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趣 黄山行
今天距离黄山回来,已经第四天了。腿上的疼痛,渐渐下去了。感觉应该写点东西来几年一下黄山之行。
行程:杭州-屯溪-黄山
这次是自驾游,所以时间自由,安排下来是比较充足的。
时间:11.21日下午出发-11.23下午返程
计划是周六爬山,晚上住山顶,周日早起看日出,下山,返杭。
所以屯溪,变成了黄山之行的第一站。
不知道为什么,相对杭州,屯溪令我感觉更具南方特色多一些。也许是杭州作为省会,现代化更多一些。
住的青旅就叫做老街国际青年旅舍。隐藏在商业区里面。外面是售着当地的特色小吃。往里走,进入大厅,内部青旅的特色很明显。墙壁上全是驴友们的亲笔字,有的人写当时的心情,有的人写未来的期望。短暂的休息之后就奔着吃的来了。
青旅就在老街里面,所以吃得都很方便了。餐厅的建筑也是典型的徽州建筑,忽略到现代化的部分,就是典型的客栈了。不同之前,都是看菜单点菜,这里就是看菜下菜。大厅也算厨房的一小部分了。点完菜没过多久就上菜了,不要太快吖。虽然时间短,但是并不意味着人家味道差呀。上菜之后,你会发现,徽菜典型就是蒸煮炖,所以上菜时间快,那是因为先前功夫足。虽然少了杭帮菜讲究的鲜,但是小火慢炖,味道也是浓郁的很,对于口味偏重的北方银,小编其实还是很爱的!
卖相很家常的样子,不那么惊艳,不过对于吃货来说,味道足就够了。
现在想想,记得的有
葛粉圆子(口感QQ的,淡淡咸味)
臭鲑鱼(这个大家没怎么吃,是说好像真有点臭。。)
徽州挞粿(tà guǒ ,好难念有没有。当然,这个名字,是小编后来才知道的,其实就是小薄饼,我们点的是有芝麻和梅干菜口味两种,咸味浓郁些,芝麻味,作为甜食爱好者,觉得同样好吃。)
新安江螺狮(咳咳,这个菜,作为北方人,一直接受无能,还好,一伙人普遍反应不好吃)
老鸭汤泡锅巴(锅巴算是南北都有的小吃了,不过带汤汁的锅巴,还是第一次吃,大大成盖状,上面淋着汤汁,锅巴脆脆的,要趁热趁快吃,配着汤汁的味道才好,时间一久,口感就差多了)
还有,杂粮筐(紫薯,玉米,花生,南瓜山药等。。有点北方大丰收的感觉,所有的菜里面,这个菜最慢,因为是现蒸的。想想所有的菜都吃光了,眼巴巴等着最后一道,虽然有点饱,但是错过最后一道菜,多浪费啊!)
饭后时间还早,一伙人自然要逛逛老街了。进入老街,就很直观的感受到徽式建筑的特色。徽式建筑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而屯溪老街,是现如今黄山市保存较完整的一条徽式特色老街。,
虽然老街商业味道较浓,但是喜欢研究典型徽式建筑的,完全可以忽略掉这点。
老街里的店铺,大都为二层,属典型的下店上房。门面,采用木排门,就是古装戏里的常见的那种(插一句,这个好喜欢),木排门卸去,就开了了一天的生意,直到打烊。
满大街的是屯溪烧饼,到处都是招揽游客试吃。。还是更喜欢另一个名字“蟹壳黄”,烧饼形似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名蟹壳黄。老街商铺兜售的都是装好的,烧饼这东西,还是趁热吃才香,所以如果碰到刚做好才算幸运,大街上的就尔尔了。想起一首关于它的白话诗,很好玩,“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满大街的蟹壳黄,实在分不清哪家正宗啊,不过这个嘛,正宗不正宗无所谓,口味还是要看个人,自己觉得好吃,就正宗!
