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倾城,红颜消
叛军攻城,隆基想必早已离开长安。宫中到处都是慌慌张张奔跑的太监宫女,大难终究来临了。我一弱女子,纵使心如钢铁,终究无能为力。身后乃是隆基为我种下的梅林,他知我生平极爱梅花,梅妃一称号乃他所赐。可惜还没有到冬天,稀疏的枝叶。但是伸展着它的枝干,不卑不亢。深井中泛着丝丝寒气,映着身后的梅树,想必到了冬天花开满枝的时候,花瓣便会落入此井。俯瞰井中身影,已经不见往日的容颜,没有无忧,没有清丽,有的只是我见犹怜的哀怨。水袖飞舞,触到肌肤柔软、光滑。仿佛是十七岁时的皮肤,想当年,我凌空一飞,惊鸿无骨惊艳于世。身后传来阵阵哀鸣,我知时辰已到,在生命逐渐从身体中抽离,我想起来可爱家乡,以及那些流离的百姓,涕然泪下。
——前言
我出生在福建莆田珍珠村,父亲将中旬饱读诗书又极富情趣,且精通医术,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受百姓景仰的颇有名望的儒医。母亲温文尔雅与父亲琴瑟和谐、多年来不改恩爱之情。
唐玄宗先天元年,在父亲、母亲的盼望中,我出生了。我乃家中的独子,父亲不因为我是女儿身,断了江家香火而不悦,反而倍加珍爱,视为掌上明珠。缘于母亲在我出生的前夜,梦见了满江的绿萍,父亲因着古乐府中“涉江采芙蓉”,给我起名讲采萍。
父亲说我我天资聪颖,三岁能诵,五岁能诗,父母爱我如珍宝,乡邻亦是对我多有夸赞。我不负父亲所望,九岁就能背诵大本的诗文;及笄之年,已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曾作“萧兰”、“梨园”、“梅婷”、“丛桂”、“风笛”、“破杯”、“剪刀”、“绮窗”八篇赋文,为人们所传诵。除去诗文外,琴、棋、书、画亦是无所不精。对着无数的诗书文章,我对父亲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父亲听闻后,总是哈哈大笑:“吾有如此之才女,乃吾之大幸矣!”母亲温柔的微笑,将我抱起,一同前往散步。
故乡的民风淳朴,年幼的我高兴地徘徊于故乡的田野间小河边。这里,有我无忧的年纪,有我随风起舞的身影,有我白玉笛婉转悠扬的声音。
尚在年幼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梅花。茫茫白雪覆盖万物,只有它们仍旧风姿绰约,抖落寒雪,散尽芳华。爱极。于是父亲不惜重金追寻各种梅树种满的我的房前屋后。自此,每当深冬临春的视界,满园的梅花竞相绽放,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我时常徜徉在梅花丛中,时而出神凝视,时而闭目闻香,日日夜夜陶醉在梅花的天地中,不畏严寒,不知疲倦。
父亲望着梅树下得我,告诉我花品即是人品。我应当牢牢记住梅花的气节,高雅娴静,梅花的性格乃是坚贞不屈,刚中有柔,美中有善。
母亲时常告诉我那秀丽雅致的容貌、苗条修长的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
我快活的笑,在梅树下跳着我的惊鸿舞,一圈又一圈的旋转,任花瓣飘洒在我的身上和头发上,笑声肆无忌惮的回荡在这片梅林。
岁月飞逝,十七岁时俨然到了待嫁的年纪,上门提亲的人踏破我家门槛,父亲一向视我珍贵,让我自己挑选如意郎君。可是我却一个都没有相中,直接对父亲说,“若是没有遇见我喜欢的,女儿就终身不嫁了。”父亲面对我的固执只有无奈:“你个小女,破难伺候。罢了,由得你自己的意愿吧!”
那一年,我十七岁,正值开元盛世。
那一年,我遇到一个道士,他见到我就说,“小姐骨骼清奇,怕有非凡之名矣,必等荣华之位。只是……”
“我乃书香门第,哪儿来的非凡命运,哪儿来的牛鼻老道,莫在此儿胡诌了。”未待他说完,我就打断他的话。
只是风声传得紧,这么我的非凡命运就这般一传十,十传百,使得人尽皆知。
某日,我归家中,却见加家中来了许多生人。也是第一次,我见到了高力士,那个皇帝老儿身边的红人。原来,他此行是为了在民间为玄宗遍寻美女,只因听见了乡间传言,于是亲赴莆田。
父亲舍不得告诉我:“早知如此,我宁愿你和其他平凡的女孩儿一样。”
母亲哭着将我搂进怀中。
我麻木,愣怔在那,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深知一入宫门深似海,哪还有我的自由可言?
人生际遇还真是离奇的很,只因了一个江湖老道的胡言乱语,我的命运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父亲,幼时孩儿面对江山文字曾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而如今就让我陪伴君王身边吧,至少可以规劝君王勤政爱民,让老百姓们永远都过着天下太平的日子。”面对面前老泪纵横的父亲,我只有如此才能令父母亲心安。
择日,我便随高力士入宫,他以重礼相聘,携我回长安。
到长安时,正值梅花盛开之际,他早已探知我性喜梅花,特意在梅林深处为我安排下酒宴,请皇上前来临视。
我不知道他的秘密安排,只是在他安排的梅林里面徘徊。那天,我穿着白衣长裙,凉风微微拂,清香袭面而来。梅花的清香中,我不由自己的陶醉,竟然没有发现身旁来了人。
待到发觉有人走近,转头望去,只见是一个壮年男子,威严的目光和高贵的气质深藏在眉宇之中。我忘记了行礼,只是含羞低眉,立在一株盛开的白梅之下。他缓缓的用手勾起我的下巴,说道,“美人如梅,梅如美人。”那一刻,我深知,我将沉陷于他的话语之中,沉陷在眼前这个高贵男人的温柔陷阱之中。同时,我也沉沦于一场所谓爱情的阴谋之中。
那日,梅林中,他开怀畅饮,我陪在他的身侧,他目光如水,温柔的注视我。
高力士呈上白玉笛,我朱唇轻启,吹出一段梅花落。一时忘情,就 任着自己的性子吹奏,听到自己吹出的笛声清越婉转的徘徊于落花纷飞的梅林之中,一群鞋边沾着几片花瓣。裙带纷飞。琼楼玉宇兮,焉不知天上人间?
