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_ 彻上露明先生 [香港电影片名谈]
以我小学时候的文笔,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从中国到香港并不远,开飞机一会就到了。
《旺角黑夜》里张柏芝不明白香港空气那么脏为什么还叫香港!一如我不明白大陆一些女作家为什么叫“美女作家”!我另一个不明白是她们赚了钱为什么不抽时间去整整容。
懒得理,谈回电影。
香港电影不但题材乱七八糟,电影名字也起得乱七八糟。牵娴角?邪僖担?赵谝黄鸾馐褪翟谕吠础?
比如大家熟悉的《无间道》就涉及到佛学。“无间道”----看起来很有寓意和玄机,但似乎并不高明。
按照电影的解释“无间道”是来自《涅磐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但这只是解释了“无间”,后面的“道”并没有解释。
佛学中说的“道”是指轮回道途。
佛门有四道,加行、无间、解脱、胜进;有三心,入、住、出。四道配三心,入心是加行道,住心是无间道和解脱道,出心是胜进道,从加行道到胜进道是一个修行至圆满的过程,也是通往涅磐之路。
无间道是住心中的正住,是断除尘世烦恼的环节。它并非固定不变,是可以过度到解脱道可以上升到胜进道的。这样一来也就无所谓“无间断遭受大苦”了。
我只能这样说,电影“无间道”并非佛门“无间道”的意思。《无间道》勉强解释成“无间地狱般的事件”或许更合适。
想提供另一个看法,差点被自己搞昏。现在通讯发达,待会发封邮件去少林寺问个明白。
香港人不但玩佛玩地狱,还玩到天上去。前段时间甄子丹的《杀破狼》片名就来源于星相学。
“杀破狼”取自“七杀、破军、贪狼”三颗星,它的变化会改变自己和别人的命运。电影里甄子丹各人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再变化着,根本无法预料!??我现在极度后悔看了大陆版本的《杀破狼》,这个版本根本达不到片名的效果。
香港电影当中以涉黑电影用术语、俗语、暗语最多。
刘德华有一部电影叫《第一茧》,“第一茧”为监狱里说的暗语,意思是第一次入狱。梁朝伟也拍有一部监狱片,叫《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砌生猪肉”是陷害、嫁祸的意思。梁朝伟被生生陷害入狱,剧情比《第一茧》好看许多。
《旺角揸fit人》《去吧,揸fit人兵团》是吴镇宇主演的电影,里面的“揸fit人”即是负责人的意思。看粤语《古惑仔》等黑帮片“揸fit人”这词绝没少听。而“古惑仔”一词现在大街小巷都知道是流氓烂仔意思,不必再谈。
刘青云和梁朝伟在《暗花》里的表演堪称精彩,片名“暗花”指的是黑帮里为某件事情暗中出的花红。
韦家辉为“银河映像”拍的另类力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深得我心,“字头”在这里指的是堂口,“一个字头的诞生”就意为一个新的堂口诞生。在片中的台湾之行,阿狗选的字头是“一”,而“洪乐”的老大华俊给阿狗后面用个“乐”字,阿狗的堂口就是“一乐”了。
梁家辉有一部《江湖告急》,“江湖告急”也是江湖人士互相帮忙的一个口号。据说只要你说出这四个字就会有江湖人士帮你,但还是不信的好。
这两年杜琪峰拍了两部电影,《选老坐》和《文雀》。“选老坐”意为推选帮派龙头老大,“文雀”即为扒手。都是道上的旧语暗语。不知是片商原因还是杜琪峰意思,后来《选老坐》改了片名,改成更大气的《黑社会》。比上回“贼公贼婆”改成没吸引力的“龙凤斗”好得多。“黑社会”一片名2000年时候曾被拍成电影,是张耀扬、李修贤演的,现在已经是了无声息。
黄精甫当年80万拍了一部独立短片《福伯》,效果让曾志伟拍案,才决定放手一搏投下千万巨款让年轻人做导演拍《江湖》。那部《福伯》是挺不错的电影,我至今不信80万能完成(曾志伟、黄秋生等人的片酬不算)。“福伯”在港澳是殓房法医的听差,基本上解剖尸体就是他们来做。为什么叫“福伯”?电影里面有谈到,是当年有个前辈名字就叫“福伯”,名声传开之后,大家以后就把这类人都叫“福伯” 了。
那为什么我们的奥运会吉祥物叫福娃呢?难道以前有个前辈……
香港主语是粤语,片名粤语化也十分严重。
有一些简单的,譬如郑裕玲《契妈晤易做》,梁家辉的《我老婆晤系人》郑伊健的《我的老婆晤够称》大家估摸下来也还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不解释了。
