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发东“再次出发”个展
![]() |
朱发东“再次出发”个展
策 展 人: 宋 洋
艺 术 家: 朱发东
展 期: 2014.11.2——2014.11.15
开 幕 时 间: 周日下午15:30开幕酒会
地 址: 798东街 宋洋美术馆[2号馆]
一面新的旗帜
策展人:宋洋
认识朱发东老师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认真的细寻应该是“我听说并看到”朱老师的作品已经是很久之前,大约7,8年前在我还在欧洲画着动漫到处出书讲座的时候朱老师的“寻人启示”就经常被周围朋友提及,在欧洲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前辈确实是欣喜若狂,从希客的“麻将”到著名的“寻人启事”,就像批评家温普林对他的评述: 1993年,有一个叫朱发东的云南艺术家突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满街地去贴自己精心制作的寻人启事,上面有一个他自己戴着帽子的正面肖像。上面写着:朱发东,长发,艺术家,从某日起从云南省昆明市出走,下落不明——
艺术圈里非常关注朱发东的这一行为艺术。从这以后,他愈发不可收拾,连连做了好多类似的东西。他的作品大都围绕着失去身份和寻找身份的主题:我们迷失了自己,我们要找回自己。
第二回他做了一个把自己出售的行为,他在自己的衣服的后背写着“此人出售,价格面议”。他穿着这件制服到劳务市场去转,到城市各个大街去转。还真有人跟他面议:“你能做什么?你能做这个吗?”
关于这位中国先锋艺术家却活跃于世界艺术界的艺术家也并没有太多交集。
不得不说,网络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与讯息的传递,很多年后,从新浪微博上我就认识了这位我曾经在欧洲记忆中的艺术家,巧的是他竟然很早前就听到过我做的电台节目,大家交流的非常简单,畅快。
记得当时朱老师正在用中国笔勾勒他新系列的草图,用中国式的工具去创作西方的油画?!这样“跨界的绘画”中存在着很多文化的悖论与趣味,看到题材,我更加喜欢:人体,女人体!自由的中国毛笔融合了松节油与传统的油画颜料,自由挥洒与严禁控制,是新语言的探索还是又一次惊人的行为艺术?!我对这个系列的探索越加痴迷与感兴趣,也越发想要真正了解这个绘画体系。终于,今年我们与美国安迪 沃霍尔工作室授权合作“安迪 沃霍尔在中国的致敬展”,我抱着是否可以合作的想法去邀请朱老师,没想到得到了愿意参展并希望可以深入合作的答复,一拍即合。
这里要特别感谢评论家张蒋先生,他在大师拍卖中完美拍卖了朱发东老师新作品同时,还极力促成朱老师与宋洋美术文化的签约合作,这样真挚用心的好朋友需要感激。
最后想提一下:朱老师和他爱人喜欢动物,每个月都会用卖画的钱定期捐赠宠物机构与宠物医院,每年下来是笔不菲的金额,在今天各位“艺术大师”争相抢夺新闻头条的时候,朱发东坐在自己通州的工作室中埋头画画创作,不得不说是一种让人真心感动的精神力,作为同是创作油画的画家,我佩服他常年坚持个人创作的毅力与对抗这个浮躁时代的忍耐力。
今天朱老师的油画个展,或许是一面新的旗帜。
朱发东自叙:
我出国时总要买两本黄色杂志带回来,里面的一些人物很入画、很“骚”,也很令人想入非非。这就够了!这就是艺术、这就是生活。
于是我逐步把这些人物和其他社会人物及世界重大新闻置于同一画面,这就构成了我早期的羊皮纸系列(1998—2003);再后来我迷上了上网,喜欢在网上搜寻此类图片,我发现里面的很多人物,不但很美、很漂亮,还很无私、很从容的把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的展示给大家。
几年前我精选了其中部分图片和我日常所拍的一些图片、还有我的各个时期代表作品一起构成了我在一些大学的系列讲座“艺术每一天”的核心部分。2013年初,我突然有了要把其中一些人物画成油画的冲动。为什么不呢?心动不如行动,于是就有了这个系列油画作品,迄今,画了大概10多张了。
“以身试法”朱发东
作者杨卫