随后,纵情深处,他由命我献舞,我挥动衣带,慢慢起舞,如飘落的花瓣一般轻盈,惊鸿舞由此进入宫廷。
他对我如获至宝,大加宠幸,封为为梅妃,并且同父亲一般,名人在我所住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后宫佳丽虽多,但他已不复他顾。
他的宠爱集我于一身。随王伴驾,日夜不离。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他向文武百官显耀我的美貌及才华,在花萼楼设宴庆贺。一个伶俐的宫女向诸官报禀下面由梅妃表演《惊鸿舞》时,宴会上顿时雅雀无声,人们屏住气,等待着一睹传说中我的风采。我穿着长袖舞衣,披着长巾,拖着长裙,轻轻盈盈地走出。随着拍板、箫、方锣等乐器的奏乐声四起,我开始像天上的飞鸿一样翩翩起舞。听见下面传来一阵阵轻声的喝彩、赞叹。乐声象急速跳动的珍珠,节奏越来越快。我开始旋转,越来越快。刹那间,人们仿佛只能看见一片彩云浮动。鹤唳似的一长乐声,全曲终了,我也定格在那个翩若惊鸿的舞姿上。他冲着我笑,满意于他的妃子有让他的臣子瞠舌的才艺。底下诸臣惊艳之余,上奏,“早已耳闻梅妃才高,入宫前所作八赋,翰林诸臣无不赞叹称绝,既然娘娘酷爱梅花,何不即景作诗一首?”
他冲我微笑,于是我道,“臣妾乡野陋质,怎能有大雅之作,谨以咏梅花小诗一首,为各位佐酒。”于是信口吟道: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
早晚闻幽香,香飘十里长。
忽然内臣报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求见,这两位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儒官,因听说梅妃爱梅,又能吟诗作赋,心生敬慕,特挑选了当地的奇梅百品。星夜兼程,送到长安晋献。梅妃和玄宗都十分高兴,命人植在梅妃院中,重赏了韦应物和刘禹锡,并把梅妃所写咏梅诗赐予二人品尝,两位大家读后赞道:“果然诗如其人,是仙中女子呀!”玄宗笑语诸王道:“朕妃子乃是梅精,吹白玉笛,做《惊鸿舞》,一座光辉。”玄宗又道:“既观妙舞,不可不快饮。今有嘉州进到美酒,名瑞露珍,其味甚佳,当共饮之。”随命梅妃为诸王斟酒。当时宁王已有醉意,起身接酒,不觉一脚踢着了梅妃的绣鞋。梅妃认为是宁王故意调戏自己,不由地大怒,顿时回宫。玄宗未知情由,问内侍道:“梅妃为何不辞而去?”待久不至,便遣内侍宣召,内侍回奏道:“娘娘珠履脱缀,换了就来。”待至酒阑席散,梅妃始终不至。玄宗亲往视梅妃,妃正睡着,闻御驾还视,急忙起床,拽衣相迎,梅妃道:“一时胸腹不适,不能起身应召。”玄宗道:“既如此罢了。”宁王因梅妃退回,惊得魂不附体,恐她转白玄宗,必至加谴,密地差人请杨回来商议。杨回授以密计,宁王甚喜,次日即入宫请罪,肉袒膝行,请罪道:“蒙皇上赐宴,力不胜酒,失措触了妃履。臣出无心,罪该万死。”玄宗道:“此事若计论起来,天下都道我重色,而轻天伦了。你既无心,朕亦付之不较。”宁王叩头谢恩而起。
他宠我,爱我,日日关心着我。在深海的宫廷中,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他是我的丈夫,是天下百姓的君主。他是温柔体贴,又是高高在上。
十年间,我的言行举止,收到文武百官的称赞。因为我一直谨记年少时的愿望以及对父亲的允诺:定会规劝君王勤政爱民,勤以治国。
还记得有一日,我们在梅阁。因为我自小精于棋艺,于是两人对弈,他屡屡败北。因而心中极为不悦。我起身对他笑道:“此为雕虫小技,误胜陛下,请不要放在心上;陛下心系四海,力在治国,贱妾哪里能与陛下争胜负呢!”他心中释然,又开始笑着再下一盘。
他专宠我十年之久,这期间,我每常规劝他以德治国,他倒也勤于政务,整个国家继续保持着开元盛世的强盛,
只是,我没有想到,他是万人之上的君王,十年间,只对着一副面庞,终归是会生厌的吧。自古有人云“以色示人,安能长久?”都说“色衰而爱弛。”可是我才只有二十七岁。在我面庞傻瓜还看不到岁月的痕迹。红颜未老恩先断,而我,面对的正是这样的境况吧。
开元二十八年,玄宗皇帝在华清池洗浴,在回宫的走廊上,发现了一个女子。这女子隔着廊儿,在花窗下斜倚着。看那女子背着身子,云髻半偏,衬着柔软的腰肢,已是动人心魄;待她一回过脸来,那半边腮儿,恰恰被一朵芙蓉花儿掩住,露出那半面粉颊来,使人分辨不出是花儿,还是人面。这女子不知不觉把玄宗的魂儿绊住,玄宗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那女人似有意吊他的胃口,且不即不离地往前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总与玄宗保持着一段距离,害得宦官高力士也只好跟着走,这害得唐玄宗神魂颠倒的女人就是杨玉环。杨玉环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的蜀州,在东都洛阳长大。她本是玄宗皇帝儿子寿王的妃子,这次是随寿王到华清池避暑。他一见杨玉环即刻倾心,当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一脸倦意地对高力士感叹道:“这美人儿真可爱!叫朕心下好难抛!” 高力士赶紧奏道:“万岁如果喜欢那杨氏,奴才替万岁爷去召进宫来见一面儿。”玄宗叹气说:“我们翁媳见一面儿有什么意思,眼见这相思病害到底了!”见玄宗如此说,高力士眼珠一转便得了主意,抢上一步,附在玄宗耳边说出一番话来,玄宗听了连声称赞:“好主意!好主意!就按你的主意去办。”于是高力士把万岁爷的意思告诉了杨玉环,并劝她丢下寿王,进宫去得万岁爷的宠爱。聪明的杨玉环,本来就不知足,心比天还高,享荣华的心重,爱寿王的心薄。她在华清池宫中,见皇帝对着她露出痴痴颠颠的样子来,不觉也感动了她的柔肠,爱上了玄宗,决意与寿王分手。于是杨玉环离开了寿王,按照高力士的精心安排,先到内宫的太景观做了一个女道士,起名杨太真,过渡一下便被接进唐玄宗的宫中,这样,既消除了人们对玄宗乱伦的看法,又名正言顺地娶了美人。册立她为贵妃。我心有不甘挥笔提诗一首送给玄宗,诗云: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如我所料,这首诗终于被杨贵妃看到,“冰肌”聪明的她随即取一锦笺,当即回赠一首: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唐玄宗为她的诗鼓掌称好,而我却深知诗中的含意实乃我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怎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妍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是喜新厌旧,把自己的感情重心转到了杨贵妃,我日渐感受到了冷落。势头正盛的杨贵妃誓将剩勇追穷寇,有机会就在唐玄宗面前数落我的种种过错。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强的风不是台风,而是枕边风,一来二去,皇上终于把我迁入上阳东官,过着形同冷宫的日子
回首看看昨天还拥我在怀的皇上,他脸上是那样的一种惊艳倾慕,是从未如此对我过的表情。他对她迎上去,那样不可置信地迎上去。我苦笑,退出那长长的宫殿。我退出的,还有那个我昙花一样的爱情和我深爱的男子。
一日,玄宗至翠华西阁,偶见梅枝枯萎,想起我来,便命高力士至上阳宫宣召我入宫去。玄宗见我面庞清瘦,腰围减损,早已心下恻然,待我行礼大拜之时,忙亲自扶住,意欲好言温存,偏一时相对无言。
“贱妾负罪,将谓永捐,不期今日又得睹天颜。”
玄宗双手捧着我面庞细看,温柔如故:“妃子花容,略觉消瘦了些。”
我顿觉委屈:“如此情怀,怎免消瘦?”
