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的巴黎空气清爽,阳光明媚,只有清晨才会下一点小雨。整个城市置身于倾斜的阳光下,温暖的颜色就像手中马克杯上的余温和远处咖啡店飘来的清香。这是一个游人如织的喧闹季节,铁塔上、圣母院前、卢浮宫里到处都是好奇的眼睛。但是在能够俯瞰整座城市的蒙马特高地,一切还如多年前一样,充满文艺的气息。
再一次来到巴黎,我还是住在蒙马特,一个能拉近人与城市距离的地区。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巴黎的全部,每一条被路灯照得灯火通明的街道,闪耀着光芒的埃菲尔铁塔,以及漫天的星空。推开房间的另一扇窗,则是洁白的圣心教堂,钟塔顶的白炽灯发出昏黄的光亮,就像这座城市的一根蜡烛,或者是高高的灯塔,指引着巴黎的方向。
蒙马特高地没有宽阔的街道,没有贵族般华丽的建筑,没有奢侈品商店和购物中心,只有一座美丽的圣心大教堂和山坡上细碎的小街,街上的小店和小餐馆,不起眼的地铁站出入口,仿佛一切都被打碎了散落在这片城市高地上。但这注定是一片有故事的土地,这故事可以是日落的昏黄,亦或是雨后的霓虹,也可以是记忆中的黑白影像,但这故事必定是独一无二的,是美好的。《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中每个人独特的气质都符合这里的特征。
踩在蒙马特高地碎砖铺成的倾斜的街道上,每走几步就能闻到花香、水果香、面包香或是咖啡香,因为身边的一切都与你的距离很近,几乎触手可及。这里没有什么名胜,也就没有那些成团的游人,你不用在此寻找历史或者艺术上的大成就,也因此,你可以在这静静地寻找自己,寻找电影里艾米丽古灵精怪的眼神,寻找手风琴和钢琴的轻快的调子。
有多久没有发现自己孩子的一面了?
长大后的艾米丽终于跳出孤僻的父亲和死去的母亲的圈子,来到蒙马特双风车咖啡馆做了一名店员。她一直善良得像个孩子,她喜欢把树莓戳在手指尖上再一个个吃掉,她喜欢手指头插进一袋豆子里的感觉,她喜欢收集扁石子喜欢打水漂,她一直带着小时候的天真和善良,带着自己那颗孩童的心。在蒙马特,艾米丽遇到的几乎都是有独特癖好的“问题小人物”,从她的公寓到双风车到水果摊到每一个自动照相亭最后到自己在郊外的家,从父亲到陌生人从邻居到食客和同事,一直到最后遇见自己的爱情,艾米丽从没放弃过给予他们爱和希望。
寂寞的人可以很容易地从人群中找到那张寂寞的面孔,隐藏在举起的杯子后面,不为人所知。玻璃人老汉杜辉叶说,在他20年的20幅雷诺阿画作里,最难的便是人群中那张似有似无的孤单的面孔,“她小时候没什么朋友”,其实这就是遇到真爱之前的艾米丽。电影里,艾米丽改变了身边一个个寂寞的人,带给他们幸福和快乐,这一切都集中在老汉的一句话里回报给了她。“你不是脆弱的玻璃人,幸福全靠自己去争取……找他去吧。”然后,在老汉的画架上,便不再有那张寂寞的脸。因为最后艾米丽的父亲终于踏上自己的新生活,因为水果店的独臂伙计开始快乐地与人交谈,因为不尊重人的老板被恶作剧彻底整怕了,因为撕碎的快照原来是修理员的试机自拍,因为被丈夫抛弃的邻居玛德解开了心结,因为双风车的老板娘苏珊也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因为卖烟的佐芝和那酗酒的男人捅破了窗户纸,因为五十年前藏盒子的白拓图如愿和儿子生活在了一起……因为在电影叙述的48小时里,一切不如意都因艾米丽传递的爱而理顺了。在我看完电影之后,蒙马特高地就成为我心中一个神奇的所在。
看过这部电影再来蒙马特,我不再是每天从高地出发奔向景点的游客,而是留在这寻找那些出现过艾米丽的场景。坐在双风车咖啡馆要一杯喝的,面对吧台,右手边似乎是点酒的小伙子和处处找茬的追求卖烟女佐芝的酗酒男人;左手边正是男主角Nino坐的位子,而他身后就是能写反字的望着他的艾米丽。
双风车咖啡馆现在的样子保留了一部分电影中的场景,虽然桌椅的排列变了,写今日菜单的屏风和门边的储物格子没了,但还是能找到很多电影里的痕迹,咖啡机似乎没有更换过,那打啤酒的龙头光亮如新,艾米丽等Nino来找她时不停地看的那个钟表还在一个四点又一个四点地走着。
现在,艾米丽的大幅海报一直替她望着Nino的座位,好像在一直等着他出现一样。忽然,原本艾米丽脚下的地板神奇地升了起来,走出来一个穿着白上衣的店员,长得和Nino竟有几分神似。他看到我惊愕的表情,笑着说,“吓着了吧?”他向下一指,地板就慢慢落回去了,甚至看不出来那条缝是活动的。“这个,是我的魔法!”
