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絣记录(一)
日本人痴迷于絣(ikat, kasuri),不仅许多昂贵的和服用了絣的技术,以前普通百姓平日里穿着的工作服也有许多是絣的图案,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奈良的正仓院里躺着块有名的唐代布料,叫“太子间道(Taishi Kando)”,上面就发现有絣的图案。
絣,这个字,相信是来自中国,可是絣的图案似乎已经在我国的主流文化、审美中消失良久,反而在新疆倒是依旧流行,只不过在新疆它叫”艾德莱斯“,而且,虽然同样是用絣的技巧,出来的效果与日本简直是完全两个世界——艾德莱斯的颜色炫目、图案夸张,日本的絣(以久留米絣为例)以小巧、质朴为多,看上去非常文静。同一种手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出截然相异的效果,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絣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我觉得最根本一点就是,大多的图案都是在布的基础上附加上去,比如染、印、绣花,先织称布再有图案;而絣是得布还未织之前,把图案先在纱线上染或者防染了,然后再排经线、织纬线,形成一匹布,它是先染后织。所以染、印、绣花的图案是在布的块面上,而絣的图案则是在每一根纱线上,而且因为纱线在染后重新排布,每一根纱线上的图案一定会有细微的移位,所以就形成了那”渐渐消失“的模糊边缘,有着些随意、随机的美感。就是这一点点细微的差异,如果是个喜欢细细品味其中奥妙的人,定会百看不厌。
我在京都的织物学校学习絣,在真正开始做絣之前,愣是从头开始先学习基础织布三个多星期,每天从早上九点到傍晚五点,通常自己还加班加点到晚上十点,同班几个原本就是专业织布的留学生都觉得很辛苦,更别提我这个新手了。开始了絣织的第一个project之后才觉得前三周相比之下有多简单,因为絣是一个十分讲究精确的手艺,看似带着随意的图案,其实一点也不随意,因为本来纱线在防染、重新排列之后就会走位,所以如果在扎染纱线的时候就不精确的话,那么出来的图案就四不像了。
而且京都人喜欢的絣都是小小的纹样、最简单的图案,往往是一个方或几条交叉线组合成千变万化的朴素图形,其实越是简单的图案越是得做到精准,因为做得不好特别容易被看出来。
絣的最直接的分类是经线絣、纬线絣、与经纬线絣,顾名思义,也就是防染的图案在经线、在纬线、或者经纬线组合。
拿我自己做的这个sample来说,图案是最简单的方块,先分别扎染经线、纬线,然后染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经线絣是在织布机上排经线的时候就已经做出来的,纬线是后来一行一行织上去的,经纬絣是在经线絣的地方织入纬线絣,所以经纬絣的图案是最明显的,以为经纬图案重合。看似原理很简单,但其实有各种环节和细节会形成障碍,比如扎染的时候如果绑得稍微松了点颜色就渗透进去了,又比如怎么在布经线的时候使得图案对齐又要每根纱线有相同的张力(不同张力织出来的布会歪歪扭扭),还有如果扎染的时候如果图案大小扎的不一样,同一根经线上前一个图案对齐了后一个就对不齐了,等等等等。
絣的过程简直就是个考验耐心与细致的活儿,如果一开始扎染的不好,那么后面就一步比一步困难,所以从头到尾的每个环节都疏忽不得。
另:这个sample用的是日本的苧麻,也就是我国称为夏布的材质,在日本苧麻是十分受喜爱的材质,很多暖帘、茶席都使用它,很常见,可惜在我国竟已式微。
这是第一个絣的练习,简单、又不完美,但也不能浪费,所以如最后一张图所示,我最后把图案剪出来缝成了杯垫,送给了妈妈:)
絣,这个字,相信是来自中国,可是絣的图案似乎已经在我国的主流文化、审美中消失良久,反而在新疆倒是依旧流行,只不过在新疆它叫”艾德莱斯“,而且,虽然同样是用絣的技巧,出来的效果与日本简直是完全两个世界——艾德莱斯的颜色炫目、图案夸张,日本的絣(以久留米絣为例)以小巧、质朴为多,看上去非常文静。同一种手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出截然相异的效果,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 |
新疆的艾德莱斯绸(图片来自网络) |
![]() |
日本的久留米絣(图片来自网络) |
絣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我觉得最根本一点就是,大多的图案都是在布的基础上附加上去,比如染、印、绣花,先织称布再有图案;而絣是得布还未织之前,把图案先在纱线上染或者防染了,然后再排经线、织纬线,形成一匹布,它是先染后织。所以染、印、绣花的图案是在布的块面上,而絣的图案则是在每一根纱线上,而且因为纱线在染后重新排布,每一根纱线上的图案一定会有细微的移位,所以就形成了那”渐渐消失“的模糊边缘,有着些随意、随机的美感。就是这一点点细微的差异,如果是个喜欢细细品味其中奥妙的人,定会百看不厌。
我在京都的织物学校学习絣,在真正开始做絣之前,愣是从头开始先学习基础织布三个多星期,每天从早上九点到傍晚五点,通常自己还加班加点到晚上十点,同班几个原本就是专业织布的留学生都觉得很辛苦,更别提我这个新手了。开始了絣织的第一个project之后才觉得前三周相比之下有多简单,因为絣是一个十分讲究精确的手艺,看似带着随意的图案,其实一点也不随意,因为本来纱线在防染、重新排列之后就会走位,所以如果在扎染纱线的时候就不精确的话,那么出来的图案就四不像了。
而且京都人喜欢的絣都是小小的纹样、最简单的图案,往往是一个方或几条交叉线组合成千变万化的朴素图形,其实越是简单的图案越是得做到精准,因为做得不好特别容易被看出来。
絣的最直接的分类是经线絣、纬线絣、与经纬线絣,顾名思义,也就是防染的图案在经线、在纬线、或者经纬线组合。
拿我自己做的这个sample来说,图案是最简单的方块,先分别扎染经线、纬线,然后染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经线絣是在织布机上排经线的时候就已经做出来的,纬线是后来一行一行织上去的,经纬絣是在经线絣的地方织入纬线絣,所以经纬絣的图案是最明显的,以为经纬图案重合。看似原理很简单,但其实有各种环节和细节会形成障碍,比如扎染的时候如果绑得稍微松了点颜色就渗透进去了,又比如怎么在布经线的时候使得图案对齐又要每根纱线有相同的张力(不同张力织出来的布会歪歪扭扭),还有如果扎染的时候如果图案大小扎的不一样,同一根经线上前一个图案对齐了后一个就对不齐了,等等等等。
絣的过程简直就是个考验耐心与细致的活儿,如果一开始扎染的不好,那么后面就一步比一步困难,所以从头到尾的每个环节都疏忽不得。
![]() |
防染图案以后染成自己想要的颜色 |
![]() |
(由下往上)第一个是经线絣,第二个是纬线絣 |
![]() |
最简单的方块絣也有好几种变化,图案最亮的那个是经纬线絣。 |
另:这个sample用的是日本的苧麻,也就是我国称为夏布的材质,在日本苧麻是十分受喜爱的材质,很多暖帘、茶席都使用它,很常见,可惜在我国竟已式微。
这是第一个絣的练习,简单、又不完美,但也不能浪费,所以如最后一张图所示,我最后把图案剪出来缝成了杯垫,送给了妈妈:)
didi_wu
(New York City, United States)
Be a maker. Coincidentia oppositorum. *Just in case, insta: didi_sy...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