玄宗道:“瘦便瘦,却越觉清雅了。”
我闻之笑道:“只怕还是肥的好哩!”
玄宗也笑道:“各有好处。”随后命宫女进酒,与我同饮。两下里追叙旧情,不知不觉的已是入夜。酒意已酣,便随我进房。我俩重叙旧情,不觉已经天亮。
正在酣寝的时候,忽听外面有声响,常侍飞报杨妃已到阁前。玄宗披衣,抱我藏在夹幕间。外面已娇声答道:“天光早明,皇上为何尚未视朝?”
玄宗支吾道:“还是妃子来得早。”杨妃诘问道:“陛下恋着何人,至此时尚未临朝?”玄宗道:“朕……朕稍有不适,未能御殿,特在此静睡养神。”
贵妃冷笑道:“陛下何必戏妾,贱妾闻梅精在此,特此相望。”
玄宗道:“她已废置东楼。”
贵妃道:“藕断丝连,人情皆是,如陛下未曾同梦,妾请今日召至,与妾同浴温泉。”
玄宗道:“此女久已放弃,怎容复召?”
玄宗只是看着左右,无语可答。杨妃见床下有凤舄一双,玄宗一急又从怀中掉下翠钿一朵,杨妃怒道:“御榻下有妇人珠舄,枕边有金钗翠钿,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睡至日出,还不视朝,满朝大臣,待朝已久,到了红日高升,尚未见陛下出朝,总道为妾所迷,妾实担当不起。”玄宗脸红道:“今日有疾,不能视朝。”杨妃怒甚,将金钗翠钿掷于地,一怒之下,出宫回了娘家。玄宗见贵妃已去,又欲将我呼出,再叙情愫,却不知小黄门见杨妃势急,恐生余事,早已步送我回宫。玄宗大怒,竟拔出壁上宝剑,把小黄门杀死。哄劝杨玉环回宫去了。
我心生悲凉。他为何会选杨玉环?君王之爱,难道就是那般不可信吗?那个叫玉环的女子就那样快的占据了他的心,将我挤得丝毫不剩吗?他们难道就如此约定三生,他们在天比翼,在地连理。那么我呢?他将置我于何地?选择了被君王遗忘,被历史遗忘,被爱情遗忘吗?
曾经那个愿为我在宫前宫后种满梅树的人在哪里,曾经那个在床畔与我结发的人在哪里?曾经那个温柔的目光又遗失在了何处?他的心,此时,早已只剩下杨玉环了吧。
曾经他爱我如至宝,喜欢我的瘦,喜欢我的静,喜欢我的雅,喜欢我的与世无争。而如今,他喜欢杨玉环,喜欢她的胖,喜欢她的动,喜欢她的媚。喜欢她的风风火火。我,被彻底遗忘在冷宫之中。已过花甲之年的皇上,十几年前面对我的孤芳自赏、淡雅润静,不免意兴阑珊;但是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性感的体态充满了逼人的诱惑,还有她那热烈的情感。媚人的眉目、活泼的性格,就像是一团炽烈的火焰,深深地吸引着原本就充满活力,不甘衰老的皇上。
。这里是上阳东宫,无数被皇上厌倦的嫔妃宫女所住的地方。与冷宫无异。没有恩宠,只有思念;没有君恩,只有哀怨。我在这里究竟多少年了?看着菱花镜中自己的面庞一日日没有了神采,梳着白玉梳下有几缕开始变白的青丝。十年了,我已经住在这上阳东宫中十年了。十年中,我几乎再未见到他,再未听他说过一句温情话儿。思来想去,便命宫人请来了高力士, “将军曾侍奉皇上,可知皇上还记得有江采苹么?”
高力士道:“皇上自然是惦念南宫,只因碍着贵妃,不便宣召。”
听闻此言心中略觉宽慰“我记得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废,曾出千金赂司马相如,做《长门赋》上献,今日岂无才人?还乞将军代为嘱托,替我拟《长门赋》一篇,以求圣上能再重顾于我。”
高力士恐怕得罪杨妃,不敢应承,只推说无人解赋。又说:“娘娘善诗赋,何不自撰。我当即援笔蘸墨,立写数行,折起来,并从箧中凑集千金,赠与高力士,托他进呈。高力士便推却,只好持去,待杨妃不在时悄悄地呈与玄宗。玄宗展开一看,题目是《楼东赋》。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
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
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
笙歌赏燕,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
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玄宗皇帝反复看过,想起我的种种好处,心里很是怅然,但又不敢来见我。
一旦明白,我也知道我的爱情,终究被男人的薄幸践踏。骄傲如我,不能忍受这样的遭遇,于是深锁心门,不为宫廷里的人事所动。我已经被他冷落,我不能由着我的尊严也被人侮辱,他的转变,让我失去了我所有的爱情的信任和憧憬。宫廷中的斗争仍然在继续,但是,心早已在失去爱情后,变得没有一丝波澜。
被贬入上阳东宫,被削宫女,被冷眼,我一笑而过。这些早已伤不到我了,因为我真正在意的东西早已碎了。哀莫大于心死。在上阳宫中,我终于开始细读长门怨。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君王,不都是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愁?娥眉也曾有人妒,只是阿娇的深情只被别人说成了妒妇。
流芳千古的霓裳羽衣舞宴,嫔妃纷纷,我却没有去。不因嫉妒,只是不愿想起花萼楼前昔日的惊鸿。我的心给了那个薄幸的男子,却被他轻掷。妾已将身嫁与,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他看到了我的缺席。或许是年迈的感伤,或许是一时的心起,又或许是曾经的怜爱还在心中留下了浮光掠影、惊鸿一瞥。不知道他在花萼楼上霓裳羽衣之中,是否有些微的走神?是否想起若干年前的惊鸿。
宴罢回宫,当然还是与杨妃共度,但却密封了一斛珍珠,托了宫女,给我。
我的皇上啊,你曾经是我十年的知己。怎么会?怎么会如此不了解我?一斛珍珠又如何安慰我此时已经被你伤害得残破的心呢?杨家的兄弟姐妹皆列士,我不妒忌,也不求。虽然我年迈清高的父母还在家乡只是日夜期盼女儿可以幸福。华服美宴珠宝我也不求,虽然在上阳东宫中,已经多年没有裁制新的衣裳。十年的相处相知,难道你还不了解我?这珍珠如何安慰我的孤寂呢?我要的不是珍珠,不是荣华富贵,不是权势利益,我要的只是一个爱我如一的男人。微笑地提笔,素红的小笺上写着簪花小楷,我自幼临卫夫人的自,这自也有了那么一种超然清高的孤傲:
柳叶双眉久不扫,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将这一纸素笺和珍珠还给了宫女,让她捎还给你。不是我藐视你帝王的权威,不是我抗旨。只是你连赐予臣妾的珍珠都要秘密送来,如何叫我接受,如何叫我不心痛。那个女人,你竟怕她到那种地步吗?还是,你在乎她的吃醋?
