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
我叫苏更生,是个记者。
在有限的职业经历里,我见过不少死亡。当时我即将大学毕业,在广州一家报社实习,跑突发新闻。我和一帮实习生整天坐在热线电话旁,等着有人爆料。突发新闻跑的是跳楼、起火、爆炸、车祸和凶杀。虽然每个月都有惨剧发生,但那年七月怪事格外多。有几起现在想来也很可怕,那都是有关凶宅。
我不迷信,也没遇过鬼,只是那几幢凶宅确实让我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不过当时我自己的生活一团糟,顾不上多想。实习是件尴尬的事:进入一家报社,免费干活,任人使唤,以求找份工作。七月,同学陆续入职,我却还在实习。当时我和男朋友秦昊租住在城中村。他已找到工作,半月后去北京。
有天下午,报社突然接到爆料,有人在出租屋内上吊自杀。我和几个实习生赶到现场,警察已封锁事发地,楼底有人看守。记者分配我们到周边打听信息。我在小区里转悠,这地方又老又破,都是六层高的水泥老楼,像几十个灰盒子整整齐齐码在地上。有几个街坊站在楼底低声议论,我当然要凑过去听。自杀的是个中年妇女,外地人,与丈夫在这租住在此三年。今天中午那家人吃完饭,女人收拾碗筷,丈夫照例午睡。男人起床发现老婆吊死在屋里。
这些信息足够写篇小新闻,但还不知道事主为何上吊。我转到事发楼下,发现看守的警察竟然不在,赶紧侧身进楼。吊死的女人在三楼,我快步走上去。楼梯间非常安静,没有一般事故现场的嘈杂。我有点害怕,不知道尸体是否被搬走。等走到301门口,一双腿直戳戳地从屋内伸出来。当时我全身寒毛竖立,汗都涼了。这是七月的广州,温度超过36摄氏度。大门开着,白布覆盖的尸体就躺在门边。
这具尸体毕竟看不到头,不至于让人太害怕,但那种寒意极其吓人。屋里传出的阴森气让我感到很冷,这间屋子肯定不对劲。房屋虽朝南,但窗户上吊了一大片绿色的布作窗帘。阳光透过绿布照进来,阴森恐怖。客厅正中拉了一根铁丝,上面挂晾着几件男士衬衣。一只灯泡孤吊在天花板下,上面覆了厚厚的黑痂,透出的光都是黄褐色。当时已是傍晚,暑溽未消,但屋内真的非常冷。
这时楼上传来声响,上楼查看的警察正下楼,我不得不赶紧离开。下楼时我回头望了望,一位警察已站在301门边。这人左脸到脖子好像有块暗红的胎记,光透过绿色窗帘透罩在他脸上,显得非常古怪。我赶紧跑了下去。
几个同来实习生站在报社的面包车旁,他们等的有点不耐烦,这种小报道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大家把搜集来的信息汇总:事主夫妇没有工作,成天在家。前阵子女人查出心脏病,估计没钱治疗才自杀。记者听完我们的信息,有半响没说话。车子开动后,他告诉我们,三年前他来过这跑新闻,同一间房子,也是女主人上吊自杀。
我们都没说话,晓雯却说:“老师,那回去谁统筹写稿呀?”晓雯是与我同进报社实习的女孩,紧贴着记者坐在前排。记者让她主笔,我在后座朝他们的后脑勺撇了瞥嘴。只有我进入现场,得到的信息最多,凭什么让她主笔?发稿就是实习生留任报社的机会,我当然介意。不过我确实没晓雯受欢迎。开始我以为是她长得漂亮,后来我觉得晓雯根本没我好看,只是比较嗲。
