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花伦演出之前
这篇文章是2年前的老文了,在花伦本周末的演出之前拿出来重温一下。从武汉到北京,十年来虽然几经成员调整,但乐队本身似乎从未改变,仍然是安静低调,充满抒情和Mono气质的。
花伦乐队是我认识的两支“具有伟大业余感”的后摇乐队之一,另一支是上海本土的21克。所谓伟大的业余感,就是音乐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把工作和生活的一些问题解决好,音乐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需要有物质作为基本的保障”。花伦乐队,21克,我,我的好友,我认识的大部分听后摇的网友,基本都是最早的一批80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几乎都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在这种人生和生活状态要做到“业余”,付出的精力和对音乐的执着和爱只会更多,更久远,甚至成为一种毕生爱好和影响后代的因素。
现在的我,看演出不再是充满热情的迷恋和追逐,更多的是带着一种问候老朋友一般的怀旧情怀。我不确定丁茂和朱明康还记不记得我,但我永远不会忘记07年夏天在遥远的杨浦区东北角看他们的第一次演出。
---------------------------------------------------------------------------------------------------
朱明康:北京观光客
花伦乐队的名字来自乐队成员丁茂和刘嘉的一次拼字游戏,2004年初冬,这支乐队成立。第二年,就读于湖北大学的吉他手朱明康加入。
转眼7年多,这支乐队的成员从武汉相继来到北京。而此时,朱明康已在北京生活了快1年,他在这座城市呆得还算充实而愉快,平时还能和乐队成员坚持排练,偶尔出来做场演出。
尽管乐队的成员们都有着天然的内敛和低调,这并不妨碍他们是中国新生代后摇滚乐队的优秀代表之一。2008年6月,乐队首张专辑《Silver Daydream》(银色白日梦)问世,2010年7月发行第二张唱片《Asian River》(亚洲之河)。2011年,花伦乐队入围华语金曲奖国内最佳摇滚乐队提名,歌曲《马尔多罗之歌:第六首》也被采用为电影《乐队》的配乐。
他们的演出几乎没有人声在唱,吉他、贝斯和鼓点交错,时而舒缓,时而急促,你可能会在演出结束时听到一句,“谢谢大家今天来看演出”,说完这句话,他们收拾好琴箱和效果器消失在帝都茫茫的夜。可能是因为演出并不多,平时哥几个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乐队的成员并不稳定,他们笑称自己是一支具有伟大业余感的摇滚乐队。
你可以这么理解这帮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来北京并没有抱着想赚多少钱稳定下来的想法,如果乐队伙伴因故离开北京,他们也会跟随离开。他们在上海演出排练的间隙就曾创作了一曲《上海观光客》,而今,他们在北京也还是漂着,平时也就喜欢逛逛北京的胡同巷子和演出场地,他们是北京观光客,来这里是要看着自己离音乐梦想更近。
不去跟音乐“死磕”
朱明康的吉他起步并不早,上大学了才开始接触。朱明康的老家在湖北宜昌枝江,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他的爷爷小提琴拉得很好,钢琴弹得也不错,虽然他只摸过一两天小提琴,后来爷爷去世后也没人能教,但音乐的基因就此而根植。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朱明康碰到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些经典的欧美音乐。后来他就买了一把吉他。朱明康笑着说,当时的男生学吉他主要是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他很清晰地记得学的第一首歌曲是朴树的《白桦林》,后来木吉他学久了,他看到影碟里的国外吉他大师们弹电吉他的样子很酷,就瞒着家里用攒的700块生活费买了一把电吉他。他去琴行找了一位有武汉第一吉他手之称的老师教他。
花伦乐队最早由丁茂和刘嘉两个同在武汉的年轻人组成,乐队成员很不稳定,朱明康通过乐手朋友左翼的引荐加入。认识鼓手小鱼也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们在一个三层楼的排练室排练,小鱼在楼上排练,下来的时候碰到了花伦乐队的成员,就问他们是不是花伦,并表达了自己对乐队的喜欢之情。正好当时花伦没有固定的鼓手,乐队就这样组成了。
朱明康坦言,自己的琴技并不突出,包括花伦乐队也不算技术流派的乐队。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喜欢的弹琴方式,不同的音乐对不同性格的人影响各不一样。
