部分,后清末成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府邸,而今一部分保留了李秀成时期的布局,是为旧馆。而新馆则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以水为主的特色,水系纵横,极具现代感。馆中藏品一般,我们恰好碰上了古琴特展,可惜茶具特展已经过去。
因博物馆与拙政园的关联,因此内有戏台及文徵明亲手栽种古树,诉说着它的过往历史。
![]() |
文徵明手植绿植 |
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宋代民居建筑,古朴雅致、榫卯结构、草帘为顶、纸糊木窗、古画置堂、条案横陈、圆凳散间……室外有松有竹、有庭有院。为依照《营造法式》原样建造的木屋,屋中器物摆放也依古法。我们喜不自胜,流连其间,闲坐院中赏屋,此时若有一杯清茶徐饮,则好不惬意。任午后时光悄然溜走,不觉虚度光年,但觉岁月静好。
![]() |
宋时民居,结草为庐,而无车马喧。 |
平江路是一座闻名的历史街区,也许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沿河而立的街区得以保存,也有了新的气象。平心而论,虽然商业气息浓了些,有好多店铺还不错,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唯美与写意相映衬,既不失老苏州的影子,又有新苏州的风貌。我也终于如愿以偿,给写有“稻食饭鱼”的那面墙留了个影像记录。
![]() |
平江路畔茶楼,饮茶对酒,人生几何 |
![]() |
平江路特色小店 |
一路走走逛逛,夜色阑珊,又到了搵食时刻,游走在陌生的街头,我们循着足迹想来到与拙政园平行的那条街。也留意着路两边的招牌,想找一个合适的店,祭祭我们的五脏庙。最终当看到东北烧烤的招牌的一瞬,我俩交换了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天的劳累,就着地道的青岛啤酒入肚,一边看着街上人来人往,一边大口撸串,品味着温柔夜色。这样的苏州,怎能不让人醉?
26日原定要去寒山寺,然后结束苏州之行,直奔乌镇。结果,改为直奔西山了。可见,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寒山寺名声很大,建筑也非常不错。当然,如果跟之后所见的灵隐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寒山寺最出名的莫过于张继的那一首《枫桥夜泊》了,诗的意境很美,与多数建于深山的寺院不同,寒山寺仅在姑苏城外。地势不高,又与苏州城西的古运河相邻,寺院建于梁代,成名于唐代,高僧寒山来此修行,贞观年间改为寒山寺。因而,寺中也有些唐代古迹尚存。当然,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如碑林、钟楼、枫江楼等。而清代学者俞樾题的《枫桥夜泊》成了镇寺之宝。普明塔院和古铜钟都是仿唐代而建,有古风,为寒山寺添彩。
![]()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从寺院出来,饥肠辘辘,找了家干净小店面,没想到店主是本地人,二十几块,我们就吃了两碗地道的苏州汤面。在店主人的指点下,决定不去东山,改去开发较少的西山,一睹太湖的真容。吃饱喝足,走起。
![]() |
焖面,杏仁是店家所赠,香中带苦。 |
太湖周围有很多岛屿,而洞庭西山是它最大的内湖岛,据统计跟香港本岛差不多大。太湖有七十二峰,其中有四十一峰在西山,最高的是缥缈峰,仙山之名令人向往。可惜,行程所限,我们没能前往。进入西山腹地的古帆船是当地一景,很多人在此留影,我们也未能免俗。太湖水汽氤氲,湖中帆船渐行渐远,凭栏远眺,仿佛我们正在送走那些下南洋的仁人志士们。
![]() |
有否穿越时空的赶脚 |
小憩一会儿,我们便沿岛畔寻找落脚之地,走了一盏茶功夫,见到了几艘渔船,这是真正的渔上人家,养蟹、卖鱼,以船为家,家什凌乱,我们未能伸入。询问蟹价,太湖蟹价格惊人,我们婉言拒绝了。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处农家乐,价格合适,便住下,店主热情的准备了晚饭。因远道而来,品尝了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二白:清水白虾、银鱼炒鸡蛋,四叶菜,湖鲜嫩滑、四叶菜滋味清爽,虽口味略淡,但是滋味甚好。能在太湖边大吃大喝,也算不枉此行了。
![]() |
太湖二白加野菜 |
27日,清早,辞别了店家,沿山势而行,见入口,拾阶而上,见土路,四周茶果林立,再上行,大片茶园尽在眼前,我心中一阵狂喜,终于亲见了碧螺春茶园。仍不敢信,触摸一片片老茶叶,油润厚实的质感让我踏实。我们徜徉在茶园中不能自已,让画面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 |
洞庭碧螺春,名副其实。 |
离开太湖之前,我们又去古帆船处凭栏远眺,此时一别,不知何年再见!
太湖,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