这一番拒绝就是别离。永久的,你夜夜笙歌,君王从此不早朝,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又如何再度忆起与我一起的时光,我又如何面对我的誓言?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红颜未老,君恩早断,在那么多的忧伤日夜中我辗转反侧,那一斛珍珠怎么能够相比?
你拥着娇香暖玉,何曾想过上阳东宫中的冷寒?你面对着欢歌燕舞,我站在生白露的玉阶上,品尝着天阶夜色凉如水,空垂珠泪,盈盈。只期望,今宵,别梦寒。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玄宗正在吟玩,忽然杨妃进来将诗句从玄宗手中夺去,杨妃看完掷还玄宗,又见案上有一薛涛笺,笺上写着《楼东赋》一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禁大愤道:“梅精庸贱,竟敢做此怨词,毁妾倒情有可原,谤讪圣上,该当何罪?应即赐死!”玄宗默然不答。杨妃再三要求将我赐死,玄宗道:“她无聊做赋,情迹可原,卿不必与她计较。”杨妃始终缠着玄宗赐我白绫,还算玄宗有良心,念及旧情,没有照做。
汉代有长门宫,今日有上阳东宫。而如今,我也如弃妇一般住在着上阳东宫。每天太阳还在不断地升起落下,每天都有白头宫女细话她们曾经的容颜。别院中起笠歌因风送听,递一阵笑语声到耳分明。我只索坐幽亭梅花伴影,看林烟和初月又作黄昏。惨凄凄闻坠叶空廊自警,他那厢还只管弄笛吹签。对良宵禁不住伤心泪迸,算多情只有那长夜霜衾。初不信水东流君王他薄幸,到今朝才知道别处恩新。怨长门淌不尽宫壶漏永,回宫去仍对着照影寒灯。中宫里传来管弦丝竹的声音,盈盈笑语,夜夜笙欢。他的身边一定是她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吧。为了她,他舍弃朝政;为了她,他命人从岭南运荔枝只为妃子一笑;为了她,他将我贬入这上阳东宫不复见。不由得苦笑,我原来只不过如此。当日的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只不过是今日的贬黜。
我有什么可愿的呢?我认识那个男人二十年,他给了我十载专宠,十载冷落。如今世人都只记得繁盛的霓裳羽衣舞,早已忘却花萼阁的惊鸿舞;世人都以丰腴肥胖为美,早已忘却曾经凌空飞舞的江采苹;世人皆爱牡丹的雍容华贵,早已别弃那高雅娴静的梅花。
我坐在上阳东宫中,苦笑。为什么,他如此伤我,我依旧如此心系。他为了她荒废朝政,大难将至。他也没有醒悟。安史之乱,他带着杨贵妃逃往西南。宫人四散。伺候我的侍女们赶来告诉我,并且让我逃走。
我拿出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分与她们,让她们自己逃命去吧。兵临城下,他一个帝王居然逃走,他可以逃,我不可以。宫中乱做一团,人们四处逃散。我一个人靠着老梅树坐着。 父亲,我没有兑现我的诺言。天下荒废在他的手中,我没能规劝。他为了另一个女人日日不朝,我无法规劝;他养虎为患,我没能规劝。好好的一个开元盛世毁在了他的手中,他的罪,太深。
如今长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马乱,他愧对大唐百姓。如今我孤独无依,虽然怨,虽然恨,却依然爱。可以赎罪的话,就先让我来赎罪吧。如此也可以免遭亡国之辱。
我抚摩着手中的三尺白绫,柔软、光滑。仿佛是我十七岁时的皮肤。背靠着平生爱极的梅树,还没有到冬天,稀疏的枝叶,但还j□j着它的枝干,不卑不亢。
宫中到处都是慌慌张张奔跑太监宫女,大难终于还是来了。这一切,我仍旧是无能为力。
抛起白绫,似乎是我当日的水袖,凌空一飞,惊鸿舞惊艳于世。
老梅,日后,只有你与我相伴了。
在生命逐渐从身体中抽离,两行泪滑下,隆基,别了。
纵被无情弃,今生,亦不悔。
十年欢笑,十年眼泪,与你二十载情分,今日,我全还清了。
凄凉此一生,羁泊生至死。
衰草仍风雨,琴笛自悲声。
本是好良缘,却为虎来滕。
托身于深湖,销愁唯水清!
