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游记
徽杭古道,很早之前就想过去走走,却没想到成全我的居然是公司的季度活动。也许这就是人生,很多你期待的,却是以你期待之外的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已经忘记这个旅游之前有多少天是加班到九点,自然也忘记了最后一次运动是多久以前。作为入门级别的二十公里,多少有点no zuo no die的感觉。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外加一颗骚动的心,徽杭古道就这么来了。
依旧是十一点多睡觉,可是早上却是六点多起床。果然是起的够早,就没见过杭州早上这么顺畅的马路。顺手看了下手机的天气情况,perfect!温度16-25,东南风,风力二级,大晴天。今天这天气不旅游拿来睡觉,还真是个暴殄天物般的存在。第一次参团旅行没有发生那种很影响心情的等待事件,果然越熟悉的人越不靠谱,不是迟到就是临时改决定。跟团旅行应该都有个国际惯例一样的自我介绍环节。这个环节有的人精彩纷呈,有的人就上去羞答答的回答问题。比如那个西瓜红大姐,真是厉害,后面那几个人都是被她游说跟着她一起来旅游的;那个来自河南的纯爷们,来了首纯爷们的河南大学的校歌侧漏霸气。自然也有很霸气的女汉纸说了句可惜没人来娶我的大胆宣言,还有她旁边那位来自内蒙的看起来软妹纸实则女汉纸。当然也出现了一位带着人生感悟的呆萌怪蜀黍。不由得感慨下,人家是来参与旅行的,我们这完全是掺和。
虽然我们是从杭州出发走到安徽,不过发现去起点的路程也有点折腾。坐完大巴转小巴。曲折蔓延的山路,让我很能联想到一步动画片,头文字D。开车的大哥大姐绝对是藤原拓海一样的存在。这么窄的路段,刷刷的这么过了。看的真是有点惊心动魄的。后面那位深沉怪蜀黍在一个拐道口大声说了句这样才有感觉么~我只想弱弱的问句,大爷你这么有冒险精神你家里人造吗?虽然我旁边阿姨一直紧张的扶着把手,不过我们还是稳稳的达到了出发点。
到了出发点,我们整装待发。集体合影的时候,我觉得这不是来登山的,这是来召开丐帮选举大会。基本大多人人都拿着一个登山竹竿或者登山杖。几十号人一起拿着竹竿敲打水泥地板还是很有感觉的。登山竹竿也是各种价格,我旁边妹纸土豪级的三块钱一根,然后我同事中产阶级的两块钱一根,我的则是贫民阶级的一块钱一根。有登山杖这种高档货就带着,没有的话就买个最便宜的竹竿好了。不要太高估自己,最后发现没有那一块钱买的竹竿,估计走完会更累的。绝对物超所值的存在。
作为入门级别的徒步旅行,人家走的是徽杭古道,我们走的却是杭徽古道。难度相对较低,然后时间上也相对更快一点。人家的终点,我们的起点,最开始的一段有着笔直向上的水泥路,意思是没多少意思,但是只能说这是整段旅程最平坦的路。旁边散落这村庄,带着属于这个地方的宁静。告别现代化的水泥路,开始了有点漫长的登山过程。登山的过程或许和人生有点相似,我们经常会看着自己脚下的路,却忘记对于行走风景的把握。没有导游,只有领队,没有太多的解说,有的只是你对纯属风景的感悟。比如某个转角,红绿相间的树叶,满地黄叶铺成的自然地毯。良好的光线,以及自然的颜色搭配。没有冬天的衰败,有的是关于秋天这个季节的温馨,看起来就是这么舒服。我想如果我的女神站在那个位置,我想我会觉得更心动。路的另外一边,有着象征着生命力旺盛的狗尾草,还有那漫长红黄绿相接不知名的树木,不算太刺眼的光线,连成一线。恣意的红,青春的绿,还有那带着生命历程的黄。带着拼接和交替的美。可惜我是个程序员不是个设计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体会此刻的景色,依旧前行。
