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的几种时空穿越的故事模式——“星际穿越”归来后的遐思
趁着刚看完的兴味,先说说关于“星际穿越”的整体观感。
本片一改诺兰以前快节奏、应接不暇的风格,节奏舒缓,给了人们很多机会去体会太空的空旷、时间的流逝、人情的激荡;而背景音效堪称完美,太空的静默、氛围的起伏,恰到好处,不枉影院的体验;从视觉观感来看,在五维空间中建立三维空间的立方模型,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让我们体会了从高维来看三维世界的景致——时间也作为一个维度,在模型中可以任意的查看不同时间的景象;物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借助虫洞穿越了空间,又利用黑洞实现了时间的穿越,已是极致;当然诺兰的片必有人性的讨论,有拯救或是放弃地球上人类的挣扎,有亲情与责任的抉择,也有寂寞的太空中对懦弱者精神的扭曲。
另外有人说这得有多好的物理背景才能好好欣赏,其实呢,理工背景不是很重要,但具有科幻爱好者的基本素质观看起来就还比较容易融入其中。
可能很多人已经沉浸在了各种四维五维空间的概念,而对穿越这件被玩坏的事不大在意了,相比中国的各种穿越剧,这次的诺兰穿越算是极其科学的一次——将时间作为可以操控的维度,实现任意访问,同时限定了人对过去的改变能力,仅能牵动一下引力线、时间线。
不是专家、看的作品不多不少,目前只是稍稍总结一下自己看到的几类。
第一类,穿越到未来
我所知的这一类的代表就是时空穿越的鼻祖——赫·乔·韦尔斯1895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4090/),穿越到了80万年后的时空,看到的是一个极端两极分化的世界,算是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前景的极端展望,这给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得我每次学到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总会拿来对比一下。
还有比较讨巧的《庆余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55622/),其实是武侠,看起来又是从今穿越到古的平行时空的故事,结果最后告诉我们是穿越到未来的幸存者,所谓古代只是人类的又一次从头轮回,不过还算是自洽的穿越。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这一类叙事比较自由,自洽限制比较少,只要一头一尾处理好就行,中间完全是在另一时空的事情,不受牵连,因此技术含量也稍低,当然这类作品的目的也不是时空穿越本身,而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和事。
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作者故意忽略的、且对于作者不重要的问题就是,既然主人公在当时已经可以穿越到未来,那为什么没有未来的人穿越回来呢。
第二类,穿越到过去,改变过去会改变未来
这类作品相也比较多,自认为比较经典的是“回到未来”三部曲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555/),并且不是简单的改变未来,而是每一次改变都是产生了不同的时间线,而主人公永远都回不到原来的未来,而只能回到当前时间线的未来(详见片中博士在黑板上的图示);全片最妙的一处是当主人公的三个自己出现在同一时空且近在咫尺,而每一个后出现的自己都不能让前面的自己看到(以免让以前的自己疯掉)。同时这电影也是很好的励志素材,对少年心性有不小的启发。
此类还有“超时空恋人”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77869/)、“环形使者”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179706/)、电视剧版的“寻秦记”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983389/)
后者还据说是中国穿越剧的鼻祖。
这一类比前一类在剧情设置上要多了很多限制,因此这类作品的一个重要看点也就放在了如何取舍由于过去的扰动对未来造成的影响,看起来颇为有趣好玩。
这一类同样存在一个被刻意忽略的问题,就是所谓的避免对未来造成不利影响其实是针对主人公自己,而实际上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坏人”和周边无关者,这究竟在理论上是否合理?又或者这么想,既然“好人”可以用该技术,那“坏人”不也可以用么,这样的时空岂不是会搞得一团糟(实际上“回到未来”中已有相关“好”“坏”对决)?
第三类,从未来穿越到过去的行为是过去的一部分,即历史既是未来的因也是未来的过,亦即因果循环,因致果,果致因
“星际穿越”就属于这一类,眼前看到的景象是未来的自己造成的,而当自己真的到了未来的那一刻,冥冥中自己就还是真的做了扰动过去自己的那些行为,前后完全一致,有一种宿命的决定论在里面。
前些日子还一口气看了《寻秦记》小说,跟电视剧不同,小说中强调的更多的是主人公根本改变不了史书上铁板钉钉的事实,因为他就是历史上必须的存在,甚至没有他,连嬴政都不存在,而他本人不存在史书上的原因竟是“焚书坑儒”,干儿子又是“项羽”(这里小说作者黄易似乎考虑到了伦理问题,让主人公回到过去之后就变得不孕不育,而在电视剧中似乎觉得这个考虑比较多余,没有这么残忍的对待主人公);同时为了确保历史上只有他这么一个未来人,让他在穿越的同时时间机器就在未来毁灭并且所有知情人员一并毁灭。情节设置不可不谓精巧。
这一类经典中的经典是罗伯特·海因莱恩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的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488605/),并且就在前不久,改编成电影“前目的地”(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278505/);完美的循环,一个人的故事。
此类还有《哈利波特》(赫敏在某一部中向老师了回到过去的时间控制装置,以此来听各种同时开的课程)、《时生》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152754/)、“蝴蝶效应”(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343/)
这一类应该算是需要剧情技巧最多的,前后自恰的要求最严,当然乐趣也就在这里,每当你想到这个循环是环环紧扣,容不得一丝调整时,就会不由的赞叹这种精巧的设计。
唯一可能觉得会有些值得考究的是这里的宿命论,因为过去和未来是互为因果,其中就容不得半分改变,相当于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是预设好的,让人面对未来似乎是如此的被动而无力,失去了第二类时空穿越中人们争取改变未来命运的积极主动的激励作用,当让这也不是多么的令人失望,因为作品本身的完美才令人折服。