甄子丹主演的《铁马骝》在美国大有名气,粤语“马骝”就是猴子。所以它还有另外的一个片名《少年黄飞鸿之铁猴子》。
用普通话念粤语甚是拗口。两年前,姜文到香港颁金像奖最佳影片,拆开卡片看到获奖的是《大只佬》,姜文也是急皱眉头,虽然只是三个字他就是读不直。那部片在大陆翻成“大块头”还是对的,再加个“有大智慧”是画蛇添足的错误。但“大只佬”也不是那么简单。李翰祥拍的《乾隆下江南》里提到过“大只佬”,说是“三头六臂的就叫大只佬”,多了一份有能耐的意思。
金城武元彪等人拍过一部《mou面俾》,印象很好,“mou面俾”翻译起来就是“没面子给”或“不给面子”,可已经没了粤语的气力。(注:这里的“mou”字就是“有”字没有中间的两横,念“mou”,程序不支持,打不出这个字,估计大家也在一些香港的文字中见过)
陈果的《细路祥》粤语“细路”是小孩意思,整部片名可以翻成“小祥”。而他的另一部《香港有个荷里活》更简单,荷里活是香港好莱坞翻译而已。
郑裕铃当年拍有一个“表姐系列”,《表姐,你好口野》、《表姐,你玩口野》等等,有写手不知其意,或者以为是繁体字,在写文章写到此片的时候直接把“口野” 写成了“野”,片名突变成“表姐,你好野”,瞬间成了三级片片名,让我暗笑不已。其实“好口野”字翻成普通话大概就是“了不起,厉害之意”,但读起来没意思许多。(注:“口野”不是两个字,是一个口字旁的字,念“ye”,打不出来,没办法)
叶锦鸿是文艺片高手,拍的文艺片清新,很合适年轻人看。《一碌蔗》里面的“碌”字我真有点不懂怎么解释,大概可以看成“团”或“条”意思,总之圆柱体就是了。就像《鹿鼎记》里周星驰拿出来的“我爱一碌葛”,服药之后就会对条状或者碌状的物体发姣。
“一碌蔗”就是“一段蔗”。但“一碌葛”就不是这般意思了,一碌葛是形容人笨的意思。而“碌”当动词用就是“滚”之类的意义,曾志伟的“奖门人”节目就有一环节叫“大长碌”,几个明星抱在一起滚到对面,那个小组用的时间少那个组获胜。很容易让观众开心的一个游戏。
当年香港的搞笑明星许冠文和王晶拍的两部喜剧《鬼马双星》和《鬼马飞人》现在看来前者还可以一看,后者真有些不堪入目。“鬼马”有点胡闹乱来、搞怪搞笑的意思。
黄子华自导自演过一部叫《一蚊鸡保镖》的喜剧,“一蚊鸡”简译就是“一块钱”。但是这个词有些来历,有些故事,顺便说来听听。
话说当年文人嫖客在塘西一带酒楼喝酒畅谈风月,如有招妓之意,就要先写一张“花纸”,把自己的名号、妓女名号、妓院名称一一填好,然后就交给酒保杂役带去妓院,老鸨拿到“花纸”就会传指定妓女应召“出局”。妓女每局就收一元,而省港人一贯称妓女为“鸡”,而一块钱招得一“鸡”,口传开来就顺理成章的把“一块钱”称为“一蚊鸡”。
为了避免一些青少年看了这段文字,拿上两块钱就冲去发廊要试试“双飞”,还需要补充一下,那一块钱只不过是陪酒谈笑而已,如果还想得寸进尺,估计还要花多多的“一蚊鸡”才行。也当然,现在时日不同,风月场所早已经风云变幻,不再是往日模样不再是往日规矩。
黄沾好拍戏,高志森就说过,只要请他演,多小的角色他都没关系,是个彻底的戏瘾。不过?叔也主演过一些电影,名字就叫《不文骚》、《不文小丈夫》、《不文小丈夫之银座嬉春》《不文教父教你嫖日韩》(这个片名震撼,反日分子可以找来看看),混称“不文”系列,这系列电影都是沾叔带人到香港日本韩国的风月场所乱串搞怪,实质露骨的内容印象中没有多少,好色之徒不要奢望过高。
黄沾早年写有《不文集》,上面电影的“不文”一词就来自这个文集。《不文集》写的都是些低级黄色笑话,李克勤回忆黄沾时也说到此书,说他读书时男生视《不文集》为人生必读之书,他自己就和几个男生集资买来看过。现在李克勤家里还收藏着有黄沾签名的版本。黄沾《不文集》在香港畅销无比,重版六十几次,记录至今未破,看过的香港人士着实不少,而大陆正规书店是不可能有卖的。呵,书生少读一书,不知是福是祸。
说了那么久也没解释“不文”的意思。“不文”不是什么粤系词汇,也没有什么特别意思,黄沾认为世界既然有文的就有不文的,不文明,如此而已。
粘叔的《大咸湿》是偷拍香港偷情场所的片子,“咸湿”一词看粤语片的观众绝对是耳熟能详,有那部连续剧里头的女星不叫过“咸湿佬”的?“咸湿”一词据说来于英文“handsome”,发音是像,但几乎不可能,意思反了过来。“咸湿”是好色、下流、龌龊,占便宜的意思。------我不想解释粤语就是这样,很罗嗦,也无法很准确。好在不是出字典,能说大致明白即可。
片名中混有字母的电影香港也有几部,像今年刘伟强就拍了一部《头文字D》。
