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丽·约翰逊:春风拂槛露华浓
近期上映的《超体》,在《星际穿越》之前也曾经小刷了朋友圈,这是一部真正的“脑洞大开”的电影,用了89分钟,只讲了这么一个事儿。我想大家去看这部电影,也许首要原因已经不是吕克·贝松了。这个曾声称只拍十部电影的法国导演,可能难以再现《这个杀手不太冷》和《碧海蓝天》这样让惊心动魄的杰作,但依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所以我们还是有机会在影院看到《黑帮家族》《超体》这样充满碳酸饮料口感,专注耍酷一个多小时的片子。一个朋友说这部电影好看,我问好看的点在哪,她说:那个女的特别漂亮,很有气质,身材超好,她穿了一件微透的T恤,走路的时候胸都在颤。
这个朋友是个女生。她不知道斯嘉丽·约翰逊是谁,但却精准的掌握了好莱坞文化带领下,对于女演员的审美趋势。时尚界也许推崇维密模特那种充满肌肉线条的纤细身材,但荧幕中,被万千宠爱的永远是梦露那样的肉感女星。
对斯嘉丽这个名字最早的印象来自《飘》。那时对欧美文化的想象力实在匮乏,因此脑补无数遍斯嘉丽·奥哈拉的绿色瞳孔、她用窗帘裁成的绿色礼服,是怎样与众不同,以至于除了卫希礼之外的男人都被她迷的神魂颠倒。斯嘉丽对我来说,曾在一段时间内代表了美貌、狡黠、勇敢、野心勃勃,拥有原始生命力量的女性。
后来,女演员的名字随着电影,蜂拥而来地挤进我的记忆。相比于佩内洛普·科鲁兹、米娅·华西科沃斯卡这种需要“强记”的姓氏,斯嘉丽·约翰逊的名字只需要一个照面,就过目不忘了。
她是好莱坞年轻演员中最有“女神”潜质的一个,人们记住她,首先因为她的“性感”,或者,是“人人都说她性感”。但我曾经并不懂这种性感体现在何处。她既没有卡梅隆·迪亚兹那种拉美辣妹的媚气,也不是佩内洛普·科鲁兹那种西班牙妞的热烈奔放;比厚唇,没有安吉丽娜·朱莉的狂野和霸气,论笑容,杰西卡·阿尔巴的乖巧让人五脏六腑都像抹了蜜。这些女演员的长相,与斯嘉丽相比,都太聪明了。
起初我只看到了她的憨。没错,憨,不是娇憨。爱笑,不设防,蠢呆了的萌。我脑海里建立的表情库中,斯嘉丽·约翰逊的标志性神情是,皱着眉头,微张着嘴,露出迷惑的样子,不敢置信已经发生的一切,只要一边轻微晃动脑袋,一边吃惊的说出“Wha...What is going on?”的台词就好了。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保持那份永远被蒙在鼓里的天真。在众多好莱坞尤物中,她以独特的、丰腴的白痴美让我印象深刻。对了,还有她的烟熏嗓音。
得益于好莱坞又刮起拍梦露传记片的风潮,在重新认识这位传奇女性之后,才开始明白斯嘉丽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的原因。因为和梦露一样,她们柔软、饱满的体态和温存、多情的注视,美的没有攻击性,美的像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里以维纳斯的名义被裸体的女神,美的鲜嫩多汁充满母性光辉。所以,当你面对梦露和斯嘉丽,说她们不性感,就是在和几百年沉淀下来的西方古典审美作对,就是和人类为了繁衍生息而驱使你的基因产生欲望的终极目的作对。所以你看,人们选择什么,也许只是自然的选择。
但是一直以来,她的表现,也就只比花瓶稍微高明一个层次而已吧。直到《Her》中未露面、只献声的配音,才让人真正看到作为女演员,而不仅仅是女星的魅力。这几年的斯嘉丽,就好像突然得了什么真传一样,突然让人们注意到除了她的身体、恋爱绯闻之外,浮出水面的演技,和越来越迷人的气质。黑寡妇和Lucy的冷艳让动作女星空档的好莱坞,从此可以高枕无忧。《Her》、《皮囊之下》、《迷失东京》等非爆米花电影,也让她在文艺片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可以预见,她的时代即将来临,她会成为好莱坞中坚力量的一员,会带来一大波(...)好看的电影。当我们老了,谈起她,也许会说,风华绝代。
她出演过以下代表性影片,也许会帮你更好的认识这个演员。
《马语者》The Horse Whisperer(1998)
