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美国现实主义确立之前
象征西方文明衰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地的新运动越来越活跃。受俄罗斯构成主义强烈影响的匈牙利人拉士罗·摩荷里·那基(LászlóMoholy-Nagy)在德国的建筑工业设计学校包豪斯教授摄影,他大力倡导“新视觉”,即实验式地运用摄影,客观地拍摄被摄物体。包豪斯丛书中的《Malerei Fotografie Film》(绘画·摄影·电影)就是这一理念的具象文本。这本书从照片风格、印刷样式、编辑设计等方面全面传达了包豪斯的理念。虽然他们也在美国举办一系列的展览,介绍那些采用蒙太奇相片及多重曝光等技术的欧洲最新摄影,但是除了一部分喜欢实验的摄影家以外,其他人都无法接受。
由于包豪斯的教师团队中犹太系教师居多,所以,纳粹取得政权之后,包豪斯随即被迫关门。这些教授接连亡命至美国,摩荷里·那基也于1937年赴美,在芝加哥设立了新包豪斯(即后来的设计学院)。在美国,他着手出版英文版著作,直到他猝死为止,都一直推行“新视觉”的理念。尽管现实主义意象突出的美国对他的理论并未抱有太大的关心,但是,他的理念至今仍然活跃在当代艺术以及数码媒介等领域之中。
当时超现实主义在流亡外国人聚集地的巴黎非常活跃。在这个领域里,最为活跃的是定居巴黎的美国人曼雷(Man Ray)。那个时候,得到很高评价的摄影集是匈牙利记者布拉塞(Brassai)的《Paris de Nuit》。亲法的美国摄影家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非常推崇的这本摄影集。布拉塞以洗练抒情的手法向人们展示夜巴黎的里弄风情,布拉塞的摄影老师、同是匈牙利人的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也出版过一本拍摄巴黎的摄影集,二人的作品得到了同等好评,均可称得上是20世纪经典摄影集。
不过,拍摄巴黎的摄影集中对美国摄影影响最大的还是法国摄影家尤金·阿杰特(Eugène Atget)的书。美国人贝伦尼斯·阿博特一生都在从事阿杰摄影作品的宣传工作,她曾在巴黎以助手的身份跟着曼雷学摄影、后来自己也成为著名摄影家。她经曼雷的介绍认识了步入老境的阿杰特,阿杰特去世后,她购买了大量阿杰特的底片并带回到美国。1930年她编辑并出版了《Atget Photographe de Paris》。阿杰特用他独特细腻的视角数十年如一日地捕捉变化中的巴黎,他的作品对以表现真实为理想的美国年轻人摄影家而言,简直就是创造力的源泉。在阿杰特摄影风格的影响下,阿博特开始拍摄激变中的纽约街头,并出版了摄影集《Changing New York》。
当时美国的新进摄影家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曾到纽约阿博特的工作室去观看阿杰特的摄影作品。立志当一名艺术家的沃克·埃文斯到巴黎游学之后便为摄影所吸引,1931年,他在朋友主编的文艺杂志上发表短篇随笔,他首先对画意摄影发起非难,“画意摄影仍然在展示那些垂垂老矣的作品,太落伍了”,在这里,他批判的是20世纪初叶推进画意摄影的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的追随者。对于相继出现的德国前卫派书籍,他虽然认同这些书的意图,但也对这些书做出冷漠的批评,“在书店里看到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可是买回家再看就觉得很失望”。
至于活跃于时尚及广告摄影领域的爱德华·史泰钦,他感叹道,“最近在书店里看到《Steichen the Photographer》,这本书就是美国在拜金主义风潮下的虚有其表与暴发户心理的反映”。关于阿杰特的书,他则表示,“这本摄影集作得简直就像是盗版书,真是失望呀”,尽管如此,他对阿杰特的作品以及德国人奥古斯特·桑德的《Antlitz der Zeit(时代的肖像)》却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从这两个人的作品中看到了摄影的未来。鉴于后来的黛安·阿勃兹深受桑德的影响,他的话真的是一语成谶。沃克·埃文斯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理所当然是摄影的根据地”。也许,那个时候他的头脑《American Photographs》的观念就已经里成型了。但是,他于1938年在MoMA举办的个展及同时出版的这本摄影集中的作品却并不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拍摄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因下文所说的美国农业安全局的工作到各地拍摄所得的。沃克·埃文斯非常强调自己的艺术家身份,这份工作,他不仅亲自对拍摄素材进行艺术上的编辑加工,连封面设计也是他自己亲自完成。终于,美国第一本真正的摄影集诞生了。然而,这本现在已然成为经典的摄影集当时并没有马上成为畅销书。印刷的5000部一共花了十年时间才一点一点地卖完。1971年,关于他的回顾展的新闻报道里,《Life》杂志介绍道:“40年来,他一直存在于一个很小的圈子里面”。
当时的美国正面临大萧条,罗斯福新政的施行使各种救济政策得到实施。为了救济特别穷困的农村,美国成立了再定居局(后来并入农业安全局),并雇佣了一些摄影家去拍摄当时的社会状况。于是,埃文斯、卡尔·麦当斯、戈登(Carl Mydans)·帕克斯(Gordon Parks)、本·沙恩(Ben Shahn)等很多摄影家都参与制作了这个带有宣传新政色彩的项目。
多罗西亚· 兰格(Dorothea Lange)也是其中一员。她与农业经济学者的丈夫一起完成了《An American Exodus》一书。在当时诸多摄影家与作家共同制作的书当中,这本书照片与文章的平衡度是最好的,据说就是因为这本摄影集才促成了救济贫困政策的施行。那张“Migrant Mother(移民母亲)”的照片,拍摄于加利福尼亚,照片中那名愁眉不展地怀抱着三个孩子的母亲,已经成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标志,然而,兰格却并未将其收入书中。也许是为了避免个别照片太过抢眼的缘故吧。MoMA图书馆的大卫·西尼尔(David Senior)认为,“在政府的政策安排下,阿博特拍摄的是纽约、费城、芝加哥等都市里的贫穷状况,而兰格拍摄的是农村的贫困情况。这种始于里斯、海茵的以促使社会改革为目的的摄影,也引发了战后的民权运动。这就是美国有趣的地方。”
不可思议的是,就在1937年前后,也就是埃文斯出版那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摄影集的时期,美国迎来了美国摄影史上的转折点。那一年,MoMA与大都会美术馆举行了“摄影发明一百周年纪念展”。如上所述,政府也开始积极地将摄影这种手段运用于宣传活动之中;大型画报《LIFE》的横空出世也是在这一时期;而同时面向专业摄影与业余摄影的摄影杂志《大众摄影》(1937~68年)也于这个时候创刊。因为这本杂志的前身是年鉴,因此每年年末都会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举行摄影比赛。初期的主要评委是史泰钦,这个年鉴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称得上是“摄影集”了。
《Malerei Fotografie Film》
布拉塞《Paris de Nuit》
尤金·阿杰特《Atget Photographe de Paris》
贝伦尼斯·阿博特《Changing New York》
沃克·埃文斯《American Photographs》
多罗西亚· 兰格《An American Exodus》
ING concept store
我们是安居于上海闹市一隅的一家小店。
在这里你会发现美味的咖啡、糕点,优秀的摄影作品,精美的原创设计品牌、匠心独运的独立出版物……
我们的位置不大好找,但是,只要你能找到,就一定会有惊喜。
期待与大家相遇
地址:上海安福路275弄9号B
营业时间:11:00~18:00
定休日:周三
新浪微博账号:ING-CON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