那晚我提前从报社回家,秦昊没听见我开门,还在卧室里接电话。我歪在客厅沙发里,懒得开灯,扭开电风扇对着吹。天热得不像话,出租屋里没有空调,就算有,电费也付不起。我回想起白天上吊女人的那双脚,却听见秦昊说:“我也想你,过阵子就来了。”他声音很温柔,肯定在跟女生说话。这不是我第一次发现秦昊和别的女孩搞暧昧,前几月我们一直为此吵架。他说我疑神疑鬼,懒得跟我讲。
秦昊走出卧室,见我坐在客厅吓了一跳,问怎么不开灯,边说边走进厕所。我没理他,想着明天上班要多发稿,才没时间跟他吵架。不过我现在才明白,我并非没时间吵架,而是我不能跟他吵架。他是我唯一的朋友。我不能失去他,起码当时不能。
那个上吊自杀的女人变成了几百字的小报道,三年前的巧合当然不可能发表出来。后来半月挺平静,没什么怪事,直到七月半——
那天特别空闲,没什么新闻可跑,实习生都走光了,只有我留在办公室。到了下午记者突然打来电话,说报社附近某小区有人跳楼,叫我赶紧跑过去。我想这是个独立出稿的好机会,立即出发。
这小区位于老城区,据说都是十几年前的拆迁户。每层楼住八户人家,事主住在六楼,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警察已搜完房屋,在楼下水泥花园守护尸体。其中有个警察看起来很眼熟,一时又想不起在哪见过。我趁他们不注意,溜进楼里。这小区楼房呈凹型,中间环绕着楼梯,按说坐北朝南,采光极佳,但楼梯间四壁都是水泥,十分昏暗。我跑上楼,脚步声回响。四周虽然无人,但是我感觉一直被注视着。或许有人贴在门后在猫眼里看着。这并不稀奇,出了事,邻居都会在门后看。
事主家门四敞,从客厅就能看到阳台。整间房里只有一把旧藤椅和一张铁床,地上散落着几十张白纸。当时正是傍晚,有风吹来,白纸在地上低旋。我站在客厅,窗外阳台空空,远处天色渐暗。我当时只顾着搜集信息,后来才发觉不对劲。那房子实在太过空荡,不像有人居住,没有一丝生活的痕迹。别说食物,铁床的钢丝床板上连床单都没有,不像正常人住家之处。我转身离开时,看到大门背后布满洞眼,木头像被拳头打穿,露出木板。这几十个破洞让我设想事主生前捶门的情景,非常吓人。独居在空荡的房子里,不知道为什么发泄,把门捶成这样。
我下到五楼时,有扇门慢慢打开,一个老头探出来,低声问是不是记者。他说知道那男人为何跳楼。我在昏暗中看他的脸,褐色的皮肤紧贴在脸骨上,老人斑像烂熟芒果上的霉点。他告诉我,楼上的男人是疯子,以前每到晚上就捶门,还发狂嚎叫。我问男人有亲人吗?老头看了看我,问:“你真想知道他为什么要死?”
他靠近我耳边,说:“我们都被监视了。我们一起听敌台,美国有侦察机,我们都被监视了……”他边说边紧拽紧我的手。我心想你才是个疯子,想要离开。这老头却拽紧不放,继续说楼下有个老太婆,每天捡垃圾回家,囤了十几年。她家门缝里经常有寸把长的蜈蚣爬出来,你们报社能不能管管?我赶紧跑下楼,他扑出半边身体像要来抓。我在昏暗中回头,这个老变态好像没穿衣服。
出来后阳光刺眼,热气又裹上来。这里住的多是十年前的拆迁户,大多都是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我回想刚才跑出来的时候,还是觉得被人看着。难道那幢楼里所有老人都贴在门后看我?一想到刚才在这幢住满疯子的楼里,我不禁后怕。
还好我看见了晓雯,她和记者正站在树下说笑。我有点不高兴。我一个人跑新闻,他们却在约会。无论如何,这次不能让她写稿。回到报社,记者说我主笔。晓雯像是不高兴,贴在记者工位边上发脾气。我心想谁叫你光站在树下吃冰激凌了?