“头文字D”是原漫画作者起的名字,“D”是“Drift”缩写,是汽车“甩尾”、“漂移”之意。理解起来是指D字头名,也就是“漂移第一”的意思。至于有说“头文字”是日文里的“简称”“缩写”意思,我暂时不语。
另一部有字母的电影是陈嘉上的《A--1》,用的是报纸术语,数字“1”读成英文“one”,也就是报纸的A版第一页,即所谓头版头条。属于报纸门面,重中之重。刚出道的记者有报道能上A-1,可以和亲戚朋友吹上好久。
有一些电影名字上带有水果,也可玩味。
张国荣的《柠檬可乐》,陈小东的《苹果的滋味》(名字大有偷当年《儿子的大玩偶之苹果的滋味》嫌疑)。“柠檬”“苹果”这两水果,青春气息强烈,电影内容也是直指青春。
香港是商业都市,电影也是很商业化的。什么名字吸引人就起什么名字,但旁边有电影局之类的看管着,不能放肆又不舍得放弃,便常常打起擦边球来。
李丽珍的《蜜桃成熟时》是部三级片,名字起得含蓄挑逗不露骨,靠的是大家心领神会。蜜桃一词暗指女人部位。片子响了之后,那个名字被接二连三的拍了续集,《蜜桃成熟时1997》、《蜜桃成熟时之蜜桃仙子》,可也已经物是人非。
《蜜桃成熟时》推出那年,香港还推出了一部名字差点一样的《记得……香蕉成熟时》,从这里也可见香港的模仿能力。电影拍了两集,曾志伟、刘青云、张国荣有过出演。“香蕉”一词在香港有粗口、黄色之意,是用来形容男人部位的,也常在电影里去用来搞笑骂人。同样用过“香蕉”一词的电影还有陈小春、李丽珍的《四个 32A和一个香蕉少年》,张达明、周慧敏的《金装香蕉俱乐部》。
《榴莲飘飘》,电影是陈果“妓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三部还没出来),陈果用榴莲来代指妓女,很像钱钟书先生写《围城》里面的鲍小姐,为什么姓鲍?只因为“鲍鱼之肆”是臭的。这里的榴莲,陈果并没有一刀分出香臭,厌者以为臭,喜者认为香,榴莲只不过不是人见人爱的水果!
香港有不少四大,什么四大天王、四大才子、四大名厨……很多。
影坛拍文艺片的也有人分出四大----关锦鹏、许鞍华、陈可辛、王家卫。
这四人再加上一个不年轻的后起之秀陈果,还有张之亮、叶锦鸿他们,人才济济。他们的存在让只认文艺作品是艺术的大陆无知文人不敢再轻易的叫嚣香港是文化沙漠。
文艺分子爱看书,他们的作品不少就来源于文艺小说,而许鞍华、关锦鹏喜欢张爱玲小说,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名字通常改都不改。当然,也没必要说了。
关锦鹏有一部电影叫《两个女人,一个靓,一个唔靓》,张曼玉和萧芳芳演的,名字起得颇有意味,莞尔之余令人不禁有所幻想。片名是用粤语写的,翻成普通话来念就是《两个女人,一个漂亮,一个不漂亮》。前不久瓦尔达来到北京,“新浪潮祖母”的称号令瓦尔达在北京之行受到意料之外的追捧。她有一部作品名字就叫《一个唱歌,一个不唱》,算是和关锦鹏的想法有着异曲同工。
陈果的《香港制造》名字看起来是平平常常,但和电影结合起来确实力量十足。当一些人一些事情像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一样被制造出来时,你会震惊担心的。片名由来不好讲,陈果自创也是正常。但要追查也可以,66年有一部《美国制造》(Made in U.S.A.)。
周梅森也写过一部《中国制造》小说,改成连续剧时名字被篡改成《忠诚》,周梅森气不过,几次上访,结果是很中国的结果------无果。
文艺片中,谢君豪的《南海十三郎》在大陆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一个编剧杜国威写的《虎度门》同样好看,可惜并不红。“虎度门”是广东大戏术语,是指演员舞台出口。出了“虎度门”就要全心全意投入角色。也是戏中要说的人生道理。
张之亮的《自梳》由刘嘉玲和杨采妮出演,绝对是这两女子难得佳作。电影说的是自梳女的故事,“自梳”是到了结婚年龄的女人,把头发盘梳起来,表示终生不嫁意思。出家做尼姑后悔了还可以还俗,女人“自梳”和男人“自宫”一样,是没得后悔的。在旧时候,女人不考虑清清楚楚,切不可轻易学人自梳。当然,现在解放已久,这些东西也没什么所谓了。
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叶锦添的《飞一般的爱情小说》和陈果的《去年的烟花特别多》名字都起得异常浪漫。不是中了文艺的毒的人,起不了这样的名字。
香港文艺片导演起的名字都很精致,但大多数在看得懂范畴内,不用我一一道来。而王家卫的片名故事多,集中谈他就好。
