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
在黄浦江边澳热拥挤的上海滩,陈三三卖着他的羊肉串,透过熊熊炭火与袅袅轻烟,远处的东方明珠华灯初上,夜正阑珊。衣履香风的红男绿女出双入对的走过,抛下吴侬软语若干。陈三三眯起眼睛,想象着自己也是这里的一员,五光十色的街景化作迷离的一团,陈三三来到上海仿佛已经很久,但每天都觉得新鲜。他在老家并不以摆摊为生,而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画家”,之所以打着引号是因为虽然高产,但陈三三的画在他离开前长时间无人问津。一开始,还常有一些邻家无事的闲汉或爱热闹的顽童自告奋勇的来给陈三三做模特,但在看到那些嘴歪眼斜,黄鼻蓝眼,七零八落的画中人之后,乡亲们连画也不要扭身就跑,以致在房前屋后村头粪坑边遇上,大家也都不怎么待见的撇撇眼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就留下莫名其妙的三三扬长而去。
后来,有一天,在村东孙二大爷的那条见人就咬的疯狗看了三三正在精心绘制的四大美人图立马乖顺的伏倒在地,口中呜呜有声以后,三三堆满画稿,涂满颜料的破瓦房忽然门庭若市起来,张妈李婶儿王老爹纷纷上门求告,这个五块那个十块的抢着买走了三三几年卖不出去的画稿,为镇长千金画得那幅肖像更是以200元被邻村皮鞋厂的厂长买走贴到了厂门口,在“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两排大字中间闪耀。大家都说,自从三三的画上了自家的房门院墙,别说半夜失窃黄鼠狼偷鸡的事情没在发生,连畜生都安静许多,特别是村里的超生率在一年内就下降了30%,村长高兴地表扬了三三,还把他作为靠山村儿农民艺术家的先进典型上报到镇里市里,三三上了县里的小报儿,还有印刷厂慕名而来要把三三的画印成辟邪挂历。
三三摸着越来越鼓的腰包,看着心怀感激的乡亲,觉得自己有必要离开这个靠山临水的小山沟,到大世界去闯出一番名堂。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里,陈三三背着心爱的画夹和颜料,泪别挥手相送的乡亲,据知情人说,当时还很有几个缠着红头绳儿的小妞儿哭倒在娘怀里,他说,这些小妞一定是没抢上当三三的模特,让人家印到挂历上,才哭的这么伤心,围观群众七嘴八舌揭发,这可未必,三三隔壁的李二妮儿很有可能已经看上了三三,家徒四壁的三三现在大小也是镇里的名人啦,哪家的闺女不爱攀高枝那。
三三可没想这么多,他背着画夹,摊开了从村活动室墙上揭走的中国地图,闭着眼睛扔了一枚硬币,那枚两分硬币滴溜溜转了几个圈,正好停在长江入海口附近,三三眼睛一亮,他恍然记得刘海粟曾在上海办过美术学校,那好吧,就去上海。
一阵“城管来了”的急促吆喝声此起彼伏的将三三从断断续续的回忆中唤醒,他顿时熟练地抄起小铁铲用炉灰埋熄炭火,用油布卷裹起炉子,顾不得烫,抱起炉子抄起背包随着众小贩没命的奔逃。从十六铺一直逃到福州路附近,三三才惊魂未定的回了回头,发现不再有人追来,于是随便找了个台阶坐下了。至于三三是怎么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青年变成了一个走街串巷卖羊肉串的小贩,这中间的故事很平淡也很简短,像无数为了生活走投无路的底层人民和潦倒艺术家一样,我就不赘述了。三三坐在马路旁边的台阶上,对着低垂的上弦月想明天是去多伦路还是去番愚路摆画摊儿,一边想一边从身后的背包里扯出小号画夹,那上面是一张未完成的水粉画。这时,从他背后的一扇玻璃门里踱出两男一女,刚吃饱喝足的样子,绕过他身边往马路上走,一边走一边用他听不懂的语言互相说些什么。女孩走过他身边,停下啦,对他招招手,问:“这是你画的?”“嗯”“野兽派?!”“啊?……”三三心里一凉,就说我画的不好吧,怎么也不能骂我是野兽吧!女孩看出他脸上的尴尬,又瞥了一眼旁边放着的炉子,扑哧一下笑了:“噢,不是说你是野兽,这是马蒂斯创立的一个画派,色彩浓艳,造型夸张,我看你这画的很传神嘛!”女孩指指三三的画,画上是一个老人拄着拐杖,靠在一条小弄堂的石库门前抽烟,也可以理解为夜叉举着哭丧棒儿,怎么都好嘛!三三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冲着女孩笑笑,露出整齐的白牙。“嗯我也学过画画,现在和几个朋友开了家画廊,就在前面,要不你跟我们去那聊聊吧?”女孩善意的冲他眨眨眼,三三呆呆的点点头。