让斯嘉丽真正成名的影片,与罗伯特·雷德福、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合作,当时的斯嘉丽才14岁。说性感有点像犯罪,童贞比较合适。影片里的西部风光很壮美。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2003)
还原度不是特别高,斯嘉丽的脸比较尖,但这并不重要,这部电影值得推荐的原因,是对其中隐秘的部分细腻动人的刻画,柯林·菲尔斯有很精彩的表演。质感冷清,内心热情而隐忍。明眸皓齿、身段玲珑的少女,可用来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迷失东京》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电影讲述人的孤独、迷失、缺乏安全感,仿佛被生活遗忘。名字里并没有出现Tokyo,而是Lost in Translation. 女导演索菲亚来自著名的科波拉家族,对女性题材有偏好,她擅长表现那些具有虚空感的女性,所以斯嘉丽,包括男主角比尔莫瑞,在影片里都是相当沉默的。虽然是婚外恋,但这种没什么戏剧冲突感的片子,但愿你没有睡着。
《逃出克隆岛》 The Island (2005)
一部商业片,属于CCTV6和各种地方台喜欢播放的那种。本来可以来点哲学困惑、人性反思等深度,但导演决定只把它拍成好莱坞式,美国式。除了女神,也有男神伊万·麦克格雷格。
《赛末点》 Match Point (2005)
与伍迪·艾伦合作的第一部影片。导演如雷贯耳的大名放这,就不用我啰嗦剧情、质量什么的了。其中有一幕野外戏,下雨了,有点湿。
《独家新闻》 Scoop (2006)
与伍迪·艾伦合作的第二部影片。斯嘉丽在里面尽显“白痴美”,饰演一个天真、勇敢的女大学生。
《黑色大丽花》 The Black Dahlia (2006)
虽然布莱恩·德·帕尔玛是个很厉害的导演,但影片的叙事还是有点乱。不过对40年代的场景、服装、道具,甚至演员的口音都复古的很有情调。斯嘉丽在里面的戏份并不多,造型很漂亮。
《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2006)
导演是诺兰。主创阵容很豪华,剧情紧凑,以至于当时没工夫为帅哥、美女流口水。焦点全在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休·杰克曼的明争暗斗,女演员们负责打酱油。
《保姆日记》 The Nanny Diaries (2007)
斯嘉丽本色出演。剧情是麻雀变凤凰,菜鸟寻找自我的成功学包装。里面可以看到斯嘉丽嘴唇嗫嚅的困惑型表演。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
大学第一年学校内部的资源分享网站上下了这部被描述为“两个女神的宫斗戏”的电影。剧情已经模糊,但女神记忆犹新。一个已经成了奥斯卡影后,一个正在全面爆发。两个人完全两种不同的类型,如果用动物来比喻,娜塔莉像鹰,斯嘉丽像一只小绵羊。
《午夜巴塞罗那》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2008)
与伍迪·艾伦合作的第三部影片,斯嘉丽成为伍迪艾伦的缪斯三号。故事讲述了匪夷所思的多角恋。电影里丽贝卡·豪尔扮演斯嘉丽的姐姐,两个人真的长得有几分相似。
《我家买了动物园》 We Bought a Zoo (2011)
治愈系的家庭剧,温馨,好笑,马特达蒙带领一群人愚笨而傻气的生活。
《皮囊之下》 Under the Skin (2013)
配乐诡异、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惊悚片,让我想起《唯神能恕》,但稍微好一些。女神一直被期待着“脱”,在这部里终于脱了,但鉴于露点时片子的氛围,我还是希望她赶紧穿上。
《她》 Her (2013)
里面的斯嘉丽长这样,呵呵。她是一个系统,拥有令人舒服的个性,和优雅磁性的声线。这可能是斯嘉丽迄今为止最棒的一次演出,只贡献了声音,却演活了程序,也捧得了一座罗马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杯。我想为这部电影大唱颂歌,因为它太美妙了!关乎人的欲望、需求、动机,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爱情,人有多么敏感细腻,就有多么脆弱自私。顺便推荐一部2002年的影片《西蒙妮》,同样是人机互动的主题,阿尔帕西诺主演,更多从功利和欲望的角度曝光人性弱点。
