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书单 ∣ 2014“世纪文景”15种
《美洲纳粹文学》
著者:[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译者:赵德明
出版时间:2014.5
◆ 内容简介
《美洲纳粹文学》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收录了30个美洲大陆的右翼作家,虚构了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中叶,波拉尼奥用不动声色的戏谑态度,构筑了一幅跨越美洲大陆百年历史的光怪陆离之景,嘲弄了那些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
《惜别》
著者:止庵著
出版时间:2014.8
◆ 内容简介
《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世三年后,经历涓滴沉淀,凝练而成的生死体悟。
全书共有六部分,以母亲的离去为起点,片断式地向回追溯。母亲生前的日记和书信,与作者的回忆和思考两相交替,形成两种对立却彼此依存的书写状态。母亲留下的手泽,充满亲人相处时的温暖细节:最常做的那道红菜汤,与"我"一起看过的电影,病重时吃下的那枚小布丁……这些事情平凡微小,却感人至深,是生之存在的切实印记。
由此,止庵在众多生死论说中上下求索,呈现出从死看生的独特角度:死是一个人的终局,令故去者成为一种"曾经存在";死也是众人的终局,令所有生者成为中途正在逝去的"在死者"。作如是观,我们可以获得另外一种眼光,由他及己,重新思索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死大问。
《去往第九王国》
著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著
译者:韩瑞祥
出版时间:2014.4
◆ 内容简介
刚结束中学的学业,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o柯巴尔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决定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随身带着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凭借这两样东西,柯巴尔发现了语言在叙述、转换现实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亚之旅,实际上也是柯巴尔追寻祖先踪迹,发现民族和传统,寻找自我的历程。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
作者:唐诺
◆ 内容简介
唐诺推理小说导读,如今已成为某些推理迷耳语传说,近乎罕异禽鸟标本,或某一年份极品窖藏的葡萄酒,之类的梦幻逸品。行文间如桑巴舞步般优雅跳跃于古典人文教养、城市地图、诗篇般的鉴赏谱系,以及"所有的死亡在无比的华丽和无比的险刻凶残之间穿梭而行"那样一个庞大迷宫般的现代犯罪图景。
布洛克笔下的私探马修·斯卡德、天生的雅贼伯尼·罗登巴尔,那些宛如他挚友的角色,如何以他们冷隽讥诮的人性化形象,直面那不义的,失去同情和理解的现代城市,"一个孤独的人,对抗一整个不义的庞大世界。"
他有伏尔泰博学世故的机智讪诮,却又不时出现本雅明的现代城市游走者的抒情与哀感。在他的笔下,好的推理小说,就像一则关于时光的咏叹笔调,一则城市酒馆的追忆逝水年华,一则充满人性谜题和隐喻的"死亡学",更可以是一则"末日之钟敲响时刻,只留下人类那微弱却永不耗竭的说话声音"。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汇集了所有39篇唐诺为劳伦斯·布洛克作品所作的导读,基本涵盖了中文世界已经出版的劳伦斯·布洛克作品。
《日本味道》
著者:[日]北大路鲁山人 著
译者:何晓毅 译
出版时间:2014.7
◆ 内容简介
日本全才艺术家鲁山人历年来谈吃论食的文章。鲁山人曾创办会员制餐厅"美食俱乐部""星冈茶寮",开一代美食之风。主张"餐具是料理的衣服",设立星冈窑,从事制陶。
鲁山人主导的菜肴和陶器制作均不拘一格,恰如其人,独立特行。其料理美学影响了整个日本的饮食理念,直至今天。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著者:[英]迈克尔·苏立文著
译者:赵潇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书品牌:世纪文景
◆ 内容简介
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自文艺复兴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一书讲述的便是从16世纪到现代,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
中国风为何会风靡18世纪的欧洲宫廷?从幕府时代到明治维新,基督教与兰学如何影响了日本美术的发展?浮世绘如何产生于西方美术的影响,又是如何反作用于举世闻名的印象派的?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虽然更早,为何受西方艺术影响却没有日本大?日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特殊角色?西方艺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现代美术革命?……
苏立文教授引导读者穿越这风云变幻、瑰丽多姿的四个多世纪,清晰阐述出近代东西方艺术文化之间,彼此深深吸引而又对立排斥的过程,为我们厘清这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纷繁际会。
《梁漱溟日记(上下)》
著者:梁漱溟 著
出版时间:2014.9
◆ 内容简介
《梁漱溟日记》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反抗"平庸之恶"》
著者:[美]汉娜·阿伦特著,杰罗姆·科恩编
译者:陈联营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著者:[德]吕迪格尔o萨弗兰斯基著
