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历史与折纸的历史
纸语
(一)蘑菇万年 水杉千岁
你能听到的历史124年
你能看到的历史162年
你能品味的历史428年
你能摸到的历史
你能摸到的自然
世界上现在还活着的最大的生物是植物
加州红杉 重达2000吨
世界上现在还活着的最古老的生物以植物居多
日本矢久岛绳纹杉 2180岁
格陵兰岛地图地衣 3000岁
东俄勒冈州重蜜环菌2400岁
多巴哥海岸的脑珊瑚 2000多岁
南非的林波波省萨格尔猴面包 2000多岁
格兰云杉 9550岁
世界上现在还活着的最古老的生物是菌类
西伯利亚放线菌 大约在40万岁 到60万岁
(二)灞桥纸
考古学上最早的“中国纸”
1957年, 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公元前2世纪, 世称灞桥纸 。
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作技术原始,质地粗糙,不便于书写。
(三)蔡伦纸
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刘肇称帝。
《后汉书•蔡伦传》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
(四)亚洲
西汉时,纸就已经传播到朝鲜。7世纪,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已经为中国文人所喜用。
公元610年,朝鲜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与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日本人称昙征为纸神。
注 :很多书上说成是朝鲜高僧,显然是错误的,那是把高句丽和高丽弄混了。高句丽是朝鲜半岛三国高丽、百济和新罗更北部的一个国家,疆域基本在中国东北境内,现在已经正式将高句丽史纳入中国古代史范畴,所以高句丽的高僧,日本的“纸神”昙征应该算是中国人而不是朝鲜人。
(五)南亚次大陆
公元9—10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并由此传入印度。
纸由绎道向河西走廊和新疆传输, 在罗布淖尔汉代烽镬遗址就曾出土过东汉末年有字的古纸。
1959年在民丰东汉古墓中发现了粘满黛粉的纸。
在公元3 世纪, 当纸还在古楼兰一带使用时, 波斯、粟特商人已将纸带到波斯、伊拉克、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
其中印度是较早地掌握中国造纸技术的国家。史料已证明, 克什米尔是这种技术的传播中心。因为克什米尔离新疆和田很近, 处于中印古交通的要冲, 那里的离希拉早就建有造纸工场。不久, 造纸技术又传到邻近的锡亚尔科持。
1 9 3 1 年在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发现了梵文古纸即是一个证明。
除此而外, 促使纸传入到恒河流域的另一个因素是63 9一6 70 年畅通的中印藏道。
纸首先通过西藏传入喜玛拉雅山南麓, 再逐步扩展到南亚各地。
(六)欧洲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8世纪751年),中国军队在怛逻斯战役中遭到了阿拉伯军队和突厥联军的包围,大约有两万多士兵被俘虏,其中包括很多造纸工匠,纸也就是在这时候传入了穆斯林世界。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境内)建立了中东第一个造纸作坊,794年巴格达出现中东第二个造纸作坊。
12世纪初传入西班牙。13世纪传入意大利。14世纪传入法国、德国并最终传遍欧洲,美洲。但到17世纪时,欧洲造纸术仍然只是中国宋代的水平。
乾隆年间,在清廷任职的法籍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造纸术绘制成图,寄回巴黎,从此先进的中国造纸技术才在欧洲传播开来。
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刘易斯•罗伯特发明机器造纸,从而超越了中国。
日本折纸
今天折纸虽然普遍于世界各地,然而最普及的地方还是日本。日本人把折纸当做自己国粹,中小学开设必修的折纸课程。在日本人看来,折纸很有利于培养艺术素质和创造力。日语发音里“折”是“ori”,“纸”是“gami”,全球普遍采用的“折纸”英文名“origami”便是根据了日本的发音。
关于折纸文物最早的记载也是18世纪以后,江户时代的一些浮世绘作品反映了折纸在日本的情况。1797年,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的僧人义道一円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纸书《秘传千羽鹤折形》并将之出版。
日本人把折纸视为他们的国粹之一。折纸是全国小学的必修科目。他们认为除了可保存固有的文化外,通过折纸可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
在公元1200年左右,日本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纸模型。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交换自己的刀和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来证明友谊。
室町幕府时期,纸成为廉价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时期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母亲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
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
阿拉伯折纸
唐玄宗天宝十年,纸也就是在这时候传入了穆斯林世界。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处于文化鼎盛时期的阿拉伯人独立发展了折纸艺术,他们为折纸所做的最大贡献在于,将欧洲几何学原理运用到折纸中,并且利用折纸来研究几何学,这是折纸与数学相结合的开始。
不过由于宗教的关系,禁止偶像崇拜的阿拉伯人不允许折纸人,而在同时期的日本,纸偶则是折纸的主要形式。
西班牙折纸
公元8世纪摩尔人进入欧洲,也将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到了尚处于西哥特人野蛮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欧洲人正是在那时第一次学到了折纸。西班牙人非常喜好从摩尔人那里学来的折纸艺术,并将之发展成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还传播到广大的西属殖民地,今天阿根廷人对折纸的热诚,正是始于西班牙统治时期。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Ismael Adolfo Cerceda原来是表演飞刀的名演员,通过折纸来保持镇静,但是他在折纸方面的才华使得他成为少数几个西方现代折纸的奠基人,并且激励起了更多的阿根廷人去学习折纸。
