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礼物
成长的礼物
阿蒙
这是一个凉爽的六月,我毕业后得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独自行走在这异乡的城市,心里常常会有一种久违的自由及怀念。省实验中学是我每天上班时的必经之地,因此我常常与一些朝气的高中生擦肩。看到他们穿着校服,骑着单车戴着耳机背着大大的书包的身影,看到校园的围墙外贴着醒目的高考榜单,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高考岁月。
记得那一年,小城迎来了一个异常炎热的六月,太阳炙烤着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走在路上裸露的脚面都能感受到柏油马路的温度,衣服因汗水而紧紧地沾在背上,整个人像是正在融化的雪糕。热烈而又静默的季节,像是在等待一场暴雨的冲刷,而我们的心里也深深地明白,一场无声的战役就要爆发——高考,它真的来了。
六月7、8号两天,对于我来说,是期待已久的日子,像是一口气走了好远的路,终于就要走到了尽头,终于可以度过这个关卡停下来畅快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因此,我表现出的是异于常人的平静甚至是详和。然而,我并不是对高考有了十足的把握,尽管我知道可能会考出不尽人意的成绩,尽管我知道高考状元、名牌大学似乎都跟我没有关系,但我当时的心情已十分平静,只是想着,如何让自己在考场上尽自己所能,发挥出自己所能发挥的最佳水平就算没有白白走过高考这艰辛的一程了。
回顾整个高三,可谓几经曲折几多辛酸。时至今日,当我再次翻开高三时的那本厚厚的日记时,仍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我所有的情绪都记录在里面了,有过泪水,有过喜悦,更多的是内心的煎熬,在无数个暗夜里一遍遍写下“相信自己,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正是这些老掉牙的词汇与句子,支撑着我在那段最为黑暗的日子里走到了最后。
一切还要从高二升高三的分班考试说起,那次考试后我就感觉自己完了,我考砸了,不论在谁看来,那都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高三会分到实验班还是普通班(当时高三分有实验班与普通班,实验班的学生是年级选拔出来的优秀生,为了升学率,学校会重点培养这批学生)。从高一到高二,我一直都在实验班,成绩没有十分拔尖,但整体来说还不算糟糕。没想到到了至关重要的高三,我却要离开实验班了吗?
结果往往就是这么不尽人意,我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分到了一个普通班,当时的我感觉整个人都陷入了黑暗的地狱,仿佛自己还未高考就已经落榜了。在终于明白自己必须为这次考试失利付出代价时,我默默地收拾了自己的课本走进这个不情愿走进的班级,开始了我有着灰色开头的高三。
我选择了坐在第一排——老师的眼皮底下,因为我不想再错过什么了。上课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盯着黑板上的板书,我顾不上因长时间仰头而酸痛的脖子,也顾不得擦黑板时落到身上的粉笔屑,我的心里像是涌着一股屈辱要发作,但我终究什么都没说,只是一次次埋头做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试题。班主任是一位可亲的语文老师,听别的老师讲,她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每年的稿费都比工资要高。这让我对班主任肃然起敬,只因为我也喜欢文字,爱屋及乌,我对班主任的崇敬让我渐渐地不那么排斥所在的班级,我的心情也算是逐渐地平静了下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已经平静的心情再次掀起了波澜,高三的第一次考试,我败得一塌糊涂。看到分数的我再也抑制不住,偷偷地抹起了眼泪。如果说那次分班考试是偶然,那这次怎么解释?我开始怀疑自己。很快我明白,哭是没用的,如果不做出改变,一切都是徒劳的。于是,我整理好情绪,拿出各科试卷,仔细地看一遍,记录下失分点在哪,是真正不会还是因为马虎。如果是不会的地方,就记录在一个小本本上,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马虎的地方也全都标出来,时刻警醒自己下次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类似的错误不能重犯。
当我明白高三不是只有雄心壮志就可以、高考不是凭借运气就取胜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那个时候,我每天早上5:20准时起床,十分钟的时间匆匆洗刷,5:35就要坐到教室里,开始背文综,随着班里的人越来越多,我背书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整个高三,我的书桌里没有间断过胖大海,直到现在,我再次看到胖大海都会想起那段大声背书的高三时光。午饭一般都是匆匆去食堂买来直接拿回教室吃,当时,我们有五六个女生和三两个男生总是利用吃饭时间互相提问历史年代大事件,总是吃着吃着忽然停下来,翻开历史书对答案。当时班里的一个女生,人长得特别高大,她的头发染成了个性的红色,虽然外表一幅不羁的模样,但她学习非常用功,也时常和我们一起讨论题目。吃饭的间歇,她总爱用手机播放迈克•杰克逊的歌曲,有时还会跟着唱几句或是站起来滑两下太空舞步,惹得我们阵阵尖叫。就这样,紧张的高三生活在我们的午饭时间得到一些轻松的调剂。
