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找风口,有规律
昨天(11月20日)我在乌镇参加了全球互联网峰会,在这个会议上有马云,也有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说雷军你说你有一个目标,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做到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我忙着点头,我的确说过。他又问苹果公司高管,说你怎么看?这个高管也很厉害,他说“Easy to say,hard to do”。我英文很差,但这句正好我听懂了。
主持人说,雷军你怎么想?那一瞬间,我非常非常的尴尬。我冷静了一下,我说,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刻说过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犹豫了半年,最后,梦想激励我一定要去赌一把,我说只有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是圆满的,至少当我老了的时候,我还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曾经有过梦想,我曾经去试过,哪怕输了。我最后下定了决心,办了小米。刚开始,我认为我100%会输,我想的全部是我怎么死。我真的很庆幸,我们竟然只用了3年,完成了一个令我自己都无法相信的结果。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是因为我跟大家同样岁数的时候,在我18岁的那一年,曾经青春年少,无意之中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是我大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我在武汉大学的图书馆里面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叫《硅谷之火》,那是1987。这本书讲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些硅谷英雄的创业故事,其中主要的篇章就是讲苹果乔布斯的,书中说乔布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代表着美国式的创业。
我怎样才能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在中国这个土壤上,我们能不能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我觉得,只有这样,你才无愧于你的人生,才会使你自己觉得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有追求的。
有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去实践,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当然,还需要长时间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虽然我知道,今天的小米说成功为时过早,谈击败苹果为时过早,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经常跟年轻人交流梦想,我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叫“人因梦想而伟大”。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有了梦想,你就变得与众不同。关键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以后,你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准备各种坚实的基础。
那么,谈到梦想的实现,最近一句话挺出名的,叫“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这个话,其实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勤奋是成功不了的;第二,有了勤奋,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不一定能成功,还需要台风口,把握大的发展机遇,抓住机会,你才有机会成功。
这背后是坚实的基本功和非常好的对时机的把握。
我自己工作了20多年,我对各位同学们的建议就是,我觉得:第一,要有梦想;第二,要设定step by step的努力的目标,要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不要着急;第三,要重视机遇的重要性。很聪明的一些同学都觉得,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其实,仅有聪明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把握时代的机遇,怎么在大方向上正确,我觉得,这点也非常关键。
互动环节:
问: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这次期中考试,虽然已经尽自己所能的去考了,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和我们院的那些大神们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难免会有一些失落。
雷军: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会“怎么学习”,不在于你学的东西。不是我们真的要100%的把每个考试考到100分,一定要考到全年级第一才叫成功,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习”。
我觉得,核心问题是我知道怎么学习以后,可以克服每一个专业之间的差距。
问:现在,好多中青年步入社会以后创业比较困惑,你大学期间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如何处理好学习跟创业的关系?
雷军:我刚才强调的学习是“学习的能力”,知道怎么去琢磨和学习一个“新的方向”。对于创业来说,尤其第一次创业,每个人都是小学生,怎么学会创业、怎么学会管公司,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学习的能力”。
第二,学习的态度,尤其是已经20多、30多、40多、50多,关键是,你怎么具备一个学习的态度,你愿不愿意敞开心扉去学习,如果愿意,有一种极为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你遇到了困难、问题,99%的问题和困难别人都知道,你只要去问一下就行了,你不需要自己琢磨。
比如说,你在创业,你遇到很多问题,你找人家创过业的,做到一定规模的问一问:你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
当年,我订了很多管理杂志,里面讲得很多的管理故事都精读过,我知道他们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他们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所以,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态度都同样重要。
问:你当年在最失败、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力量让你继续坚持前进的?除了18岁的梦想,还有其他的吗?
雷军:我们的读者比较喜欢看成功的故事,其实,过去我讲遭遇挫折,怎么渡过挫折,我讲得非常地多。我觉得,帮你渡过挫折和坎坷,第一肯定是梦想和信念,因为你有这个东西,才是你真正内心无敌的东西。因为你渴望成功,渴望做成这件事情,它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我觉得还要有热爱,你喜欢这件事情,你爱这件事情,你把这件事情变成爱好,你做这件事情就不会觉得累,也不会有牢骚,遇到困难都很容易去解决。我做手机,就是因为我是个手机发烧友,我喜欢这个,我每天都琢磨,我不觉得累,我也不觉得这是工作,它就是你的爱好。
如果大家未来要创业或者选择工作,我觉得,引导的方向,最最重要的是“你喜欢”,一定要选喜欢的事情。选你喜欢的事情,钱多钱少不在乎,累不累不在乎,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成功。
问:在小米或者是之前的金山,你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你是如何带领团队的?