谈王家卫的片名,其实很有老生常谈感觉。一些熟悉王家卫的影迷早把王家卫那点点故事化成了掌故,滚瓜烂熟于心中。可不谈王家卫又说不过去,就当我说给没听说过的人听罢了。只是我的解释和外面流传甚广的解释会稍有不同。有争议之处,等我认识王家卫再行问之。
《旺角卡门》
当年王家卫和谭家明设想了几个关于所谓英雄的故事,谭家明拿了其中一个拍了《最后胜利》,但拍完之后没机会再拍,王家卫在邓光荣的提携下做了导演,于是他就把第二个故事拿了出来拍了《旺角卡门》。
不少人被这个名字弄糊涂,一部黑道仇杀浓厚的电影没半点卡门影子,不知起这个名字什么意思。知道歌剧《卡门》的人或许不难理解,《卡门》里面的结局就是《旺角卡门》这里的结局,是相通的。“旺角卡门”只不过是把“卡门”移到香港“旺角”罢了。至于后来在台湾公映时改成《热血男儿》很大程度就是公司行为。改名的意思无非是吸引普通观众进影院看电影。
《阿飞正传》
有人看到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面并不叫“阿飞”叫“旭仔”,认为《阿飞正传》片名是王家卫和观众开的玩笑。这一看就知道是不懂粤语观众的误解,“阿飞”一词在粤语里相当于“流氓”、“痞子” 意思。《阿飞正传》换个名字就是《流氓正传》、《痞子正传》而已,张国荣在里面誓言的旭仔就是一个痞子角色,并不是王家卫的什么玩笑。《阿飞正传》也正是一类人的写照或传记。
至于有人说“阿飞”比流氓潇洒,我真想抽两巴他,然后问还他我潇不潇洒。要是理解流氓就只是满口脏话的小混混,没必要再说什么。
而梁朝伟张学友演的《阿飞与阿基》就不一样,这里的“阿飞”是人称,指的是人(虽然里也是流氓)。其实事情很简单的,因为片子本身只是叫《亚飞与亚基》,以讹传讹变成了“阿飞与阿基”。
《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里的“重庆”来自尖沙嘴的重庆大厦,王家卫小时候向往好奇之地。现在的“重庆大厦”很惨,在一些香港自助游手册中提到“重庆大厦”已经是香港最便宜的住宿地。难以想象当年是香港一些明星的居住地。与其说“森林”是指周边高楼林立,不如说是意指。可以看成是森林的深邃错乱难以看清气氛。
再联想及日本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也正是如此。但《挪威森林》名字又来自甲克虫的歌曲“Norwegian Wood”,纠缠不清。不说。
《堕落天使》
本来《重庆森林》是讲三个故事的,王家卫拍片拍到梁朝伟的第二个故事越拍越觉得好玩,一发不可收拾把影片给拍长了。电影时间已经容不下第三个故事,王家卫只好把这个故事再起名字加工拍了出来,名字就是后来的《堕落天使》。
也就是说《堕落天使》本身就叫《重庆森林》,《堕落天使》只不过是后来不得已而起的名字。顶多是《重庆森林之堕落天使》。
对于这个衍生出来的故事,王家卫给过解释,《重庆森林》在白天,《堕落天使》在晚上。也就是晚上天使们的故事。
问两个问题:
1,天使会不会堕落?
会的话再问第二个,
2,堕落之后还是不是天使?
两个问题特别给所以职业和天使挂钩的人,比如白衣天使。或者相信有天使的神学之人。
《东邪西毒》
《东邪西毒》名字没什么好谈的。喜欢武侠的一直爱告诉不爱看武侠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句话。《东邪西毒》名字就来自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我这句话是解释给没有华说牡胤蕉?挚吹枚??牡娜丝吹摹?
《春光乍泄》
“春光乍泄”一词由来于杜甫的《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后来又多了私情或秘密泄露之意。中文片名就只是用这个四个字来概括电影。
补充一句免得和人罗嗦----当然,和杜甫无关!
《花样年华》
电影里有一首歌是点给张曼玉的,就是片中周璇唱的老上海歌曲《花样的年华》,片名就来自这首歌。而《花样年华》的英文名也来自歌名,这个到谈到翻译名时再谈。
《2046》
王家卫在97年时候打算拍一部电影,而刚好想到中央承诺香港政策50年不变,推算起来2046就是最后一年。就用了这个名字。
顺便说一句,我推算了三次1997加50,结果还是2047。
既然名字如此这般由来,大家也可以知道影片里面那些2046房间(包括花样年华)、小说2046,小说内容等等都不过是因为片名原因而努力捏造出来的,是王家卫为了避免文不对题所为。或者可以说,电影名字对王家卫很有故事,但意义并不大!