三年以后,三三的个人画展在田子坊的一家法国私人画廊开幕,女孩带着贝雷帽,牵着三三的手出现,三三看着满墙自己画的歪七扭八的小人,乐的满脸开花,这时候手机的闹表响了,三三叹了口气,知道一切都要结束了。
陈XX按停了床前的闹表,揉了揉眼睛,戴上眼镜,无可奈何又不紧不慢的开始穿衣服,洗漱收拾停当以后他就出了门,一边看表一边吹着口哨向班车站走去,昨天上班今天上班明天还是要上班……上了班车他就歪在椅背睡着了,等到车进了公司大院他就准时醒来,颠儿着进门甩甩头发走到办公室倒杯水开电脑换工作服,到开心网偷了两颗菜,新收的邮件提醒就蹦了出来,他轻轻叹口气,开始处理邮件,半个小时以后,他起身把电脑设置成待机,又颠儿着下了车间,略了略头发,在车间门口的镜子里照了照,高中当小流氓时穿的三个耳洞都已长满,扶了扶眼镜,大学打篮球时候撞折接好又撞折的鼻梁依然挺拔,从口袋里掏出一盒敦煌牌香烟,抽出一根叼在露出三分得意微笑的薄嘴唇上,掏出zippo打了三下火都没点上,才发现那是一根深蓝色的油画棒。煞那间,他心中竟有几分自得,默默等待着那阵熟悉的手机闹表声响……
后记:
我不擅长这样的文字,和作者认识太久了,无论是夸赞或者调侃都不够新鲜,想要另辟蹊径太难。回顾自从在同济BBS上共同痛骂上海牛肉面而开始的五年革命友谊,心中感慨万千。我们目睹了对方由心性未定的懵懂少年到踌躇满志的文艺青年再到受过挫折的社会人,交情不算匪浅。我本来想写一写“我们的青春趟过谜一样深绿的河水化为深笼的轻雾”这样矫情的句子,想想还是作罢了。在这本集子里,也有我稚嫩的脚印,我们都已经不需要再向从前那样无端无状的呐喊着自己的价值,也不再在意宇宙间有多少人崇拜自己。从抢话说到轮流说再到沉默不语,理解是思想的封印。
在大千世界,万丈红尘中,不早不晚,出现了一直等待的那个人,感动到想要哭泣,因为终于知道了自己在等什么,漫长岁月里荒唐的作为也都有了凯歌高唱的结果,不失为一件幸事。人生总有轮回,人生也有对应,焉知我们当下不是活在自己或他人的梦中?这样一本书,无论是作为记录或旁证,都给了我们一种切实的存在感,那足以摆脱虚无,一步步回看自己的凭记。这样一种生活,无论无所事事还是浑浑噩噩,都是自有道理,起码,为了遇到你。
(为一朋友博客集写序,他拿这书求婚用,此君现在外资玻璃厂就职,喜涂鸦,风格诡异)
后来,有一天,在村东孙二大爷的那条见人就咬的疯狗看了三三正在精心绘制的四大美人图立马乖顺的伏倒在地,口中呜呜有声以后,三三堆满画稿,涂满颜料的破瓦房忽然门庭若市起来,张妈李婶儿王老爹纷纷上门求告,这个五块那个十块的抢着买走了三三几年卖不出去的画稿,为镇长千金画得那幅肖像更是以200元被邻村皮鞋厂的厂长买走贴到了厂门口,在“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两排大字中间闪耀。大家都说,自从三三的画上了自家的房门院墙,别说半夜失窃黄鼠狼偷鸡的事情没在发生,连畜生都安静许多,特别是村里的超生率在一年内就下降了30%,村长高兴地表扬了三三,还把他作为靠山村儿农民艺术家的先进典型上报到镇里市里,三三上了县里的小报儿,还有印刷厂慕名而来要把三三的画印成辟邪挂历。
三三摸着越来越鼓的腰包,看着心怀感激的乡亲,觉得自己有必要离开这个靠山临水的小山沟,到大世界去闯出一番名堂。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里,陈三三背着心爱的画夹和颜料,泪别挥手相送的乡亲,据知情人说,当时还很有几个缠着红头绳儿的小妞儿哭倒在娘怀里,他说,这些小妞一定是没抢上当三三的模特,让人家印到挂历上,才哭的这么伤心,围观群众七嘴八舌揭发,这可未必,三三隔壁的李二妮儿很有可能已经看上了三三,家徒四壁的三三现在大小也是镇里的名人啦,哪家的闺女不爱攀高枝那。
三三可没想这么多,他背着画夹,摊开了从村活动室墙上揭走的中国地图,闭着眼睛扔了一枚硬币,那枚两分硬币滴溜溜转了几个圈,正好停在长江入海口附近,三三眼睛一亮,他恍然记得刘海粟曾在上海办过美术学校,那好吧,就去上海。