除了烧饼,满大街的就是各种酱菜,尤其是手工剁椒,大大的木桶,纯手工的,老远都能闻到,实在太香了。豆豉也是很多,比较干一点的豆豉。。辣一些,没那么咸,配馒头最好吃。。其他蕨菜,笋丝,基本各家都有。比较好奇有板蓝根。。看到的时候,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那句台词:我是山中一只包治百病的板蓝根。。。哈哈 笑死了,严肃点,没想到板蓝根也可以做酱菜。
一边试吃,一边货比三家。其实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挑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好。
虽然商业化不可避免的冲击着老街,奶茶店 饰品店 到处都是。不过属于当地的那份特色,依然是在的。蛮接地气的。逛完老街,目标锁定某家馄钝店吃早餐。
慢慢地,老街有些商家已经开始打烊了,我们也往青旅回,南方的冬天不算冷,走走路上,淡淡的凉意,清神啊。回去之后,一伙人,闲坐的闲坐,打牌的大牌,过了会,也开始回房入睡了。
早上醒来。洗漱完毕,东西好带去黄山的东西。就奔向早餐店了。咳咳,冬天来了,每天都越来越晚起,已经好久不郑重其事地吃次早餐了。队伍比较庞大,一群人找了四方桌,挤在一起吃,鸡汤馄钝,煎饺,五福饼。据说这一家老店,是有点历史了,店内的桌椅都挺古典的,菜名也都在写在墙上,感觉像喝老酒,吃豆干的小店。味道还好,不算惊艳,不过能吃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很满足了。
行程:杭州-屯溪-黄山
这次是自驾游,所以时间自由,安排下来是比较充足的。
时间:11.21日下午出发-11.23下午返程
计划是周六爬山,晚上住山顶,周日早起看日出,下山,返杭。
所以屯溪,变成了黄山之行的第一站。
不知道为什么,相对杭州,屯溪令我感觉更具南方特色多一些。也许是杭州作为省会,现代化更多一些。
住的青旅就叫做老街国际青年旅舍。隐藏在商业区里面。外面是售着当地的特色小吃。往里走,进入大厅,内部青旅的特色很明显。墙壁上全是驴友们的亲笔字,有的人写当时的心情,有的人写未来的期望。短暂的休息之后就奔着吃的来了。
青旅就在老街里面,所以吃得都很方便了。餐厅的建筑也是典型的徽州建筑,忽略到现代化的部分,就是典型的客栈了。不同之前,都是看菜单点菜,这里就是看菜下菜。大厅也算厨房的一小部分了。点完菜没过多久就上菜了,不要太快吖。虽然时间短,但是并不意味着人家味道差呀。上菜之后,你会发现,徽菜典型就是蒸煮炖,所以上菜时间快,那是因为先前功夫足。虽然少了杭帮菜讲究的鲜,但是小火慢炖,味道也是浓郁的很,对于口味偏重的北方银,小编其实还是很爱的!
卖相很家常的样子,不那么惊艳,不过对于吃货来说,味道足就够了。
现在想想,记得的有
葛粉圆子(口感QQ的,淡淡咸味)
臭鲑鱼(这个大家没怎么吃,是说好像真有点臭。。)
徽州挞粿(tà guǒ ,好难念有没有。当然,这个名字,是小编后来才知道的,其实就是小薄饼,我们点的是有芝麻和梅干菜口味两种,咸味浓郁些,芝麻味,作为甜食爱好者,觉得同样好吃。)
新安江螺狮(咳咳,这个菜,作为北方人,一直接受无能,还好,一伙人普遍反应不好吃)
老鸭汤泡锅巴(锅巴算是南北都有的小吃了,不过带汤汁的锅巴,还是第一次吃,大大成盖状,上面淋着汤汁,锅巴脆脆的,要趁热趁快吃,配着汤汁的味道才好,时间一久,口感就差多了)
还有,杂粮筐(紫薯,玉米,花生,南瓜山药等。。有点北方大丰收的感觉,所有的菜里面,这个菜最慢,因为是现蒸的。想想所有的菜都吃光了,眼巴巴等着最后一道,虽然有点饱,但是错过最后一道菜,多浪费啊!)
饭后时间还早,一伙人自然要逛逛老街了。进入老街,就很直观的感受到徽式建筑的特色。徽式建筑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而屯溪老街,是现如今黄山市保存较完整的一条徽式特色老街。,
虽然老街商业味道较浓,但是喜欢研究典型徽式建筑的,完全可以忽略掉这点。
老街里的店铺,大都为二层,属典型的下店上房。门面,采用木排门,就是古装戏里的常见的那种(插一句,这个好喜欢),木排门卸去,就开了了一天的生意,直到打烊。
满大街的是屯溪烧饼,到处都是招揽游客试吃。。还是更喜欢另一个名字“蟹壳黄”,烧饼形似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名蟹壳黄。老街商铺兜售的都是装好的,烧饼这东西,还是趁热吃才香,所以如果碰到刚做好才算幸运,大街上的就尔尔了。想起一首关于它的白话诗,很好玩,“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满大街的蟹壳黄,实在分不清哪家正宗啊,不过这个嘛,正宗不正宗无所谓,口味还是要看个人,自己觉得好吃,就正宗!
除了烧饼,满大街的就是各种酱菜,尤其是手工剁椒,大大的木桶,纯手工的,老远都能闻到,实在太香了。豆豉也是很多,比较干一点的豆豉。。辣一些,没那么咸,配馒头最好吃。。其他蕨菜,笋丝,基本各家都有。比较好奇有板蓝根。。看到的时候,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那句台词:我是山中一只包治百病的板蓝根。。。哈哈 笑死了,严肃点,没想到板蓝根也可以做酱菜。
一边试吃,一边货比三家。其实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挑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好。
虽然商业化不可避免的冲击着老街,奶茶店 饰品店 到处都是。不过属于当地的那份特色,依然是在的。蛮接地气的。逛完老街,目标锁定某家馄钝店吃早餐。
慢慢地,老街有些商家已经开始打烊了,我们也往青旅回,南方的冬天不算冷,走走路上,淡淡的凉意,清神啊。回去之后,一伙人,闲坐的闲坐,打牌的大牌,过了会,也开始回房入睡了。
早上醒来。洗漱完毕,东西好带去黄山的东西。就奔向早餐店了。咳咳,冬天来了,每天都越来越晚起,已经好久不郑重其事地吃次早餐了。队伍比较庞大,一群人找了四方桌,挤在一起吃,鸡汤馄钝,煎饺,五福饼。据说这一家老店,是有点历史了,店内的桌椅都挺古典的,菜名也都在写在墙上,感觉像喝老酒,吃豆干的小店。味道还好,不算惊艳,不过能吃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