那晚下班我很高兴,连白天的惊吓都忘了。走的时候晓雯白我一眼,又低头跟记者撒娇。我心想你个死女人,工作多用点心好吧。其实也不是没人对我示好。过年时报社领导照例要派红包。有个部门主任发利是,男实习生五块,女实习生十块。我打开红包一看,二十。主任隔着工位对我笑,我也回笑,心想:“瘪三”。
几月前,他屡次约我出去玩,我能躲就躲。昨天晚上,他带所有实习生宵夜,我实在躲不过。吃完,他开车送实习生回家,故意最后送我。他扭开音乐,轻声说民生新闻比突发轻松,他部门缺个正职记者,问我愿不愿意过去。我装傻充愣,说突发挺好。他笑了笑,把手放在我大腿上,说:“没关系,你考虑考虑,明天给你打电话。”说完又拍了拍我大腿。
回到家,秦昊正在收拾箱子。他把租房合同找出来,说下月到期,已跟房东说好找我退租。我们租房三年多,拿父母给的生活费平摊。他要走了,我一个人租不起。我没拿合同,站在门口,问:“那我们怎么办?”
他说:“有什么怎么办?”
“北京有谁在等你?”
“你别这么无聊好不好,没谁等我。你老这么疑神疑鬼,我们确实不合适,这几个月你也知道。”
他把合同放在茶几上,进房睡觉。我知道什么?我知道他每天跟人打电话说晚安?他已订好明晚的机票,我知道或不知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晚上我没睡,爬上天台坐着。我们租在城中村,俗称“握手楼”。四周都是密集的农民房,伸手就能够到邻居晾晒的衣服。虽然夜深,楼下的小巷里仍然热闹,电玩铺、台球室、性用品商店、公共电话超市仍然开着门,小青年出入其间找乐子。
我默默盘算还剩多少钱,这份实习已有大半年,留下的机会越来越小。如果明天部门主任打电话来,我要怎么回答呢?电影不都是演女主角自立自强,转身的时候朝猥琐的配角翻白眼吗?——为什么我这么衰呢?我既不能朝人翻白眼,也找不到工作,还马上要被甩了。我很惊讶当时自己忍受痛苦的能力。现在才知道,爱情的消失不是在一瞬间,而是逐渐失去。当时我已经做好失恋的准备,却还不知道如何迎接下月的房租,以及一无所有。
坐到日出时,记者又来电话,清晨有男子跳楼,家里怀孕九个月的老婆被刀捅死,凶手不明。记者要求所有的实习生尽力混入小区搜集信息。凶案未破,这是大新闻。我搭早班公车到事发地。这里是高档楼盘,保安看守严格。事发楼临街,楼下已支起帐篷保护现场。我猜测事主从是高楼跳下,砸得稀巴烂,没法收拾,先遮起来等法医。
我和晓雯站在街口,正对帐篷吃早饭,一点没觉得恶心。马上快到八点,上班族和送小孩上学的家长都会出来,人多时我们可乘机混进去。我们蓬头垢面,等了一个小时,很不耐烦。她说跑这种新闻累死人,明天就不来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保研了,继续回学校念书。
这时一大群人出来,我们趁保安不注意,走侧门混进小区。事发楼就在大门右侧,有门禁。我们只能在附近转悠,等着有人开门。为不引人注意,我和晓雯分散开来。大半个钟头后有人开门,我借机走了进去。事主家住八楼,电梯里有摄像头,我决定走楼梯。
这是幢新建的楼。墙面贴浅色瓷砖,楼梯地面是大理石,物业定期保洁,看起来崭新又干净。早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我甚至看到空气中浮动的灰尘。这里跟之前所见的凶杀地不一样,它明亮又静谧。我留心听楼道外的声音,只有电梯井里钢索滑动的嗡响。走到六楼时似乎听到了脚步声,我贴在墙边不动。