一阵“城管来了”的急促吆喝声此起彼伏的将三三从断断续续的回忆中唤醒,他顿时熟练地抄起小铁铲用炉灰埋熄炭火,用油布卷裹起炉子,顾不得烫,抱起炉子抄起背包随着众小贩没命的奔逃。从十六铺一直逃到福州路附近,三三才惊魂未定的回了回头,发现不再有人追来,于是随便找了个台阶坐下了。至于三三是怎么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青年变成了一个走街串巷卖羊肉串的小贩,这中间的故事很平淡也很简短,像无数为了生活走投无路的底层人民和潦倒艺术家一样,我就不赘述了。三三坐在马路旁边的台阶上,对着低垂的上弦月想明天是去多伦路还是去番愚路摆画摊儿,一边想一边从身后的背包里扯出小号画夹,那上面是一张未完成的水粉画。这时,从他背后的一扇玻璃门里踱出两男一女,刚吃饱喝足的样子,绕过他身边往马路上走,一边走一边用他听不懂的语言互相说些什么。女孩走过他身边,停下啦,对他招招手,问:“这是你画的?”“嗯”“野兽派?!”“啊?……”三三心里一凉,就说我画的不好吧,怎么也不能骂我是野兽吧!女孩看出他脸上的尴尬,又瞥了一眼旁边放着的炉子,扑哧一下笑了:“噢,不是说你是野兽,这是马蒂斯创立的一个画派,色彩浓艳,造型夸张,我看你这画的很传神嘛!”女孩指指三三的画,画上是一个老人拄着拐杖,靠在一条小弄堂的石库门前抽烟,也可以理解为夜叉举着哭丧棒儿,怎么都好嘛!三三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冲着女孩笑笑,露出整齐的白牙。“嗯我也学过画画,现在和几个朋友开了家画廊,就在前面,要不你跟我们去那聊聊吧?”女孩善意的冲他眨眨眼,三三呆呆的点点头。
三年以后,三三的个人画展在田子坊的一家法国私人画廊开幕,女孩带着贝雷帽,牵着三三的手出现,三三看着满墙自己画的歪七扭八的小人,乐的满脸开花,这时候手机的闹表响了,三三叹了口气,知道一切都要结束了。
陈XX按停了床前的闹表,揉了揉眼睛,戴上眼镜,无可奈何又不紧不慢的开始穿衣服,洗漱收拾停当以后他就出了门,一边看表一边吹着口哨向班车站走去,昨天上班今天上班明天还是要上班……上了班车他就歪在椅背睡着了,等到车进了公司大院他就准时醒来,颠儿着进门甩甩头发走到办公室倒杯水开电脑换工作服,到开心网偷了两颗菜,新收的邮件提醒就蹦了出来,他轻轻叹口气,开始处理邮件,半个小时以后,他起身把电脑设置成待机,又颠儿着下了车间,略了略头发,在车间门口的镜子里照了照,高中当小流氓时穿的三个耳洞都已长满,扶了扶眼镜,大学打篮球时候撞折接好又撞折的鼻梁依然挺拔,从口袋里掏出一盒敦煌牌香烟,抽出一根叼在露出三分得意微笑的薄嘴唇上,掏出zippo打了三下火都没点上,才发现那是一根深蓝色的油画棒。煞那间,他心中竟有几分自得,默默等待着那阵熟悉的手机闹表声响……
后记:
我不擅长这样的文字,和作者认识太久了,无论是夸赞或者调侃都不够新鲜,想要另辟蹊径太难。回顾自从在同济BBS上共同痛骂上海牛肉面而开始的五年革命友谊,心中感慨万千。我们目睹了对方由心性未定的懵懂少年到踌躇满志的文艺青年再到受过挫折的社会人,交情不算匪浅。我本来想写一写“我们的青春趟过谜一样深绿的河水化为深笼的轻雾”这样矫情的句子,想想还是作罢了。在这本集子里,也有我稚嫩的脚印,我们都已经不需要再向从前那样无端无状的呐喊着自己的价值,也不再在意宇宙间有多少人崇拜自己。从抢话说到轮流说再到沉默不语,理解是思想的封印。
在大千世界,万丈红尘中,不早不晚,出现了一直等待的那个人,感动到想要哭泣,因为终于知道了自己在等什么,漫长岁月里荒唐的作为也都有了凯歌高唱的结果,不失为一件幸事。人生总有轮回,人生也有对应,焉知我们当下不是活在自己或他人的梦中?这样一本书,无论是作为记录或旁证,都给了我们一种切实的存在感,那足以摆脱虚无,一步步回看自己的凭记。这样一种生活,无论无所事事还是浑浑噩噩,都是自有道理,起码,为了遇到你。
(为一朋友博客集写序,他拿这书求婚用,此君现在外资玻璃厂就职,喜涂鸦,风格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