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笔记之一
第一编第四章“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三帝国的历史根源
德国长时期的分裂状态(中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中叶)致使缺乏政治的和君权上的统一;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日耳曼民族主义,马丁·路德本人拥护政治上的专制政体,造成了政治上愚昧的、乡土的极权主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给德国带来了最后一场奇灾大祸,后者使十六世纪初叶作为欧洲文明泉源之一的德国又陷入野蛮落后状态(农奴制恢复,城市丧失自治权利,各阶层受到王公诸侯的剥削,对学问和艺术的探索限于停顿),政治上隔绝和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不可能自然地形成一个民族国家;
普鲁士的霍亨佐伦王室建立了一个斯巴达式的军事国家,是依靠统治者的绝对权力,一批忠实执行命令的思想偏狭的官僚和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经济方面,在现代德国起重要作用的容克地主也不同于西欧其他国家,他们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对待无地农民完全像奴隶一般,本人亦辛勤劳作,残酷无情,粗野专横;
俾斯麦的极权、黩武与铁血政策(俾斯麦的战争:对丹麦的战争,掠得两个公国;对奥地利的战争,确立了普鲁士在日耳曼人国家中的领袖地位;对美因河以北其他日耳曼人国家的兼并战争;普法战争,将南德意志诸国也并入普鲁士德意志),建成了德意志帝国(即第二帝国),但帝国在实际上是身兼皇帝的普鲁士国王统治下的一个军事专制国家。
第三帝国的历史根源
德国长时期的分裂状态(中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中叶)致使缺乏政治的和君权上的统一;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日耳曼民族主义,马丁·路德本人拥护政治上的专制政体,造成了政治上愚昧的、乡土的极权主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给德国带来了最后一场奇灾大祸,后者使十六世纪初叶作为欧洲文明泉源之一的德国又陷入野蛮落后状态(农奴制恢复,城市丧失自治权利,各阶层受到王公诸侯的剥削,对学问和艺术的探索限于停顿),政治上隔绝和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不可能自然地形成一个民族国家;
普鲁士的霍亨佐伦王室建立了一个斯巴达式的军事国家,是依靠统治者的绝对权力,一批忠实执行命令的思想偏狭的官僚和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经济方面,在现代德国起重要作用的容克地主也不同于西欧其他国家,他们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对待无地农民完全像奴隶一般,本人亦辛勤劳作,残酷无情,粗野专横;
俾斯麦的极权、黩武与铁血政策(俾斯麦的战争:对丹麦的战争,掠得两个公国;对奥地利的战争,确立了普鲁士在日耳曼人国家中的领袖地位;对美因河以北其他日耳曼人国家的兼并战争;普法战争,将南德意志诸国也并入普鲁士德意志),建成了德意志帝国(即第二帝国),但帝国在实际上是身兼皇帝的普鲁士国王统治下的一个军事专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