晚上10点半,学校规定教室全体熄灯。我和同桌通常是最后走的,她知道我胆小,锁门的时候就会故意吓我,刚开始我的确有点怕,再后来我就学聪明了,一熄灯就马上打开手电筒冲在她前面,回宿舍的路上,我们会一起合唱王力宏的《你是我心内一首歌》,王力宏是我从初中就喜欢的歌手,即使是在紧张的高三,他也始终伴随我左右,每当我感觉压力大的时候,就听一首王力宏的歌曲,心情就不由得放松了。那一年,我十八岁,除了高考,我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去听一场王力宏的演唱会。
这个心愿,当时的我并不会想到,在我大二的那一年,实现了。
后来的高考,我们都怀着一腔热情浩浩荡荡地奔赴考场,后来,我们拖着一身疲惫带着一脸或喜或忧的表情走出了考场。
后来,高考就真的过去了。
回忆如梦,高考像是一道疤穿透了我们的青春,它不美丽,但却见证了我们成长路上的风雨;它不动人,但却留给了我们最耐人寻味的青春。没有它,青春不能称之为青春,更不会完整。没有它,就没有365个日日夜夜的笑与痛,没有那些咬紧牙关坚持的意念与打破自己的勇气,更没有那些奋不顾身为梦想冲刺的淋漓与畅快。
后来的后来,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如愿以偿地踏进了大学的门槛,也有的同学坚持自己的目标毅然选择了复读,在第二次高考中圆了心中的大学梦。而我,去了一所不好不坏的学校,学了一个与文字沾那么一丁点边的专业,庆幸的是,毕业后从事了一份喜欢的文字工作,兜兜转转,终于走在了自己真正向往的方向上。
回首高考过去的几年里,未曾有过详细的回忆,只觉那段岁月应该被深深埋藏在岁月的角落,没有风吹就不会再想起,只是青春硌下的印从不会轻易抹去,那些走过的路,明明灭灭会在某个暗夜袭来,提醒着我生命中有那么一段时光,曾为梦想执著过、拼搏过。它让我明白,即使有很多个不容易,在最后的战役未开始之前都不能放弃。不给自己斩断后路,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开辟出一条怎样的路来。经历过才会明白,高考,它不仅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更是一份成长中的礼物,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
阿蒙
这是一个凉爽的六月,我毕业后得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独自行走在这异乡的城市,心里常常会有一种久违的自由及怀念。省实验中学是我每天上班时的必经之地,因此我常常与一些朝气的高中生擦肩。看到他们穿着校服,骑着单车戴着耳机背着大大的书包的身影,看到校园的围墙外贴着醒目的高考榜单,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高考岁月。
记得那一年,小城迎来了一个异常炎热的六月,太阳炙烤着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走在路上裸露的脚面都能感受到柏油马路的温度,衣服因汗水而紧紧地沾在背上,整个人像是正在融化的雪糕。热烈而又静默的季节,像是在等待一场暴雨的冲刷,而我们的心里也深深地明白,一场无声的战役就要爆发——高考,它真的来了。
六月7、8号两天,对于我来说,是期待已久的日子,像是一口气走了好远的路,终于就要走到了尽头,终于可以度过这个关卡停下来畅快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因此,我表现出的是异于常人的平静甚至是详和。然而,我并不是对高考有了十足的把握,尽管我知道可能会考出不尽人意的成绩,尽管我知道高考状元、名牌大学似乎都跟我没有关系,但我当时的心情已十分平静,只是想着,如何让自己在考场上尽自己所能,发挥出自己所能发挥的最佳水平就算没有白白走过高考这艰辛的一程了。
回顾整个高三,可谓几经曲折几多辛酸。时至今日,当我再次翻开高三时的那本厚厚的日记时,仍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我所有的情绪都记录在里面了,有过泪水,有过喜悦,更多的是内心的煎熬,在无数个暗夜里一遍遍写下“相信自己,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正是这些老掉牙的词汇与句子,支撑着我在那段最为黑暗的日子里走到了最后。
一切还要从高二升高三的分班考试说起,那次考试后我就感觉自己完了,我考砸了,不论在谁看来,那都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高三会分到实验班还是普通班(当时高三分有实验班与普通班,实验班的学生是年级选拔出来的优秀生,为了升学率,学校会重点培养这批学生)。从高一到高二,我一直都在实验班,成绩没有十分拔尖,但整体来说还不算糟糕。没想到到了至关重要的高三,我却要离开实验班了吗?