做乐队这些年,花伦乐队的成员们选择了跟其他乐队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从刚开始组乐队到后来发专辑,他们都坚持要有自己的工作,把乐队当成爱好,而不是想着去跟音乐“死磕”。
在北京,有很多乐队都是通过排练演出去生活。但是朱明康认为他来北京的首要任务是要把工作和生活的一些问题解决好,他认为音乐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需要有物质作为基本的保障。
朱明康说,一个乐队最基本的事情是要保持创作新歌,而不是为了演出去排练。他说,他们选择一种积累的过程,有时就不演出了,会去外面做一些活动,这也是乐队成员们达成的一个共识。早些时期,他们也对演出很有憧憬,但过了这个阶段,朱明康还是觉得创作写新歌的感觉更好。
与电影结缘
“现在这个东西(后摇)其实是有点过时了”朱明康有些意味深长地说,对于在香港导演彭浩翔的新片《春娇与志明》中的出境,他低调地认为那纯粹只是跑个龙套。
朱明康说,电影的配乐确实是这类音乐一个比较好的方向。通过朋友的介绍,花伦乐队送了香港导演彭浩翔一张他们的专辑,花伦兄弟给他推荐了《飞行员》、《马尔多罗之歌:第6支》和《Silence》三首歌,彭浩翔带回去听了后打电话说想用他们一首歌曲,并邀请他们出镜。
虽然在电影《春娇与志明》中仅有1.2秒的演出画面,但是花伦乐队在拍摄过程中演了一整个晚上。2011年9月,朱明康还做了一次彭浩翔的电台专访,他称聊得还比较开心,之前就喜欢他的《买凶拍人》、《出埃及记》等影片。
这不是花伦乐队第一次跟电影结缘。2011年,花伦乐队的曲子《马尔多罗之歌:第6支》被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兼导演彭磊选为电影《乐队》的主打曲目。此外,他们还被作家徐星和意大利摄影师老安合拍的纪录片《5+5》选为配乐。
2007年,花伦乐队筹备巡演,没有任何经验和准备,自己联系演出场地。想到北京来演出,也不知道该联系哪个场地和负责人。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在北京做独立厂牌和唱片的牛磊,他帮他们联系了北京的两个好朋友酒吧,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北京演出。
2008年,花伦乐队第一次参加摩登天空音乐节,在大舞台演出,朱明康觉得观众的情绪比他们更好。在花伦乐队演出之前,已经有一个说唱歌手把现场气氛调动得很好了,看着台下那么多观众,朱明康很兴奋,有点激动又觉得准备得不够充分,然后就开始演了。这一年,花伦乐队签约北京摩登天空唱片公司,他们连续三年参加了北京摩登天空音乐节。
2007-2010年期间,朱明康先后三次自主策划花伦乐队国内巡演,包括:07年以“银色白日梦”(silver daydream)为主题的13个一线城市巡演;08年以“飞行员与盲山”(The pilot&blind mountain)为主题的五城巡演;以及2010年以“亚洲之河”(Asian River)为主题的17个城市巡演。其中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一次活动是在2008年5月,朱明康为乐队策划“汶川赈灾义演”专场演出,为灾区募捐人民币5000元。
音乐占到全部生活的一半
毕业以前,没有工作的压力,音乐在朱明康的生活一度占到过90%。现在需要工作,达不到以前的比率,但是也能占到一半。朱明康说,“对于音乐,你可以百分百投入,过单身生活,只弹琴写歌,但是那个状态未必是最好的,你得通过各种方式去平衡。就算他现在能保持百分百的精力,但是未必能保持原来对音乐的那种敏感。”
“如果做乐队,我希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每个人都会面临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但我希望能永远保持对音乐的这种状态。”朱明康说出这段话的时候,眼里流露出坚定之情。
“并不一定要做成商业乐队,而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不演出都可以,只要有这样一群玩伴和朋友在一块,就心满意足。”朱明康说,“乐队要经常排练,经常演出的话就未必。要做好准备,做一批新歌,要自己满意了才能出来演。现在花伦乐队都是重新开始的心态,不会把以前的歌曲拿来像翻唱一样重演一遍。”
《上海观光客》是花伦乐队在上海的录音棚里即兴写出的,被音乐制作人牛磊收录在今年制作的后摇乐队合辑《Beijing Post-Rock》里。朱明康介绍,他们所做的这类音乐都会有一种画面感,在创作的过程中这种画面感也会出现。
早在2005年,朱明康通过朋友的介绍了解到美国知名后摇乐队天空大爆炸,后来他发现了对乐队风格影响很大的日本后摇乐队Mono,他觉得Mono的音乐情绪很细腻和内敛,跟他们的乐队的气场如出一辙。2009年,花伦乐队在上海跟他们喜欢的Mono同台演出,谈及感受,朱明康说,很梦幻。