海拔高度一点点的上升,身体也开始越来越疲惫,似乎也更加注重脚下的路。路过某个歇脚处,回身看看回头的路。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走了很久,自然休息的时间也是个拍照的时刻。果然是山顶的风景独好,看着后续部队的身影,也看着那一片红绿交接下的自己经过的那条曲折向上的水泥路。居高临下的感觉真是好,自然旁边的山体,虽说没有壁立千仞无依倚的壮观,但是这么一块竖着放的石头还是感觉到自己那略微的渺小性。稍作休整好继续向前了,因为每个点都是风景,因为每个点都有着不同的视角和高度。走走停停,不知不觉走到两个石头中间叫做一线天的地方。不过这里没有立个一线天的碑石。毕竟徽杭古道交流的是商业。可能是因为某些书和电视的缘故,类似于两块石头之间的狭小的石道就叫一线天。也不知道这是自己碰到的第几个一线天。自然也不知道这两块石头原本是不是一块石头,自然就是这么奇妙。稍作停留,接着赶路。上午的行程的终点站就是山顶的蓝天凹。快到山顶的时候碰到了我们的领队。终点就在前方,山顶可是有着好吃的面条等着我们。
五分钟后,来到蓝天凹,十块钱一碗的面条,还带着一个水煮蛋。这个还真是这么多旅游以来在风景区吃的最便宜的一碗面。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确是个很有哲理的存在。平淡无奇的面条吃起来味道特别好,一大碗辣椒就这么分分钟被我们一桌子人干掉。旁边那桌同行的几个哥们真是厉害,背了几瓶勇闯天涯的雪花。只能说雪花不找你们代言真是浪费。面条也没有太多的分量,大部分人都吃到底。接下去的事情就是能把包里能吃的尽量多吃点,突然发现自己买的那么多零食有点失策。因为实在是没人愿意在体力消耗很严重的情况下啃个面包或者吃个巧克力啥的。所以可以预见性的发现有的零食会陪我上山,陪我下山,然后在未来某天把它们吃完。我自己都不想吃,我拿出来也是没人会感兴趣,只好默默的帮同事减轻背包负担。吃饱喝足,聊聊天,晒晒太阳。鉴于平时的午睡习惯,这个时候有点昏昏欲睡的状态。刚要忖思着要不要找个地方稍微眯会。我们的领队柠檬姐开始召集大家准备拍合影。旁边的妹纸果断摆起了一个大大的二,我以为是同事,过去调侃了下,最后人家转头发现我不认识她,有点小尴尬。妹纸呵呵一笑,我也只好呵呵一笑,微笑果然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不过旅游的时候大家都还算放得开,名字都不知道都能打招呼,只要你眼睛直视对方就好,让对方确定你是在和她他说话而不是和其他人说话。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最开始的我是有点不屑,上山多累呀~不过实践证明,下山真不比上山容易。从蓝天凹下来,最开始的那段路还真是平坦,自然自己的心里也在得瑟下山哪有难了。人生就真心不能得瑟,后面的山路绝对是个累觉不爱的存在。