本片一改诺兰以前快节奏、应接不暇的风格,节奏舒缓,给了人们很多机会去体会太空的空旷、时间的流逝、人情的激荡;而背景音效堪称完美,太空的静默、氛围的起伏,恰到好处,不枉影院的体验;从视觉观感来看,在五维空间中建立三维空间的立方模型,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让我们体会了从高维来看三维世界的景致——时间也作为一个维度,在模型中可以任意的查看不同时间的景象;物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借助虫洞穿越了空间,又利用黑洞实现了时间的穿越,已是极致;当然诺兰的片必有人性的讨论,有拯救或是放弃地球上人类的挣扎,有亲情与责任的抉择,也有寂寞的太空中对懦弱者精神的扭曲。
另外有人说这得有多好的物理背景才能好好欣赏,其实呢,理工背景不是很重要,但具有科幻爱好者的基本素质观看起来就还比较容易融入其中。
可能很多人已经沉浸在了各种四维五维空间的概念,而对穿越这件被玩坏的事不大在意了,相比中国的各种穿越剧,这次的诺兰穿越算是极其科学的一次——将时间作为可以操控的维度,实现任意访问,同时限定了人对过去的改变能力,仅能牵动一下引力线、时间线。
不是专家、看的作品不多不少,目前只是稍稍总结一下自己看到的几类。
第一类,穿越到未来
我所知的这一类的代表就是时空穿越的鼻祖——赫·乔·韦尔斯1895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4090/),穿越到了80万年后的时空,看到的是一个极端两极分化的世界,算是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前景的极端展望,这给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得我每次学到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总会拿来对比一下。
还有比较讨巧的《庆余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55622/),其实是武侠,看起来又是从今穿越到古的平行时空的故事,结果最后告诉我们是穿越到未来的幸存者,所谓古代只是人类的又一次从头轮回,不过还算是自洽的穿越。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这一类叙事比较自由,自洽限制比较少,只要一头一尾处理好就行,中间完全是在另一时空的事情,不受牵连,因此技术含量也稍低,当然这类作品的目的也不是时空穿越本身,而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和事。
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作者故意忽略的、且对于作者不重要的问题就是,既然主人公在当时已经可以穿越到未来,那为什么没有未来的人穿越回来呢。
第二类,穿越到过去,改变过去会改变未来
这类作品相也比较多,自认为比较经典的是“回到未来”三部曲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555/),并且不是简单的改变未来,而是每一次改变都是产生了不同的时间线,而主人公永远都回不到原来的未来,而只能回到当前时间线的未来(详见片中博士在黑板上的图示);全片最妙的一处是当主人公的三个自己出现在同一时空且近在咫尺,而每一个后出现的自己都不能让前面的自己看到(以免让以前的自己疯掉)。同时这电影也是很好的励志素材,对少年心性有不小的启发。
此类还有“超时空恋人”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77869/)、“环形使者”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179706/)、电视剧版的“寻秦记”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983389/)
后者还据说是中国穿越剧的鼻祖。
这一类比前一类在剧情设置上要多了很多限制,因此这类作品的一个重要看点也就放在了如何取舍由于过去的扰动对未来造成的影响,看起来颇为有趣好玩。
这一类同样存在一个被刻意忽略的问题,就是所谓的避免对未来造成不利影响其实是针对主人公自己,而实际上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坏人”和周边无关者,这究竟在理论上是否合理?又或者这么想,既然“好人”可以用该技术,那“坏人”不也可以用么,这样的时空岂不是会搞得一团糟(实际上“回到未来”中已有相关“好”“坏”对决)?
第三类,从未来穿越到过去的行为是过去的一部分,即历史既是未来的因也是未来的过,亦即因果循环,因致果,果致因
“星际穿越”就属于这一类,眼前看到的景象是未来的自己造成的,而当自己真的到了未来的那一刻,冥冥中自己就还是真的做了扰动过去自己的那些行为,前后完全一致,有一种宿命的决定论在里面。
前些日子还一口气看了《寻秦记》小说,跟电视剧不同,小说中强调的更多的是主人公根本改变不了史书上铁板钉钉的事实,因为他就是历史上必须的存在,甚至没有他,连嬴政都不存在,而他本人不存在史书上的原因竟是“焚书坑儒”,干儿子又是“项羽”(这里小说作者黄易似乎考虑到了伦理问题,让主人公回到过去之后就变得不孕不育,而在电视剧中似乎觉得这个考虑比较多余,没有这么残忍的对待主人公);同时为了确保历史上只有他这么一个未来人,让他在穿越的同时时间机器就在未来毁灭并且所有知情人员一并毁灭。情节设置不可不谓精巧。
这一类经典中的经典是罗伯特·海因莱恩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的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488605/),并且就在前不久,改编成电影“前目的地”(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278505/);完美的循环,一个人的故事。
此类还有《哈利波特》(赫敏在某一部中向老师了回到过去的时间控制装置,以此来听各种同时开的课程)、《时生》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152754/)、“蝴蝶效应”(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343/)
这一类应该算是需要剧情技巧最多的,前后自恰的要求最严,当然乐趣也就在这里,每当你想到这个循环是环环紧扣,容不得一丝调整时,就会不由的赞叹这种精巧的设计。
唯一可能觉得会有些值得考究的是这里的宿命论,因为过去和未来是互为因果,其中就容不得半分改变,相当于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是预设好的,让人面对未来似乎是如此的被动而无力,失去了第二类时空穿越中人们争取改变未来命运的积极主动的激励作用,当让这也不是多么的令人失望,因为作品本身的完美才令人折服。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