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太笨拙
近颇喜欢严歌苓的书,昨天把《一个女人的史诗》看完了,觉得该写点什么东西。
田苏菲是书中的主人公,她这一生是为爱燃烧的一生。她跟欧阳萸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跟随泼辣母亲长大的破落人家的女儿,一个是书香世家的小公子,真真像金粉世家,不过她不是冷清秋。全身上下透露出一股不害羞的劲儿,所以在那个年代,她就敢在欧阳萸里的书里夹上“我想嫁给你”的纸条,为了欧阳萸公然拒绝组织上安排的婚姻,拒绝成为旅长夫人。但她这一生爱欧阳萸爱的又十分笨拙,她永远懂不了他所说的含蓄,懂不了他眼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懂不了为什么没有饭吃也要在屋里插一束百合。她深知他是为了孩子才会跟她结婚,知道他不爱她,所以她疑神疑鬼,见到他的眼光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停留多过两秒钟她都会吃醋,即便如此碰到跟欧阳萸气场相似的人,她总会想欧阳萸跟她在一起会更加开心吧。为了欧阳萸高兴,她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借公款供欧阳萸的狐朋狗友吃喝,为了欧阳萸能吃上肉菜,她可以连续几晚上站在又脏又冷的泥水中抓癞蛤蟆,作为话剧演员的她,知道脸就是她的命,她也愿意癞蛤蟆的毒汁溅到脸上。可是,她怎么会明白,她费尽苦心维系的欧阳萸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那样的快乐仅仅是让他不寂寞,可以不面对她而已。两个人都有过精神的出轨,每当这时田苏菲都以为她们会离婚,可是都没有。
田苏菲的心目中,欧阳萸就是她的世界。文革中,欧阳萸终于为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付出了代价,但是田苏菲依旧对他不离不弃。别人让她发表声明脱离关系,她笑笑。她被他拖累的没有戏可演,没有饭可吃,但是她依旧守候在他身边。当年的都旅长不无遗憾的对苏菲说,如果当年你跟了我,怎么会吃今天的这些罪。苏菲不禁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还会不会做同样的选择。答案是肯定的:会。欧阳萸是她一生的信仰,她怎么会放弃自己的信仰。
书里面不仅有笨拙爱着欧阳萸的田苏菲还有爱着田苏菲的都汉,就像田苏菲说的“我上辈子欠你欧阳萸的,都汉上辈子欠我的”。就算田苏菲背弃了他,都汉前两年恨她,但是又不能让自己不爱她。所以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还是命令自己一个营的兵去看她的戏。
一开始并不喜欢田妈妈那个人,老太太要面子要了一辈子,最后为了女儿女婿去向自己的老对头借钱,甚至抵押了自己一辈子唯一值钱的两件红木家具。开口借钱这对一杯子刚强的老太太该是多大的难堪。老太太一生勤劳就连最后都是咽气在锅台旁。
最困难的时期往往是人性暴露的最彻底的时期,正像文中所说,灾年是文学家的丰收年,因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性。
田苏菲是书中的主人公,她这一生是为爱燃烧的一生。她跟欧阳萸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跟随泼辣母亲长大的破落人家的女儿,一个是书香世家的小公子,真真像金粉世家,不过她不是冷清秋。全身上下透露出一股不害羞的劲儿,所以在那个年代,她就敢在欧阳萸里的书里夹上“我想嫁给你”的纸条,为了欧阳萸公然拒绝组织上安排的婚姻,拒绝成为旅长夫人。但她这一生爱欧阳萸爱的又十分笨拙,她永远懂不了他所说的含蓄,懂不了他眼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懂不了为什么没有饭吃也要在屋里插一束百合。她深知他是为了孩子才会跟她结婚,知道他不爱她,所以她疑神疑鬼,见到他的眼光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停留多过两秒钟她都会吃醋,即便如此碰到跟欧阳萸气场相似的人,她总会想欧阳萸跟她在一起会更加开心吧。为了欧阳萸高兴,她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借公款供欧阳萸的狐朋狗友吃喝,为了欧阳萸能吃上肉菜,她可以连续几晚上站在又脏又冷的泥水中抓癞蛤蟆,作为话剧演员的她,知道脸就是她的命,她也愿意癞蛤蟆的毒汁溅到脸上。可是,她怎么会明白,她费尽苦心维系的欧阳萸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那样的快乐仅仅是让他不寂寞,可以不面对她而已。两个人都有过精神的出轨,每当这时田苏菲都以为她们会离婚,可是都没有。
田苏菲的心目中,欧阳萸就是她的世界。文革中,欧阳萸终于为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付出了代价,但是田苏菲依旧对他不离不弃。别人让她发表声明脱离关系,她笑笑。她被他拖累的没有戏可演,没有饭可吃,但是她依旧守候在他身边。当年的都旅长不无遗憾的对苏菲说,如果当年你跟了我,怎么会吃今天的这些罪。苏菲不禁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还会不会做同样的选择。答案是肯定的:会。欧阳萸是她一生的信仰,她怎么会放弃自己的信仰。
书里面不仅有笨拙爱着欧阳萸的田苏菲还有爱着田苏菲的都汉,就像田苏菲说的“我上辈子欠你欧阳萸的,都汉上辈子欠我的”。就算田苏菲背弃了他,都汉前两年恨她,但是又不能让自己不爱她。所以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还是命令自己一个营的兵去看她的戏。
一开始并不喜欢田妈妈那个人,老太太要面子要了一辈子,最后为了女儿女婿去向自己的老对头借钱,甚至抵押了自己一辈子唯一值钱的两件红木家具。开口借钱这对一杯子刚强的老太太该是多大的难堪。老太太一生勤劳就连最后都是咽气在锅台旁。
最困难的时期往往是人性暴露的最彻底的时期,正像文中所说,灾年是文学家的丰收年,因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