2011年10月,MAKO后摇音乐节在北京举行,花伦乐队作压轴演出。“很久没演出了,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朱明康说,有时候在演奏的时候情绪失控的话,会有窒息的感觉。
有音乐本身就够了
朱明康袒露来北京的初衷,“如果在武汉的话,之前的音乐梦想不太好实现”。他说,武汉比北京的生活节奏慢一些,他们几个玩乐队的朋友生活相对比较单调。朱明康说自己原来还挺喜欢踢足球,做乐队后对足球冷落了许多。
对于在北京的未来,朱明康笑着说,“还是漂着吧”。他没细想过在北京会怎么样,现在他的好朋友都在北京了,如果大家都能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会保持这种状况。如果哪一天生活状态发生很大变化,可能也会选择回武汉。
“不管你在哪,喜欢的东西还是会喜欢,不会因为一些别的事情去耽误它”朱明康说,“其实呆在哪儿并不重要,如果好朋友回武汉,我就会回去。乐队队友和朋友的关系,他会把它放在音乐之上。你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个朋友,才会去跟他做乐队。”
朱明康说,现在乐队的成员在北京都呆得比较愉快,事情也都还顺利。平时都是各忙各的,到了排练的时候聚到一起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他们在CBD附近租了一间500元的地下室用来排练,乐队成员们一有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地跑过去排练,为了乐队的长久发展,他们还攒钱买了一套乐器。
他阐释自己的星座特点:天蝎座比较内向,但是跟关系好的朋友会无话不说,做事情有点偏执,闷骚。“天蝎座的人还蛮狠”朱明康说,选择低调,可能因为性格是这样。再就是,可能只能影响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平时他更喜欢逛下胡同巷子,不喜欢商场,好的演出场地也喜欢去看看。他说去过蓝旗营的D22,有点像武汉的VOX酒吧。
在北京,朱明康觉得工作的收获还是不小。他现在的工作是做一档广播访谈节目,做得还算开心,经常有机会采访一些导演和明星。他想把一些国内比较好的音乐人的作品推荐给一些导演,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流派,有这么一群人。朱明康说,等自己的工作顺利了,会慢慢实施自己的计划。
花伦乐队是我认识的两支“具有伟大业余感”的后摇乐队之一,另一支是上海本土的21克。所谓伟大的业余感,就是音乐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把工作和生活的一些问题解决好,音乐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需要有物质作为基本的保障”。花伦乐队,21克,我,我的好友,我认识的大部分听后摇的网友,基本都是最早的一批80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几乎都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在这种人生和生活状态要做到“业余”,付出的精力和对音乐的执着和爱只会更多,更久远,甚至成为一种毕生爱好和影响后代的因素。
现在的我,看演出不再是充满热情的迷恋和追逐,更多的是带着一种问候老朋友一般的怀旧情怀。我不确定丁茂和朱明康还记不记得我,但我永远不会忘记07年夏天在遥远的杨浦区东北角看他们的第一次演出。
---------------------------------------------------------------------------------------------------
朱明康:北京观光客
花伦乐队的名字来自乐队成员丁茂和刘嘉的一次拼字游戏,2004年初冬,这支乐队成立。第二年,就读于湖北大学的吉他手朱明康加入。
转眼7年多,这支乐队的成员从武汉相继来到北京。而此时,朱明康已在北京生活了快1年,他在这座城市呆得还算充实而愉快,平时还能和乐队成员坚持排练,偶尔出来做场演出。
尽管乐队的成员们都有着天然的内敛和低调,这并不妨碍他们是中国新生代后摇滚乐队的优秀代表之一。2008年6月,乐队首张专辑《Silver Daydream》(银色白日梦)问世,2010年7月发行第二张唱片《Asian River》(亚洲之河)。2011年,花伦乐队入围华语金曲奖国内最佳摇滚乐队提名,歌曲《马尔多罗之歌:第六首》也被采用为电影《乐队》的配乐。
他们的演出几乎没有人声在唱,吉他、贝斯和鼓点交错,时而舒缓,时而急促,你可能会在演出结束时听到一句,“谢谢大家今天来看演出”,说完这句话,他们收拾好琴箱和效果器消失在帝都茫茫的夜。可能是因为演出并不多,平时哥几个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乐队的成员并不稳定,他们笑称自己是一支具有伟大业余感的摇滚乐队。