走着走着自然从另外一条道路的旅行者们也开始慢慢朝蓝天凹靠近。刚好对面一个妹纸抱怨了句什么时候能走下坡路呀。也许这就是人生,生活就是个辛苦的存在,因为此时下山的我下的也快吐血了。走着走着有点小窍门了,下山最好是走的快一点的好,因为走的越慢,脚承受的重力就更多,不过前提是你得保证你是安全的。不然分分钟到了山底,我们也只能为你默哀。中途看到了一个哥们居然是骑着山地车上来的。真心佩服,也为你后面的路程感到担忧,因为后面的坡度的确是很高。人家是来挑战极限的,我感觉我是来秀下限的。生活怎么可以这么对我~~
路过下雪堂,稍微休息了下。挺文艺的名字,不过真心是累的没心情去考究这么文艺的名字是如何来的。接下来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来到了一个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因为此处不管从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是个适合中途休息的地方。湍湍流水穿过杂乱分布的青石,散落的青石铺就着关于天然的座位。溪水三千,只取一瓢,不是拿来喝的,是拿来洗脸的。清澈见底,也有着山间独特的冰凉。顺便洗下在蓝天凹没有被吃掉的苹果,苹果吃了一半,回头发现我们公司的黄老板正在水里捞东西。第一反应是不是黄老板在抓鱼,最后看到黄老板捞出一瓶农夫山泉。诧异了两秒才意识到我们的黄老板的农夫山泉不小心掉进了小溪里。由于走的比较慢,我们公司的先锋部队已经休息的差不多了。然后我们后续一起跟过来的几个也只好跟着大家一起走,不然又会掉队。
后面的一段路程还真是好走-------绕山平路。这个时候才开始不那么注重脚下的路。开始注重身边的景色。午后的阳光开始斜射而下,有的山体开始半阴半晴。高耸的树木开始呈现出一种光影交替的和谐轮廓。山体,山涧,树木,流水没有美不胜收,但是的确看起来也是带着和谐的美好。松树和杉树错落有致,笔直的杉树林让我想到的词语就是工整,方方正正的。由于是秋天,自然也体会不到千鸟飞过的壮观。秋天,就该是个优雅的季节。不开始注重脚下的路,就有空和身边的人来聊天。然后旁边那个美眉绝对是旅游爱好者,我绝对是个伪旅游爱好者。她说她除了第一周工作比较忙之外其他三周只要不下雨铁定不在家呆着的。要么骑车,要么附近爬山,要么去某个地方走走。我能想到的地方她都去过的。班门弄斧最适合我当时的感觉。走着聊着然后发现前面一堆人在那里扎堆。过去看了下才发现这些人在玩速降。不过速降的确是个看起来很惊心动魄其实操作难度不是很高的活动。我有玩过比这个更刺激的,所以对于这个完全就没看过去的欲望。不过对他们这种在路中间就拉个绳子玩速降这种行为表示谴责。
据说走到黄茅培之后后面就只有五公里了。可是走了好久也没发现有这三个字出现,却不小心已经走到了施茶亭。那么既定的五公里现在只剩下二点五公里。心中涌现出了一些失望,因为景色的确不错,古道也能看得出它当年作为徽商和浙商的商业要道的重要性。可是就这么结束了,似乎和它的名气有些不匹配。不过就剩下最后二点五公里,也该让人兴奋下,终于可以到达终点站。可能是因为快到终点的缘故,手机信号开始好了,作为一个爱炫耀的小青年,拍个几张照片,发发朋友圈吸引仇恨这个还是需要的。顺便大声的宣布下,这二十公里的徽杭古道只剩下最后的2.5公里啦!