译者:卫茂平
出版时间:2014.6
◆ 内容简介
德国当代最为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
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
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
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
著者:[美] 尼古拉斯·A. 巴斯贝恩 著
陈焱 译
出版时间:2014.8
◆ 内容简介
《文雅的疯狂》是西方书话权威、殿堂级大师巴斯贝恩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书话的不朽经典,不仅内容宏博,横跨古今,而且篇幅浩大,格局恢弘。它讲述了2500年来,100多位藏书雅痞,对书籍这一个世间最文雅精贵前赴后继的执意追逐,惊心动魄的珍本拍卖,叹为观止的奇闻怪谈,缠绵隽永的书情人事……书中到处都是形形色色、奇奇怪怪,却又万般吸引人的书痴狂人,且一个赛过一个。激情与沧桑同行,文雅与疯狂共舞,只因人类对书籍永恒的爱恋。
《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
著者:巫鸿 著
译者:毛卫东 译
◆ 内容简介
艺术史家巫鸿的最新著作,以摄影家荣荣的镜头、日记与书信,串联起北京东村艺术家群体在中国实验艺术黄金时代的创作与生活的故事。
荣荣,1992年来到北京。两眼睁得大大的,带着一架新买的相机。
"东村",是中国实验艺术史上的一段神话。在这片破败的家园,荣荣和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张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马六明等--以行为演出和摄影的方式,给中国实验艺术界带来了直接冲击。
1993-1994年,原生态环境中的东村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
1994-1998年,东村艺术家群体被迫解散后,继续的行为艺术项目;
1998年- ,荣荣从"东村"到以后日子里的自摄像。
这份档案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些照片在历史层面、艺术层面、自传层面上的诸种意义,它有关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之间--关于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美梦、幻想、激奋、焦虑,同一段集体的历史之间--微妙的交互影响。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增订版)》
著者:张汝伦 著
出版时间:2014.8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是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张汝伦,以进化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潮为主要描述对象,揭示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中国思想的种种基本问题和特征,破解中国人思考公共问题的基本思想预设。
以思想史的写法,重回现代中国之初的思想语境,通过追其源头,张汝伦老师认为,三大思潮,标着着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在面对现代问题之时所进行的最初探索,这三大思潮,虽表面看是舶来品,中国知识精英对它们的理解,却并非外烁,而是内生,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进行了本土化的阐释。正是这些后来已经不太容易辨认的本土和传统因素,构成了中国自身的现代性。只有理解了这一层面,才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中国的现代性,不是西方理论能看清的,中国的现代性来自中国人自身。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著者:[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译者:杨鹏
出版时间:2014.8
◆ 内容简介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自传,以"家族"、"入行"、"事业"、"自由"、"形式"五卷,展现了赖特传奇的一生:童年的美好、懵懂与自然的启蒙;初入社会的青涩与憧憬;事业起步的欣喜与磨练;以及他自立门户、与流俗决裂的卓越不群。
在赖特优美流畅的文字与奇巧清新的哲思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名建筑大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整个建筑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美国社会以及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现代中国的再阐释》
著者:许纪霖、刘擎主编
出版时间:2014.9
◆ 内容简介
许纪霖、刘擎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12辑。本辑关注的话题是重构现代中国想象,内容包括王汎森谈中国思想史研究经验、许章润谈革命、金观涛谈契约论的起源、崇明谈承认政治等。
在今天这个时代,"什么是现代中国",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实,而是有待建构的一套想象。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对现代中国的再阐释并不是一个事实性的揭秘,而是一个知识性的解读,它包含各种各样竞争性的话语,也包含各种不同的知识类型。主观和客观相互交错在一起,在当今新的历史语境里, 我们该如何来生产关于现代中国的知识?