这时,一阵嚎哭突然响起,像堵在喉腔已久,突然迸发出来。我听见是女人在哭,声音贯穿了整个楼道。她一声接一声地哭,边用双手捶地。我愣在原地,想着两层之上刚有孕妇被杀,九个月的胎儿也死在腹中,尸体可能还在屋内。这时莫名听到恶哭,让我浑身发软。这女人边哭边嚎,叫嚷着人名。我听了一会,她大概是死者的母亲,被警察接来认尸。
她在八楼哭,我在六楼听,不远处一尸两命。据说凶手连捅数刀,血流遍地。我觉得站不稳,只想从这个封闭的空间里逃走。我扶着墙跑,推开楼梯间的沉重的铁门,冲到电梯前。电梯门开,我赶紧走进去。楼梯里两个女人正在悄声议论:天亮时听见八楼夫妻恶吵,扬言要杀人,后来听见女人大叫,估计是男人杀了老婆。我紧贴在电梯轿厢后侧,她们说的正是我要搜集的信息,我应该问更多,但是我没有。我只觉得流汗的手心贴在不锈钢墙壁上,又滑又冷。当时我暗暗发誓,再也不做记者了。电梯门开,我冲在她们前面离开了大楼。
楼外阳光明亮,半人高的植物郁郁葱葱。我还没喘过气就被保安带走到物业办公室,晓雯也在这。保安队长盘问我们鬼鬼祟祟在楼下干什么?我们说来看朋友,他说:“好,你们找朋友,是我们的业主吗?叫他来接,不然不准走。”说完把我们反锁在办公室里。
我和晓雯被关了一整天,其余记者早走了。案情重大,警察要公布信息,他们到警察局采访。快到傍晚,我想到秦昊要上飞机,拼命捶门大叫放我们出去。保安见状也只好放我们走。
我一直很好奇分手的场景是什么样,像电视剧吗?痛哭流涕摇晃着对方的身体,大叫你为什么这么对我?然后扭身伏地赴死般哭泣。但实际情况是我一进门,秦昊就说来不及了得赶紧去机场。我们把行李搬上出租车,坐在后座。高速一路畅通,车开得很快,路灯在车窗玻璃上连成一线起起伏伏。我望着窗外,不远处的城市里灯光闪烁,又看到自己的脸印在车窗上。我们只说了一句话,到了机场我没下车,让司机调头回家,甚至没说再见。
从那晚起,我没再去报社,只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见人、不接电话,成天闷声看碟,饿了就煮面,然后上床睡觉。盛夏的广州常有雷阵雨,有天晚上雷声大作,暴雨倾盆。我打开窗,雨水夹杂着土腥味飘进来。我在屋里走来走去,这间房子住了快四年,铁窗漆地,还有些旧藤椅和木头柜子。为了遮光,窗户上贴满了报纸,只有站在阳台才能看见外面。对面也是幢农民楼,是某所工厂的宿舍,几张铁架子高低床睡满外地工人,墙上贴着香港女明星的泳装照。
那场雨一直不停,像是要把这座城市冲走。在昏暗的灯光下,这间闷热的房子灰扑扑的,窗户上的报纸被风吹的簌簌响,像是要飞走。我不禁笑,还说见过凶宅,这不就是凶宅吗?我把门窗关死,将自己锁在房内,感觉什么都不怕。
就在那个晚上我决定离开这里,回家去。后来我看报纸才知道那天的凶杀案是丈夫杀妻。夫妇为结婚买了那小区的房子。刚搬进来妻子就怀孕了,丈夫却突然沉迷赌博,两人经常吵架。事发当晚,男子赌输返家,被妻子痛骂。男子怒砍妻子十七刀,随后他搭电梯上天台,从二十八层天台一跃而下。
这条新闻有张配图,是事发地支起的帐篷。当时我和晓雯就在对面吃早饭。我仔细看了看,帐篷外有警察看守。我突然想起,他就是我觉得眼熟的那个警察。照片里他侧着脸,眼神像是在盯住我,左脸到脖子的胎记很明显。我浑身冒汗,回想这几处让我毛骨悚然的凶宅,他竟然每次都在现场。可是三起事故在广州不同片区,他不应该出现。放下报纸,他的眼神仍然盯着我,我赶紧把报纸揉成一团,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又回来了。
