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19 所谓同一片寂静中的相遇
有天晚上,小蝎子说“看了《纸牌老千》,很感动”。我好奇是个怎样的故事,但手头弄不到中文版,特雷弗的电子书又不好找。结果,他最后把这个短篇一页一页地拍给了我。拍来的照片上沾着他那个空间的光,是跟我屋里节能灯管的亮白清冷相对立的暖。
醒来后,我从豆瓣买了《露西・高特的故事》。特雷弗写故事的方式不那么友好。他不会给你一个舒适的入口,不会给你交代人物的背景、事件的缘由。在他那里,每一篇小说都是从一条绵长的命运之线上剪下的素材,就好像它们本来就存在于世,他只是把它们印成了铅字。他简化了对现实的刻意描述,反倒让小说能够摆脱虚构的前提。这种隐忍节制的手法造就了另一种质地的真实,那是我在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里所很少遇到的,毕竟我总太喜欢那些繁复细致的作者。
即使《露》是部长篇,也依旧因袭了他这种有些任性的讲述方式。爱尔兰的民族故事成为一种幽灵笼罩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始终未被推至台前。每个人物的心理也都被冷峻的笔触压抑着,整个小说的气味符合我对那个岛屿所有的想象,比如辽阔,比如寒冷,比如猎猎作响的国旗。如果非要寻找背景的蛛丝马迹,那只有开篇章的一句“在爱尔兰,过去就是敌人”以及父亲再次出现时的那句“我回来得太晚了,和这个国家的所有人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个人命运和种族命运相互阐释的故事。同国家一起,每个人物都因自己的过去遭受折磨,事实上,这仍旧是罪与罚的某种变体。
但它其实算不上上乘的故事,甚至在某些地方太娇柔造作。我喜欢它的原因只在于对“等待”这个主题的表达。露西选择留在拉哈黛等待父母归来,而误会露西已经溺水身亡的高特上尉却切断了与那里的所有联系。在这个平行结构里,两组人在各自的痛苦里消耗时间,他们处在不同的寂静中。这种偏差和错位形成的悲剧效应支撑着这个略显平淡的故事,也是因为偏差让平淡变得更加难熬。跨越几十年的错位等待和由母亲死亡带来的永久分离实在太过宿命性。这种读者能鸟瞰到的绝望,与剧中人物浑然不觉的期望产生的张力是我钟意的处理。
“等”是一个最无从描述的恒定状态,相见之前的一切都是寂静黑暗。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与时间斗争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处在同一片寂静里。
(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醒来后,我从豆瓣买了《露西・高特的故事》。特雷弗写故事的方式不那么友好。他不会给你一个舒适的入口,不会给你交代人物的背景、事件的缘由。在他那里,每一篇小说都是从一条绵长的命运之线上剪下的素材,就好像它们本来就存在于世,他只是把它们印成了铅字。他简化了对现实的刻意描述,反倒让小说能够摆脱虚构的前提。这种隐忍节制的手法造就了另一种质地的真实,那是我在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里所很少遇到的,毕竟我总太喜欢那些繁复细致的作者。
即使《露》是部长篇,也依旧因袭了他这种有些任性的讲述方式。爱尔兰的民族故事成为一种幽灵笼罩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始终未被推至台前。每个人物的心理也都被冷峻的笔触压抑着,整个小说的气味符合我对那个岛屿所有的想象,比如辽阔,比如寒冷,比如猎猎作响的国旗。如果非要寻找背景的蛛丝马迹,那只有开篇章的一句“在爱尔兰,过去就是敌人”以及父亲再次出现时的那句“我回来得太晚了,和这个国家的所有人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个人命运和种族命运相互阐释的故事。同国家一起,每个人物都因自己的过去遭受折磨,事实上,这仍旧是罪与罚的某种变体。
但它其实算不上上乘的故事,甚至在某些地方太娇柔造作。我喜欢它的原因只在于对“等待”这个主题的表达。露西选择留在拉哈黛等待父母归来,而误会露西已经溺水身亡的高特上尉却切断了与那里的所有联系。在这个平行结构里,两组人在各自的痛苦里消耗时间,他们处在不同的寂静中。这种偏差和错位形成的悲剧效应支撑着这个略显平淡的故事,也是因为偏差让平淡变得更加难熬。跨越几十年的错位等待和由母亲死亡带来的永久分离实在太过宿命性。这种读者能鸟瞰到的绝望,与剧中人物浑然不觉的期望产生的张力是我钟意的处理。
“等”是一个最无从描述的恒定状态,相见之前的一切都是寂静黑暗。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与时间斗争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处在同一片寂静里。
(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