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题材的分析
题材的含金量分析的几个要点:
1. 是治标还是治本。我觉得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的说法比较有逻辑性。
a)比如现在的大方向是调整库存,调整结构,那么正逆回购等都是佐药,是为了不把病人医死。
b)比如调整房地产,土地自由流转是君药,但是容易把房地产搞死,那么放开限购等就是佐药,让你别那么快死,有调整的空间。所以放开限购对房地产股价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来。
c)比如军工的某些信息,由于军工产业本来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某种政策就会带来这个方面的爆发。
2. 是虚还是实?
1)按照时间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a. 可以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改善的,政策,或者新产品(如电动车)
b. 仅能改善公司短期业绩的,比如十一黄金周
c. 仅能改善短期现金流的,比如减税等。
2)分析政策详细程度,是可以操作,还是随便说说的。
3. 预料之中还是预料之外?
比如银行虽然业绩很好,但是每次业绩都在意料之中,所以公布业绩后股价变化不是很明显。
4. 质变还是量变?
除此以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市场容量是否够大?
判断未来的空间是多少,分配到企业的收入可能是多少,如果空间大,逻辑上又无法证伪,就OK。
2. 当前有没有业绩支撑?
当前就有业绩支撑的持续度大于没有业绩支撑的(就是纯忽悠的)。
3. 利益双方博弈难度大不大?
如果一个题材的结果对于利益相关方是共赢的,那么炒作力度就强。如果一个题材,即使市场很大,但是利益方有很多矛盾,特别是受损方比较强势的情况下,常常难以推动。
4. 标的物是否好找?
有些概念比较难以找到标的物,比如依法治国,就比较难炒作。
5. 标的物市值大小
市值大的标的,除非国家队进场,否则无法炒作。一般情况下,遇到题材,最好考虑市值较小的标的物。
6. 政策力度是否够大
权重很高的标准。从两个方面衡量,一个是发文件的单位级别,一个是政府投资的力度。
国务院级别的文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协会算了。
例如钢铁的扶持政策,行业协会发布,直接无视,部委文件,顶多就一个涨停板,国务院稳健,2-3个涨停板,或者更多。
注意主席和总理的发言,点到某个行业,可能1-2板。单独出息某个行业论坛或者到某个公司视察并且被新闻联播播出,1-2个板儿。同时出席某个行业论坛,可能2-3个板儿。
7. 时间持续时间长不长
决定某题材是否焗油反复炒作的基础,但不会影响炒作空间。转瞬即逝,可能就一波。长期的,可以反复炒作。
8. 是否是首次炒作的概念
1. 是治标还是治本。我觉得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的说法比较有逻辑性。
a)比如现在的大方向是调整库存,调整结构,那么正逆回购等都是佐药,是为了不把病人医死。
b)比如调整房地产,土地自由流转是君药,但是容易把房地产搞死,那么放开限购等就是佐药,让你别那么快死,有调整的空间。所以放开限购对房地产股价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来。
c)比如军工的某些信息,由于军工产业本来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某种政策就会带来这个方面的爆发。
2. 是虚还是实?
1)按照时间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a. 可以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改善的,政策,或者新产品(如电动车)
b. 仅能改善公司短期业绩的,比如十一黄金周
c. 仅能改善短期现金流的,比如减税等。
2)分析政策详细程度,是可以操作,还是随便说说的。
3. 预料之中还是预料之外?
比如银行虽然业绩很好,但是每次业绩都在意料之中,所以公布业绩后股价变化不是很明显。
4. 质变还是量变?
除此以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市场容量是否够大?
判断未来的空间是多少,分配到企业的收入可能是多少,如果空间大,逻辑上又无法证伪,就OK。
2. 当前有没有业绩支撑?
当前就有业绩支撑的持续度大于没有业绩支撑的(就是纯忽悠的)。
3. 利益双方博弈难度大不大?
如果一个题材的结果对于利益相关方是共赢的,那么炒作力度就强。如果一个题材,即使市场很大,但是利益方有很多矛盾,特别是受损方比较强势的情况下,常常难以推动。
4. 标的物是否好找?
有些概念比较难以找到标的物,比如依法治国,就比较难炒作。
5. 标的物市值大小
市值大的标的,除非国家队进场,否则无法炒作。一般情况下,遇到题材,最好考虑市值较小的标的物。
6. 政策力度是否够大
权重很高的标准。从两个方面衡量,一个是发文件的单位级别,一个是政府投资的力度。
国务院级别的文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协会算了。
例如钢铁的扶持政策,行业协会发布,直接无视,部委文件,顶多就一个涨停板,国务院稳健,2-3个涨停板,或者更多。
注意主席和总理的发言,点到某个行业,可能1-2板。单独出息某个行业论坛或者到某个公司视察并且被新闻联播播出,1-2个板儿。同时出席某个行业论坛,可能2-3个板儿。
7. 时间持续时间长不长
决定某题材是否焗油反复炒作的基础,但不会影响炒作空间。转瞬即逝,可能就一波。长期的,可以反复炒作。
8. 是否是首次炒作的概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