我们无法依托一个清晰、可靠、稳定的中国元素来奠定对中国的认同。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必须要有一种大无畏的成熟:与流动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共存。康德曾说,启蒙是一种成熟,就是勇敢地公开运用你的理性。而我觉得,现代人要有另外一种成熟,就是与这个时代的很多不能化解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暧昧性共存。--刘 擎
《理解公司》
著者:张维迎
出版时间:2014.6
书号:978-7-208-11923-9/F.2200
开本:32开 150*195
◆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有公司和企业?企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的企业和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经济学家张维迎有关公司治理的核心著作,为中国提供一个"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只有解决产权制度缺陷,才能突破增长瓶颈。
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企业参与人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不同的企业参与人之间分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国家法律制度,市场竞争和信誉机制,经理人的薪酬制度及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
(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严彬编选)
人·岁月·生活(ID:yanbin19810729),诗人,小说家,摇滚乐爱好者,容易喝醉的人,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严彬的微信公众号……颠三倒四的文学与书的池塘,欢迎你也来洗个澡……
著者:[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译者:赵德明
出版时间:2014.5
◆ 内容简介
《美洲纳粹文学》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收录了30个美洲大陆的右翼作家,虚构了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中叶,波拉尼奥用不动声色的戏谑态度,构筑了一幅跨越美洲大陆百年历史的光怪陆离之景,嘲弄了那些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
《惜别》
著者:止庵著
出版时间:2014.8
◆ 内容简介
《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世三年后,经历涓滴沉淀,凝练而成的生死体悟。
全书共有六部分,以母亲的离去为起点,片断式地向回追溯。母亲生前的日记和书信,与作者的回忆和思考两相交替,形成两种对立却彼此依存的书写状态。母亲留下的手泽,充满亲人相处时的温暖细节:最常做的那道红菜汤,与"我"一起看过的电影,病重时吃下的那枚小布丁……这些事情平凡微小,却感人至深,是生之存在的切实印记。
由此,止庵在众多生死论说中上下求索,呈现出从死看生的独特角度:死是一个人的终局,令故去者成为一种"曾经存在";死也是众人的终局,令所有生者成为中途正在逝去的"在死者"。作如是观,我们可以获得另外一种眼光,由他及己,重新思索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死大问。
《去往第九王国》
著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著
译者:韩瑞祥
出版时间:2014.4
◆ 内容简介
刚结束中学的学业,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o柯巴尔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决定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随身带着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凭借这两样东西,柯巴尔发现了语言在叙述、转换现实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亚之旅,实际上也是柯巴尔追寻祖先踪迹,发现民族和传统,寻找自我的历程。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
作者:唐诺
◆ 内容简介
唐诺推理小说导读,如今已成为某些推理迷耳语传说,近乎罕异禽鸟标本,或某一年份极品窖藏的葡萄酒,之类的梦幻逸品。行文间如桑巴舞步般优雅跳跃于古典人文教养、城市地图、诗篇般的鉴赏谱系,以及"所有的死亡在无比的华丽和无比的险刻凶残之间穿梭而行"那样一个庞大迷宫般的现代犯罪图景。
布洛克笔下的私探马修·斯卡德、天生的雅贼伯尼·罗登巴尔,那些宛如他挚友的角色,如何以他们冷隽讥诮的人性化形象,直面那不义的,失去同情和理解的现代城市,"一个孤独的人,对抗一整个不义的庞大世界。"
他有伏尔泰博学世故的机智讪诮,却又不时出现本雅明的现代城市游走者的抒情与哀感。在他的笔下,好的推理小说,就像一则关于时光的咏叹笔调,一则城市酒馆的追忆逝水年华,一则充满人性谜题和隐喻的"死亡学",更可以是一则"末日之钟敲响时刻,只留下人类那微弱却永不耗竭的说话声音"。
《八百万零一种死法》汇集了所有39篇唐诺为劳伦斯·布洛克作品所作的导读,基本涵盖了中文世界已经出版的劳伦斯·布洛克作品。
《日本味道》
著者:[日]北大路鲁山人 著
译者:何晓毅 译
出版时间:2014.7
◆ 内容简介
日本全才艺术家鲁山人历年来谈吃论食的文章。鲁山人曾创办会员制餐厅"美食俱乐部""星冈茶寮",开一代美食之风。主张"餐具是料理的衣服",设立星冈窑,从事制陶。
鲁山人主导的菜肴和陶器制作均不拘一格,恰如其人,独立特行。其料理美学影响了整个日本的饮食理念,直至今天。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著者:[英]迈克尔·苏立文著
译者:赵潇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书品牌:世纪文景
◆ 内容简介
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自文艺复兴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一书讲述的便是从16世纪到现代,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
中国风为何会风靡18世纪的欧洲宫廷?从幕府时代到明治维新,基督教与兰学如何影响了日本美术的发展?浮世绘如何产生于西方美术的影响,又是如何反作用于举世闻名的印象派的?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虽然更早,为何受西方艺术影响却没有日本大?日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特殊角色?西方艺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现代美术革命?……
苏立文教授引导读者穿越这风云变幻、瑰丽多姿的四个多世纪,清晰阐述出近代东西方艺术文化之间,彼此深深吸引而又对立排斥的过程,为我们厘清这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纷繁际会。
《梁漱溟日记(上下)》
著者:梁漱溟 著
出版时间:2014.9
◆ 内容简介
《梁漱溟日记》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反抗"平庸之恶"》
著者:[美]汉娜·阿伦特著,杰罗姆·科恩编
译者:陈联营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著者:[德]吕迪格尔o萨弗兰斯基著
译者:卫茂平
出版时间:2014.6
◆ 内容简介
德国当代最为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
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
