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永真 探索文字之美
聂永真 探索文字之美
名家简介
聂永真,洛杉矶十八街艺术中心驻村艺术家,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2012),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国际评审(2013),曾获金曲奖最佳专辑设计奖,德国红点、IF传达设计奖。
作为当代最受瞩目的新生代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敏感而尖锐,在自然中透露出深刻的内涵。他一直身体力行在文艺与商业、小众与流行交融的地带,创作出大量带有风向标意味的设计精品。他曾多次为华语乐坛红星设计专辑装帧,也是第21届及第25届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奖获得者,并操刀金马奖50周年官方主视觉。
名家专访
对于设计师而言,生活显得时时处处都充满奇妙。很多人走在街头看见的是风景,而聂永真看到的永远是各种各样的“不妥”——不和谐的因素如此之多,以至于好的设计显得如此之少。他写《不妥》、写批评文章所涉及的设计问题,很多都来自于设计者对文字的应用不当。
当文字进错门
聂永真认为,日常生活里出现的任何一个文字,都应该有相应的载体,就像所有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文字都该有一个自己的家。“但是有些文字,好像住错了地方,走错了家。我们总会发现,电脑里有一些字体是从来不会用到的,特别是设计师不会用到的娃娃体。我想这些字体就是住错了电脑,住进了一个错的家园。但是这些字体也有合理存在的场所,例如文具店里的儿童铅笔盒或者幼儿园的招牌,可能就适合用这些字体。”
聂永真说,字体有没有进错门,其实是由情境决定的。聂永真的工作室附近有一座很旧的大楼,大楼外层有个房地产广告,上面写着“在台湾没有人这样盖豪宅”。聂永真每次看到这个广告都觉得奇怪,因为无论是位置还是印刷的质感都完全不符合豪宅的广告标准。更重要的是,因为用字选择不够优雅精致,所以人们看完后对这个广告完全没有印象,可以说这个广告根本起不到宣传作用。
聂永真甚至专门找到了同一间广告公司所作的“原来人生这么美”的广告,结果却引发了他的调侃“人生这么美,但是字体这么丑”。
丑在不合时宜
聂永真自承很欣赏“处女座”,因为设计师本质上就是一个必须要挑剔的职业。“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讲,敏感是非常重要的。文字和图象对设计师来讲是一个‘整理术’,敏感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整理术’。”设计师可以从文字间找到所有资料,但是必须想办法用更清晰明了的信息传达给读者。文字、字形、布局的设计,有时候会决定作品的丑与美。聂永真无法忍受任何“丑”出现在自己手中,但是长久以来,他也发现,丑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丑与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不同时期里,我们的审美标准也不一样。我在中学时期很喜欢穿紧身AB裤,但是后来到了大学时,喇叭裤流行,就觉得以前的裤子很丑。终于换成喇叭裤之后,觉得我是全校最拉风的学生。但是后来喇叭裤已经完全不流行、大家开始穿直桶裤的时候,我在街上看到喇叭裤,就想说‘天哪,怎么那么丑’。所以很多东西是否具有美感,即我们常说的好不好、喜不喜欢,其实会跟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不是绝对的美或丑,有时候只是它不再适用这个时间点,有时候是因为它应该被淘汰了。”
繁简并无差异
既然谈到文字的使用,就无法回避年轻人关注的繁简字问题。聂永真和很多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做交流时,常常听到有人认为繁体字比较美,而简体字却不够漂亮的观点。对于这种看法,即使是习惯使用繁体字的聂永真也无法认同。
聂永真认为这种字体之间的美观度差异是不存在的。“所谓的不存在,是当我们在评论哪个字体比较美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距离带来的美感。如果习惯使用简体字的人偶尔使用繁体字,会觉得美,但是并不代表这个逻辑是真理。我觉得最影响设计作品美感的因素,绝对是字形设计得好不好看。有些用简体字设计的作品即便不好看,也不是因为字体不好看,而是设计师选的字形不够好。只要把字形选对,符合情境,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中文文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聂永真一开始接触简体字(设计)的时候,的确有一点点困扰,因为它跟自己的习惯不一样。“繁体字常常是一条一条满是黑色,简体字则有很多的缺角,但是结构少的文字不是没有,日文的结构更少,它影响设计了吗?我用全新的视觉看待简体字,会把它们看作新图形,这样可以做出更好的编排。”
中文才是优势
聂永真说自己是强迫症患者,他不仅受不了文字“进错门”、长得丑以及被误解,还总是为错误地使用文字的人感到难受。“很多欧美人都喜欢中文刺青。我曾经在一个外国人的手臂上看到过‘的’字文身。当我看到这个字的时候,很为他难过。假如他要带着这个字过一生,当别人问他这个字的含义时,大概也无法解释。他当初刺这个字,一定是觉得这个字非常美,其实这种美是没有意义的,是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出现的。”
聂永真强调,作为中国人,从小到大所学习面对的、日常使用的语言都是中文,这一点对于本土设计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中文有敏感的认知,知道哪些东西存在,哪些东西不存在,所以当外国人只懂得看简单的文字形式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更深层的含义。在和西方世界竞争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你对中文拥有一定的敏锐度,那么西方设计师完全没办法与你竞争。就像我们怎么揣摩英文字体,都不会比西方设计师更了解这些字体的用法,因为我们看不出来差异,他们很明白其中微乎其微细节的不同。”
聂永真提醒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群:“不要丢了自己的优势,一味追求看起来很炫的英文字符。中文很美,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善待、设计、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来源于网络copy)