什么承诺不承诺的东西,我都看不到。
以我小学时候的文笔,文章是这样结束的:
啊,香港电影的片名真有意思啊
附:香港为什么叫香港。香港来由有几种说法,我信其一。她的意思是简单起来就是出口香料的港口,只是到康熙之时封海,从此香港香料出口败落,只留下个类似美丽的名字。
《旺角黑夜》里张柏芝不明白香港空气那么脏为什么还叫香港!一如我不明白大陆一些女作家为什么叫“美女作家”!我另一个不明白是她们赚了钱为什么不抽时间去整整容。
懒得理,谈回电影。
香港电影不但题材乱七八糟,电影名字也起得乱七八糟。牵娴角?邪僖担?赵谝黄鸾馐褪翟谕吠础?
比如大家熟悉的《无间道》就涉及到佛学。“无间道”----看起来很有寓意和玄机,但似乎并不高明。
按照电影的解释“无间道”是来自《涅磐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但这只是解释了“无间”,后面的“道”并没有解释。
佛学中说的“道”是指轮回道途。
佛门有四道,加行、无间、解脱、胜进;有三心,入、住、出。四道配三心,入心是加行道,住心是无间道和解脱道,出心是胜进道,从加行道到胜进道是一个修行至圆满的过程,也是通往涅磐之路。
无间道是住心中的正住,是断除尘世烦恼的环节。它并非固定不变,是可以过度到解脱道可以上升到胜进道的。这样一来也就无所谓“无间断遭受大苦”了。
我只能这样说,电影“无间道”并非佛门“无间道”的意思。《无间道》勉强解释成“无间地狱般的事件”或许更合适。
想提供另一个看法,差点被自己搞昏。现在通讯发达,待会发封邮件去少林寺问个明白。
香港人不但玩佛玩地狱,还玩到天上去。前段时间甄子丹的《杀破狼》片名就来源于星相学。
“杀破狼”取自“七杀、破军、贪狼”三颗星,它的变化会改变自己和别人的命运。电影里甄子丹各人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再变化着,根本无法预料!??我现在极度后悔看了大陆版本的《杀破狼》,这个版本根本达不到片名的效果。
香港电影当中以涉黑电影用术语、俗语、暗语最多。
刘德华有一部电影叫《第一茧》,“第一茧”为监狱里说的暗语,意思是第一次入狱。梁朝伟也拍有一部监狱片,叫《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砌生猪肉”是陷害、嫁祸的意思。梁朝伟被生生陷害入狱,剧情比《第一茧》好看许多。
《旺角揸fit人》《去吧,揸fit人兵团》是吴镇宇主演的电影,里面的“揸fit人”即是负责人的意思。看粤语《古惑仔》等黑帮片“揸fit人”这词绝没少听。而“古惑仔”一词现在大街小巷都知道是流氓烂仔意思,不必再谈。
刘青云和梁朝伟在《暗花》里的表演堪称精彩,片名“暗花”指的是黑帮里为某件事情暗中出的花红。
韦家辉为“银河映像”拍的另类力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深得我心,“字头”在这里指的是堂口,“一个字头的诞生”就意为一个新的堂口诞生。在片中的台湾之行,阿狗选的字头是“一”,而“洪乐”的老大华俊给阿狗后面用个“乐”字,阿狗的堂口就是“一乐”了。
梁家辉有一部《江湖告急》,“江湖告急”也是江湖人士互相帮忙的一个口号。据说只要你说出这四个字就会有江湖人士帮你,但还是不信的好。
这两年杜琪峰拍了两部电影,《选老坐》和《文雀》。“选老坐”意为推选帮派龙头老大,“文雀”即为扒手。都是道上的旧语暗语。不知是片商原因还是杜琪峰意思,后来《选老坐》改了片名,改成更大气的《黑社会》。比上回“贼公贼婆”改成没吸引力的“龙凤斗”好得多。“黑社会”一片名2000年时候曾被拍成电影,是张耀扬、李修贤演的,现在已经是了无声息。
黄精甫当年80万拍了一部独立短片《福伯》,效果让曾志伟拍案,才决定放手一搏投下千万巨款让年轻人做导演拍《江湖》。那部《福伯》是挺不错的电影,我至今不信80万能完成(曾志伟、黄秋生等人的片酬不算)。“福伯”在港澳是殓房法医的听差,基本上解剖尸体就是他们来做。为什么叫“福伯”?电影里面有谈到,是当年有个前辈名字就叫“福伯”,名声传开之后,大家以后就把这类人都叫“福伯” 了。
那为什么我们的奥运会吉祥物叫福娃呢?难道以前有个前辈……
香港主语是粤语,片名粤语化也十分严重。
有一些简单的,譬如郑裕玲《契妈晤易做》,梁家辉的《我老婆晤系人》郑伊健的《我的老婆晤够称》大家估摸下来也还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不解释了。
甄子丹主演的《铁马骝》在美国大有名气,粤语“马骝”就是猴子。所以它还有另外的一个片名《少年黄飞鸿之铁猴子》。