几个月后,我在其他报社找到工作,真的成了记者。不过我改做文化新闻,再也没碰到过怪事。那天在电梯里发的誓,就算了。我还听说,那段时间报社已确定让一个男实习生入职。晓雯当时应该是知道后才决定读研。那个男生我不太记得,没怎么打过交道。至于秦昊,我再也没见过,连消息都没听过。
我们最后见面就在那辆出租车上。我盯住城市上方的黑暗的天空,突然看到了月亮,想让他一起看。
“看,半个月亮。”
他低头玩手机,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玩,说:“大半个。”
在有限的职业经历里,我见过不少死亡。当时我即将大学毕业,在广州一家报社实习,跑突发新闻。我和一帮实习生整天坐在热线电话旁,等着有人爆料。突发新闻跑的是跳楼、起火、爆炸、车祸和凶杀。虽然每个月都有惨剧发生,但那年七月怪事格外多。有几起现在想来也很可怕,那都是有关凶宅。
我不迷信,也没遇过鬼,只是那几幢凶宅确实让我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不过当时我自己的生活一团糟,顾不上多想。实习是件尴尬的事:进入一家报社,免费干活,任人使唤,以求找份工作。七月,同学陆续入职,我却还在实习。当时我和男朋友秦昊租住在城中村。他已找到工作,半月后去北京。
有天下午,报社突然接到爆料,有人在出租屋内上吊自杀。我和几个实习生赶到现场,警察已封锁事发地,楼底有人看守。记者分配我们到周边打听信息。我在小区里转悠,这地方又老又破,都是六层高的水泥老楼,像几十个灰盒子整整齐齐码在地上。有几个街坊站在楼底低声议论,我当然要凑过去听。自杀的是个中年妇女,外地人,与丈夫在这租住在此三年。今天中午那家人吃完饭,女人收拾碗筷,丈夫照例午睡。男人起床发现老婆吊死在屋里。
这些信息足够写篇小新闻,但还不知道事主为何上吊。我转到事发楼下,发现看守的警察竟然不在,赶紧侧身进楼。吊死的女人在三楼,我快步走上去。楼梯间非常安静,没有一般事故现场的嘈杂。我有点害怕,不知道尸体是否被搬走。等走到301门口,一双腿直戳戳地从屋内伸出来。当时我全身寒毛竖立,汗都涼了。这是七月的广州,温度超过36摄氏度。大门开着,白布覆盖的尸体就躺在门边。
这具尸体毕竟看不到头,不至于让人太害怕,但那种寒意极其吓人。屋里传出的阴森气让我感到很冷,这间屋子肯定不对劲。房屋虽朝南,但窗户上吊了一大片绿色的布作窗帘。阳光透过绿布照进来,阴森恐怖。客厅正中拉了一根铁丝,上面挂晾着几件男士衬衣。一只灯泡孤吊在天花板下,上面覆了厚厚的黑痂,透出的光都是黄褐色。当时已是傍晚,暑溽未消,但屋内真的非常冷。
这时楼上传来声响,上楼查看的警察正下楼,我不得不赶紧离开。下楼时我回头望了望,一位警察已站在301门边。这人左脸到脖子好像有块暗红的胎记,光透过绿色窗帘透罩在他脸上,显得非常古怪。我赶紧跑了下去。
几个同来实习生站在报社的面包车旁,他们等的有点不耐烦,这种小报道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大家把搜集来的信息汇总:事主夫妇没有工作,成天在家。前阵子女人查出心脏病,估计没钱治疗才自杀。记者听完我们的信息,有半响没说话。车子开动后,他告诉我们,三年前他来过这跑新闻,同一间房子,也是女主人上吊自杀。
我们都没说话,晓雯却说:“老师,那回去谁统筹写稿呀?”晓雯是与我同进报社实习的女孩,紧贴着记者坐在前排。记者让她主笔,我在后座朝他们的后脑勺撇了瞥嘴。只有我进入现场,得到的信息最多,凭什么让她主笔?发稿就是实习生留任报社的机会,我当然介意。不过我确实没晓雯受欢迎。开始我以为是她长得漂亮,后来我觉得晓雯根本没我好看,只是比较嗲。
