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
列位看官!不急不急,小板凳先放好,坐稳,茶水自便您嘞!黑喂狗大叔今天正式进军豆瓣,这可是国际牛逼界的一件响当当的大事。大叔啊没别的爱好,就爱呢,二两白开水,然后吹一整天牛逼。听出点门道来的呢,您给点吆喝,稀里糊涂也没关系,想和黑喂狗大叔继续深入探讨的呢,大可放开了随意。下面就先听大叔闲侃。
大叔打小就是个怪咖,不是太爱说话,就爱沉思,有点像古人朱熹,朱熹四岁时,中秋赏月,就问他爹“天之上何物”(注意:不是“天是何物”)。大叔小学时也干过好玩的事儿,追着一个中学生辩论“天大还是宇宙大”,最后把他搞得头大。那会儿辩论的问题现在看来略显愚蠢,但是大叔的性格就可以从这个愚蠢中看出来了——特别喜欢追究纯思辨的问题。
纯思辨的问题非常多,但有一个极为特殊,也是困扰了大叔很多年的——“自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的“发现”可以这样来描述: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了镜子里的一个“外观”,这个“外观”表面看起来和一切现象无异,你大可不留心地放过去。或者呢,你也可以在简单反省的层面来追问这个镜子里的自己。反省的第一个层面,就是一个简单对比,你心里清楚,镜子里的自己和镜子外的自己是同一的,这个时候,“自我”并没有完全独立出来,因为镜子的作用是最普通意义上的——修饰外形或者孤芳自赏,但无论是修饰外形还是孤芳自赏,“他者”都是隐含“在场”的,修饰外形的向度和自恋都是在社会审美一般上建基,所以这个反省并不是彻底的反省。真正的反省需要摆脱镜子的日常功能,这个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镜子里是——“我”。
这个发现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也是彻底孤独的。他人把你当对象看待,同样,你也把他人当对象看待,并且,你自发地把自己当主体看待,但是照镜子让你发现你也是一个对象,和对你而言的他人一样,正是对象化自身的过程让我们自觉到了自身独特的主体性。对自身而言,他人是客体,是主客统一的客体,即不仅他人的客观是客观的,他人的主观也是客观的。而在面对镜子里的自身时,自身是客观的,是自身的主观去认识的,这样就产生了最严重的问题,在同一个客体上,主观发现了主观自身。“我”有了一个肉身,并且这样一个独特的肉身,在这世上行走。
通俗哲学意义上的三大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从哪里来?如果仅仅把它归结为一个“来源”问题,那它的全部哲学意义还没有充分展开。这个问题最核心的关切在于,“我”的“在”,相应的就是“有”,“我”的“不在”或者“无”(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就是“不在”对应于肉体死亡这个片面意义上而言的)。如果“我”的“在”和“不在”是绝对对立的话,那么“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最多回答的是一个“我”的形态变化的问题——而形态变化需要一直“有”——即存在,在一直存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生存在的各种形态变化。这样,镜子里发现的自我就转化成了绝对。
讲到这里,“自我”的核心已经点明了:1、主客观的分离。照镜子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举动,它让你直接把自身对象化,让自身全部的客观意义暴露出来,并转化到镜子里面,这样,镜子外面就剩下了纯粹的主观(镜子实际上是外化的中介)。完成了第一步,把主观完全抽离客观,使之成为独立的东西之后,这个纯粹“自我”开始飘荡,成了无根之物。2、主观的绝对化,绝对化成“在”,并和“不在”绝对对立。这样“自我”终于成了脱离时空的纯粹抽象的“有”。
抽离了一切外在的纯粹“自我”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它必然导致宗教精神,如果没有宗教精神,个体的人必然无所依托,所以存在主义的发展史上,“在”的伦理指向从“畏”到了彻底的孤独和荒谬。
纯粹抽象的“有”是什么?纯粹抽象的“有”恰恰和纯粹抽象的“无”一样,不包含任何内容,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形式作为内容的外观。这个反省的路径看似是正确的,是对纯粹概念的追根溯源,然而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只能在关系中得到体现的“自我”直接和纯粹存在的“有”划上了等号。
把主客观统一的意识抽离一切客观,变成孤零零的主观,然后把这个主观绝对化,这就是一个虚假“自我”的生成史。这不仅仅是错乱,甚至是颠倒。
真正的过程是物质世界——首先是自然界,由无机到有机,由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类,逐渐演化出一个总体主观,即精神,然后这个精神开始认识客观——即自然界,并逐步认识主观自身——精神自身,这才是“自我”的发现——真正的自我的自觉。这个过程从来就不是以个体精神的独立演化为基础,所以追根问底个体精神的自我,并试图从这个个体精神的自我认识自身,就是虚妄的。物质世界演化出的精神不仅认识了物质世界,更进而认识了精神自身,精神统一于物质,不是简单的同一,而是自觉的统一。普遍精神是物质世界的根本要求,特殊精神是时代的要求,而个别精神是物质世界的根本要求在时代中的个体展开。个体精神从来不能脱离时代,更不能脱离物质世界的根本要求得到理解,人类的使命就蕴含在其中。个体“自我”的绝对性在于物质世界的必然——必然发展出精神,必然发展出能自我理解的精神——即自觉的精神,个体“自我”的本体论涵义就在于此。所以,个体“自我”并不奇怪,真正奇怪、奇妙甚至震撼人心的是物质世界的自我理解。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最让他崇敬的东西有两样:头顶的星空和心里的道德律。