结果往往就是这么不尽人意,我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分到了一个普通班,当时的我感觉整个人都陷入了黑暗的地狱,仿佛自己还未高考就已经落榜了。在终于明白自己必须为这次考试失利付出代价时,我默默地收拾了自己的课本走进这个不情愿走进的班级,开始了我有着灰色开头的高三。
我选择了坐在第一排——老师的眼皮底下,因为我不想再错过什么了。上课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盯着黑板上的板书,我顾不上因长时间仰头而酸痛的脖子,也顾不得擦黑板时落到身上的粉笔屑,我的心里像是涌着一股屈辱要发作,但我终究什么都没说,只是一次次埋头做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试题。班主任是一位可亲的语文老师,听别的老师讲,她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每年的稿费都比工资要高。这让我对班主任肃然起敬,只因为我也喜欢文字,爱屋及乌,我对班主任的崇敬让我渐渐地不那么排斥所在的班级,我的心情也算是逐渐地平静了下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已经平静的心情再次掀起了波澜,高三的第一次考试,我败得一塌糊涂。看到分数的我再也抑制不住,偷偷地抹起了眼泪。如果说那次分班考试是偶然,那这次怎么解释?我开始怀疑自己。很快我明白,哭是没用的,如果不做出改变,一切都是徒劳的。于是,我整理好情绪,拿出各科试卷,仔细地看一遍,记录下失分点在哪,是真正不会还是因为马虎。如果是不会的地方,就记录在一个小本本上,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马虎的地方也全都标出来,时刻警醒自己下次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类似的错误不能重犯。
当我明白高三不是只有雄心壮志就可以、高考不是凭借运气就取胜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那个时候,我每天早上5:20准时起床,十分钟的时间匆匆洗刷,5:35就要坐到教室里,开始背文综,随着班里的人越来越多,我背书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整个高三,我的书桌里没有间断过胖大海,直到现在,我再次看到胖大海都会想起那段大声背书的高三时光。午饭一般都是匆匆去食堂买来直接拿回教室吃,当时,我们有五六个女生和三两个男生总是利用吃饭时间互相提问历史年代大事件,总是吃着吃着忽然停下来,翻开历史书对答案。当时班里的一个女生,人长得特别高大,她的头发染成了个性的红色,虽然外表一幅不羁的模样,但她学习非常用功,也时常和我们一起讨论题目。吃饭的间歇,她总爱用手机播放迈克•杰克逊的歌曲,有时还会跟着唱几句或是站起来滑两下太空舞步,惹得我们阵阵尖叫。就这样,紧张的高三生活在我们的午饭时间得到一些轻松的调剂。
晚上10点半,学校规定教室全体熄灯。我和同桌通常是最后走的,她知道我胆小,锁门的时候就会故意吓我,刚开始我的确有点怕,再后来我就学聪明了,一熄灯就马上打开手电筒冲在她前面,回宿舍的路上,我们会一起合唱王力宏的《你是我心内一首歌》,王力宏是我从初中就喜欢的歌手,即使是在紧张的高三,他也始终伴随我左右,每当我感觉压力大的时候,就听一首王力宏的歌曲,心情就不由得放松了。那一年,我十八岁,除了高考,我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去听一场王力宏的演唱会。
这个心愿,当时的我并不会想到,在我大二的那一年,实现了。
后来的高考,我们都怀着一腔热情浩浩荡荡地奔赴考场,后来,我们拖着一身疲惫带着一脸或喜或忧的表情走出了考场。
后来,高考就真的过去了。
回忆如梦,高考像是一道疤穿透了我们的青春,它不美丽,但却见证了我们成长路上的风雨;它不动人,但却留给了我们最耐人寻味的青春。没有它,青春不能称之为青春,更不会完整。没有它,就没有365个日日夜夜的笑与痛,没有那些咬紧牙关坚持的意念与打破自己的勇气,更没有那些奋不顾身为梦想冲刺的淋漓与畅快。
后来的后来,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如愿以偿地踏进了大学的门槛,也有的同学坚持自己的目标毅然选择了复读,在第二次高考中圆了心中的大学梦。而我,去了一所不好不坏的学校,学了一个与文字沾那么一丁点边的专业,庆幸的是,毕业后从事了一份喜欢的文字工作,兜兜转转,终于走在了自己真正向往的方向上。
回首高考过去的几年里,未曾有过详细的回忆,只觉那段岁月应该被深深埋藏在岁月的角落,没有风吹就不会再想起,只是青春硌下的印从不会轻易抹去,那些走过的路,明明灭灭会在某个暗夜袭来,提醒着我生命中有那么一段时光,曾为梦想执著过、拼搏过。它让我明白,即使有很多个不容易,在最后的战役未开始之前都不能放弃。不给自己斩断后路,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开辟出一条怎样的路来。经历过才会明白,高考,它不仅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更是一份成长中的礼物,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