用普通话念粤语甚是拗口。两年前,姜文到香港颁金像奖最佳影片,拆开卡片看到获奖的是《大只佬》,姜文也是急皱眉头,虽然只是三个字他就是读不直。那部片在大陆翻成“大块头”还是对的,再加个“有大智慧”是画蛇添足的错误。但“大只佬”也不是那么简单。李翰祥拍的《乾隆下江南》里提到过“大只佬”,说是“三头六臂的就叫大只佬”,多了一份有能耐的意思。
金城武元彪等人拍过一部《mou面俾》,印象很好,“mou面俾”翻译起来就是“没面子给”或“不给面子”,可已经没了粤语的气力。(注:这里的“mou”字就是“有”字没有中间的两横,念“mou”,程序不支持,打不出这个字,估计大家也在一些香港的文字中见过)
陈果的《细路祥》粤语“细路”是小孩意思,整部片名可以翻成“小祥”。而他的另一部《香港有个荷里活》更简单,荷里活是香港好莱坞翻译而已。
郑裕铃当年拍有一个“表姐系列”,《表姐,你好口野》、《表姐,你玩口野》等等,有写手不知其意,或者以为是繁体字,在写文章写到此片的时候直接把“口野” 写成了“野”,片名突变成“表姐,你好野”,瞬间成了三级片片名,让我暗笑不已。其实“好口野”字翻成普通话大概就是“了不起,厉害之意”,但读起来没意思许多。(注:“口野”不是两个字,是一个口字旁的字,念“ye”,打不出来,没办法)
叶锦鸿是文艺片高手,拍的文艺片清新,很合适年轻人看。《一碌蔗》里面的“碌”字我真有点不懂怎么解释,大概可以看成“团”或“条”意思,总之圆柱体就是了。就像《鹿鼎记》里周星驰拿出来的“我爱一碌葛”,服药之后就会对条状或者碌状的物体发姣。
“一碌蔗”就是“一段蔗”。但“一碌葛”就不是这般意思了,一碌葛是形容人笨的意思。而“碌”当动词用就是“滚”之类的意义,曾志伟的“奖门人”节目就有一环节叫“大长碌”,几个明星抱在一起滚到对面,那个小组用的时间少那个组获胜。很容易让观众开心的一个游戏。
当年香港的搞笑明星许冠文和王晶拍的两部喜剧《鬼马双星》和《鬼马飞人》现在看来前者还可以一看,后者真有些不堪入目。“鬼马”有点胡闹乱来、搞怪搞笑的意思。
黄子华自导自演过一部叫《一蚊鸡保镖》的喜剧,“一蚊鸡”简译就是“一块钱”。但是这个词有些来历,有些故事,顺便说来听听。
话说当年文人嫖客在塘西一带酒楼喝酒畅谈风月,如有招妓之意,就要先写一张“花纸”,把自己的名号、妓女名号、妓院名称一一填好,然后就交给酒保杂役带去妓院,老鸨拿到“花纸”就会传指定妓女应召“出局”。妓女每局就收一元,而省港人一贯称妓女为“鸡”,而一块钱招得一“鸡”,口传开来就顺理成章的把“一块钱”称为“一蚊鸡”。
为了避免一些青少年看了这段文字,拿上两块钱就冲去发廊要试试“双飞”,还需要补充一下,那一块钱只不过是陪酒谈笑而已,如果还想得寸进尺,估计还要花多多的“一蚊鸡”才行。也当然,现在时日不同,风月场所早已经风云变幻,不再是往日模样不再是往日规矩。
黄沾好拍戏,高志森就说过,只要请他演,多小的角色他都没关系,是个彻底的戏瘾。不过?叔也主演过一些电影,名字就叫《不文骚》、《不文小丈夫》、《不文小丈夫之银座嬉春》《不文教父教你嫖日韩》(这个片名震撼,反日分子可以找来看看),混称“不文”系列,这系列电影都是沾叔带人到香港日本韩国的风月场所乱串搞怪,实质露骨的内容印象中没有多少,好色之徒不要奢望过高。
黄沾早年写有《不文集》,上面电影的“不文”一词就来自这个文集。《不文集》写的都是些低级黄色笑话,李克勤回忆黄沾时也说到此书,说他读书时男生视《不文集》为人生必读之书,他自己就和几个男生集资买来看过。现在李克勤家里还收藏着有黄沾签名的版本。黄沾《不文集》在香港畅销无比,重版六十几次,记录至今未破,看过的香港人士着实不少,而大陆正规书店是不可能有卖的。呵,书生少读一书,不知是福是祸。
说了那么久也没解释“不文”的意思。“不文”不是什么粤系词汇,也没有什么特别意思,黄沾认为世界既然有文的就有不文的,不文明,如此而已。
粘叔的《大咸湿》是偷拍香港偷情场所的片子,“咸湿”一词看粤语片的观众绝对是耳熟能详,有那部连续剧里头的女星不叫过“咸湿佬”的?“咸湿”一词据说来于英文“handsome”,发音是像,但几乎不可能,意思反了过来。“咸湿”是好色、下流、龌龊,占便宜的意思。------我不想解释粤语就是这样,很罗嗦,也无法很准确。好在不是出字典,能说大致明白即可。
片名中混有字母的电影香港也有几部,像今年刘伟强就拍了一部《头文字D》。
“头文字D”是原漫画作者起的名字,“D”是“Drift”缩写,是汽车“甩尾”、“漂移”之意。理解起来是指D字头名,也就是“漂移第一”的意思。至于有说“头文字”是日文里的“简称”“缩写”意思,我暂时不语。
另一部有字母的电影是陈嘉上的《A--1》,用的是报纸术语,数字“1”读成英文“one”,也就是报纸的A版第一页,即所谓头版头条。属于报纸门面,重中之重。刚出道的记者有报道能上A-1,可以和亲戚朋友吹上好久。