德国折纸
从19世纪开始,折纸与自然科学也走到了一起,开始在西方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工具。包豪斯建筑学院的Laszlo Moholy Nagy创立了用折纸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学前教育创始人,德国杰出的教育大师Friedrich Froebel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在他创办的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勃兰登堡幼儿园中开设折纸课程,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
国际折纸学术会议
解决在折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数学之迷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第一任英国折纸协会会长,南非著名的魔术师Robert Harbin则把折纸用于他的魔术表演,他在1956年出版的著作《Paper Magic》风靡西方,无论对魔术还是对折纸来说,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大约在19世纪晚期,第一次国际折纸学术会议在巴黎举行。后来又分别在阿根廷和纽约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现代折纸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折纸大师,如日本的吉泽章,本多功以及西方的Ligia Montoya与Adolfo Cerceda。被日本奉为“国宝级艺术大师”的吉泽章在1950年前后创作出了大量充满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的折纸作品,完全改变了世人对折纸的看法。他和美国的Sam Randlett一起发展一套国际通用的折纸图解术语,使得折纸可以方便地通过图解传播而且没有文字障碍。在他的影响下,西方人对折纸的热情高涨,许多国家都很快成立了自己的折纸协会。
20世纪80年代,进入暮年的吉泽章又创造了湿折法,在开始折纸之前将纸湿润,成型之后再把它晾干,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折纸的精确程度,使得以前一些看似很难完成的折法变为可能,折纸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龙神
日本人神谷哲史,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龙神”,龙神是他用一张2mX2m的白纸完成。
他表示,这样的东西,不想再做第二遍了。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09对外汉语 2009221102410012 余一红
折纸的历史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2 15:01:45
(一)蘑菇万年 水杉千岁
你能听到的历史124年
你能看到的历史162年
你能品味的历史428年
你能摸到的历史
你能摸到的自然
世界上现在还活着的最大的生物是植物
加州红杉 重达2000吨
世界上现在还活着的最古老的生物以植物居多
日本矢久岛绳纹杉 2180岁
格陵兰岛地图地衣 3000岁
东俄勒冈州重蜜环菌2400岁
多巴哥海岸的脑珊瑚 2000多岁
南非的林波波省萨格尔猴面包 2000多岁
格兰云杉 9550岁
世界上现在还活着的最古老的生物是菌类
西伯利亚放线菌 大约在40万岁 到60万岁
(二)灞桥纸
考古学上最早的“中国纸”
1957年, 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公元前2世纪, 世称灞桥纸 。
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作技术原始,质地粗糙,不便于书写。
(三)蔡伦纸
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刘肇称帝。
《后汉书•蔡伦传》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
(四)亚洲
西汉时,纸就已经传播到朝鲜。7世纪,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已经为中国文人所喜用。
公元610年,朝鲜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与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日本人称昙征为纸神。
注 :很多书上说成是朝鲜高僧,显然是错误的,那是把高句丽和高丽弄混了。高句丽是朝鲜半岛三国高丽、百济和新罗更北部的一个国家,疆域基本在中国东北境内,现在已经正式将高句丽史纳入中国古代史范畴,所以高句丽的高僧,日本的“纸神”昙征应该算是中国人而不是朝鲜人。
(五)南亚次大陆
公元9—10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并由此传入印度。
纸由绎道向河西走廊和新疆传输, 在罗布淖尔汉代烽镬遗址就曾出土过东汉末年有字的古纸。
1959年在民丰东汉古墓中发现了粘满黛粉的纸。
在公元3 世纪, 当纸还在古楼兰一带使用时, 波斯、粟特商人已将纸带到波斯、伊拉克、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
其中印度是较早地掌握中国造纸技术的国家。史料已证明, 克什米尔是这种技术的传播中心。因为克什米尔离新疆和田很近, 处于中印古交通的要冲, 那里的离希拉早就建有造纸工场。不久, 造纸技术又传到邻近的锡亚尔科持。
1 9 3 1 年在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发现了梵文古纸即是一个证明。
除此而外, 促使纸传入到恒河流域的另一个因素是63 9一6 70 年畅通的中印藏道。
纸首先通过西藏传入喜玛拉雅山南麓, 再逐步扩展到南亚各地。
(六)欧洲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8世纪751年),中国军队在怛逻斯战役中遭到了阿拉伯军队和突厥联军的包围,大约有两万多士兵被俘虏,其中包括很多造纸工匠,纸也就是在这时候传入了穆斯林世界。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境内)建立了中东第一个造纸作坊,794年巴格达出现中东第二个造纸作坊。
12世纪初传入西班牙。13世纪传入意大利。14世纪传入法国、德国并最终传遍欧洲,美洲。但到17世纪时,欧洲造纸术仍然只是中国宋代的水平。