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军队重振,平息了战乱,收复了京城。这里,唐肃宗早已在灵武即位,玄宗被尊为太上皇,从蜀中返回长安后,闲居在兴庆宫中。英武一世的唐玄宗,已真正进入了暮年,再也无需操心政事,基本上靠回忆打发时光,在往事的追忆中,他最多的就是思念杨贵妃和梅妃。 杨贵妃已无缘再见,而梅妃下落不明。高力士从一个擅长绘画的旧臣手中求得一幅梅妃画像,神情酷似,献给玄宗聊慰思念之情。玄宗见画后,沉默良久,一阵长叹后,提笔在画上题下一首七绝: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懒御得天真;
霜绱虽似当年态,争奈秋波不顾人。
题完后掷笔泪下,回想当年那些繁华似锦的日子,爱妃相伴,情意绵绵;而今却形单影只地蜗居在兴庆宫中,受尽了孤独寂寞的煎熬。失去的太多,处处都使他触目伤情。饱含失意的他,这时才体会出梅妃冷落在上阳东宫的十余年,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 。
吴宫南苑皆青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旧日的霓裳惊鸿耳边犹响,对残霞更添万种凄凉。可叹堂堂天子九州共仰,兵戈起蓦地里拆散鸳鸯。梅亭宴缠绵意令人怎忘,更思念采萍女性格温良。若早知宛转娥眉马嵬命丧,悔不该将梅妃抛弃一旁。到今朝遍京城踪迹难访,只落得观旧景遗恨茫茫。
一代明妃,一段爱情,最终被杨贵妃的七月七日长生殿比下。
每当梅花开遍的日子,还有谁曾记得有位梅妃跳着惊鸿舞婉转悠长。
——前言
我出生在福建莆田珍珠村,父亲将中旬饱读诗书又极富情趣,且精通医术,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受百姓景仰的颇有名望的儒医。母亲温文尔雅与父亲琴瑟和谐、多年来不改恩爱之情。
唐玄宗先天元年,在父亲、母亲的盼望中,我出生了。我乃家中的独子,父亲不因为我是女儿身,断了江家香火而不悦,反而倍加珍爱,视为掌上明珠。缘于母亲在我出生的前夜,梦见了满江的绿萍,父亲因着古乐府中“涉江采芙蓉”,给我起名讲采萍。
父亲说我我天资聪颖,三岁能诵,五岁能诗,父母爱我如珍宝,乡邻亦是对我多有夸赞。我不负父亲所望,九岁就能背诵大本的诗文;及笄之年,已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曾作“萧兰”、“梨园”、“梅婷”、“丛桂”、“风笛”、“破杯”、“剪刀”、“绮窗”八篇赋文,为人们所传诵。除去诗文外,琴、棋、书、画亦是无所不精。对着无数的诗书文章,我对父亲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父亲听闻后,总是哈哈大笑:“吾有如此之才女,乃吾之大幸矣!”母亲温柔的微笑,将我抱起,一同前往散步。
故乡的民风淳朴,年幼的我高兴地徘徊于故乡的田野间小河边。这里,有我无忧的年纪,有我随风起舞的身影,有我白玉笛婉转悠扬的声音。
尚在年幼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梅花。茫茫白雪覆盖万物,只有它们仍旧风姿绰约,抖落寒雪,散尽芳华。爱极。于是父亲不惜重金追寻各种梅树种满的我的房前屋后。自此,每当深冬临春的视界,满园的梅花竞相绽放,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我时常徜徉在梅花丛中,时而出神凝视,时而闭目闻香,日日夜夜陶醉在梅花的天地中,不畏严寒,不知疲倦。
父亲望着梅树下得我,告诉我花品即是人品。我应当牢牢记住梅花的气节,高雅娴静,梅花的性格乃是坚贞不屈,刚中有柔,美中有善。
母亲时常告诉我那秀丽雅致的容貌、苗条修长的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
我快活的笑,在梅树下跳着我的惊鸿舞,一圈又一圈的旋转,任花瓣飘洒在我的身上和头发上,笑声肆无忌惮的回荡在这片梅林。
岁月飞逝,十七岁时俨然到了待嫁的年纪,上门提亲的人踏破我家门槛,父亲一向视我珍贵,让我自己挑选如意郎君。可是我却一个都没有相中,直接对父亲说,“若是没有遇见我喜欢的,女儿就终身不嫁了。”父亲面对我的固执只有无奈:“你个小女,破难伺候。罢了,由得你自己的意愿吧!”
那一年,我十七岁,正值开元盛世。
那一年,我遇到一个道士,他见到我就说,“小姐骨骼清奇,怕有非凡之名矣,必等荣华之位。只是……”
“我乃书香门第,哪儿来的非凡命运,哪儿来的牛鼻老道,莫在此儿胡诌了。”未待他说完,我就打断他的话。
只是风声传得紧,这么我的非凡命运就这般一传十,十传百,使得人尽皆知。
某日,我归家中,却见加家中来了许多生人。也是第一次,我见到了高力士,那个皇帝老儿身边的红人。原来,他此行是为了在民间为玄宗遍寻美女,只因听见了乡间传言,于是亲赴莆田。
父亲舍不得告诉我:“早知如此,我宁愿你和其他平凡的女孩儿一样。”
母亲哭着将我搂进怀中。
我麻木,愣怔在那,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深知一入宫门深似海,哪还有我的自由可言?
人生际遇还真是离奇的很,只因了一个江湖老道的胡言乱语,我的命运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父亲,幼时孩儿面对江山文字曾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而如今就让我陪伴君王身边吧,至少可以规劝君王勤政爱民,让老百姓们永远都过着天下太平的日子。”面对面前老泪纵横的父亲,我只有如此才能令父母亲心安。
择日,我便随高力士入宫,他以重礼相聘,携我回长安。
到长安时,正值梅花盛开之际,他早已探知我性喜梅花,特意在梅林深处为我安排下酒宴,请皇上前来临视。
我不知道他的秘密安排,只是在他安排的梅林里面徘徊。那天,我穿着白衣长裙,凉风微微拂,清香袭面而来。梅花的清香中,我不由自己的陶醉,竟然没有发现身旁来了人。
待到发觉有人走近,转头望去,只见是一个壮年男子,威严的目光和高贵的气质深藏在眉宇之中。我忘记了行礼,只是含羞低眉,立在一株盛开的白梅之下。他缓缓的用手勾起我的下巴,说道,“美人如梅,梅如美人。”那一刻,我深知,我将沉陷于他的话语之中,沉陷在眼前这个高贵男人的温柔陷阱之中。同时,我也沉沦于一场所谓爱情的阴谋之中。
那日,梅林中,他开怀畅饮,我陪在他的身侧,他目光如水,温柔的注视我。
高力士呈上白玉笛,我朱唇轻启,吹出一段梅花落。一时忘情,就 任着自己的性子吹奏,听到自己吹出的笛声清越婉转的徘徊于落花纷飞的梅林之中,一群鞋边沾着几片花瓣。裙带纷飞。琼楼玉宇兮,焉不知天上人间?
随后,纵情深处,他由命我献舞,我挥动衣带,慢慢起舞,如飘落的花瓣一般轻盈,惊鸿舞由此进入宫廷。
他对我如获至宝,大加宠幸,封为为梅妃,并且同父亲一般,名人在我所住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后宫佳丽虽多,但他已不复他顾。
他的宠爱集我于一身。随王伴驾,日夜不离。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他向文武百官显耀我的美貌及才华,在花萼楼设宴庆贺。一个伶俐的宫女向诸官报禀下面由梅妃表演《惊鸿舞》时,宴会上顿时雅雀无声,人们屏住气,等待着一睹传说中我的风采。我穿着长袖舞衣,披着长巾,拖着长裙,轻轻盈盈地走出。随着拍板、箫、方锣等乐器的奏乐声四起,我开始像天上的飞鸿一样翩翩起舞。听见下面传来一阵阵轻声的喝彩、赞叹。乐声象急速跳动的珍珠,节奏越来越快。我开始旋转,越来越快。刹那间,人们仿佛只能看见一片彩云浮动。鹤唳似的一长乐声,全曲终了,我也定格在那个翩若惊鸿的舞姿上。他冲着我笑,满意于他的妃子有让他的臣子瞠舌的才艺。底下诸臣惊艳之余,上奏,“早已耳闻梅妃才高,入宫前所作八赋,翰林诸臣无不赞叹称绝,既然娘娘酷爱梅花,何不即景作诗一首?”
