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我们的故事拍成电影
“难道这一切竟全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浪漫?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
女孩脑袋里突然冒出这个想法,惊疑和惶恐一下子充斥她的内心,她开始自我怀疑,她想要从冷冰冰的宿舍床上坐起,找一些别的什么事情来做,来分散注意力,不再一遍遍回想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
11月8号,APEC假期的第二天,女孩和男孩约好在电影资料馆看《发条橙》。11月,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举办库布里克影展,10部电影,四个周末,两轮播放。除了套票预售,散票还是当天上午十一点出售。于是女孩早上7点起床,9点半到了资料馆门口,发现门外已经排起长队,一直到11点半,女孩买到了两张80块一张的电影票,心满意足的回学校,吃饭洗澡梳妆打扮,期待下午五点和男孩的见面。
别问为什么不是男孩去排队买票,这个傻女孩她自己愿意,她不想让男孩有任何负担,更不想让男孩感觉和她出来玩会有种种麻烦。毕竟是男孩子,为了照顾男孩的面子,女孩在约定的时候说买票的事情交给自己,男孩就负责请她吃好吃的。
五点零五,男孩等在农行ATM机前,女孩慌忙赶到,她脸上的妆是自己化的,第一次没有拜托那个善于化妆的室友,从头至尾自己动手,头上一股细细的小辫儿却还是请下铺的巧手帮忙编的。对自己的妆容不自信,女孩一直低头,避免对视,故作轻松的讲一些有的没的。
女孩知道资料馆附近并没有什么合适的餐馆,但她不想说,只是由着男孩带她走出小东门,等车直奔目的地。出了积水潭A口,女孩带男孩走她第一次来这里的那条小路,要穿过一条似乎永远在施工的巷子。路灯已经亮起,可是巷子里不明亮,女孩开玩笑对男孩说“怕不怕我把你拐卖了?”男孩子微微笑,“不怕”。
男孩说,有回家了的感觉,他向巷口一只不好看的小狗吹口哨,小狗不搭理他,女孩笑了。巷子尽头有家麻辣烫店,对面是家叫“没谱儿披萨”的披萨店,女孩提前看了大众点评,知道那家披萨的的确确“不靠谱”,因此两人最后在小小的麻辣烫店落座。女孩从前十分嫌弃北方麻酱盖一碗的麻辣烫,可是这天晚上,她发现麻辣烫竟然可以不那么难吃。男孩离开后的周四,话本小说课结束,同桌约女孩去西门吃麻辣烫,女孩一反常态,欣然前往。
在电影放映前,女孩才知道男孩已经看过《发条橙》。女孩当然也看过,在整个缺失男孩的暑假中的某个夜晚。女孩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生理上的反感,知道这是一个尺度颇大,让一些人“暗爽”的禁片,可是女孩不在乎尴尬,为了有一个正当的理由约见男孩,美其名曰“学术观影”。可是她不想让男孩觉得乏味啊,男孩子为什么不说已经看过了呢。男孩什么都不说。
电影结束,女孩说“采访一下观后感受”,男孩只说一句“更好看了”。似乎两个人很少能深入地去谈论一些什么,女孩想,罢了,说多错多。可是女孩有那么多话想要和男孩说,深深浅浅的挂念,零零碎碎的怨念……他们搭地铁回去,在学校里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四处游荡,在操场不计数地绕圈圈,女孩想让步速慢一点,再慢一点。男孩带女孩去西门买巧克力夹心的鸡蛋仔,从女孩背包里拿出在影院买的饮料;男孩在女孩身边点燃第三只烟,女孩不再厌恶烟草味道,只小声一句“以后少抽点”。
看起来,一切都自然而然。可惜只是看起来。如果你能听见他们的对话——
女孩一番自嘲自己的厚颜无耻,然后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呢?”
男孩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最后在女孩追问下才说出,“那你又为什么喜欢我?”