雷军:我觉得,跟人合作挺容易的。第一,合作的过程中,你愿不愿意多干活,有功劳、有钱拿的时候,能不能少拿一点就好了。多干活、少拿钱,谁都愿意跟你合作。总结一句,所有人都喜欢容易,如果你愿意吃亏,所有人都会喜欢你。如果你要当好队长,你就要愿意吃亏,多干点活,荣誉的时候往后站。每个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夸大自己的能力、贡献,我们需要用放大镜看我们周围同事的工作和贡献。你拿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你就平衡了。
问:有台风的话,就算猪也会飞起来。这个台风我们要怎么去发现?你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把握到正好的这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大学的时候,你是如何这么有预见性的找到了这一本书,发现了这么一个台风的眼?
雷军:我上学的时候,应该是很偶然的看到这本书,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冥冥之中天注定。怎么寻找台风口,其实有规律。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看5年以后的事情,想3年,认认真真做好1、2年。其实,大学的时候怎么看5年呢?你们只要去看大学毕业,你们的学长毕业5年他们在干吗,大概就是你未来五年的走向,这是统计学规律。
5年以上是极容易预测的,有了5年这个指南以后,你想未来3年你要怎么干?接着想,你怎么做好这1、2年。
当年为了2年修完所有学分,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那些老乡,大学四年级的,跟他们把所有的教材和当年的考卷拿来,挨个去问系里的每个老师有什么特点,都已经做了详细的资料分析,然后有针对性。
以前做金山的时候,我就觉得美国市场、日本市场、韩国市场,比我们领先5年以上,每年多去几趟就预见到了未来。既然未来的方向都有了,接着想怎么落地,这个事情是不是简单了?
方法论很重要,你考虑问题的时候,先想方法论,怎么用一个捷径对待这件事情。其实,我说的基本不是“捷径”,就是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
你知道5年是什么大方向,在那儿等着就行了。我自己在2006年、2007年,成功的遇见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从2006年就开始在台风口那儿等着,投了一堆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所以,我是国内甚至全球最早预见到移动互联网,并且大规模开始投资这个领域的人,我今天肯定是赌对了。
如果你没有这种预见性,你会想到去做小米吗?你不会。一听到(这个想法),你头就大了,这么多公司,竞争这么激烈,你怎么赢?根本就没法干。所以,核心问题就是,你要有5到10年的“预见能力”。形成“预见能力”的方法,去问比你早毕业五年的学长,去找比中国市场早五年的行业,甚至是,去学习互联网行业的经验来对付某个传统行业,这都是领先5年以上。你掌握了互联网行业的规律,去对付非互联网行业的时候,事半功倍,势如破竹。你要有好的方法。
(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文章转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略有调整,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欢迎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信:点击标题下方“21世纪经济报道”;搜索微信号“jjbd21”;或,将下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并从相册中扫描二维码。
主持人说,雷军你怎么想?那一瞬间,我非常非常的尴尬。我冷静了一下,我说,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刻说过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犹豫了半年,最后,梦想激励我一定要去赌一把,我说只有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是圆满的,至少当我老了的时候,我还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曾经有过梦想,我曾经去试过,哪怕输了。我最后下定了决心,办了小米。刚开始,我认为我100%会输,我想的全部是我怎么死。我真的很庆幸,我们竟然只用了3年,完成了一个令我自己都无法相信的结果。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是因为我跟大家同样岁数的时候,在我18岁的那一年,曾经青春年少,无意之中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是我大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我在武汉大学的图书馆里面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叫《硅谷之火》,那是1987。这本书讲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些硅谷英雄的创业故事,其中主要的篇章就是讲苹果乔布斯的,书中说乔布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代表着美国式的创业。
我怎样才能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在中国这个土壤上,我们能不能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我觉得,只有这样,你才无愧于你的人生,才会使你自己觉得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有追求的。
有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去实践,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当然,还需要长时间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虽然我知道,今天的小米说成功为时过早,谈击败苹果为时过早,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经常跟年轻人交流梦想,我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叫“人因梦想而伟大”。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有了梦想,你就变得与众不同。关键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以后,你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准备各种坚实的基础。
那么,谈到梦想的实现,最近一句话挺出名的,叫“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这个话,其实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没有勤奋是成功不了的;第二,有了勤奋,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不一定能成功,还需要台风口,把握大的发展机遇,抓住机会,你才有机会成功。
这背后是坚实的基本功和非常好的对时机的把握。
我自己工作了20多年,我对各位同学们的建议就是,我觉得:第一,要有梦想;第二,要设定step by step的努力的目标,要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不要着急;第三,要重视机遇的重要性。很聪明的一些同学都觉得,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其实,仅有聪明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把握时代的机遇,怎么在大方向上正确,我觉得,这点也非常关键。
互动环节:
问: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这次期中考试,虽然已经尽自己所能的去考了,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和我们院的那些大神们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难免会有一些失落。
雷军: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会“怎么学习”,不在于你学的东西。不是我们真的要100%的把每个考试考到100分,一定要考到全年级第一才叫成功,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习”。
我觉得,核心问题是我知道怎么学习以后,可以克服每一个专业之间的差距。
问:现在,好多中青年步入社会以后创业比较困惑,你大学期间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如何处理好学习跟创业的关系?