他冲我微笑,于是我道,“臣妾乡野陋质,怎能有大雅之作,谨以咏梅花小诗一首,为各位佐酒。”于是信口吟道: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
早晚闻幽香,香飘十里长。
忽然内臣报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求见,这两位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儒官,因听说梅妃爱梅,又能吟诗作赋,心生敬慕,特挑选了当地的奇梅百品。星夜兼程,送到长安晋献。梅妃和玄宗都十分高兴,命人植在梅妃院中,重赏了韦应物和刘禹锡,并把梅妃所写咏梅诗赐予二人品尝,两位大家读后赞道:“果然诗如其人,是仙中女子呀!”玄宗笑语诸王道:“朕妃子乃是梅精,吹白玉笛,做《惊鸿舞》,一座光辉。”玄宗又道:“既观妙舞,不可不快饮。今有嘉州进到美酒,名瑞露珍,其味甚佳,当共饮之。”随命梅妃为诸王斟酒。当时宁王已有醉意,起身接酒,不觉一脚踢着了梅妃的绣鞋。梅妃认为是宁王故意调戏自己,不由地大怒,顿时回宫。玄宗未知情由,问内侍道:“梅妃为何不辞而去?”待久不至,便遣内侍宣召,内侍回奏道:“娘娘珠履脱缀,换了就来。”待至酒阑席散,梅妃始终不至。玄宗亲往视梅妃,妃正睡着,闻御驾还视,急忙起床,拽衣相迎,梅妃道:“一时胸腹不适,不能起身应召。”玄宗道:“既如此罢了。”宁王因梅妃退回,惊得魂不附体,恐她转白玄宗,必至加谴,密地差人请杨回来商议。杨回授以密计,宁王甚喜,次日即入宫请罪,肉袒膝行,请罪道:“蒙皇上赐宴,力不胜酒,失措触了妃履。臣出无心,罪该万死。”玄宗道:“此事若计论起来,天下都道我重色,而轻天伦了。你既无心,朕亦付之不较。”宁王叩头谢恩而起。
他宠我,爱我,日日关心着我。在深海的宫廷中,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他是我的丈夫,是天下百姓的君主。他是温柔体贴,又是高高在上。
十年间,我的言行举止,收到文武百官的称赞。因为我一直谨记年少时的愿望以及对父亲的允诺:定会规劝君王勤政爱民,勤以治国。
还记得有一日,我们在梅阁。因为我自小精于棋艺,于是两人对弈,他屡屡败北。因而心中极为不悦。我起身对他笑道:“此为雕虫小技,误胜陛下,请不要放在心上;陛下心系四海,力在治国,贱妾哪里能与陛下争胜负呢!”他心中释然,又开始笑着再下一盘。
他专宠我十年之久,这期间,我每常规劝他以德治国,他倒也勤于政务,整个国家继续保持着开元盛世的强盛,
只是,我没有想到,他是万人之上的君王,十年间,只对着一副面庞,终归是会生厌的吧。自古有人云“以色示人,安能长久?”都说“色衰而爱弛。”可是我才只有二十七岁。在我面庞傻瓜还看不到岁月的痕迹。红颜未老恩先断,而我,面对的正是这样的境况吧。
开元二十八年,玄宗皇帝在华清池洗浴,在回宫的走廊上,发现了一个女子。这女子隔着廊儿,在花窗下斜倚着。看那女子背着身子,云髻半偏,衬着柔软的腰肢,已是动人心魄;待她一回过脸来,那半边腮儿,恰恰被一朵芙蓉花儿掩住,露出那半面粉颊来,使人分辨不出是花儿,还是人面。这女子不知不觉把玄宗的魂儿绊住,玄宗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那女人似有意吊他的胃口,且不即不离地往前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总与玄宗保持着一段距离,害得宦官高力士也只好跟着走,这害得唐玄宗神魂颠倒的女人就是杨玉环。杨玉环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的蜀州,在东都洛阳长大。她本是玄宗皇帝儿子寿王的妃子,这次是随寿王到华清池避暑。他一见杨玉环即刻倾心,当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一脸倦意地对高力士感叹道:“这美人儿真可爱!叫朕心下好难抛!” 高力士赶紧奏道:“万岁如果喜欢那杨氏,奴才替万岁爷去召进宫来见一面儿。”玄宗叹气说:“我们翁媳见一面儿有什么意思,眼见这相思病害到底了!”见玄宗如此说,高力士眼珠一转便得了主意,抢上一步,附在玄宗耳边说出一番话来,玄宗听了连声称赞:“好主意!好主意!就按你的主意去办。”于是高力士把万岁爷的意思告诉了杨玉环,并劝她丢下寿王,进宫去得万岁爷的宠爱。聪明的杨玉环,本来就不知足,心比天还高,享荣华的心重,爱寿王的心薄。她在华清池宫中,见皇帝对着她露出痴痴颠颠的样子来,不觉也感动了她的柔肠,爱上了玄宗,决意与寿王分手。于是杨玉环离开了寿王,按照高力士的精心安排,先到内宫的太景观做了一个女道士,起名杨太真,过渡一下便被接进唐玄宗的宫中,这样,既消除了人们对玄宗乱伦的看法,又名正言顺地娶了美人。册立她为贵妃。我心有不甘挥笔提诗一首送给玄宗,诗云: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如我所料,这首诗终于被杨贵妃看到,“冰肌”聪明的她随即取一锦笺,当即回赠一首: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唐玄宗为她的诗鼓掌称好,而我却深知诗中的含意实乃我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怎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妍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是喜新厌旧,把自己的感情重心转到了杨贵妃,我日渐感受到了冷落。势头正盛的杨贵妃誓将剩勇追穷寇,有机会就在唐玄宗面前数落我的种种过错。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强的风不是台风,而是枕边风,一来二去,皇上终于把我迁入上阳东官,过着形同冷宫的日子
回首看看昨天还拥我在怀的皇上,他脸上是那样的一种惊艳倾慕,是从未如此对我过的表情。他对她迎上去,那样不可置信地迎上去。我苦笑,退出那长长的宫殿。我退出的,还有那个我昙花一样的爱情和我深爱的男子。
一日,玄宗至翠华西阁,偶见梅枝枯萎,想起我来,便命高力士至上阳宫宣召我入宫去。玄宗见我面庞清瘦,腰围减损,早已心下恻然,待我行礼大拜之时,忙亲自扶住,意欲好言温存,偏一时相对无言。
“贱妾负罪,将谓永捐,不期今日又得睹天颜。”
玄宗双手捧着我面庞细看,温柔如故:“妃子花容,略觉消瘦了些。”
我顿觉委屈:“如此情怀,怎免消瘦?”
