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中国的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但日本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什么日本的科研水平那么发达?
首先,这个问题要从教育和考试两方面来说。日本的高中教育即便是应试教育,其方法较中国来说也灵活得多。数学科目内没有高等数学基本内容(不同资料说法不一,无法确定),相较中国来说简单不少。但是文科教授的内容却难很多,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失败的,教育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内容肤浅,而普通的日本学生对世界历史、宗教、哲学、神话都有着不错的了解。
而考试方面,差得就更多了。日本的高校入学考试分两种,一种是中心考试。 它是文部科学省(原文部省)下属机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出题学科包括国语、地理历史、公民、数学、理科、外国语等6学科。因每个学科包含若干个科目(如数学学科包含数学i、数学ii、工业数理、簿记等7个科目),所以出题科目多达31个科目。中心考试出题的科目虽多,但参加多少学科、多少科目的中心考试,是让所有考生都参加还是限定部分学部(系)、部分专业的志愿者参加,中心考试和自校考试各科目成绩在总分中的比重等在于各大学的判断和决定。
你没看错,参加科目和所占比重是由高校自行决定的。也就是说,你报考某高校历史系,可能不需要你参加过数学考试,或者某一法律系数学与英语只占10%。这种应试与中国的高考应试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此外,日本高校也可以采取个别考试制度,而个别考试主要包括个别学力检查、小论文测验和面试、职业高中,综合学科毕业生选拔,特别选拔等几种。而很多学校是同时采用两种考试,进行两轮筛选,但考查内容十分的灵活。
举例如果你去报考经济学,在一般考试中的数学科目可能就不需要考立体几何了,化学可能不用去考,而通过一般考试后到想去的大学可能要经历面试,然后写一篇关于经济危机的看法的小论文。
现在你们还觉得日本应试教育和中国一样吗?
最后,还有一些不得忽视的地方。日本学校虽然教学方面也有僵化的部分,但校园生活却十分丰富。一般学校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放学后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者打工或者在校外和朋友一起玩(再想想中国高中几点放学)。而家政课,手工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却缺少这方面教育。另外还有校园祭与修学旅行等活动,这些方面都是中国学校无法达成的,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中国教育确切来说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愚民教育。并非要选拔出人才,而是要选拔出工具。当然,中国式的教育也有其优势,就是在建国初期知识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与十年动乱后知识水平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对扫盲与科普有着相当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基础知识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的重点,如何更高提升全社会普遍知识与如何正确选拔人才进行专项高等教育才是重点。而中国的教育虽然屡次喊出改革的口号,核心内容却几乎没有改变,以数十年前形成的教育体系,真的难以适合于今日的教育需求了。
在此,我还要反对一下以@贺仙 为首的诸多回答。知乎作为一个知识社群,应当是一个讲理性讲逻辑的地方。并非说简单粗暴的东西就是错误的,但在知乎,正确的东西应当讲出道理,简单粗暴是不可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都是不完善的,但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也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如果我们在面对一个有缺失的制度时不去正视制度的问题,一味去贬低不适合此种制度的人,其一这对被制度扼杀的人才是不公平的,其二这也扼杀了制度本身改良的可能性。
反对人士认为应试教育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抹煞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对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奴化。反对者在学生和教育学者中占了很大部分。但部分反对者只是对应试教育进行表面的批评,并没有深入分析应试教育的成因和危害。
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侵犯学生的人权,剥夺学生的个性、思想与自由。对学生个人的外观、饰物、兴趣爱好等进行控制与干预,对学生的隐私(如考试成绩、生活习惯等等)进行泄露。
价值观的扭曲:应试教育教给学生的是笔试上的分数比较,属纸上谈兵,欠缺知识的实行。
对学生心理造成重大损害: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个人成就的标杆。不少学生因成绩差而导致自信低落,心灵扭曲。当中因学习问题造成的自杀率,较其他的教育模式为高。
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地位低下,几乎没有任何干涉教育体制的权利,导致教育体制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学内容也随之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学生的利益。
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高分低能”,以致被讽为“应试教育是个筐,什么垃圾都能装”。
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休息不足,严重者可导致患病(包括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
应试教育的本质实为奴化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表达的勇气,不敢独立思考,已经达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违反“五育并重”的教育原则,不利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
许多家长为了让子女应试,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上补习班,而且剥夺学生的休息和课外学习的时间。
应试教育只重视成绩,忽略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即使进行品德教育,亦遍向于“对与错”的二元观念。
应试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大部分没有个性与主见。
应试造成的压力,令学生体能及健康恶化,这可能是近视的其中一个原因(目前中国大陆近视率为全球最高)。
“高考状元”多半一味依“热门专业”选填专业,导致就业后成就与其他人无异。
不少大学生学习、钻研应试技巧,结果虽然于高考英文拿高分或通过四六级考试却没有真正的英语能力(例如高考英文及其他学科分数够高可以上清华大学却连简单的中文数学语句都无法翻成英文,或通过六级写出来的英文论文外国人却无法看懂)
