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书友聚株洲



金秋书友聚株洲 算起来我是第三次参加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了,近年随着读书趣味的转变,对于书话小品的文字甚是喜欢,在网上也喜欢追着这类文字看,和很多有同样爱好的书友有了网络上的交流。以前是在论坛,现在主要是通过微博、博客和QQ群。居住在小城,平时面对面和书友交谈的机会比较少,有这样的聚会还是尽量珍惜,不容错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以前两次参与民间读书年会多有缺陷。温州那一次只是作为非正式代表旁听,认识了冯传友、阿滢等几位原来只在网上交流的书友。去年在上海的年会因为工作牵绊,到达时已经迟到,连合影也没赶上拍,和书友相聚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对这次株洲的民间读书年会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好地好和旧友新朋相聚几日,享受一下沉浸书香的乐趣。 早早地订好了去株洲的动车票,把工作尽量安排就绪,请假也还比较顺利。10月23日中午上了D105次动车,此前在QQ群里早已经知道诸暨的周音莹和我是一个车厢,位置居然还是前后排,还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虽然我们以前没见过面,但我读过她赠阅的《越览》杂志,在网上交流过阅读感受,见面就象老熟人一样,一点也没有陌生感,自然亲切地交谈起来,真可谓一见如故。据组委会朱晓剑兄告知,王稼句先生也和我们同一趟车,我以前在温州和上海见过他,让他签过几本书,也有过短暂交谈,于是给他发个短息问得车厢位置,我们两人一起过去看王先生。王先生著作等身,交游广泛,和他聊天非常的长见识和开眼界,我特别喜欢他那种淡泊自在的状态。他说自己一不写游记,二不写怀念老人的文字,还真是独有风格。有这样丰富有趣的老师相伴,时间自然过得非常快。后来嘉兴图书馆的郑闯辉起来跟我们答话,说是也是去株洲开会,于是正好结伴。车上还有苏州的吴眉眉和祝兆平,但是他们坐在别的车厢,没和王稼句先生一起,我们只在下车时才见到他们。 傍晚时分,到达开会地点株洲天台山庄,首先碰到了去年见过一次的新余易卫东老师,一问他也是和我们同一趟车到达,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办理完会议手续,会务组人员带我们去帅姐私家 菜吃饭。一进门舒凡就热情地打招呼,看到了很多去年上海认识的书友。多年前认识的老朋友深圳的张洋也在,因为原来名单上没看见他的名字,看到他我非常高兴,也看到了初次见面的书友长沙藏书家迭戈和美食作家巴陵。那边崔文川老师喊着叫我过去跟他一桌,桌上还有李树德和陈克希两位是以前见过的,王振良和金实秋却是不太熟悉,西北大学的武德运老先生也是初次见面,还有两位文川带来的西安美女杨梅和叶红。我喝点啤酒,和大家开心地聊天。见到了老朋友吴昕孺、安武林,也结识了初次见面的吴浩然、马国兴、杨栋和张维祥等人。李传新和朱晓剑是这次组委会的成员,他们过来敬酒,于是一阵热闹。我也去张洋他们那一桌敬酒聊了一会,新朋旧友相聚,真是其乐融融。 饭后回宾馆稍作安顿,我和郑闯辉住一间。在大堂正好碰到陈子善和周立民老师到来,于是大家热情打招呼,也和几位老师交换了一下名片,以方便今后联系。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去湘江边的旧书摊淘书,于是叫上周音莹和小郑一同出发,步行也不太远,见识一下这个远近闻名的旧书集市的风情。书的质量还算可以,但我也没什么特别要买的,看来看去,也就花15元钱买了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的精装本《三遂平妖传》,书上盖有中国有色三建二公司宣传部的大印,买的理由是我小时候读过这本书,还在一篇回顾读书经历的文字里特别提到过,买回来算是怀旧吧,做个纪念而已。崔文川在陈克希老法师的指点下买到了文革版的鲁迅手书影印本,引起一阵围观。