玄宗道:“瘦便瘦,却越觉清雅了。”
我闻之笑道:“只怕还是肥的好哩!”
玄宗也笑道:“各有好处。”随后命宫女进酒,与我同饮。两下里追叙旧情,不知不觉的已是入夜。酒意已酣,便随我进房。我俩重叙旧情,不觉已经天亮。
正在酣寝的时候,忽听外面有声响,常侍飞报杨妃已到阁前。玄宗披衣,抱我藏在夹幕间。外面已娇声答道:“天光早明,皇上为何尚未视朝?”
玄宗支吾道:“还是妃子来得早。”杨妃诘问道:“陛下恋着何人,至此时尚未临朝?”玄宗道:“朕……朕稍有不适,未能御殿,特在此静睡养神。”
贵妃冷笑道:“陛下何必戏妾,贱妾闻梅精在此,特此相望。”
玄宗道:“她已废置东楼。”
贵妃道:“藕断丝连,人情皆是,如陛下未曾同梦,妾请今日召至,与妾同浴温泉。”
玄宗道:“此女久已放弃,怎容复召?”
玄宗只是看着左右,无语可答。杨妃见床下有凤舄一双,玄宗一急又从怀中掉下翠钿一朵,杨妃怒道:“御榻下有妇人珠舄,枕边有金钗翠钿,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睡至日出,还不视朝,满朝大臣,待朝已久,到了红日高升,尚未见陛下出朝,总道为妾所迷,妾实担当不起。”玄宗脸红道:“今日有疾,不能视朝。”杨妃怒甚,将金钗翠钿掷于地,一怒之下,出宫回了娘家。玄宗见贵妃已去,又欲将我呼出,再叙情愫,却不知小黄门见杨妃势急,恐生余事,早已步送我回宫。玄宗大怒,竟拔出壁上宝剑,把小黄门杀死。哄劝杨玉环回宫去了。
我心生悲凉。他为何会选杨玉环?君王之爱,难道就是那般不可信吗?那个叫玉环的女子就那样快的占据了他的心,将我挤得丝毫不剩吗?他们难道就如此约定三生,他们在天比翼,在地连理。那么我呢?他将置我于何地?选择了被君王遗忘,被历史遗忘,被爱情遗忘吗?
曾经那个愿为我在宫前宫后种满梅树的人在哪里,曾经那个在床畔与我结发的人在哪里?曾经那个温柔的目光又遗失在了何处?他的心,此时,早已只剩下杨玉环了吧。
曾经他爱我如至宝,喜欢我的瘦,喜欢我的静,喜欢我的雅,喜欢我的与世无争。而如今,他喜欢杨玉环,喜欢她的胖,喜欢她的动,喜欢她的媚。喜欢她的风风火火。我,被彻底遗忘在冷宫之中。已过花甲之年的皇上,十几年前面对我的孤芳自赏、淡雅润静,不免意兴阑珊;但是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性感的体态充满了逼人的诱惑,还有她那热烈的情感。媚人的眉目、活泼的性格,就像是一团炽烈的火焰,深深地吸引着原本就充满活力,不甘衰老的皇上。
。这里是上阳东宫,无数被皇上厌倦的嫔妃宫女所住的地方。与冷宫无异。没有恩宠,只有思念;没有君恩,只有哀怨。我在这里究竟多少年了?看着菱花镜中自己的面庞一日日没有了神采,梳着白玉梳下有几缕开始变白的青丝。十年了,我已经住在这上阳东宫中十年了。十年中,我几乎再未见到他,再未听他说过一句温情话儿。思来想去,便命宫人请来了高力士, “将军曾侍奉皇上,可知皇上还记得有江采苹么?”
高力士道:“皇上自然是惦念南宫,只因碍着贵妃,不便宣召。”
听闻此言心中略觉宽慰“我记得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废,曾出千金赂司马相如,做《长门赋》上献,今日岂无才人?还乞将军代为嘱托,替我拟《长门赋》一篇,以求圣上能再重顾于我。”
高力士恐怕得罪杨妃,不敢应承,只推说无人解赋。又说:“娘娘善诗赋,何不自撰。我当即援笔蘸墨,立写数行,折起来,并从箧中凑集千金,赠与高力士,托他进呈。高力士便推却,只好持去,待杨妃不在时悄悄地呈与玄宗。玄宗展开一看,题目是《楼东赋》。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
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
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
笙歌赏燕,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
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玄宗皇帝反复看过,想起我的种种好处,心里很是怅然,但又不敢来见我。
一旦明白,我也知道我的爱情,终究被男人的薄幸践踏。骄傲如我,不能忍受这样的遭遇,于是深锁心门,不为宫廷里的人事所动。我已经被他冷落,我不能由着我的尊严也被人侮辱,他的转变,让我失去了我所有的爱情的信任和憧憬。宫廷中的斗争仍然在继续,但是,心早已在失去爱情后,变得没有一丝波澜。
被贬入上阳东宫,被削宫女,被冷眼,我一笑而过。这些早已伤不到我了,因为我真正在意的东西早已碎了。哀莫大于心死。在上阳宫中,我终于开始细读长门怨。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君王,不都是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愁?娥眉也曾有人妒,只是阿娇的深情只被别人说成了妒妇。
流芳千古的霓裳羽衣舞宴,嫔妃纷纷,我却没有去。不因嫉妒,只是不愿想起花萼楼前昔日的惊鸿。我的心给了那个薄幸的男子,却被他轻掷。妾已将身嫁与,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他看到了我的缺席。或许是年迈的感伤,或许是一时的心起,又或许是曾经的怜爱还在心中留下了浮光掠影、惊鸿一瞥。不知道他在花萼楼上霓裳羽衣之中,是否有些微的走神?是否想起若干年前的惊鸿。
宴罢回宫,当然还是与杨妃共度,但却密封了一斛珍珠,托了宫女,给我。
我的皇上啊,你曾经是我十年的知己。怎么会?怎么会如此不了解我?一斛珍珠又如何安慰我此时已经被你伤害得残破的心呢?杨家的兄弟姐妹皆列士,我不妒忌,也不求。虽然我年迈清高的父母还在家乡只是日夜期盼女儿可以幸福。华服美宴珠宝我也不求,虽然在上阳东宫中,已经多年没有裁制新的衣裳。十年的相处相知,难道你还不了解我?这珍珠如何安慰我的孤寂呢?我要的不是珍珠,不是荣华富贵,不是权势利益,我要的只是一个爱我如一的男人。微笑地提笔,素红的小笺上写着簪花小楷,我自幼临卫夫人的自,这自也有了那么一种超然清高的孤傲:
柳叶双眉久不扫,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将这一纸素笺和珍珠还给了宫女,让她捎还给你。不是我藐视你帝王的权威,不是我抗旨。只是你连赐予臣妾的珍珠都要秘密送来,如何叫我接受,如何叫我不心痛。那个女人,你竟怕她到那种地步吗?还是,你在乎她的吃醋?