殊不知这最后的2.5公里才是徽杭古道的核心。从安徽走到杭州的是越走越觉得没意思,剩下的就只剩下走路,下山。而我们这种从杭州走到安徽的感觉则是,走到只剩下走路的时候,突然间发现了之前那些走的路还真是值得。最后2500米的精彩且听我慢慢道来。
狭隘的山间,铺着一条整齐的石板道。右边靠着大山,左边就是山涧。错落有致的山道沿着山体,顺势而下,快到傍晚的阳光斜射入山涧,带着那独有的光晕。翻沉在那红绿相间的树林之中。远处山峰带着那光影的轮廓,大自然的协调,以及制造这条古道跟自然的协调。的确是很佩服古人当年那种修建这条古道时的宁静和洒脱。因为现代机械的浮躁是无法做到让这条古道不仅成为交通要道的同时,也达到这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契合。这条古道让我想到更多的是有着人工的痕迹,可是人工的痕迹又是和自然看起来这么的搭。每块石头都是大体的方方正正,却带着每块石头独有的凹凸不平。如果是现代那么一定是方方正正宽度高度相同的台阶,手工时代的石块却是宽度不一,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却能自然和谐的拼在一起,环山而上。路过一出水池,旁边卖水果的大爷跟我们说,如果等半个小时,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这里将会非常漂亮。不过的确是有点可惜,因为此次出行是跟着公司的人一起来的,没能体会到阳光照入水池中,那种夕阳无限好的唯美。
十几米高的大坝,将山涧隔成两段。也不知道这个水坝放在那里是干嘛的。不过山涧的下游还真不能允许水流通过。因为山涧下方有着另外一条蜿蜒而下的栈道。绝对是方方正正的现代产物。不过作为观赏风景的另外一个视角,只能表示下次会从那个地方上山。不过水坝附近倒是发生了一件比较有趣的小插曲。后面有对情侣,男生看到水坝很自然的问女生,“这个叫什么?”女生直接瞬间回答“坝(爸)”。男生果断深藏功与名的回答了一句“诶,真乖~”。果然是个思维敏捷的好男友。
太阳一点点的落下去,古道也一点点的快到终点。已经看不到太阳了,但因为被前方的大山给挡住了。不过一边明一边暗的山,看起来的确也是很美丽的。不知不觉走到了江南第一关。一块突出的平台,背靠着山涧。站在上面有点小抖的感觉。这个时候最好旁边有个人帮你拍照,因为如果背靠山涧拍照是个很考验勇气的事情。江南第一关,还是有些道理的。接着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叫做逍遥谷的地方。不知道从哪里落下的山泉,汇聚于此,清澈见底,大概一米多深的池水,下午的阳光散落在水面上。只能说这个时间点的光线和水池可谓是完美的配合,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不过池子里头还是有不少小鱼在那里欢快的游动。还真是让人有种逍遥的味道。此段旅程最美的点就是这里了,自然这将近二十公里的杭徽古道我也顺利完成。
后面的就和风景无关了。在安徽的某个地方的某个小餐厅六个人创造了吃了三大盆饭,四道菜有两道菜没怎么吃的壮举。鱼的味道不错,但是分量相对于价格的确是有点小坑。回到杭州已经十点多,一场旅游就这么结束,至于明天什么时候起来,睡到饿醒吧。
依旧是十一点多睡觉,可是早上却是六点多起床。果然是起的够早,就没见过杭州早上这么顺畅的马路。顺手看了下手机的天气情况,perfect!温度16-25,东南风,风力二级,大晴天。今天这天气不旅游拿来睡觉,还真是个暴殄天物般的存在。第一次参团旅行没有发生那种很影响心情的等待事件,果然越熟悉的人越不靠谱,不是迟到就是临时改决定。跟团旅行应该都有个国际惯例一样的自我介绍环节。这个环节有的人精彩纷呈,有的人就上去羞答答的回答问题。比如那个西瓜红大姐,真是厉害,后面那几个人都是被她游说跟着她一起来旅游的;那个来自河南的纯爷们,来了首纯爷们的河南大学的校歌侧漏霸气。自然也有很霸气的女汉纸说了句可惜没人来娶我的大胆宣言,还有她旁边那位来自内蒙的看起来软妹纸实则女汉纸。当然也出现了一位带着人生感悟的呆萌怪蜀黍。不由得感慨下,人家是来参与旅行的,我们这完全是掺和。