乾隆年间,在清廷任职的法籍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造纸术绘制成图,寄回巴黎,从此先进的中国造纸技术才在欧洲传播开来。
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刘易斯•罗伯特发明机器造纸,从而超越了中国。
日本折纸
今天折纸虽然普遍于世界各地,然而最普及的地方还是日本。日本人把折纸当做自己国粹,中小学开设必修的折纸课程。在日本人看来,折纸很有利于培养艺术素质和创造力。日语发音里“折”是“ori”,“纸”是“gami”,全球普遍采用的“折纸”英文名“origami”便是根据了日本的发音。
关于折纸文物最早的记载也是18世纪以后,江户时代的一些浮世绘作品反映了折纸在日本的情况。1797年,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的僧人义道一円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纸书《秘传千羽鹤折形》并将之出版。
日本人把折纸视为他们的国粹之一。折纸是全国小学的必修科目。他们认为除了可保存固有的文化外,通过折纸可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
在公元1200年左右,日本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纸模型。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交换自己的刀和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来证明友谊。
室町幕府时期,纸成为廉价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时期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母亲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
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
阿拉伯折纸
唐玄宗天宝十年,纸也就是在这时候传入了穆斯林世界。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处于文化鼎盛时期的阿拉伯人独立发展了折纸艺术,他们为折纸所做的最大贡献在于,将欧洲几何学原理运用到折纸中,并且利用折纸来研究几何学,这是折纸与数学相结合的开始。
不过由于宗教的关系,禁止偶像崇拜的阿拉伯人不允许折纸人,而在同时期的日本,纸偶则是折纸的主要形式。
西班牙折纸
公元8世纪摩尔人进入欧洲,也将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到了尚处于西哥特人野蛮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欧洲人正是在那时第一次学到了折纸。西班牙人非常喜好从摩尔人那里学来的折纸艺术,并将之发展成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还传播到广大的西属殖民地,今天阿根廷人对折纸的热诚,正是始于西班牙统治时期。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Ismael Adolfo Cerceda原来是表演飞刀的名演员,通过折纸来保持镇静,但是他在折纸方面的才华使得他成为少数几个西方现代折纸的奠基人,并且激励起了更多的阿根廷人去学习折纸。
德国折纸
从19世纪开始,折纸与自然科学也走到了一起,开始在西方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工具。包豪斯建筑学院的Laszlo Moholy Nagy创立了用折纸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学前教育创始人,德国杰出的教育大师Friedrich Froebel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在他创办的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勃兰登堡幼儿园中开设折纸课程,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
国际折纸学术会议
解决在折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数学之迷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第一任英国折纸协会会长,南非著名的魔术师Robert Harbin则把折纸用于他的魔术表演,他在1956年出版的著作《Paper Magic》风靡西方,无论对魔术还是对折纸来说,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大约在19世纪晚期,第一次国际折纸学术会议在巴黎举行。后来又分别在阿根廷和纽约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现代折纸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折纸大师,如日本的吉泽章,本多功以及西方的Ligia Montoya与Adolfo Cerceda。被日本奉为“国宝级艺术大师”的吉泽章在1950年前后创作出了大量充满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的折纸作品,完全改变了世人对折纸的看法。他和美国的Sam Randlett一起发展一套国际通用的折纸图解术语,使得折纸可以方便地通过图解传播而且没有文字障碍。在他的影响下,西方人对折纸的热情高涨,许多国家都很快成立了自己的折纸协会。
20世纪80年代,进入暮年的吉泽章又创造了湿折法,在开始折纸之前将纸湿润,成型之后再把它晾干,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折纸的精确程度,使得以前一些看似很难完成的折法变为可能,折纸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龙神
日本人神谷哲史,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龙神”,龙神是他用一张2mX2m的白纸完成。
他表示,这样的东西,不想再做第二遍了。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09对外汉语 2009221102410012 余一红
折纸的历史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2 15:01:4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9 08: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