大叔说,这个世界上最让他崇敬的东西也是两样:物质世界是自觉的——当然需要历史过程,然后,人类本身就是担负这个自觉的主体。
大叔吹牛这一期就结束了,下一期讲讲梦是怎么回事。
大叔打小就是个怪咖,不是太爱说话,就爱沉思,有点像古人朱熹,朱熹四岁时,中秋赏月,就问他爹“天之上何物”(注意:不是“天是何物”)。大叔小学时也干过好玩的事儿,追着一个中学生辩论“天大还是宇宙大”,最后把他搞得头大。那会儿辩论的问题现在看来略显愚蠢,但是大叔的性格就可以从这个愚蠢中看出来了——特别喜欢追究纯思辨的问题。
纯思辨的问题非常多,但有一个极为特殊,也是困扰了大叔很多年的——“自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的“发现”可以这样来描述: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了镜子里的一个“外观”,这个“外观”表面看起来和一切现象无异,你大可不留心地放过去。或者呢,你也可以在简单反省的层面来追问这个镜子里的自己。反省的第一个层面,就是一个简单对比,你心里清楚,镜子里的自己和镜子外的自己是同一的,这个时候,“自我”并没有完全独立出来,因为镜子的作用是最普通意义上的——修饰外形或者孤芳自赏,但无论是修饰外形还是孤芳自赏,“他者”都是隐含“在场”的,修饰外形的向度和自恋都是在社会审美一般上建基,所以这个反省并不是彻底的反省。真正的反省需要摆脱镜子的日常功能,这个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镜子里是——“我”。
这个发现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也是彻底孤独的。他人把你当对象看待,同样,你也把他人当对象看待,并且,你自发地把自己当主体看待,但是照镜子让你发现你也是一个对象,和对你而言的他人一样,正是对象化自身的过程让我们自觉到了自身独特的主体性。对自身而言,他人是客体,是主客统一的客体,即不仅他人的客观是客观的,他人的主观也是客观的。而在面对镜子里的自身时,自身是客观的,是自身的主观去认识的,这样就产生了最严重的问题,在同一个客体上,主观发现了主观自身。“我”有了一个肉身,并且这样一个独特的肉身,在这世上行走。
通俗哲学意义上的三大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从哪里来?如果仅仅把它归结为一个“来源”问题,那它的全部哲学意义还没有充分展开。这个问题最核心的关切在于,“我”的“在”,相应的就是“有”,“我”的“不在”或者“无”(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就是“不在”对应于肉体死亡这个片面意义上而言的)。如果“我”的“在”和“不在”是绝对对立的话,那么“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最多回答的是一个“我”的形态变化的问题——而形态变化需要一直“有”——即存在,在一直存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生存在的各种形态变化。这样,镜子里发现的自我就转化成了绝对。
讲到这里,“自我”的核心已经点明了:1、主客观的分离。照镜子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举动,它让你直接把自身对象化,让自身全部的客观意义暴露出来,并转化到镜子里面,这样,镜子外面就剩下了纯粹的主观(镜子实际上是外化的中介)。完成了第一步,把主观完全抽离客观,使之成为独立的东西之后,这个纯粹“自我”开始飘荡,成了无根之物。2、主观的绝对化,绝对化成“在”,并和“不在”绝对对立。这样“自我”终于成了脱离时空的纯粹抽象的“有”。
抽离了一切外在的纯粹“自我”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它必然导致宗教精神,如果没有宗教精神,个体的人必然无所依托,所以存在主义的发展史上,“在”的伦理指向从“畏”到了彻底的孤独和荒谬。
纯粹抽象的“有”是什么?纯粹抽象的“有”恰恰和纯粹抽象的“无”一样,不包含任何内容,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形式作为内容的外观。这个反省的路径看似是正确的,是对纯粹概念的追根溯源,然而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只能在关系中得到体现的“自我”直接和纯粹存在的“有”划上了等号。
把主客观统一的意识抽离一切客观,变成孤零零的主观,然后把这个主观绝对化,这就是一个虚假“自我”的生成史。这不仅仅是错乱,甚至是颠倒。
真正的过程是物质世界——首先是自然界,由无机到有机,由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类,逐渐演化出一个总体主观,即精神,然后这个精神开始认识客观——即自然界,并逐步认识主观自身——精神自身,这才是“自我”的发现——真正的自我的自觉。这个过程从来就不是以个体精神的独立演化为基础,所以追根问底个体精神的自我,并试图从这个个体精神的自我认识自身,就是虚妄的。物质世界演化出的精神不仅认识了物质世界,更进而认识了精神自身,精神统一于物质,不是简单的同一,而是自觉的统一。普遍精神是物质世界的根本要求,特殊精神是时代的要求,而个别精神是物质世界的根本要求在时代中的个体展开。个体精神从来不能脱离时代,更不能脱离物质世界的根本要求得到理解,人类的使命就蕴含在其中。个体“自我”的绝对性在于物质世界的必然——必然发展出精神,必然发展出能自我理解的精神——即自觉的精神,个体“自我”的本体论涵义就在于此。所以,个体“自我”并不奇怪,真正奇怪、奇妙甚至震撼人心的是物质世界的自我理解。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最让他崇敬的东西有两样:头顶的星空和心里的道德律。
大叔说,这个世界上最让他崇敬的东西也是两样:物质世界是自觉的——当然需要历史过程,然后,人类本身就是担负这个自觉的主体。
大叔吹牛这一期就结束了,下一期讲讲梦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