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
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
著者:[美] 尼古拉斯·A. 巴斯贝恩 著
陈焱 译
出版时间:2014.8
◆ 内容简介
《文雅的疯狂》是西方书话权威、殿堂级大师巴斯贝恩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书话的不朽经典,不仅内容宏博,横跨古今,而且篇幅浩大,格局恢弘。它讲述了2500年来,100多位藏书雅痞,对书籍这一个世间最文雅精贵前赴后继的执意追逐,惊心动魄的珍本拍卖,叹为观止的奇闻怪谈,缠绵隽永的书情人事……书中到处都是形形色色、奇奇怪怪,却又万般吸引人的书痴狂人,且一个赛过一个。激情与沧桑同行,文雅与疯狂共舞,只因人类对书籍永恒的爱恋。
《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
著者:巫鸿 著
译者:毛卫东 译
◆ 内容简介
艺术史家巫鸿的最新著作,以摄影家荣荣的镜头、日记与书信,串联起北京东村艺术家群体在中国实验艺术黄金时代的创作与生活的故事。
荣荣,1992年来到北京。两眼睁得大大的,带着一架新买的相机。
"东村",是中国实验艺术史上的一段神话。在这片破败的家园,荣荣和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张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马六明等--以行为演出和摄影的方式,给中国实验艺术界带来了直接冲击。
1993-1994年,原生态环境中的东村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
1994-1998年,东村艺术家群体被迫解散后,继续的行为艺术项目;
1998年- ,荣荣从"东村"到以后日子里的自摄像。
这份档案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些照片在历史层面、艺术层面、自传层面上的诸种意义,它有关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之间--关于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美梦、幻想、激奋、焦虑,同一段集体的历史之间--微妙的交互影响。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增订版)》
著者:张汝伦 著
出版时间:2014.8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是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张汝伦,以进化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潮为主要描述对象,揭示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中国思想的种种基本问题和特征,破解中国人思考公共问题的基本思想预设。
以思想史的写法,重回现代中国之初的思想语境,通过追其源头,张汝伦老师认为,三大思潮,标着着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在面对现代问题之时所进行的最初探索,这三大思潮,虽表面看是舶来品,中国知识精英对它们的理解,却并非外烁,而是内生,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进行了本土化的阐释。正是这些后来已经不太容易辨认的本土和传统因素,构成了中国自身的现代性。只有理解了这一层面,才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中国的现代性,不是西方理论能看清的,中国的现代性来自中国人自身。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著者:[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译者:杨鹏
出版时间:2014.8
◆ 内容简介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自传,以"家族"、"入行"、"事业"、"自由"、"形式"五卷,展现了赖特传奇的一生:童年的美好、懵懂与自然的启蒙;初入社会的青涩与憧憬;事业起步的欣喜与磨练;以及他自立门户、与流俗决裂的卓越不群。
在赖特优美流畅的文字与奇巧清新的哲思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名建筑大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整个建筑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美国社会以及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现代中国的再阐释》
著者:许纪霖、刘擎主编
出版时间:2014.9
◆ 内容简介
许纪霖、刘擎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12辑。本辑关注的话题是重构现代中国想象,内容包括王汎森谈中国思想史研究经验、许章润谈革命、金观涛谈契约论的起源、崇明谈承认政治等。
在今天这个时代,"什么是现代中国",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实,而是有待建构的一套想象。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对现代中国的再阐释并不是一个事实性的揭秘,而是一个知识性的解读,它包含各种各样竞争性的话语,也包含各种不同的知识类型。主观和客观相互交错在一起,在当今新的历史语境里, 我们该如何来生产关于现代中国的知识?
我们无法依托一个清晰、可靠、稳定的中国元素来奠定对中国的认同。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必须要有一种大无畏的成熟:与流动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共存。康德曾说,启蒙是一种成熟,就是勇敢地公开运用你的理性。而我觉得,现代人要有另外一种成熟,就是与这个时代的很多不能化解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暧昧性共存。--刘 擎
《理解公司》
著者:张维迎
出版时间:2014.6
书号:978-7-208-11923-9/F.2200
开本:32开 150*195
◆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有公司和企业?企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的企业和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经济学家张维迎有关公司治理的核心著作,为中国提供一个"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只有解决产权制度缺陷,才能突破增长瓶颈。
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企业参与人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不同的企业参与人之间分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国家法律制度,市场竞争和信誉机制,经理人的薪酬制度及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
(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严彬编选)
人·岁月·生活(ID:yanbin19810729),诗人,小说家,摇滚乐爱好者,容易喝醉的人,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严彬的微信公众号……颠三倒四的文学与书的池塘,欢迎你也来洗个澡……
严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五一国际劳动节(散心0506) (2人喜欢)
- 读《巴黎评论》弗罗斯特访谈的17个印象和对弗罗斯特的一点念头 (1人喜欢)
- 在人群中
- 咳嗽半个多月了(散心0428) (1人喜欢)
- 一个有女人的房间里有什么?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