听他们谈书也是乐事一桩。湘江边风光不错,夜景也甚是可观,有这样规模的旧书摊确实太难得了,株洲算不上大城市,只是一个南方的工业城市,能够仿照巴黎塞纳河边旧书摊那样弄成这样一个湘江边上旧书摊,也算是这个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了,当政者还是很有眼光的。。 回宾馆时巴陵兄送了我一册《浮生物语》并签名留念,到崔文川和陈克希房间和李树德、周音莹、巴陵等人聊天,一下子就十一点多了,时间过得真是快啊。文川兄送了我《秦岭》杂志、长安笺谱和藏书票。 回房间小郑已经睡了,翻看一下组委会送的书,计有《我们株洲》丛书、《民间书人-萧金鉴纪念集》、《蔡仪评传》、《艺术评谭》和《追念颜元叔》等,我还买了一套新出的《开卷闲书坊》。 24日早上醒来与小郑聊天,他送了一册他编辑的嘉兴图书馆阅读刊物《味书轩》试刊号毛边本给我,聊聊办刊方向的一些事情。早饭后来到株洲市规划展览馆,组委会特别在门口安排了旧书摊,真是非常的难得,书价也还可以接受。我从成都来株洲摆摊的毛边书局处挑了几册旧书,有李辉《人•地•书》、四川人民版的《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岳麓书院》、丁玲《魍魉世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艾以《艺海一勺》、四川人民版郑逸梅《近代名人丛话》、朱正琳《文事•世事•心事》和贾平凹《山地笔记》,连卖带送,也真是有意思,跟傅天斌老板没什么来往,一直没去聊天,但我知道他的书店名声在外,做得很是不错。吴浩然兄送《杨柳风》杂志和《老上海女子风情画》并签名留念。 开会前合影,这次会议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总人数已经超过一百,主办方还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在规划展览馆安排了藏书票和书签展,真是个琳琅满目。会议由陈子善教授主持,株洲市委副书记也是藏书家阳卫国致欢迎词,87岁高龄的文洁若先生也参会并发言,然后由主办方赠书,进行《民间书人-萧金鉴纪念集》一书首发,此后由各位书人自告奋勇上台自由发言,气氛非常活跃,发言也是很有激情和针对性,听了颇有收获。中间休息时一大堆人围绕着文洁若、陈子善等人签名留念,场面非常热闹。我也让文先生签了几个名字,也让阳卫国书记在《书香株洲》一书上签名留念。另外还找了董宁文、阿泉在书上签名留念。 午餐时和株洲本地一个火花和连环画收藏家蒋盛武坐在一起,聊了几句。饭后觉得很累,躺下睡了一会,还是被工作电话打扰无法睡实,下午的会就显得非常疲乏,但是因为比较兴奋,还是坚持下来了。下午围绕“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和“民间读书报刊介入出版研讨”的主题,几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董宁文由于介入出版比较成功,提出的意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给其他介入出版的人士作为借鉴。此后决定下届主办城市,王振良和张阿泉就天津与内蒙之争展开了唇枪舌战,看客们也得到了极大满足,最后还是认定在天津举办。内蒙古出版家黄妙轩签名送了我一本《做书半辈子》,他一直主编“纸阅读丛书”,倡导纸质阅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间抽空去隔壁会场听了一会陈克希老师的古籍版本和民国书刊讲座。得陈子善先生在书上签名留念,还为一位书友求得一张题字,让各位在《民间书人》上有文章的书友在书上签名留念。 晚餐主动出击敬酒,和新朋友旧友把酒言欢,欢乐无比。经厦门书友张云良微信提醒结识了参会的《厦门文艺》主编曾纪鑫老师,和其他人也是加深印象。 晚饭后乘大巴去神农塔附近观看水秀表演,节目颇为精彩热闹。此后又去湘江边旧书摊转了一会,买了一本中华书局1984年出的陈鼓应著精装本《老子注译及评介》,花费25元。