最后以大家都喜闻乐见的黑寡妇(曲线,曲线!)做结吧。我准备去看《唐璜》了,据说里面有女神的自黑表演。
欢迎关注微信号:ziqfilm
![]() |
这个朋友是个女生。她不知道斯嘉丽·约翰逊是谁,但却精准的掌握了好莱坞文化带领下,对于女演员的审美趋势。时尚界也许推崇维密模特那种充满肌肉线条的纤细身材,但荧幕中,被万千宠爱的永远是梦露那样的肉感女星。
对斯嘉丽这个名字最早的印象来自《飘》。那时对欧美文化的想象力实在匮乏,因此脑补无数遍斯嘉丽·奥哈拉的绿色瞳孔、她用窗帘裁成的绿色礼服,是怎样与众不同,以至于除了卫希礼之外的男人都被她迷的神魂颠倒。斯嘉丽对我来说,曾在一段时间内代表了美貌、狡黠、勇敢、野心勃勃,拥有原始生命力量的女性。
后来,女演员的名字随着电影,蜂拥而来地挤进我的记忆。相比于佩内洛普·科鲁兹、米娅·华西科沃斯卡这种需要“强记”的姓氏,斯嘉丽·约翰逊的名字只需要一个照面,就过目不忘了。
她是好莱坞年轻演员中最有“女神”潜质的一个,人们记住她,首先因为她的“性感”,或者,是“人人都说她性感”。但我曾经并不懂这种性感体现在何处。她既没有卡梅隆·迪亚兹那种拉美辣妹的媚气,也不是佩内洛普·科鲁兹那种西班牙妞的热烈奔放;比厚唇,没有安吉丽娜·朱莉的狂野和霸气,论笑容,杰西卡·阿尔巴的乖巧让人五脏六腑都像抹了蜜。这些女演员的长相,与斯嘉丽相比,都太聪明了。
起初我只看到了她的憨。没错,憨,不是娇憨。爱笑,不设防,蠢呆了的萌。我脑海里建立的表情库中,斯嘉丽·约翰逊的标志性神情是,皱着眉头,微张着嘴,露出迷惑的样子,不敢置信已经发生的一切,只要一边轻微晃动脑袋,一边吃惊的说出“Wha...What is going on?”的台词就好了。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保持那份永远被蒙在鼓里的天真。在众多好莱坞尤物中,她以独特的、丰腴的白痴美让我印象深刻。对了,还有她的烟熏嗓音。
得益于好莱坞又刮起拍梦露传记片的风潮,在重新认识这位传奇女性之后,才开始明白斯嘉丽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的原因。因为和梦露一样,她们柔软、饱满的体态和温存、多情的注视,美的没有攻击性,美的像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里以维纳斯的名义被裸体的女神,美的鲜嫩多汁充满母性光辉。所以,当你面对梦露和斯嘉丽,说她们不性感,就是在和几百年沉淀下来的西方古典审美作对,就是和人类为了繁衍生息而驱使你的基因产生欲望的终极目的作对。所以你看,人们选择什么,也许只是自然的选择。
但是一直以来,她的表现,也就只比花瓶稍微高明一个层次而已吧。直到《Her》中未露面、只献声的配音,才让人真正看到作为女演员,而不仅仅是女星的魅力。这几年的斯嘉丽,就好像突然得了什么真传一样,突然让人们注意到除了她的身体、恋爱绯闻之外,浮出水面的演技,和越来越迷人的气质。黑寡妇和Lucy的冷艳让动作女星空档的好莱坞,从此可以高枕无忧。《Her》、《皮囊之下》、《迷失东京》等非爆米花电影,也让她在文艺片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可以预见,她的时代即将来临,她会成为好莱坞中坚力量的一员,会带来一大波(...)好看的电影。当我们老了,谈起她,也许会说,风华绝代。
她出演过以下代表性影片,也许会帮你更好的认识这个演员。
《马语者》The Horse Whisperer(1998)
![]() |
让斯嘉丽真正成名的影片,与罗伯特·雷德福、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合作,当时的斯嘉丽才14岁。说性感有点像犯罪,童贞比较合适。影片里的西部风光很壮美。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2003)
![]() |
还原度不是特别高,斯嘉丽的脸比较尖,但这并不重要,这部电影值得推荐的原因,是对其中隐秘的部分细腻动人的刻画,柯林·菲尔斯有很精彩的表演。质感冷清,内心热情而隐忍。明眸皓齿、身段玲珑的少女,可用来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迷失东京》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 |