那晚我提前从报社回家,秦昊没听见我开门,还在卧室里接电话。我歪在客厅沙发里,懒得开灯,扭开电风扇对着吹。天热得不像话,出租屋里没有空调,就算有,电费也付不起。我回想起白天上吊女人的那双脚,却听见秦昊说:“我也想你,过阵子就来了。”他声音很温柔,肯定在跟女生说话。这不是我第一次发现秦昊和别的女孩搞暧昧,前几月我们一直为此吵架。他说我疑神疑鬼,懒得跟我讲。
秦昊走出卧室,见我坐在客厅吓了一跳,问怎么不开灯,边说边走进厕所。我没理他,想着明天上班要多发稿,才没时间跟他吵架。不过我现在才明白,我并非没时间吵架,而是我不能跟他吵架。他是我唯一的朋友。我不能失去他,起码当时不能。
那个上吊自杀的女人变成了几百字的小报道,三年前的巧合当然不可能发表出来。后来半月挺平静,没什么怪事,直到七月半——
那天特别空闲,没什么新闻可跑,实习生都走光了,只有我留在办公室。到了下午记者突然打来电话,说报社附近某小区有人跳楼,叫我赶紧跑过去。我想这是个独立出稿的好机会,立即出发。
这小区位于老城区,据说都是十几年前的拆迁户。每层楼住八户人家,事主住在六楼,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警察已搜完房屋,在楼下水泥花园守护尸体。其中有个警察看起来很眼熟,一时又想不起在哪见过。我趁他们不注意,溜进楼里。这小区楼房呈凹型,中间环绕着楼梯,按说坐北朝南,采光极佳,但楼梯间四壁都是水泥,十分昏暗。我跑上楼,脚步声回响。四周虽然无人,但是我感觉一直被注视着。或许有人贴在门后在猫眼里看着。这并不稀奇,出了事,邻居都会在门后看。
事主家门四敞,从客厅就能看到阳台。整间房里只有一把旧藤椅和一张铁床,地上散落着几十张白纸。当时正是傍晚,有风吹来,白纸在地上低旋。我站在客厅,窗外阳台空空,远处天色渐暗。我当时只顾着搜集信息,后来才发觉不对劲。那房子实在太过空荡,不像有人居住,没有一丝生活的痕迹。别说食物,铁床的钢丝床板上连床单都没有,不像正常人住家之处。我转身离开时,看到大门背后布满洞眼,木头像被拳头打穿,露出木板。这几十个破洞让我设想事主生前捶门的情景,非常吓人。独居在空荡的房子里,不知道为什么发泄,把门捶成这样。
我下到五楼时,有扇门慢慢打开,一个老头探出来,低声问是不是记者。他说知道那男人为何跳楼。我在昏暗中看他的脸,褐色的皮肤紧贴在脸骨上,老人斑像烂熟芒果上的霉点。他告诉我,楼上的男人是疯子,以前每到晚上就捶门,还发狂嚎叫。我问男人有亲人吗?老头看了看我,问:“你真想知道他为什么要死?”
他靠近我耳边,说:“我们都被监视了。我们一起听敌台,美国有侦察机,我们都被监视了……”他边说边紧拽紧我的手。我心想你才是个疯子,想要离开。这老头却拽紧不放,继续说楼下有个老太婆,每天捡垃圾回家,囤了十几年。她家门缝里经常有寸把长的蜈蚣爬出来,你们报社能不能管管?我赶紧跑下楼,他扑出半边身体像要来抓。我在昏暗中回头,这个老变态好像没穿衣服。
出来后阳光刺眼,热气又裹上来。这里住的多是十年前的拆迁户,大多都是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我回想刚才跑出来的时候,还是觉得被人看着。难道那幢楼里所有老人都贴在门后看我?一想到刚才在这幢住满疯子的楼里,我不禁后怕。
还好我看见了晓雯,她和记者正站在树下说笑。我有点不高兴。我一个人跑新闻,他们却在约会。无论如何,这次不能让她写稿。回到报社,记者说我主笔。晓雯像是不高兴,贴在记者工位边上发脾气。我心想谁叫你光站在树下吃冰激凌了?