是了,这并不是两情相悦的美好开始。距离两人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8个月了。在八个小时可以从北到南,回到家乡的今天,八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只是两人无法定义的感情依旧波澜不惊。女孩在一次次难过后又一次次原宥,男孩在给了女孩希望后又一次次让她失望至极。
这当然不是恋爱,也不是一场只存在于眉间心底的单相思。女孩跟男孩说,认识你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是个女人。其实她发现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宁愿玉石俱碎,不愿守口如瓶,她不要自娱自乐自我猜疑自我安慰的卑微暗恋。
5点,6点,7、8、9、10点,10点半,11点,11点10分,还是要分别,来来回回走了几遍,校园这么小,立冬后的夜晚到处是一种空旷的萧瑟和冰凉。就要走到一号楼正门了,女孩拉住了男孩的衣袖,两人停在正门的侧边,女孩捻着男孩的衣袖,不看他,不说话。良久的沉默。男孩说要不再去走一圈,女孩摇头,不抬眼。不知到底沉默了多久,暗暗咬了几次下唇,女孩抬头,开口,“抱我一下吧”。男孩似乎怔了一下,笑着点头,两个人笨拙的拥抱,女孩搂住男孩的脖子,在他耳边轻轻说,“我不是姐姐,我比你小”,说完就松开双臂,又低下头。
男孩说,要不再亲你一下吧。女孩已经一片混乱,她脱口而出的是“不要,我亲你吧”,然后迅速在男孩左边的脸颊上轻轻一啄。最后的最后,男孩低头吻了女孩的左脸。女孩匆匆逃离本该说是浪漫的现场。
女孩一遍又一边回想八号的夜晚,一切都太快,一切都在她的小心翼翼中紧张兮兮的进行。她很开心,但不知道如何面对以后,她在拉住男孩衣袖前,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缠着男孩,不去打扰他,可是一个拥抱究竟是能改变一切还是一文不值?光棍节,男孩女孩互祝节日快乐,聊天语气是节制的,没有暧昧调情。
所以还是和以前一样吧,女孩这样想。女孩又想起《一天》和《当哈利遇上莎莉》中,以友谊为借口存在的感情。女孩想了太多太多,还在猜想男孩会不会在西安想念她,为何他什么都不说。
还是连那个夜晚都是自己幻想出的?可是女孩明明记得她的手在夜风里冻得僵硬,她反复揉搓着双手,抚平手指上干裂起的白色细纹;她记得她像只笨拙的大仓鼠,不知拥抱的双手要放在哪里;她记得她吻在他脸颊的一瞬,有硬硬的胡茬戳了下她柔软的唇;她记得她惊魂未定冲进寝室,两个室友激动地抱在一起尖叫,为她冻红的脸庞和害羞的点头默认……
女孩已经记不清自己说的是“抱我一下”还是“抱一下我”,她也记不清他说了什么。她也不要再去想去确认。她能明确的是,至少这不是一场悲伤地暗恋。
男孩女孩结缘于电影。若是将他们的故事拍成一部短片,最后的画面一定要定格在男孩凑近女孩脸颊的那一瞬。音乐响起,字幕升起,这样,完美的happy ending。
女孩脑袋里突然冒出这个想法,惊疑和惶恐一下子充斥她的内心,她开始自我怀疑,她想要从冷冰冰的宿舍床上坐起,找一些别的什么事情来做,来分散注意力,不再一遍遍回想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
11月8号,APEC假期的第二天,女孩和男孩约好在电影资料馆看《发条橙》。11月,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举办库布里克影展,10部电影,四个周末,两轮播放。除了套票预售,散票还是当天上午十一点出售。于是女孩早上7点起床,9点半到了资料馆门口,发现门外已经排起长队,一直到11点半,女孩买到了两张80块一张的电影票,心满意足的回学校,吃饭洗澡梳妆打扮,期待下午五点和男孩的见面。
别问为什么不是男孩去排队买票,这个傻女孩她自己愿意,她不想让男孩有任何负担,更不想让男孩感觉和她出来玩会有种种麻烦。毕竟是男孩子,为了照顾男孩的面子,女孩在约定的时候说买票的事情交给自己,男孩就负责请她吃好吃的。
五点零五,男孩等在农行ATM机前,女孩慌忙赶到,她脸上的妆是自己化的,第一次没有拜托那个善于化妆的室友,从头至尾自己动手,头上一股细细的小辫儿却还是请下铺的巧手帮忙编的。对自己的妆容不自信,女孩一直低头,避免对视,故作轻松的讲一些有的没的。
女孩知道资料馆附近并没有什么合适的餐馆,但她不想说,只是由着男孩带她走出小东门,等车直奔目的地。出了积水潭A口,女孩带男孩走她第一次来这里的那条小路,要穿过一条似乎永远在施工的巷子。路灯已经亮起,可是巷子里不明亮,女孩开玩笑对男孩说“怕不怕我把你拐卖了?”男孩子微微笑,“不怕”。