名家简介
聂永真,洛杉矶十八街艺术中心驻村艺术家,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2012),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国际评审(2013),曾获金曲奖最佳专辑设计奖,德国红点、IF传达设计奖。
作为当代最受瞩目的新生代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敏感而尖锐,在自然中透露出深刻的内涵。他一直身体力行在文艺与商业、小众与流行交融的地带,创作出大量带有风向标意味的设计精品。他曾多次为华语乐坛红星设计专辑装帧,也是第21届及第25届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奖获得者,并操刀金马奖50周年官方主视觉。
名家专访
对于设计师而言,生活显得时时处处都充满奇妙。很多人走在街头看见的是风景,而聂永真看到的永远是各种各样的“不妥”——不和谐的因素如此之多,以至于好的设计显得如此之少。他写《不妥》、写批评文章所涉及的设计问题,很多都来自于设计者对文字的应用不当。
当文字进错门
聂永真认为,日常生活里出现的任何一个文字,都应该有相应的载体,就像所有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文字都该有一个自己的家。“但是有些文字,好像住错了地方,走错了家。我们总会发现,电脑里有一些字体是从来不会用到的,特别是设计师不会用到的娃娃体。我想这些字体就是住错了电脑,住进了一个错的家园。但是这些字体也有合理存在的场所,例如文具店里的儿童铅笔盒或者幼儿园的招牌,可能就适合用这些字体。”
聂永真说,字体有没有进错门,其实是由情境决定的。聂永真的工作室附近有一座很旧的大楼,大楼外层有个房地产广告,上面写着“在台湾没有人这样盖豪宅”。聂永真每次看到这个广告都觉得奇怪,因为无论是位置还是印刷的质感都完全不符合豪宅的广告标准。更重要的是,因为用字选择不够优雅精致,所以人们看完后对这个广告完全没有印象,可以说这个广告根本起不到宣传作用。
聂永真甚至专门找到了同一间广告公司所作的“原来人生这么美”的广告,结果却引发了他的调侃“人生这么美,但是字体这么丑”。
丑在不合时宜
聂永真自承很欣赏“处女座”,因为设计师本质上就是一个必须要挑剔的职业。“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讲,敏感是非常重要的。文字和图象对设计师来讲是一个‘整理术’,敏感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整理术’。”设计师可以从文字间找到所有资料,但是必须想办法用更清晰明了的信息传达给读者。文字、字形、布局的设计,有时候会决定作品的丑与美。聂永真无法忍受任何“丑”出现在自己手中,但是长久以来,他也发现,丑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丑与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不同时期里,我们的审美标准也不一样。我在中学时期很喜欢穿紧身AB裤,但是后来到了大学时,喇叭裤流行,就觉得以前的裤子很丑。终于换成喇叭裤之后,觉得我是全校最拉风的学生。但是后来喇叭裤已经完全不流行、大家开始穿直桶裤的时候,我在街上看到喇叭裤,就想说‘天哪,怎么那么丑’。所以很多东西是否具有美感,即我们常说的好不好、喜不喜欢,其实会跟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不是绝对的美或丑,有时候只是它不再适用这个时间点,有时候是因为它应该被淘汰了。”
繁简并无差异
既然谈到文字的使用,就无法回避年轻人关注的繁简字问题。聂永真和很多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做交流时,常常听到有人认为繁体字比较美,而简体字却不够漂亮的观点。对于这种看法,即使是习惯使用繁体字的聂永真也无法认同。
聂永真认为这种字体之间的美观度差异是不存在的。“所谓的不存在,是当我们在评论哪个字体比较美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距离带来的美感。如果习惯使用简体字的人偶尔使用繁体字,会觉得美,但是并不代表这个逻辑是真理。我觉得最影响设计作品美感的因素,绝对是字形设计得好不好看。有些用简体字设计的作品即便不好看,也不是因为字体不好看,而是设计师选的字形不够好。只要把字形选对,符合情境,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中文文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聂永真一开始接触简体字(设计)的时候,的确有一点点困扰,因为它跟自己的习惯不一样。“繁体字常常是一条一条满是黑色,简体字则有很多的缺角,但是结构少的文字不是没有,日文的结构更少,它影响设计了吗?我用全新的视觉看待简体字,会把它们看作新图形,这样可以做出更好的编排。”
中文才是优势
聂永真说自己是强迫症患者,他不仅受不了文字“进错门”、长得丑以及被误解,还总是为错误地使用文字的人感到难受。“很多欧美人都喜欢中文刺青。我曾经在一个外国人的手臂上看到过‘的’字文身。当我看到这个字的时候,很为他难过。假如他要带着这个字过一生,当别人问他这个字的含义时,大概也无法解释。他当初刺这个字,一定是觉得这个字非常美,其实这种美是没有意义的,是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出现的。”
聂永真强调,作为中国人,从小到大所学习面对的、日常使用的语言都是中文,这一点对于本土设计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中文有敏感的认知,知道哪些东西存在,哪些东西不存在,所以当外国人只懂得看简单的文字形式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更深层的含义。在和西方世界竞争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你对中文拥有一定的敏锐度,那么西方设计师完全没办法与你竞争。就像我们怎么揣摩英文字体,都不会比西方设计师更了解这些字体的用法,因为我们看不出来差异,他们很明白其中微乎其微细节的不同。”
聂永真提醒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群:“不要丢了自己的优势,一味追求看起来很炫的英文字符。中文很美,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善待、设计、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来源于网络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