朱发东是当时在滨河小区惟一跟王晋亲近一点的朋友,在当代艺坛也常常被人认为是同王晋一拨的人物。他们跟张洹、马六明、庄辉等艺术家均是得益于艾未未的《黑皮书》操作出名,从而区别于圆明园艺术家以“西村”为线索,另辟蹊径以所谓“东村”为根据地冒出来的艺术家。尽管朱发东的名声不及同一条战壕里的张洹那么响亮,但算起来他的资格在这拨人里却是较老的。公平一点说,老成持重的朱发东应该算是国内最早从事行为艺术的艺术家之一,或者说他是对90年代中国大陆行为艺术的探索倾向产生过直接影响的艺术家。早在1992年“广州双年展”前后,他就敏感到狂热的文化理想主义运动已经接近尾声,铺天盖地的经济大潮对尚处在萌芽状态的中国现代艺术的无情侵入,迫在眉睫,已经困扰到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于是,他急不可待地实施了一次行为观念作品——寻人启事,以寻找自己的身份为题,将自己清瘦肖像印制成寻人启事的招贴挂满昆明的大街小巷,诙谐且幽默的表达了一个商业时代的环境,调侃了金钱制约下物质化的现实,这也可以归为90年代最早的一次行为艺术
朱发东早期艺术活动主要是开展在边城昆明。尽管四季如春、风和日丽的昆明适宜人生栖,但却缺乏活跃的文化空气,尤其远离文化中心的北京,在文化上不是特别被世人所重视。所以,朱发东劳民伤财在昆明实施了一系列行为,却都因为距离甚远,鞭长莫及,未能及时传到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而影响不大。朱发东在昆明苦苦支撑几年,眼看戏不大,干脆破釜沉舟,一拔腿告别家乡父老,只身来到了皇城北京。大约是1994年前后,他做了一件背贴着“此人出售”字样的蓝布衣裳,作为他寻人启事那件作品的延续,由昆明身穿着溜进了北京大大小小胡同。这一公然以身试法、招摇撞骗的行为,不仅吸引了一些莫名其妙围观的群众,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乃至一些著名收藏家的关注。自打那以后,山穷水尽的朱发东也就时来运转、绝处逢生了起来。
以出卖自己身体的方式换取他人对自己身份的关注,朱发东巧妙地把玩了一场观念置换游戏。结果,他这一出“金蝉脱壳”的好戏果然吸住了观众的视线,赢得了喝彩,自己也因此平白无故一跃成了名副其实的京城一侠。现如今就连他那件印着“此人出售”字样的破旧衣裳都已卖出了天价,恐怕再没有几个人还敢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打听他的身价值多少钱了吧。
朱发东的艺术史地位
朱发东早期是中国行为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寻人启事”、“此人出售、价格面议”和“身份证”三个行为艺术案例闻名中外,已经列入了中国和国际的行为艺术史。此后,朱发东以开放的态度广泛采用各种手段,以跨领域的方式呈现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其羊皮纸系列(拼贴和手绘)、VISA系列和油画、雕塑等作品,使他受到中国及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单纯的行为艺术家一跃而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从行为到综合,朱发东的作品一以贯之的探讨急剧变化中个人身份的迷失和确认,追溯商业大潮中人性的本源和光辉。目前,欧洲、美国、日本、以色列、香港的美术史都列入了朱发东的艺术案例;在中国,朱发东已经被写入“20世纪中国美术史”、“新中国美术史”等;同时还被收入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美术卷“中国当代美术史”。作品多为瑞士、比利时、荷兰、美国、香港及国内收藏家收藏。
![]() |
朱发东作品 女体 布面油画 2013 146x100cm
![]() |
朱发东作品 女体 布面油画 2013 146x100cm
![]() |
朱发东作品 2012 自画像05 布面油画 146x100cm
![]() |
朱发东作品 2012 自画像05 布面油画 146x100cm
![]() |
朱发东作品 2012 自画像06 布面油画 146x100cm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