你可以这么理解这帮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来北京并没有抱着想赚多少钱稳定下来的想法,如果乐队伙伴因故离开北京,他们也会跟随离开。他们在上海演出排练的间隙就曾创作了一曲《上海观光客》,而今,他们在北京也还是漂着,平时也就喜欢逛逛北京的胡同巷子和演出场地,他们是北京观光客,来这里是要看着自己离音乐梦想更近。
不去跟音乐“死磕”
朱明康的吉他起步并不早,上大学了才开始接触。朱明康的老家在湖北宜昌枝江,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他的爷爷小提琴拉得很好,钢琴弹得也不错,虽然他只摸过一两天小提琴,后来爷爷去世后也没人能教,但音乐的基因就此而根植。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朱明康碰到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些经典的欧美音乐。后来他就买了一把吉他。朱明康笑着说,当时的男生学吉他主要是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他很清晰地记得学的第一首歌曲是朴树的《白桦林》,后来木吉他学久了,他看到影碟里的国外吉他大师们弹电吉他的样子很酷,就瞒着家里用攒的700块生活费买了一把电吉他。他去琴行找了一位有武汉第一吉他手之称的老师教他。
花伦乐队最早由丁茂和刘嘉两个同在武汉的年轻人组成,乐队成员很不稳定,朱明康通过乐手朋友左翼的引荐加入。认识鼓手小鱼也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们在一个三层楼的排练室排练,小鱼在楼上排练,下来的时候碰到了花伦乐队的成员,就问他们是不是花伦,并表达了自己对乐队的喜欢之情。正好当时花伦没有固定的鼓手,乐队就这样组成了。
朱明康坦言,自己的琴技并不突出,包括花伦乐队也不算技术流派的乐队。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喜欢的弹琴方式,不同的音乐对不同性格的人影响各不一样。
做乐队这些年,花伦乐队的成员们选择了跟其他乐队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从刚开始组乐队到后来发专辑,他们都坚持要有自己的工作,把乐队当成爱好,而不是想着去跟音乐“死磕”。
在北京,有很多乐队都是通过排练演出去生活。但是朱明康认为他来北京的首要任务是要把工作和生活的一些问题解决好,他认为音乐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需要有物质作为基本的保障。
朱明康说,一个乐队最基本的事情是要保持创作新歌,而不是为了演出去排练。他说,他们选择一种积累的过程,有时就不演出了,会去外面做一些活动,这也是乐队成员们达成的一个共识。早些时期,他们也对演出很有憧憬,但过了这个阶段,朱明康还是觉得创作写新歌的感觉更好。
与电影结缘
“现在这个东西(后摇)其实是有点过时了”朱明康有些意味深长地说,对于在香港导演彭浩翔的新片《春娇与志明》中的出境,他低调地认为那纯粹只是跑个龙套。
朱明康说,电影的配乐确实是这类音乐一个比较好的方向。通过朋友的介绍,花伦乐队送了香港导演彭浩翔一张他们的专辑,花伦兄弟给他推荐了《飞行员》、《马尔多罗之歌:第6支》和《Silence》三首歌,彭浩翔带回去听了后打电话说想用他们一首歌曲,并邀请他们出镜。
虽然在电影《春娇与志明》中仅有1.2秒的演出画面,但是花伦乐队在拍摄过程中演了一整个晚上。2011年9月,朱明康还做了一次彭浩翔的电台专访,他称聊得还比较开心,之前就喜欢他的《买凶拍人》、《出埃及记》等影片。
这不是花伦乐队第一次跟电影结缘。2011年,花伦乐队的曲子《马尔多罗之歌:第6支》被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兼导演彭磊选为电影《乐队》的主打曲目。此外,他们还被作家徐星和意大利摄影师老安合拍的纪录片《5+5》选为配乐。
2007年,花伦乐队筹备巡演,没有任何经验和准备,自己联系演出场地。想到北京来演出,也不知道该联系哪个场地和负责人。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在北京做独立厂牌和唱片的牛磊,他帮他们联系了北京的两个好朋友酒吧,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北京演出。
2008年,花伦乐队第一次参加摩登天空音乐节,在大舞台演出,朱明康觉得观众的情绪比他们更好。在花伦乐队演出之前,已经有一个说唱歌手把现场气氛调动得很好了,看着台下那么多观众,朱明康很兴奋,有点激动又觉得准备得不够充分,然后就开始演了。这一年,花伦乐队签约北京摩登天空唱片公司,他们连续三年参加了北京摩登天空音乐节。