那晚下班我很高兴,连白天的惊吓都忘了。走的时候晓雯白我一眼,又低头跟记者撒娇。我心想你个死女人,工作多用点心好吧。其实也不是没人对我示好。过年时报社领导照例要派红包。有个部门主任发利是,男实习生五块,女实习生十块。我打开红包一看,二十。主任隔着工位对我笑,我也回笑,心想:“瘪三”。
几月前,他屡次约我出去玩,我能躲就躲。昨天晚上,他带所有实习生宵夜,我实在躲不过。吃完,他开车送实习生回家,故意最后送我。他扭开音乐,轻声说民生新闻比突发轻松,他部门缺个正职记者,问我愿不愿意过去。我装傻充愣,说突发挺好。他笑了笑,把手放在我大腿上,说:“没关系,你考虑考虑,明天给你打电话。”说完又拍了拍我大腿。
回到家,秦昊正在收拾箱子。他把租房合同找出来,说下月到期,已跟房东说好找我退租。我们租房三年多,拿父母给的生活费平摊。他要走了,我一个人租不起。我没拿合同,站在门口,问:“那我们怎么办?”
他说:“有什么怎么办?”
“北京有谁在等你?”
“你别这么无聊好不好,没谁等我。你老这么疑神疑鬼,我们确实不合适,这几个月你也知道。”
他把合同放在茶几上,进房睡觉。我知道什么?我知道他每天跟人打电话说晚安?他已订好明晚的机票,我知道或不知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晚上我没睡,爬上天台坐着。我们租在城中村,俗称“握手楼”。四周都是密集的农民房,伸手就能够到邻居晾晒的衣服。虽然夜深,楼下的小巷里仍然热闹,电玩铺、台球室、性用品商店、公共电话超市仍然开着门,小青年出入其间找乐子。
我默默盘算还剩多少钱,这份实习已有大半年,留下的机会越来越小。如果明天部门主任打电话来,我要怎么回答呢?电影不都是演女主角自立自强,转身的时候朝猥琐的配角翻白眼吗?——为什么我这么衰呢?我既不能朝人翻白眼,也找不到工作,还马上要被甩了。我很惊讶当时自己忍受痛苦的能力。现在才知道,爱情的消失不是在一瞬间,而是逐渐失去。当时我已经做好失恋的准备,却还不知道如何迎接下月的房租,以及一无所有。
坐到日出时,记者又来电话,清晨有男子跳楼,家里怀孕九个月的老婆被刀捅死,凶手不明。记者要求所有的实习生尽力混入小区搜集信息。凶案未破,这是大新闻。我搭早班公车到事发地。这里是高档楼盘,保安看守严格。事发楼临街,楼下已支起帐篷保护现场。我猜测事主从是高楼跳下,砸得稀巴烂,没法收拾,先遮起来等法医。
我和晓雯站在街口,正对帐篷吃早饭,一点没觉得恶心。马上快到八点,上班族和送小孩上学的家长都会出来,人多时我们可乘机混进去。我们蓬头垢面,等了一个小时,很不耐烦。她说跑这种新闻累死人,明天就不来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保研了,继续回学校念书。
这时一大群人出来,我们趁保安不注意,走侧门混进小区。事发楼就在大门右侧,有门禁。我们只能在附近转悠,等着有人开门。为不引人注意,我和晓雯分散开来。大半个钟头后有人开门,我借机走了进去。事主家住八楼,电梯里有摄像头,我决定走楼梯。
这是幢新建的楼。墙面贴浅色瓷砖,楼梯地面是大理石,物业定期保洁,看起来崭新又干净。早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我甚至看到空气中浮动的灰尘。这里跟之前所见的凶杀地不一样,它明亮又静谧。我留心听楼道外的声音,只有电梯井里钢索滑动的嗡响。走到六楼时似乎听到了脚步声,我贴在墙边不动。
这时,一阵嚎哭突然响起,像堵在喉腔已久,突然迸发出来。我听见是女人在哭,声音贯穿了整个楼道。她一声接一声地哭,边用双手捶地。我愣在原地,想着两层之上刚有孕妇被杀,九个月的胎儿也死在腹中,尸体可能还在屋内。这时莫名听到恶哭,让我浑身发软。这女人边哭边嚎,叫嚷着人名。我听了一会,她大概是死者的母亲,被警察接来认尸。