这一番拒绝就是别离。永久的,你夜夜笙歌,君王从此不早朝,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又如何再度忆起与我一起的时光,我又如何面对我的誓言?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红颜未老,君恩早断,在那么多的忧伤日夜中我辗转反侧,那一斛珍珠怎么能够相比?
你拥着娇香暖玉,何曾想过上阳东宫中的冷寒?你面对着欢歌燕舞,我站在生白露的玉阶上,品尝着天阶夜色凉如水,空垂珠泪,盈盈。只期望,今宵,别梦寒。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玄宗正在吟玩,忽然杨妃进来将诗句从玄宗手中夺去,杨妃看完掷还玄宗,又见案上有一薛涛笺,笺上写着《楼东赋》一篇,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禁大愤道:“梅精庸贱,竟敢做此怨词,毁妾倒情有可原,谤讪圣上,该当何罪?应即赐死!”玄宗默然不答。杨妃再三要求将我赐死,玄宗道:“她无聊做赋,情迹可原,卿不必与她计较。”杨妃始终缠着玄宗赐我白绫,还算玄宗有良心,念及旧情,没有照做。
汉代有长门宫,今日有上阳东宫。而如今,我也如弃妇一般住在着上阳东宫。每天太阳还在不断地升起落下,每天都有白头宫女细话她们曾经的容颜。别院中起笠歌因风送听,递一阵笑语声到耳分明。我只索坐幽亭梅花伴影,看林烟和初月又作黄昏。惨凄凄闻坠叶空廊自警,他那厢还只管弄笛吹签。对良宵禁不住伤心泪迸,算多情只有那长夜霜衾。初不信水东流君王他薄幸,到今朝才知道别处恩新。怨长门淌不尽宫壶漏永,回宫去仍对着照影寒灯。中宫里传来管弦丝竹的声音,盈盈笑语,夜夜笙欢。他的身边一定是她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吧。为了她,他舍弃朝政;为了她,他命人从岭南运荔枝只为妃子一笑;为了她,他将我贬入这上阳东宫不复见。不由得苦笑,我原来只不过如此。当日的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只不过是今日的贬黜。
我有什么可愿的呢?我认识那个男人二十年,他给了我十载专宠,十载冷落。如今世人都只记得繁盛的霓裳羽衣舞,早已忘却花萼阁的惊鸿舞;世人都以丰腴肥胖为美,早已忘却曾经凌空飞舞的江采苹;世人皆爱牡丹的雍容华贵,早已别弃那高雅娴静的梅花。
我坐在上阳东宫中,苦笑。为什么,他如此伤我,我依旧如此心系。他为了她荒废朝政,大难将至。他也没有醒悟。安史之乱,他带着杨贵妃逃往西南。宫人四散。伺候我的侍女们赶来告诉我,并且让我逃走。
我拿出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分与她们,让她们自己逃命去吧。兵临城下,他一个帝王居然逃走,他可以逃,我不可以。宫中乱做一团,人们四处逃散。我一个人靠着老梅树坐着。 父亲,我没有兑现我的诺言。天下荒废在他的手中,我没能规劝。他为了另一个女人日日不朝,我无法规劝;他养虎为患,我没能规劝。好好的一个开元盛世毁在了他的手中,他的罪,太深。
如今长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马乱,他愧对大唐百姓。如今我孤独无依,虽然怨,虽然恨,却依然爱。可以赎罪的话,就先让我来赎罪吧。如此也可以免遭亡国之辱。
我抚摩着手中的三尺白绫,柔软、光滑。仿佛是我十七岁时的皮肤。背靠着平生爱极的梅树,还没有到冬天,稀疏的枝叶,但还j□j着它的枝干,不卑不亢。
宫中到处都是慌慌张张奔跑太监宫女,大难终于还是来了。这一切,我仍旧是无能为力。
抛起白绫,似乎是我当日的水袖,凌空一飞,惊鸿舞惊艳于世。
老梅,日后,只有你与我相伴了。
在生命逐渐从身体中抽离,两行泪滑下,隆基,别了。
纵被无情弃,今生,亦不悔。
十年欢笑,十年眼泪,与你二十载情分,今日,我全还清了。
凄凉此一生,羁泊生至死。
衰草仍风雨,琴笛自悲声。
本是好良缘,却为虎来滕。
托身于深湖,销愁唯水清!
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军队重振,平息了战乱,收复了京城。这里,唐肃宗早已在灵武即位,玄宗被尊为太上皇,从蜀中返回长安后,闲居在兴庆宫中。英武一世的唐玄宗,已真正进入了暮年,再也无需操心政事,基本上靠回忆打发时光,在往事的追忆中,他最多的就是思念杨贵妃和梅妃。 杨贵妃已无缘再见,而梅妃下落不明。高力士从一个擅长绘画的旧臣手中求得一幅梅妃画像,神情酷似,献给玄宗聊慰思念之情。玄宗见画后,沉默良久,一阵长叹后,提笔在画上题下一首七绝: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懒御得天真;
霜绱虽似当年态,争奈秋波不顾人。
题完后掷笔泪下,回想当年那些繁华似锦的日子,爱妃相伴,情意绵绵;而今却形单影只地蜗居在兴庆宫中,受尽了孤独寂寞的煎熬。失去的太多,处处都使他触目伤情。饱含失意的他,这时才体会出梅妃冷落在上阳东宫的十余年,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 。
吴宫南苑皆青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旧日的霓裳惊鸿耳边犹响,对残霞更添万种凄凉。可叹堂堂天子九州共仰,兵戈起蓦地里拆散鸳鸯。梅亭宴缠绵意令人怎忘,更思念采萍女性格温良。若早知宛转娥眉马嵬命丧,悔不该将梅妃抛弃一旁。到今朝遍京城踪迹难访,只落得观旧景遗恨茫茫。
一代明妃,一段爱情,最终被杨贵妃的七月七日长生殿比下。
每当梅花开遍的日子,还有谁曾记得有位梅妃跳着惊鸿舞婉转悠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