只知读书,未能掌握在职的生存技巧,求职困难,未能找到与学历相符的职业。
应试教育的盛行,令人缺乏对新社会文化的了解。新兴文学、新科技、娱乐产业等等。因为应试教育的支持者认为这些事物都只会是影响学习的。
智育目标狭隘化。
阻碍教学方法的改进。
大量地制造应试书刊等教材,浪费经济和天然资源。
而考试方面,差得就更多了。日本的高校入学考试分两种,一种是中心考试。 它是文部科学省(原文部省)下属机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出题学科包括国语、地理历史、公民、数学、理科、外国语等6学科。因每个学科包含若干个科目(如数学学科包含数学i、数学ii、工业数理、簿记等7个科目),所以出题科目多达31个科目。中心考试出题的科目虽多,但参加多少学科、多少科目的中心考试,是让所有考生都参加还是限定部分学部(系)、部分专业的志愿者参加,中心考试和自校考试各科目成绩在总分中的比重等在于各大学的判断和决定。
你没看错,参加科目和所占比重是由高校自行决定的。也就是说,你报考某高校历史系,可能不需要你参加过数学考试,或者某一法律系数学与英语只占10%。这种应试与中国的高考应试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此外,日本高校也可以采取个别考试制度,而个别考试主要包括个别学力检查、小论文测验和面试、职业高中,综合学科毕业生选拔,特别选拔等几种。而很多学校是同时采用两种考试,进行两轮筛选,但考查内容十分的灵活。
举例如果你去报考经济学,在一般考试中的数学科目可能就不需要考立体几何了,化学可能不用去考,而通过一般考试后到想去的大学可能要经历面试,然后写一篇关于经济危机的看法的小论文。
现在你们还觉得日本应试教育和中国一样吗?
最后,还有一些不得忽视的地方。日本学校虽然教学方面也有僵化的部分,但校园生活却十分丰富。一般学校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放学后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者打工或者在校外和朋友一起玩(再想想中国高中几点放学)。而家政课,手工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却缺少这方面教育。另外还有校园祭与修学旅行等活动,这些方面都是中国学校无法达成的,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中国教育确切来说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愚民教育。并非要选拔出人才,而是要选拔出工具。当然,中国式的教育也有其优势,就是在建国初期知识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与十年动乱后知识水平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对扫盲与科普有着相当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基础知识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的重点,如何更高提升全社会普遍知识与如何正确选拔人才进行专项高等教育才是重点。而中国的教育虽然屡次喊出改革的口号,核心内容却几乎没有改变,以数十年前形成的教育体系,真的难以适合于今日的教育需求了。
在此,我还要反对一下以@贺仙 为首的诸多回答。知乎作为一个知识社群,应当是一个讲理性讲逻辑的地方。并非说简单粗暴的东西就是错误的,但在知乎,正确的东西应当讲出道理,简单粗暴是不可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都是不完善的,但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也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如果我们在面对一个有缺失的制度时不去正视制度的问题,一味去贬低不适合此种制度的人,其一这对被制度扼杀的人才是不公平的,其二这也扼杀了制度本身改良的可能性。
反对人士认为应试教育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抹煞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对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奴化。反对者在学生和教育学者中占了很大部分。但部分反对者只是对应试教育进行表面的批评,并没有深入分析应试教育的成因和危害。
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侵犯学生的人权,剥夺学生的个性、思想与自由。对学生个人的外观、饰物、兴趣爱好等进行控制与干预,对学生的隐私(如考试成绩、生活习惯等等)进行泄露。
价值观的扭曲:应试教育教给学生的是笔试上的分数比较,属纸上谈兵,欠缺知识的实行。
对学生心理造成重大损害: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个人成就的标杆。不少学生因成绩差而导致自信低落,心灵扭曲。当中因学习问题造成的自杀率,较其他的教育模式为高。
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地位低下,几乎没有任何干涉教育体制的权利,导致教育体制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学内容也随之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学生的利益。
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高分低能”,以致被讽为“应试教育是个筐,什么垃圾都能装”。
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休息不足,严重者可导致患病(包括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
应试教育的本质实为奴化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表达的勇气,不敢独立思考,已经达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违反“五育并重”的教育原则,不利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
许多家长为了让子女应试,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上补习班,而且剥夺学生的休息和课外学习的时间。
应试教育只重视成绩,忽略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即使进行品德教育,亦遍向于“对与错”的二元观念。
应试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大部分没有个性与主见。
应试造成的压力,令学生体能及健康恶化,这可能是近视的其中一个原因(目前中国大陆近视率为全球最高)。
“高考状元”多半一味依“热门专业”选填专业,导致就业后成就与其他人无异。
不少大学生学习、钻研应试技巧,结果虽然于高考英文拿高分或通过四六级考试却没有真正的英语能力(例如高考英文及其他学科分数够高可以上清华大学却连简单的中文数学语句都无法翻成英文,或通过六级写出来的英文论文外国人却无法看懂)
只知读书,未能掌握在职的生存技巧,求职困难,未能找到与学历相符的职业。
应试教育的盛行,令人缺乏对新社会文化的了解。新兴文学、新科技、娱乐产业等等。因为应试教育的支持者认为这些事物都只会是影响学习的。
智育目标狭隘化。
阻碍教学方法的改进。
大量地制造应试书刊等教材,浪费经济和天然资源。
-
丽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20 14: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