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夫在长大:第一次CPR
前言絮叨叨:
决定记下这个特殊的时刻,可是努力回忆,怎么也定位不到具体的日子,想来那么戏谑,这一天有一个人命运彻底逆转,成为周围无数人心中不敢回忆的悲痛,但对于其他人只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每时每刻,世界各地,有些人在经历喜悦,有些人在面对伤痛,有人出生,有人逝去。单单想到这个,说不来就有一种莫名的悲感。
正文:
幻想抢救的情景,大概是每个医生从做医学生开始时就会有。在真正经历前,总会幻想无数的惊心动魄,雄心勃勃,可以大显身手。我也如此。多少带着些期盼,希望在真人身上做CPR,希望不再是旁观,而是真正参与大抢救。暗暗的觉得,那时的自己一定肾上腺素飙升,跟打了鸡血一般激动。
结果,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
记得那天下夜班,其实协和也没有下夜班之说,只是可以享受当天不收病人的福利,自己病人事真多起来,还是要连轴转个36小时甚至更久。那天中午难得的补了一个小时觉,快两点时去病房,看到某间病房的两个病人搬着椅子坐在护士站对面,坐得毕恭毕敬,煞有介事,略感奇怪。开玩笑的对他们说:“呦,你们在干嘛?站岗放哨?”两个病人竟然只是呆呆的看着我,没有回应,心中略过一丝不祥的忐忑。走向值班室换衣服,一瞥这俩病人的病房,里面黑压压一片人,“出事了!”,心里立马蹦出这几个字,冲进值班室换上白大褂,火速挤入成为黑压压之中的一位。从老总、ICU、麻醉科、耳鼻喉科各个大夫的只言片语中,大致猜到前因后果,还没缓过神,便被召唤加入了轮番CPR的队伍。
CPR,这个被教过无数次、练过无数次、幻想过无数次的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只要1分钟,1分钟就足以累得手跟断了一般,女汉子和真汉子的差距顿时彰显无遗。肾上腺素有没有飙升?有!有没有跟打了鸡血一般?有!可是,可是没有激动,只有厌恶,突然涌起的一种对当大夫的厌恶,把自己都惊到了。
不是在厌恶抢救,看着你的每一下CPR,心电监护上都会起来小小的波形,其实每一下都是一种宽慰,一种对上苍的感谢。
厌恶的是,总以为医生看病救人,不是救世主至少也是保护者,现在才知道,也可以是刽子手。倘若之前不给他插管,就不会有现在的抢救,就不会命悬一线迈向鬼门关。虽然退回到决策的那一刻,插管确有必要,不然后续随时有生命风险,可是因为为了减少后续那不确定的风险,发生现在如此惨痛的危险,连我这个当大夫的都觉得太过突然,难以承受。原来,每次跟患者和家属谈话签字,细数可能的种种风险,其实真发生起来,连我们自己都难以面对,更何况让患者和家属接受?我们手中握着的手术刀,是武器,也可以是凶器,这种突入袭来的无力感冲击着我,后续的多日都难以平静。好在和同辈的人交流了一下,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心中的郁结消散了不少。一时间领悟到同侪督导是多么的有效。
后文: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老一辈的教导,天天挂在嘴边,现在刻骨铭心。愿自己的所学,给更多的人带去的是幸福,不是不幸。
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想自由而恣意,但选择了当医生,只能比同辈的人更加成熟与稳健,责任于心,只希望能在这条路上踏实的走得更远。
决定记下这个特殊的时刻,可是努力回忆,怎么也定位不到具体的日子,想来那么戏谑,这一天有一个人命运彻底逆转,成为周围无数人心中不敢回忆的悲痛,但对于其他人只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每时每刻,世界各地,有些人在经历喜悦,有些人在面对伤痛,有人出生,有人逝去。单单想到这个,说不来就有一种莫名的悲感。
正文:
幻想抢救的情景,大概是每个医生从做医学生开始时就会有。在真正经历前,总会幻想无数的惊心动魄,雄心勃勃,可以大显身手。我也如此。多少带着些期盼,希望在真人身上做CPR,希望不再是旁观,而是真正参与大抢救。暗暗的觉得,那时的自己一定肾上腺素飙升,跟打了鸡血一般激动。
结果,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
记得那天下夜班,其实协和也没有下夜班之说,只是可以享受当天不收病人的福利,自己病人事真多起来,还是要连轴转个36小时甚至更久。那天中午难得的补了一个小时觉,快两点时去病房,看到某间病房的两个病人搬着椅子坐在护士站对面,坐得毕恭毕敬,煞有介事,略感奇怪。开玩笑的对他们说:“呦,你们在干嘛?站岗放哨?”两个病人竟然只是呆呆的看着我,没有回应,心中略过一丝不祥的忐忑。走向值班室换衣服,一瞥这俩病人的病房,里面黑压压一片人,“出事了!”,心里立马蹦出这几个字,冲进值班室换上白大褂,火速挤入成为黑压压之中的一位。从老总、ICU、麻醉科、耳鼻喉科各个大夫的只言片语中,大致猜到前因后果,还没缓过神,便被召唤加入了轮番CPR的队伍。
CPR,这个被教过无数次、练过无数次、幻想过无数次的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只要1分钟,1分钟就足以累得手跟断了一般,女汉子和真汉子的差距顿时彰显无遗。肾上腺素有没有飙升?有!有没有跟打了鸡血一般?有!可是,可是没有激动,只有厌恶,突然涌起的一种对当大夫的厌恶,把自己都惊到了。
不是在厌恶抢救,看着你的每一下CPR,心电监护上都会起来小小的波形,其实每一下都是一种宽慰,一种对上苍的感谢。
厌恶的是,总以为医生看病救人,不是救世主至少也是保护者,现在才知道,也可以是刽子手。倘若之前不给他插管,就不会有现在的抢救,就不会命悬一线迈向鬼门关。虽然退回到决策的那一刻,插管确有必要,不然后续随时有生命风险,可是因为为了减少后续那不确定的风险,发生现在如此惨痛的危险,连我这个当大夫的都觉得太过突然,难以承受。原来,每次跟患者和家属谈话签字,细数可能的种种风险,其实真发生起来,连我们自己都难以面对,更何况让患者和家属接受?我们手中握着的手术刀,是武器,也可以是凶器,这种突入袭来的无力感冲击着我,后续的多日都难以平静。好在和同辈的人交流了一下,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心中的郁结消散了不少。一时间领悟到同侪督导是多么的有效。
后文: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老一辈的教导,天天挂在嘴边,现在刻骨铭心。愿自己的所学,给更多的人带去的是幸福,不是不幸。
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想自由而恣意,但选择了当医生,只能比同辈的人更加成熟与稳健,责任于心,只希望能在这条路上踏实的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