男孩说,有回家了的感觉,他向巷口一只不好看的小狗吹口哨,小狗不搭理他,女孩笑了。巷子尽头有家麻辣烫店,对面是家叫“没谱儿披萨”的披萨店,女孩提前看了大众点评,知道那家披萨的的确确“不靠谱”,因此两人最后在小小的麻辣烫店落座。女孩从前十分嫌弃北方麻酱盖一碗的麻辣烫,可是这天晚上,她发现麻辣烫竟然可以不那么难吃。男孩离开后的周四,话本小说课结束,同桌约女孩去西门吃麻辣烫,女孩一反常态,欣然前往。
在电影放映前,女孩才知道男孩已经看过《发条橙》。女孩当然也看过,在整个缺失男孩的暑假中的某个夜晚。女孩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生理上的反感,知道这是一个尺度颇大,让一些人“暗爽”的禁片,可是女孩不在乎尴尬,为了有一个正当的理由约见男孩,美其名曰“学术观影”。可是她不想让男孩觉得乏味啊,男孩子为什么不说已经看过了呢。男孩什么都不说。
电影结束,女孩说“采访一下观后感受”,男孩只说一句“更好看了”。似乎两个人很少能深入地去谈论一些什么,女孩想,罢了,说多错多。可是女孩有那么多话想要和男孩说,深深浅浅的挂念,零零碎碎的怨念……他们搭地铁回去,在学校里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四处游荡,在操场不计数地绕圈圈,女孩想让步速慢一点,再慢一点。男孩带女孩去西门买巧克力夹心的鸡蛋仔,从女孩背包里拿出在影院买的饮料;男孩在女孩身边点燃第三只烟,女孩不再厌恶烟草味道,只小声一句“以后少抽点”。
看起来,一切都自然而然。可惜只是看起来。如果你能听见他们的对话——
女孩一番自嘲自己的厚颜无耻,然后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呢?”
男孩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最后在女孩追问下才说出,“那你又为什么喜欢我?”
是了,这并不是两情相悦的美好开始。距离两人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8个月了。在八个小时可以从北到南,回到家乡的今天,八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只是两人无法定义的感情依旧波澜不惊。女孩在一次次难过后又一次次原宥,男孩在给了女孩希望后又一次次让她失望至极。
这当然不是恋爱,也不是一场只存在于眉间心底的单相思。女孩跟男孩说,认识你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是个女人。其实她发现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宁愿玉石俱碎,不愿守口如瓶,她不要自娱自乐自我猜疑自我安慰的卑微暗恋。
5点,6点,7、8、9、10点,10点半,11点,11点10分,还是要分别,来来回回走了几遍,校园这么小,立冬后的夜晚到处是一种空旷的萧瑟和冰凉。就要走到一号楼正门了,女孩拉住了男孩的衣袖,两人停在正门的侧边,女孩捻着男孩的衣袖,不看他,不说话。良久的沉默。男孩说要不再去走一圈,女孩摇头,不抬眼。不知到底沉默了多久,暗暗咬了几次下唇,女孩抬头,开口,“抱我一下吧”。男孩似乎怔了一下,笑着点头,两个人笨拙的拥抱,女孩搂住男孩的脖子,在他耳边轻轻说,“我不是姐姐,我比你小”,说完就松开双臂,又低下头。
男孩说,要不再亲你一下吧。女孩已经一片混乱,她脱口而出的是“不要,我亲你吧”,然后迅速在男孩左边的脸颊上轻轻一啄。最后的最后,男孩低头吻了女孩的左脸。女孩匆匆逃离本该说是浪漫的现场。
女孩一遍又一边回想八号的夜晚,一切都太快,一切都在她的小心翼翼中紧张兮兮的进行。她很开心,但不知道如何面对以后,她在拉住男孩衣袖前,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缠着男孩,不去打扰他,可是一个拥抱究竟是能改变一切还是一文不值?光棍节,男孩女孩互祝节日快乐,聊天语气是节制的,没有暧昧调情。
所以还是和以前一样吧,女孩这样想。女孩又想起《一天》和《当哈利遇上莎莉》中,以友谊为借口存在的感情。女孩想了太多太多,还在猜想男孩会不会在西安想念她,为何他什么都不说。
还是连那个夜晚都是自己幻想出的?可是女孩明明记得她的手在夜风里冻得僵硬,她反复揉搓着双手,抚平手指上干裂起的白色细纹;她记得她像只笨拙的大仓鼠,不知拥抱的双手要放在哪里;她记得她吻在他脸颊的一瞬,有硬硬的胡茬戳了下她柔软的唇;她记得她惊魂未定冲进寝室,两个室友激动地抱在一起尖叫,为她冻红的脸庞和害羞的点头默认……
女孩已经记不清自己说的是“抱我一下”还是“抱一下我”,她也记不清他说了什么。她也不要再去想去确认。她能明确的是,至少这不是一场悲伤地暗恋。
男孩女孩结缘于电影。若是将他们的故事拍成一部短片,最后的画面一定要定格在男孩凑近女孩脸颊的那一瞬。音乐响起,字幕升起,这样,完美的happy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