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的稻米
阿 子●灶下书
跟小麦比起来,稻谷可能是比较吃亏的。西北能做出一桌子各色各样的面食,而且引以为傲。但是南方虽然可以做出类似的一桌子各色各样的米做的食物,但似乎气势上就要差一些。光看看方便面和方便米线、方便米粉在超市货架上明显不成比例的供应量,就能明白,除了米饭之外,米做的食物其实很非主流。这种趋势在北方尤其明显,我们家附近去年开的一家云南米线店,直到现在,店主仍然要经常面对“米线是什么?是面条么?”之类的问题。如果没有大量北上的南方食米族,云南米线店们在北方恐怕前景堪忧。现在,米线店老板娘已经学会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对答如流,“米线就是用米做的面条!”
我虽然热爱吃面,但每吃手擀面总会犯胃酸,倒是米饭从来没有让我难受过。至于米打成浆以后做成的米粉、米线、米豆腐,米和糯米一起做的年糕,发酵的米浆做的发糕(我老家叫做碗儿糕,四川也有地方叫做蒸蒸糕),乃至诸种糯米做的食物,那都是我作为一个有南方口味的人心中不可改变的食物坐标。在西南,面条文化亦十分发达,但更多是拿面条来做早点,正餐还是要吃米饭。更有一些乡间,是早上起来就要吃饭的。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实验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吃饱,吃的也是稻米。
但是不知为什么,很多人对面食为代表的北方食文化有着莫名的向往。很多人固执地认定,馒头就是比米饭养人,吃面对胃好,还可以养心。稻米的弱势地位甚至有考古学证据为证。中华泱泱5000年里,其实小麦是在倒数第二个一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才经过西亚来到中国,先定居西北,后来传到中原。那时中原的主食乃是黍,也就是小米,稻谷后来也传入了中原。彼时中原气候温暖——还曾经有大象骸骨出土,这些物种应该都长得不错,人有粮食,养的猪狗牛羊也都有粮食吃。所以北方人很容易能够搞到肉吃,贵族们下葬和祭祀祖先的时候,还能有“太牢”、“少牢”尚飨。据说吃肉还能刺激大脑的发育,所以中原地区吸收各地文化精华,发展出了精致的青铜器制作技术。
而长江中下游的人们种植的作物却只有单一的稻谷,虽然稻谷也有各种亚种,但是一旦有影响稻谷收成的自然灾害,人们就只有饿肚子的份儿,搞不好整个文明就此瓦解。南方人也没有那么多肉吃,长江中下游主要的肉食来源是渔猎,一样是非常脆弱的食物来源,只有良渚文化曾经爆发过养猪热潮。南方人很多不适应牛羊肉,嗜好猪肉和鱼肉,恐怕和远古的味蕾记忆有关。而良渚文化莫名消失之后,长江中下游的老祖先们又默默地恢复了渔猎。而北方中原人却一直有各种主食和肉吃,还能发展出“克己复礼”的“礼”的制度来。中原文明最终成功变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忠于稻谷的南方人后来却慢慢变成了中原文明那里的南蛮百越。对于喜爱稻米的人来说,这段远古的史实,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跟小麦比起来,稻谷可能是比较吃亏的。西北能做出一桌子各色各样的面食,而且引以为傲。但是南方虽然可以做出类似的一桌子各色各样的米做的食物,但似乎气势上就要差一些。光看看方便面和方便米线、方便米粉在超市货架上明显不成比例的供应量,就能明白,除了米饭之外,米做的食物其实很非主流。这种趋势在北方尤其明显,我们家附近去年开的一家云南米线店,直到现在,店主仍然要经常面对“米线是什么?是面条么?”之类的问题。如果没有大量北上的南方食米族,云南米线店们在北方恐怕前景堪忧。现在,米线店老板娘已经学会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对答如流,“米线就是用米做的面条!”
我虽然热爱吃面,但每吃手擀面总会犯胃酸,倒是米饭从来没有让我难受过。至于米打成浆以后做成的米粉、米线、米豆腐,米和糯米一起做的年糕,发酵的米浆做的发糕(我老家叫做碗儿糕,四川也有地方叫做蒸蒸糕),乃至诸种糯米做的食物,那都是我作为一个有南方口味的人心中不可改变的食物坐标。在西南,面条文化亦十分发达,但更多是拿面条来做早点,正餐还是要吃米饭。更有一些乡间,是早上起来就要吃饭的。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实验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吃饱,吃的也是稻米。
但是不知为什么,很多人对面食为代表的北方食文化有着莫名的向往。很多人固执地认定,馒头就是比米饭养人,吃面对胃好,还可以养心。稻米的弱势地位甚至有考古学证据为证。中华泱泱5000年里,其实小麦是在倒数第二个一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才经过西亚来到中国,先定居西北,后来传到中原。那时中原的主食乃是黍,也就是小米,稻谷后来也传入了中原。彼时中原气候温暖——还曾经有大象骸骨出土,这些物种应该都长得不错,人有粮食,养的猪狗牛羊也都有粮食吃。所以北方人很容易能够搞到肉吃,贵族们下葬和祭祀祖先的时候,还能有“太牢”、“少牢”尚飨。据说吃肉还能刺激大脑的发育,所以中原地区吸收各地文化精华,发展出了精致的青铜器制作技术。
而长江中下游的人们种植的作物却只有单一的稻谷,虽然稻谷也有各种亚种,但是一旦有影响稻谷收成的自然灾害,人们就只有饿肚子的份儿,搞不好整个文明就此瓦解。南方人也没有那么多肉吃,长江中下游主要的肉食来源是渔猎,一样是非常脆弱的食物来源,只有良渚文化曾经爆发过养猪热潮。南方人很多不适应牛羊肉,嗜好猪肉和鱼肉,恐怕和远古的味蕾记忆有关。而良渚文化莫名消失之后,长江中下游的老祖先们又默默地恢复了渔猎。而北方中原人却一直有各种主食和肉吃,还能发展出“克己复礼”的“礼”的制度来。中原文明最终成功变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忠于稻谷的南方人后来却慢慢变成了中原文明那里的南蛮百越。对于喜爱稻米的人来说,这段远古的史实,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
九只猫九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1-07 19:14:37
-
木可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9 11:49:20
-
Agere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9:31:01
-
其其实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23:53:42
-
pergno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23:29:24
-
小镇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7:12:18
-
NoTor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7:04:35
-
停用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7:01:48
-
yoko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6:37:54
-
歌达耳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5:53:55
-
Patrick/小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5:05:17
-
旭东-知始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4:10:45
-
大刚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14:04:27
阿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龙年最后一天,来一个新年resolution (79人喜欢)
- 2024大事记(简略版) (16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