虽然我们是从杭州出发走到安徽,不过发现去起点的路程也有点折腾。坐完大巴转小巴。曲折蔓延的山路,让我很能联想到一步动画片,头文字D。开车的大哥大姐绝对是藤原拓海一样的存在。这么窄的路段,刷刷的这么过了。看的真是有点惊心动魄的。后面那位深沉怪蜀黍在一个拐道口大声说了句这样才有感觉么~我只想弱弱的问句,大爷你这么有冒险精神你家里人造吗?虽然我旁边阿姨一直紧张的扶着把手,不过我们还是稳稳的达到了出发点。
到了出发点,我们整装待发。集体合影的时候,我觉得这不是来登山的,这是来召开丐帮选举大会。基本大多人人都拿着一个登山竹竿或者登山杖。几十号人一起拿着竹竿敲打水泥地板还是很有感觉的。登山竹竿也是各种价格,我旁边妹纸土豪级的三块钱一根,然后我同事中产阶级的两块钱一根,我的则是贫民阶级的一块钱一根。有登山杖这种高档货就带着,没有的话就买个最便宜的竹竿好了。不要太高估自己,最后发现没有那一块钱买的竹竿,估计走完会更累的。绝对物超所值的存在。
作为入门级别的徒步旅行,人家走的是徽杭古道,我们走的却是杭徽古道。难度相对较低,然后时间上也相对更快一点。人家的终点,我们的起点,最开始的一段有着笔直向上的水泥路,意思是没多少意思,但是只能说这是整段旅程最平坦的路。旁边散落这村庄,带着属于这个地方的宁静。告别现代化的水泥路,开始了有点漫长的登山过程。登山的过程或许和人生有点相似,我们经常会看着自己脚下的路,却忘记对于行走风景的把握。没有导游,只有领队,没有太多的解说,有的只是你对纯属风景的感悟。比如某个转角,红绿相间的树叶,满地黄叶铺成的自然地毯。良好的光线,以及自然的颜色搭配。没有冬天的衰败,有的是关于秋天这个季节的温馨,看起来就是这么舒服。我想如果我的女神站在那个位置,我想我会觉得更心动。路的另外一边,有着象征着生命力旺盛的狗尾草,还有那漫长红黄绿相接不知名的树木,不算太刺眼的光线,连成一线。恣意的红,青春的绿,还有那带着生命历程的黄。带着拼接和交替的美。可惜我是个程序员不是个设计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体会此刻的景色,依旧前行。
海拔高度一点点的上升,身体也开始越来越疲惫,似乎也更加注重脚下的路。路过某个歇脚处,回身看看回头的路。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走了很久,自然休息的时间也是个拍照的时刻。果然是山顶的风景独好,看着后续部队的身影,也看着那一片红绿交接下的自己经过的那条曲折向上的水泥路。居高临下的感觉真是好,自然旁边的山体,虽说没有壁立千仞无依倚的壮观,但是这么一块竖着放的石头还是感觉到自己那略微的渺小性。稍作休整好继续向前了,因为每个点都是风景,因为每个点都有着不同的视角和高度。走走停停,不知不觉走到两个石头中间叫做一线天的地方。不过这里没有立个一线天的碑石。毕竟徽杭古道交流的是商业。可能是因为某些书和电视的缘故,类似于两块石头之间的狭小的石道就叫一线天。也不知道这是自己碰到的第几个一线天。自然也不知道这两块石头原本是不是一块石头,自然就是这么奇妙。稍作停留,接着赶路。上午的行程的终点站就是山顶的蓝天凹。快到山顶的时候碰到了我们的领队。终点就在前方,山顶可是有着好吃的面条等着我们。
五分钟后,来到蓝天凹,十块钱一碗的面条,还带着一个水煮蛋。这个还真是这么多旅游以来在风景区吃的最便宜的一碗面。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确是个很有哲理的存在。平淡无奇的面条吃起来味道特别好,一大碗辣椒就这么分分钟被我们一桌子人干掉。旁边那桌同行的几个哥们真是厉害,背了几瓶勇闯天涯的雪花。只能说雪花不找你们代言真是浪费。面条也没有太多的分量,大部分人都吃到底。接下去的事情就是能把包里能吃的尽量多吃点,突然发现自己买的那么多零食有点失策。因为实在是没人愿意在体力消耗很严重的情况下啃个面包或者吃个巧克力啥的。所以可以预见性的发现有的零食会陪我上山,陪我下山,然后在未来某天把它们吃完。我自己都不想吃,我拿出来也是没人会感兴趣,只好默默的帮同事减轻背包负担。吃饱喝足,聊聊天,晒晒太阳。鉴于平时的午睡习惯,这个时候有点昏昏欲睡的状态。