雷军:我刚才强调的学习是“学习的能力”,知道怎么去琢磨和学习一个“新的方向”。对于创业来说,尤其第一次创业,每个人都是小学生,怎么学会创业、怎么学会管公司,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学习的能力”。
第二,学习的态度,尤其是已经20多、30多、40多、50多,关键是,你怎么具备一个学习的态度,你愿不愿意敞开心扉去学习,如果愿意,有一种极为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你遇到了困难、问题,99%的问题和困难别人都知道,你只要去问一下就行了,你不需要自己琢磨。
比如说,你在创业,你遇到很多问题,你找人家创过业的,做到一定规模的问一问:你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
当年,我订了很多管理杂志,里面讲得很多的管理故事都精读过,我知道他们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他们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所以,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态度都同样重要。
问:你当年在最失败、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力量让你继续坚持前进的?除了18岁的梦想,还有其他的吗?
雷军:我们的读者比较喜欢看成功的故事,其实,过去我讲遭遇挫折,怎么渡过挫折,我讲得非常地多。我觉得,帮你渡过挫折和坎坷,第一肯定是梦想和信念,因为你有这个东西,才是你真正内心无敌的东西。因为你渴望成功,渴望做成这件事情,它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我觉得还要有热爱,你喜欢这件事情,你爱这件事情,你把这件事情变成爱好,你做这件事情就不会觉得累,也不会有牢骚,遇到困难都很容易去解决。我做手机,就是因为我是个手机发烧友,我喜欢这个,我每天都琢磨,我不觉得累,我也不觉得这是工作,它就是你的爱好。
如果大家未来要创业或者选择工作,我觉得,引导的方向,最最重要的是“你喜欢”,一定要选喜欢的事情。选你喜欢的事情,钱多钱少不在乎,累不累不在乎,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成功。
问:在小米或者是之前的金山,你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你是如何带领团队的?
雷军:我觉得,跟人合作挺容易的。第一,合作的过程中,你愿不愿意多干活,有功劳、有钱拿的时候,能不能少拿一点就好了。多干活、少拿钱,谁都愿意跟你合作。总结一句,所有人都喜欢容易,如果你愿意吃亏,所有人都会喜欢你。如果你要当好队长,你就要愿意吃亏,多干点活,荣誉的时候往后站。每个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夸大自己的能力、贡献,我们需要用放大镜看我们周围同事的工作和贡献。你拿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你就平衡了。
问:有台风的话,就算猪也会飞起来。这个台风我们要怎么去发现?你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把握到正好的这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大学的时候,你是如何这么有预见性的找到了这一本书,发现了这么一个台风的眼?
雷军:我上学的时候,应该是很偶然的看到这本书,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冥冥之中天注定。怎么寻找台风口,其实有规律。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看5年以后的事情,想3年,认认真真做好1、2年。其实,大学的时候怎么看5年呢?你们只要去看大学毕业,你们的学长毕业5年他们在干吗,大概就是你未来五年的走向,这是统计学规律。
5年以上是极容易预测的,有了5年这个指南以后,你想未来3年你要怎么干?接着想,你怎么做好这1、2年。
当年为了2年修完所有学分,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那些老乡,大学四年级的,跟他们把所有的教材和当年的考卷拿来,挨个去问系里的每个老师有什么特点,都已经做了详细的资料分析,然后有针对性。
以前做金山的时候,我就觉得美国市场、日本市场、韩国市场,比我们领先5年以上,每年多去几趟就预见到了未来。既然未来的方向都有了,接着想怎么落地,这个事情是不是简单了?
方法论很重要,你考虑问题的时候,先想方法论,怎么用一个捷径对待这件事情。其实,我说的基本不是“捷径”,就是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
你知道5年是什么大方向,在那儿等着就行了。我自己在2006年、2007年,成功的遇见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从2006年就开始在台风口那儿等着,投了一堆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所以,我是国内甚至全球最早预见到移动互联网,并且大规模开始投资这个领域的人,我今天肯定是赌对了。
如果你没有这种预见性,你会想到去做小米吗?你不会。一听到(这个想法),你头就大了,这么多公司,竞争这么激烈,你怎么赢?根本就没法干。所以,核心问题就是,你要有5到10年的“预见能力”。形成“预见能力”的方法,去问比你早毕业五年的学长,去找比中国市场早五年的行业,甚至是,去学习互联网行业的经验来对付某个传统行业,这都是领先5年以上。你掌握了互联网行业的规律,去对付非互联网行业的时候,事半功倍,势如破竹。你要有好的方法。
(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文章转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略有调整,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欢迎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信:点击标题下方“21世纪经济报道”;搜索微信号“jjbd21”;或,将下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并从相册中扫描二维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