电影讲述人的孤独、迷失、缺乏安全感,仿佛被生活遗忘。名字里并没有出现Tokyo,而是Lost in Translation. 女导演索菲亚来自著名的科波拉家族,对女性题材有偏好,她擅长表现那些具有虚空感的女性,所以斯嘉丽,包括男主角比尔莫瑞,在影片里都是相当沉默的。虽然是婚外恋,但这种没什么戏剧冲突感的片子,但愿你没有睡着。
《逃出克隆岛》 The Island (2005)
![]() |
一部商业片,属于CCTV6和各种地方台喜欢播放的那种。本来可以来点哲学困惑、人性反思等深度,但导演决定只把它拍成好莱坞式,美国式。除了女神,也有男神伊万·麦克格雷格。
《赛末点》 Match Point (2005)
![]() |
与伍迪·艾伦合作的第一部影片。导演如雷贯耳的大名放这,就不用我啰嗦剧情、质量什么的了。其中有一幕野外戏,下雨了,有点湿。
《独家新闻》 Scoop (2006)
![]() |
与伍迪·艾伦合作的第二部影片。斯嘉丽在里面尽显“白痴美”,饰演一个天真、勇敢的女大学生。
《黑色大丽花》 The Black Dahlia (2006)
![]() |
虽然布莱恩·德·帕尔玛是个很厉害的导演,但影片的叙事还是有点乱。不过对40年代的场景、服装、道具,甚至演员的口音都复古的很有情调。斯嘉丽在里面的戏份并不多,造型很漂亮。
《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2006)
![]() |
导演是诺兰。主创阵容很豪华,剧情紧凑,以至于当时没工夫为帅哥、美女流口水。焦点全在克里斯蒂安·贝尔和休·杰克曼的明争暗斗,女演员们负责打酱油。
《保姆日记》 The Nanny Diaries (2007)
![]() |
斯嘉丽本色出演。剧情是麻雀变凤凰,菜鸟寻找自我的成功学包装。里面可以看到斯嘉丽嘴唇嗫嚅的困惑型表演。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
![]() |
大学第一年学校内部的资源分享网站上下了这部被描述为“两个女神的宫斗戏”的电影。剧情已经模糊,但女神记忆犹新。一个已经成了奥斯卡影后,一个正在全面爆发。两个人完全两种不同的类型,如果用动物来比喻,娜塔莉像鹰,斯嘉丽像一只小绵羊。
《午夜巴塞罗那》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2008)
![]() |
与伍迪·艾伦合作的第三部影片,斯嘉丽成为伍迪艾伦的缪斯三号。故事讲述了匪夷所思的多角恋。电影里丽贝卡·豪尔扮演斯嘉丽的姐姐,两个人真的长得有几分相似。
《我家买了动物园》 We Bought a Zoo (2011)
![]() |
治愈系的家庭剧,温馨,好笑,马特达蒙带领一群人愚笨而傻气的生活。
《皮囊之下》 Under the Skin (2013)
![]() |
配乐诡异、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惊悚片,让我想起《唯神能恕》,但稍微好一些。女神一直被期待着“脱”,在这部里终于脱了,但鉴于露点时片子的氛围,我还是希望她赶紧穿上。
《她》 Her (2013)
![]() |
里面的斯嘉丽长这样,呵呵。她是一个系统,拥有令人舒服的个性,和优雅磁性的声线。这可能是斯嘉丽迄今为止最棒的一次演出,只贡献了声音,却演活了程序,也捧得了一座罗马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杯。我想为这部电影大唱颂歌,因为它太美妙了!关乎人的欲望、需求、动机,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爱情,人有多么敏感细腻,就有多么脆弱自私。顺便推荐一部2002年的影片《西蒙妮》,同样是人机互动的主题,阿尔帕西诺主演,更多从功利和欲望的角度曝光人性弱点。
最后以大家都喜闻乐见的黑寡妇(曲线,曲线!)做结吧。我准备去看《唐璜》了,据说里面有女神的自黑表演。
![]() |
![]() |
欢迎关注微信号:ziq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