她在八楼哭,我在六楼听,不远处一尸两命。据说凶手连捅数刀,血流遍地。我觉得站不稳,只想从这个封闭的空间里逃走。我扶着墙跑,推开楼梯间的沉重的铁门,冲到电梯前。电梯门开,我赶紧走进去。楼梯里两个女人正在悄声议论:天亮时听见八楼夫妻恶吵,扬言要杀人,后来听见女人大叫,估计是男人杀了老婆。我紧贴在电梯轿厢后侧,她们说的正是我要搜集的信息,我应该问更多,但是我没有。我只觉得流汗的手心贴在不锈钢墙壁上,又滑又冷。当时我暗暗发誓,再也不做记者了。电梯门开,我冲在她们前面离开了大楼。
楼外阳光明亮,半人高的植物郁郁葱葱。我还没喘过气就被保安带走到物业办公室,晓雯也在这。保安队长盘问我们鬼鬼祟祟在楼下干什么?我们说来看朋友,他说:“好,你们找朋友,是我们的业主吗?叫他来接,不然不准走。”说完把我们反锁在办公室里。
我和晓雯被关了一整天,其余记者早走了。案情重大,警察要公布信息,他们到警察局采访。快到傍晚,我想到秦昊要上飞机,拼命捶门大叫放我们出去。保安见状也只好放我们走。
我一直很好奇分手的场景是什么样,像电视剧吗?痛哭流涕摇晃着对方的身体,大叫你为什么这么对我?然后扭身伏地赴死般哭泣。但实际情况是我一进门,秦昊就说来不及了得赶紧去机场。我们把行李搬上出租车,坐在后座。高速一路畅通,车开得很快,路灯在车窗玻璃上连成一线起起伏伏。我望着窗外,不远处的城市里灯光闪烁,又看到自己的脸印在车窗上。我们只说了一句话,到了机场我没下车,让司机调头回家,甚至没说再见。
从那晚起,我没再去报社,只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见人、不接电话,成天闷声看碟,饿了就煮面,然后上床睡觉。盛夏的广州常有雷阵雨,有天晚上雷声大作,暴雨倾盆。我打开窗,雨水夹杂着土腥味飘进来。我在屋里走来走去,这间房子住了快四年,铁窗漆地,还有些旧藤椅和木头柜子。为了遮光,窗户上贴满了报纸,只有站在阳台才能看见外面。对面也是幢农民楼,是某所工厂的宿舍,几张铁架子高低床睡满外地工人,墙上贴着香港女明星的泳装照。
那场雨一直不停,像是要把这座城市冲走。在昏暗的灯光下,这间闷热的房子灰扑扑的,窗户上的报纸被风吹的簌簌响,像是要飞走。我不禁笑,还说见过凶宅,这不就是凶宅吗?我把门窗关死,将自己锁在房内,感觉什么都不怕。
就在那个晚上我决定离开这里,回家去。后来我看报纸才知道那天的凶杀案是丈夫杀妻。夫妇为结婚买了那小区的房子。刚搬进来妻子就怀孕了,丈夫却突然沉迷赌博,两人经常吵架。事发当晚,男子赌输返家,被妻子痛骂。男子怒砍妻子十七刀,随后他搭电梯上天台,从二十八层天台一跃而下。
这条新闻有张配图,是事发地支起的帐篷。当时我和晓雯就在对面吃早饭。我仔细看了看,帐篷外有警察看守。我突然想起,他就是我觉得眼熟的那个警察。照片里他侧着脸,眼神像是在盯住我,左脸到脖子的胎记很明显。我浑身冒汗,回想这几处让我毛骨悚然的凶宅,他竟然每次都在现场。可是三起事故在广州不同片区,他不应该出现。放下报纸,他的眼神仍然盯着我,我赶紧把报纸揉成一团,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又回来了。
几个月后,我在其他报社找到工作,真的成了记者。不过我改做文化新闻,再也没碰到过怪事。那天在电梯里发的誓,就算了。我还听说,那段时间报社已确定让一个男实习生入职。晓雯当时应该是知道后才决定读研。那个男生我不太记得,没怎么打过交道。至于秦昊,我再也没见过,连消息都没听过。
我们最后见面就在那辆出租车上。我盯住城市上方的黑暗的天空,突然看到了月亮,想让他一起看。
“看,半个月亮。”
他低头玩手机,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玩,说:“大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