有一些电影名字上带有水果,也可玩味。
张国荣的《柠檬可乐》,陈小东的《苹果的滋味》(名字大有偷当年《儿子的大玩偶之苹果的滋味》嫌疑)。“柠檬”“苹果”这两水果,青春气息强烈,电影内容也是直指青春。
香港是商业都市,电影也是很商业化的。什么名字吸引人就起什么名字,但旁边有电影局之类的看管着,不能放肆又不舍得放弃,便常常打起擦边球来。
李丽珍的《蜜桃成熟时》是部三级片,名字起得含蓄挑逗不露骨,靠的是大家心领神会。蜜桃一词暗指女人部位。片子响了之后,那个名字被接二连三的拍了续集,《蜜桃成熟时1997》、《蜜桃成熟时之蜜桃仙子》,可也已经物是人非。
《蜜桃成熟时》推出那年,香港还推出了一部名字差点一样的《记得……香蕉成熟时》,从这里也可见香港的模仿能力。电影拍了两集,曾志伟、刘青云、张国荣有过出演。“香蕉”一词在香港有粗口、黄色之意,是用来形容男人部位的,也常在电影里去用来搞笑骂人。同样用过“香蕉”一词的电影还有陈小春、李丽珍的《四个 32A和一个香蕉少年》,张达明、周慧敏的《金装香蕉俱乐部》。
《榴莲飘飘》,电影是陈果“妓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三部还没出来),陈果用榴莲来代指妓女,很像钱钟书先生写《围城》里面的鲍小姐,为什么姓鲍?只因为“鲍鱼之肆”是臭的。这里的榴莲,陈果并没有一刀分出香臭,厌者以为臭,喜者认为香,榴莲只不过不是人见人爱的水果!
香港有不少四大,什么四大天王、四大才子、四大名厨……很多。
影坛拍文艺片的也有人分出四大----关锦鹏、许鞍华、陈可辛、王家卫。
这四人再加上一个不年轻的后起之秀陈果,还有张之亮、叶锦鸿他们,人才济济。他们的存在让只认文艺作品是艺术的大陆无知文人不敢再轻易的叫嚣香港是文化沙漠。
文艺分子爱看书,他们的作品不少就来源于文艺小说,而许鞍华、关锦鹏喜欢张爱玲小说,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名字通常改都不改。当然,也没必要说了。
关锦鹏有一部电影叫《两个女人,一个靓,一个唔靓》,张曼玉和萧芳芳演的,名字起得颇有意味,莞尔之余令人不禁有所幻想。片名是用粤语写的,翻成普通话来念就是《两个女人,一个漂亮,一个不漂亮》。前不久瓦尔达来到北京,“新浪潮祖母”的称号令瓦尔达在北京之行受到意料之外的追捧。她有一部作品名字就叫《一个唱歌,一个不唱》,算是和关锦鹏的想法有着异曲同工。
陈果的《香港制造》名字看起来是平平常常,但和电影结合起来确实力量十足。当一些人一些事情像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一样被制造出来时,你会震惊担心的。片名由来不好讲,陈果自创也是正常。但要追查也可以,66年有一部《美国制造》(Made in U.S.A.)。
周梅森也写过一部《中国制造》小说,改成连续剧时名字被篡改成《忠诚》,周梅森气不过,几次上访,结果是很中国的结果------无果。
文艺片中,谢君豪的《南海十三郎》在大陆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一个编剧杜国威写的《虎度门》同样好看,可惜并不红。“虎度门”是广东大戏术语,是指演员舞台出口。出了“虎度门”就要全心全意投入角色。也是戏中要说的人生道理。
张之亮的《自梳》由刘嘉玲和杨采妮出演,绝对是这两女子难得佳作。电影说的是自梳女的故事,“自梳”是到了结婚年龄的女人,把头发盘梳起来,表示终生不嫁意思。出家做尼姑后悔了还可以还俗,女人“自梳”和男人“自宫”一样,是没得后悔的。在旧时候,女人不考虑清清楚楚,切不可轻易学人自梳。当然,现在解放已久,这些东西也没什么所谓了。
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叶锦添的《飞一般的爱情小说》和陈果的《去年的烟花特别多》名字都起得异常浪漫。不是中了文艺的毒的人,起不了这样的名字。
香港文艺片导演起的名字都很精致,但大多数在看得懂范畴内,不用我一一道来。而王家卫的片名故事多,集中谈他就好。
谈王家卫的片名,其实很有老生常谈感觉。一些熟悉王家卫的影迷早把王家卫那点点故事化成了掌故,滚瓜烂熟于心中。可不谈王家卫又说不过去,就当我说给没听说过的人听罢了。只是我的解释和外面流传甚广的解释会稍有不同。有争议之处,等我认识王家卫再行问之。
《旺角卡门》
当年王家卫和谭家明设想了几个关于所谓英雄的故事,谭家明拿了其中一个拍了《最后胜利》,但拍完之后没机会再拍,王家卫在邓光荣的提携下做了导演,于是他就把第二个故事拿了出来拍了《旺角卡门》。