2007-2010年期间,朱明康先后三次自主策划花伦乐队国内巡演,包括:07年以“银色白日梦”(silver daydream)为主题的13个一线城市巡演;08年以“飞行员与盲山”(The pilot&blind mountain)为主题的五城巡演;以及2010年以“亚洲之河”(Asian River)为主题的17个城市巡演。其中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一次活动是在2008年5月,朱明康为乐队策划“汶川赈灾义演”专场演出,为灾区募捐人民币5000元。
音乐占到全部生活的一半
毕业以前,没有工作的压力,音乐在朱明康的生活一度占到过90%。现在需要工作,达不到以前的比率,但是也能占到一半。朱明康说,“对于音乐,你可以百分百投入,过单身生活,只弹琴写歌,但是那个状态未必是最好的,你得通过各种方式去平衡。就算他现在能保持百分百的精力,但是未必能保持原来对音乐的那种敏感。”
“如果做乐队,我希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每个人都会面临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但我希望能永远保持对音乐的这种状态。”朱明康说出这段话的时候,眼里流露出坚定之情。
“并不一定要做成商业乐队,而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不演出都可以,只要有这样一群玩伴和朋友在一块,就心满意足。”朱明康说,“乐队要经常排练,经常演出的话就未必。要做好准备,做一批新歌,要自己满意了才能出来演。现在花伦乐队都是重新开始的心态,不会把以前的歌曲拿来像翻唱一样重演一遍。”
《上海观光客》是花伦乐队在上海的录音棚里即兴写出的,被音乐制作人牛磊收录在今年制作的后摇乐队合辑《Beijing Post-Rock》里。朱明康介绍,他们所做的这类音乐都会有一种画面感,在创作的过程中这种画面感也会出现。
早在2005年,朱明康通过朋友的介绍了解到美国知名后摇乐队天空大爆炸,后来他发现了对乐队风格影响很大的日本后摇乐队Mono,他觉得Mono的音乐情绪很细腻和内敛,跟他们的乐队的气场如出一辙。2009年,花伦乐队在上海跟他们喜欢的Mono同台演出,谈及感受,朱明康说,很梦幻。
2011年10月,MAKO后摇音乐节在北京举行,花伦乐队作压轴演出。“很久没演出了,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朱明康说,有时候在演奏的时候情绪失控的话,会有窒息的感觉。
有音乐本身就够了
朱明康袒露来北京的初衷,“如果在武汉的话,之前的音乐梦想不太好实现”。他说,武汉比北京的生活节奏慢一些,他们几个玩乐队的朋友生活相对比较单调。朱明康说自己原来还挺喜欢踢足球,做乐队后对足球冷落了许多。
对于在北京的未来,朱明康笑着说,“还是漂着吧”。他没细想过在北京会怎么样,现在他的好朋友都在北京了,如果大家都能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会保持这种状况。如果哪一天生活状态发生很大变化,可能也会选择回武汉。
“不管你在哪,喜欢的东西还是会喜欢,不会因为一些别的事情去耽误它”朱明康说,“其实呆在哪儿并不重要,如果好朋友回武汉,我就会回去。乐队队友和朋友的关系,他会把它放在音乐之上。你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个朋友,才会去跟他做乐队。”
朱明康说,现在乐队的成员在北京都呆得比较愉快,事情也都还顺利。平时都是各忙各的,到了排练的时候聚到一起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他们在CBD附近租了一间500元的地下室用来排练,乐队成员们一有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地跑过去排练,为了乐队的长久发展,他们还攒钱买了一套乐器。
他阐释自己的星座特点:天蝎座比较内向,但是跟关系好的朋友会无话不说,做事情有点偏执,闷骚。“天蝎座的人还蛮狠”朱明康说,选择低调,可能因为性格是这样。再就是,可能只能影响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平时他更喜欢逛下胡同巷子,不喜欢商场,好的演出场地也喜欢去看看。他说去过蓝旗营的D22,有点像武汉的VOX酒吧。
在北京,朱明康觉得工作的收获还是不小。他现在的工作是做一档广播访谈节目,做得还算开心,经常有机会采访一些导演和明星。他想把一些国内比较好的音乐人的作品推荐给一些导演,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流派,有这么一群人。朱明康说,等自己的工作顺利了,会慢慢实施自己的计划。
![]() |
![]() |
![]() |
![]() |
bix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法国后摇推荐2.0版本 (4人喜欢)
- 整理一下我的法国后摇珍藏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