刚要忖思着要不要找个地方稍微眯会。我们的领队柠檬姐开始召集大家准备拍合影。旁边的妹纸果断摆起了一个大大的二,我以为是同事,过去调侃了下,最后人家转头发现我不认识她,有点小尴尬。妹纸呵呵一笑,我也只好呵呵一笑,微笑果然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不过旅游的时候大家都还算放得开,名字都不知道都能打招呼,只要你眼睛直视对方就好,让对方确定你是在和她他说话而不是和其他人说话。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最开始的我是有点不屑,上山多累呀~不过实践证明,下山真不比上山容易。从蓝天凹下来,最开始的那段路还真是平坦,自然自己的心里也在得瑟下山哪有难了。人生就真心不能得瑟,后面的山路绝对是个累觉不爱的存在。走着走着自然从另外一条道路的旅行者们也开始慢慢朝蓝天凹靠近。刚好对面一个妹纸抱怨了句什么时候能走下坡路呀。也许这就是人生,生活就是个辛苦的存在,因为此时下山的我下的也快吐血了。走着走着有点小窍门了,下山最好是走的快一点的好,因为走的越慢,脚承受的重力就更多,不过前提是你得保证你是安全的。不然分分钟到了山底,我们也只能为你默哀。中途看到了一个哥们居然是骑着山地车上来的。真心佩服,也为你后面的路程感到担忧,因为后面的坡度的确是很高。人家是来挑战极限的,我感觉我是来秀下限的。生活怎么可以这么对我~~
路过下雪堂,稍微休息了下。挺文艺的名字,不过真心是累的没心情去考究这么文艺的名字是如何来的。接下来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来到了一个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因为此处不管从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是个适合中途休息的地方。湍湍流水穿过杂乱分布的青石,散落的青石铺就着关于天然的座位。溪水三千,只取一瓢,不是拿来喝的,是拿来洗脸的。清澈见底,也有着山间独特的冰凉。顺便洗下在蓝天凹没有被吃掉的苹果,苹果吃了一半,回头发现我们公司的黄老板正在水里捞东西。第一反应是不是黄老板在抓鱼,最后看到黄老板捞出一瓶农夫山泉。诧异了两秒才意识到我们的黄老板的农夫山泉不小心掉进了小溪里。由于走的比较慢,我们公司的先锋部队已经休息的差不多了。然后我们后续一起跟过来的几个也只好跟着大家一起走,不然又会掉队。
后面的一段路程还真是好走-------绕山平路。这个时候才开始不那么注重脚下的路。开始注重身边的景色。午后的阳光开始斜射而下,有的山体开始半阴半晴。高耸的树木开始呈现出一种光影交替的和谐轮廓。山体,山涧,树木,流水没有美不胜收,但是的确看起来也是带着和谐的美好。松树和杉树错落有致,笔直的杉树林让我想到的词语就是工整,方方正正的。由于是秋天,自然也体会不到千鸟飞过的壮观。秋天,就该是个优雅的季节。不开始注重脚下的路,就有空和身边的人来聊天。然后旁边那个美眉绝对是旅游爱好者,我绝对是个伪旅游爱好者。她说她除了第一周工作比较忙之外其他三周只要不下雨铁定不在家呆着的。要么骑车,要么附近爬山,要么去某个地方走走。我能想到的地方她都去过的。班门弄斧最适合我当时的感觉。走着聊着然后发现前面一堆人在那里扎堆。过去看了下才发现这些人在玩速降。不过速降的确是个看起来很惊心动魄其实操作难度不是很高的活动。我有玩过比这个更刺激的,所以对于这个完全就没看过去的欲望。不过对他们这种在路中间就拉个绳子玩速降这种行为表示谴责。
据说走到黄茅培之后后面就只有五公里了。可是走了好久也没发现有这三个字出现,却不小心已经走到了施茶亭。那么既定的五公里现在只剩下二点五公里。心中涌现出了一些失望,因为景色的确不错,古道也能看得出它当年作为徽商和浙商的商业要道的重要性。可是就这么结束了,似乎和它的名气有些不匹配。不过就剩下最后二点五公里,也该让人兴奋下,终于可以到达终点站。可能是因为快到终点的缘故,手机信号开始好了,作为一个爱炫耀的小青年,拍个几张照片,发发朋友圈吸引仇恨这个还是需要的。顺便大声的宣布下,这二十公里的徽杭古道只剩下最后的2.5公里啦!