不少人被这个名字弄糊涂,一部黑道仇杀浓厚的电影没半点卡门影子,不知起这个名字什么意思。知道歌剧《卡门》的人或许不难理解,《卡门》里面的结局就是《旺角卡门》这里的结局,是相通的。“旺角卡门”只不过是把“卡门”移到香港“旺角”罢了。至于后来在台湾公映时改成《热血男儿》很大程度就是公司行为。改名的意思无非是吸引普通观众进影院看电影。
《阿飞正传》
有人看到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面并不叫“阿飞”叫“旭仔”,认为《阿飞正传》片名是王家卫和观众开的玩笑。这一看就知道是不懂粤语观众的误解,“阿飞”一词在粤语里相当于“流氓”、“痞子” 意思。《阿飞正传》换个名字就是《流氓正传》、《痞子正传》而已,张国荣在里面誓言的旭仔就是一个痞子角色,并不是王家卫的什么玩笑。《阿飞正传》也正是一类人的写照或传记。
至于有人说“阿飞”比流氓潇洒,我真想抽两巴他,然后问还他我潇不潇洒。要是理解流氓就只是满口脏话的小混混,没必要再说什么。
而梁朝伟张学友演的《阿飞与阿基》就不一样,这里的“阿飞”是人称,指的是人(虽然里也是流氓)。其实事情很简单的,因为片子本身只是叫《亚飞与亚基》,以讹传讹变成了“阿飞与阿基”。
《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里的“重庆”来自尖沙嘴的重庆大厦,王家卫小时候向往好奇之地。现在的“重庆大厦”很惨,在一些香港自助游手册中提到“重庆大厦”已经是香港最便宜的住宿地。难以想象当年是香港一些明星的居住地。与其说“森林”是指周边高楼林立,不如说是意指。可以看成是森林的深邃错乱难以看清气氛。
再联想及日本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也正是如此。但《挪威森林》名字又来自甲克虫的歌曲“Norwegian Wood”,纠缠不清。不说。
《堕落天使》
本来《重庆森林》是讲三个故事的,王家卫拍片拍到梁朝伟的第二个故事越拍越觉得好玩,一发不可收拾把影片给拍长了。电影时间已经容不下第三个故事,王家卫只好把这个故事再起名字加工拍了出来,名字就是后来的《堕落天使》。
也就是说《堕落天使》本身就叫《重庆森林》,《堕落天使》只不过是后来不得已而起的名字。顶多是《重庆森林之堕落天使》。
对于这个衍生出来的故事,王家卫给过解释,《重庆森林》在白天,《堕落天使》在晚上。也就是晚上天使们的故事。
问两个问题:
1,天使会不会堕落?
会的话再问第二个,
2,堕落之后还是不是天使?
两个问题特别给所以职业和天使挂钩的人,比如白衣天使。或者相信有天使的神学之人。
《东邪西毒》
《东邪西毒》名字没什么好谈的。喜欢武侠的一直爱告诉不爱看武侠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句话。《东邪西毒》名字就来自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我这句话是解释给没有华说牡胤蕉?挚吹枚??牡娜丝吹摹?
《春光乍泄》
“春光乍泄”一词由来于杜甫的《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后来又多了私情或秘密泄露之意。中文片名就只是用这个四个字来概括电影。
补充一句免得和人罗嗦----当然,和杜甫无关!
《花样年华》
电影里有一首歌是点给张曼玉的,就是片中周璇唱的老上海歌曲《花样的年华》,片名就来自这首歌。而《花样年华》的英文名也来自歌名,这个到谈到翻译名时再谈。
《2046》
王家卫在97年时候打算拍一部电影,而刚好想到中央承诺香港政策50年不变,推算起来2046就是最后一年。就用了这个名字。
顺便说一句,我推算了三次1997加50,结果还是2047。
既然名字如此这般由来,大家也可以知道影片里面那些2046房间(包括花样年华)、小说2046,小说内容等等都不过是因为片名原因而努力捏造出来的,是王家卫为了避免文不对题所为。或者可以说,电影名字对王家卫很有故事,但意义并不大!
什么承诺不承诺的东西,我都看不到。
以我小学时候的文笔,文章是这样结束的:
啊,香港电影的片名真有意思啊
附:香港为什么叫香港。香港来由有几种说法,我信其一。她的意思是简单起来就是出口香料的港口,只是到康熙之时封海,从此香港香料出口败落,只留下个类似美丽的名字。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4 20: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