和北京藏书家赵国忠老师和韩三洲先生边走边聊,两位前些年在温州碰到过,没能好好交流,这次谈了很多的书情书事,赵国忠老师希望能够在港台版书上和他多联系交流,和韩老师提到了一些他熟悉的人事,甚是投机,韩老师表示如看中他博客提到的什么书尽管开口就是,很是让人感动。书友情谊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得到的。 回宾馆还是找几位老师签名留念,其中有黄岳年、安武林、朱晓剑等,少不了聊天叙叙,又去组委会处买了两册文洁若老师翻译的签名盖章本《天人五衰》,还是毛边精装本。后又和姜晓铭去王稼句老师的房间聊天,听他谈种种人事世情,很是长见识和广见闻。本想去文洁若老师处求个上款,想想太晚不便打扰作罢,其实那时只有十点半,第二天听说她晚上直到一点才睡觉。 晚上没怎么睡好,到底是水土不服还是过于兴奋我也不知道,这样很累很伤身,但也没有办法。10月25日的行程是去茶陵和炎陵等地旅游,早上在大堂看到陈克希老师在写日记,于是聊了几句。我和张洋总算在餐厅等到了文老先生吃早饭,于是耐心等她吃完,给几本书签个上款,上车已经迟到一些时间,很是惭愧。车上和张洋聊聊天,他的藏书档次很高,很多东西我都没见过,只有听他讲的份。自然提到了文洁若跟周作人和钱稻孙的一些旧事,我也约略知道一些,但是了解不够细,有些需要实物参证。张洋聊得精彩,前排《温州读书报》的鲁方平笑着说要约稿。边上是一个邵阳的书店老板,一起聊聊纸质品收藏的一些事情。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聚会,乐趣良多。 第一站是参观茶陵的工农兵政府旧址,这里原是一处县衙,也无特别感受,留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吧。第二站洣江书院看得仔细一些,了解一些茶陵县的历史和名人。记得印象较深的是明朝的李东阳和民国的谭延闿都是出自茶陵,边上就是茶陵第一中学,倒是有点学术流传的样子。里面还有孔庙和藏书楼,很是有些规模。 中午茶陵县委宣传部招待午餐,那位副部长讲话很是有诗情和感染力,菜还比较有特色。饭后直奔炎陵县炎帝陵,车上瞌睡一会。炎帝陵规模颇大,沿着长长的通道走过,高大的石柱上刻着稻粱等的图案。进大殿参观炎帝塑像,了解老祖宗的历史。参拜炎帝陵,三磕头烧香,绕墓一圈,后面竖立着很多石碑,刻着各种的祭语。各代的碑文也有很多,显示中国人祖宗崇拜的幽深与久远。 晚返回株洲,在中华酒店晚餐,喝了一点白酒,和藏书票大家倪建明老师聊了会,得其送藏书票一张。最后汇聚到王稼句老师那一桌喝酒聊天,一直呆到九点半酒店员工下班才回宾馆。金实秋先生送签名本《补说汪曾祺》和刘涛的自印本《家之梦》,文川兄又送我一盒笺纸。看着这么漂亮的笺纸,临时起意让各位师友题字留念。于是到处找人题字,忙得个不亦乐乎,后来还是和崔文川、姜晓铭、周音莹等人在王稼句老师房间喝茶聊天,得其题字和签名本《三生花草梦苏州》。听其谈论韦力等师友,让人大开眼界。对于古籍我是无力赏玩,只有听听的份儿了。得到《问津》等一些杂志。 一夜还是没睡好,起来已经较晚。一部分人26日的安排是去参观曾国藩故居,我们则是踏上返程。抽空让几位师友题写几个字,碰到书友李春璞过来看望,也只能匆匆聊几句,合影留念。想起和株洲读者书屋的老板宋林云以前网上有过交流,却是没能打上照面,打个电话问个好。整理书籍,好在拉杆箱还能装下,就辛苦一下随身带了,也不去打包邮寄了。整理完毕,向阿滢兄道别,与周音莹和子仪一起叫辆出租车到株洲火车站,乘上D106踏上回程。 这次株洲民间读书年会普遍认为办得比较成功,参与人员众多,节目丰富。主办方花了很大的力气,组委会人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舒凡真是非常的辛苦,喉咙都哑掉了,在此特别表示一下感谢。和书友们从网上交流到网下聚会,进一步加深了交情。借用周音莹给我的题字,正是“株洲书话觉夜短,君子情怀比天长。”
季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舌尖上的故乡美味
- 与自牧的书缘
- 2025年1季度读书录 (2人喜欢)
- 2024年4季度读书录 (4人喜欢)
- 2024年的新书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