殊不知这最后的2.5公里才是徽杭古道的核心。从安徽走到杭州的是越走越觉得没意思,剩下的就只剩下走路,下山。而我们这种从杭州走到安徽的感觉则是,走到只剩下走路的时候,突然间发现了之前那些走的路还真是值得。最后2500米的精彩且听我慢慢道来。
狭隘的山间,铺着一条整齐的石板道。右边靠着大山,左边就是山涧。错落有致的山道沿着山体,顺势而下,快到傍晚的阳光斜射入山涧,带着那独有的光晕。翻沉在那红绿相间的树林之中。远处山峰带着那光影的轮廓,大自然的协调,以及制造这条古道跟自然的协调。的确是很佩服古人当年那种修建这条古道时的宁静和洒脱。因为现代机械的浮躁是无法做到让这条古道不仅成为交通要道的同时,也达到这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契合。这条古道让我想到更多的是有着人工的痕迹,可是人工的痕迹又是和自然看起来这么的搭。每块石头都是大体的方方正正,却带着每块石头独有的凹凸不平。如果是现代那么一定是方方正正宽度高度相同的台阶,手工时代的石块却是宽度不一,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却能自然和谐的拼在一起,环山而上。路过一出水池,旁边卖水果的大爷跟我们说,如果等半个小时,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这里将会非常漂亮。不过的确是有点可惜,因为此次出行是跟着公司的人一起来的,没能体会到阳光照入水池中,那种夕阳无限好的唯美。
十几米高的大坝,将山涧隔成两段。也不知道这个水坝放在那里是干嘛的。不过山涧的下游还真不能允许水流通过。因为山涧下方有着另外一条蜿蜒而下的栈道。绝对是方方正正的现代产物。不过作为观赏风景的另外一个视角,只能表示下次会从那个地方上山。不过水坝附近倒是发生了一件比较有趣的小插曲。后面有对情侣,男生看到水坝很自然的问女生,“这个叫什么?”女生直接瞬间回答“坝(爸)”。男生果断深藏功与名的回答了一句“诶,真乖~”。果然是个思维敏捷的好男友。
太阳一点点的落下去,古道也一点点的快到终点。已经看不到太阳了,但因为被前方的大山给挡住了。不过一边明一边暗的山,看起来的确也是很美丽的。不知不觉走到了江南第一关。一块突出的平台,背靠着山涧。站在上面有点小抖的感觉。这个时候最好旁边有个人帮你拍照,因为如果背靠山涧拍照是个很考验勇气的事情。江南第一关,还是有些道理的。接着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叫做逍遥谷的地方。不知道从哪里落下的山泉,汇聚于此,清澈见底,大概一米多深的池水,下午的阳光散落在水面上。只能说这个时间点的光线和水池可谓是完美的配合,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不过池子里头还是有不少小鱼在那里欢快的游动。还真是让人有种逍遥的味道。此段旅程最美的点就是这里了,自然这将近二十公里的杭徽古道我也顺利完成。
后面的就和风景无关了。在安徽的某个地方的某个小餐厅六个人创造了吃了三大盆饭,四道菜有两道菜没怎么吃的壮举。鱼的味道不错,但是分量相对于价格的确是有点小坑。回到杭州已经十点多,一场旅游就这么结束,至于明天什么时候起来,睡到饿醒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