双风车并没有叫苏珊的老板娘,也没有卖烟的柜台,我知道在现实里,可能并不存在一个叫艾米丽的姑娘,但在蒙马特寻找艾米丽,最终找到的是那颗未泯的童心。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正是这个孩子,令你我的世界美丽。
《天使艾米丽》
1973年9月3日,下午6时28分32秒。一只每分钟振翅可达14670次的苍蝇降落在巴黎蒙马特的圣文森路;同时,附近的露天餐厅,两只酒杯在台布上随风起舞;同时,巴黎祖丹路9号5楼,高拉参加完葬礼,把亡友名字从地址簿上擦除;同时,一条属于Raphaeuml Poulain有X染色体的精子从众多精子中脱颖而出,向妻子Amandine Poulain的卵子进发,9个月后,Amélie便出生了。
这是一个平静奇妙的世界:同一个时间,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事物,会在不同的地方发生微小平凡的变化,他们在空间的维度彼此独立,在时间的维度不经意交汇,然后一起构成整个世界,而生活就在这如水的光阴里,一分一秒,向前,流逝。
蒙马特 = 艺术区
蒙马特这座巴黎北部 130 米高的小山并非因为艾米丽才出名,自19世纪以来,凭借这里低廉的房租和独特的艺术气息,蒙马特是很多艺术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我们熟知的莫奈、梵高,毕加索、雷诺阿和达利等艺术家都在蒙马特有自己的画廊或者工作室。其中雷诺阿的《船上午餐》成为《天使艾米丽》电影中玻璃人的临摹作品,应该与蒙马特有着某种联系。另外,毕加索的名作《阿维尼翁少女》也是在蒙马特高地所做,虽然他的博物馆在巴塞罗那,可那并不是他辉煌的时代,在来到巴黎之后毕加索一鸣惊人,成为唯一一位活着看到自己作品被收入卢浮宫的艺术家,不得不说蒙马特高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我看来,圣心教堂比圣母院更有艺术气息,这是巴黎市区最早照到阳光的地方。朝阳点亮了城市的天空,也给圣心教堂镀上一层金边。清晨是这里最美的时刻,大教堂里安静异常,僧侣们刚刚完成晨祷,牵着小狗的男人走在围墙下,孩子在朝阳里追逐鸽子,晨跑者从树林中跑出又跑进下一片树林,艺人穿上白袍,在站定前和清洁工人快乐地交谈着……看起来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大本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癖好和埋藏于心的秘密。
阳光逐渐洒满整个巴黎,天完全亮了,大索道带上来更多的游客,牧师夹着公文包快步走进教堂,清洁工人不知何时离开了,艺人定在那里像一座雕塑,鸽子飞到了树上,喷泉开始喷水,旋转木马也开动起来,那个Nino接电话的地方,并没有电话亭。48小时的故事结束了,96个小时的旅程也临近尾声。踩着搁脚的碎砖马路,我快步走向12号线的Abbesses车站,经过艾米丽第一次看到Nino的站台角落,登上了离开的列车。艾米丽和蒙马特都已成为我内心的一部分,伴着手风琴和钢琴轻快的节奏,时刻告诉我,把爱和希望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