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之二:《淼》
追忆似水年华之二:
淼
我与光一起生活/我的一生是飘过的一缕芳香/我的一秒是日久月长/我迷恋祖国的山歌/由牧童像清晨一般传唱/他们把歌掷向太阳,似一块纯净的黎明/伴着歌声,他们祈祷,死去——/倘若死神在你唇间大笑/生活,由于思念你而哭泣。 ——【叙】阿多尼斯《我与光一起生活》
大约是在两年多前一个春寒料峭的二月的下午,其时我正在网上查找文献资料准备写篇论文,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宿舍的窗台斜撒在书桌上,留下一道道整齐的柱影,从屋外随着微风不时飘进来梅花的清香,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满了花香物语,而那个时候我还在昆明跟着导师念书,在这样的一个时节,突然收到金秋的消息:淼出事了!心中疑惑的同时便紧着追问她怎么回事,这才始知:淼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心脏病的突发——那一刻,我愣住了,久久地,眼睛盯着屏幕上那几个冰冷的字全然忘记了这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发生的事情,我立即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到那张论文答辩后的合影照片,看着里面的她,心开始沉默进而流泪,一滴、两滴、三滴……
淼,是我大学同系不同专业的同学,那时我们同在教育系,只不过她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平时与我们接触不多,也就是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她和我考的都是同一个导师,在一起上课,这才开始对她多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记得那时在路上偶尔碰到,她总是文雅幽静的微微一笑打一声招呼。及至后来我们又选了同个导师来指导做毕业论文,这又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然而还是不够。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到了大四的下学期,考研的结果在大家忐忑不安的心情中终于出来了,虽然我们的总分都够了,可是小分却差几分,于是她便被调剂到北京理工大学读高等教育去了。到了六月大家一起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会后和导师一起合影留念,这便有了现在珍藏的这张相片,照片中的淼微笑着,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以及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可能那就是我见到她的最后一面。
翻看得知淼走的那天的日记,其中这样写着:“……现在这照片还在,可照片中这个充满阳光、笑容满面的女孩却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这让我怎能不感到震撼、惊讶、悲伤!想起当日在一起读书上课的情形,恍如昨日,更让我不敢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我只感到震惊、只感到内心深处的悲痛!……”。那个下午我哪里都没有去,静静地一个人呆在宿舍里沉思到晚上,傍晚的时候到楼下小店随便买来一包香烟,不知道是怎样撕开包装的,也不知道是怎样抽出香烟的,只不过轻轻点燃烟支的那一刻,仿佛就是一场梦一般——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击,鲜花样的人却就这样早早地凋零了,犹如这烟雾一般飘渺而去,我从来没有想到当一朵鲜花枯萎的时刻是这样的让人心痛,何况她才刚满二十四岁。淼走了,走的是那样的仓促,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念,更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她的离去让我倍加珍惜和拥有身边每一个我爱的人们以及这世界!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经写道:什么是死亡?/在女人的子宫/和大地的子宫间/运行的班车。淼是走了,但她只不过是回归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有我们这些她身边的同学老师家人永远的祝福,即使她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今夜,我感到有些冷,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每每想起淼来依然是喟叹不已,却只能更让我深深的去热爱着这生活,不管现在工作有多么地疲惫劳累,也不管在生活面前有时候多么地无奈,但我依然深爱着这丰富多彩的生命,依然每天向着温暖的阳光招手致意,在阳光之下你或许更能感到生活的真实和厚重!
“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电灯自然是辉煌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袭击我的心……”鲁迅在《写在<坟>后面》的这几句话,此刻读来更显得寂寥而落寞,我不知道鲁迅在八十年前写这篇文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许也是寂寞忧愁的吧,但后来却也正如他所写道的那样:总之,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了。——不过如此,但也为我所十分甘愿的。我们怎样把握倏忽即逝的时光,又怎样真正的摆正自己生活的态度和方向,生命是如此短暂,除了热爱生活之外,还要全身心的去投入,去爱、去恨、去经历风雨艰辛、去收获彩虹希望——写到这我满脑子的言辞语句,却依稀想起来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的这句话确是涤荡心灵的终极之语:“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当时我还写道,以后我要真诚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诃德一样攻击风车。无论写诗还是睡觉,都要以极大的真诚完成。眼前就是罗得岛,我就在这里跳跃——我这么做什么都不为,这就是存在本身。”一切的大作家都有着对生活的最真切最本真地体会和认识,进而有了一种对生活的领悟,对生死的形而上之思考,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何须再多言呢?拿出最大的热情去爱、去生活吧!
耳畔边传来Ennio Morricone那轻扬舒缓却充满了忧伤的《Malena》,那逝去的青春记忆再也不会复返,而已成为永恒。当时间流驶着向前奔驰而去的这每一刻,我只愿淼在另一个世界快乐且青春洋溢、笑容永驻!
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凄伤!
2009-09-30夜
10-01修改
写于扁舟书屋
淼
我与光一起生活/我的一生是飘过的一缕芳香/我的一秒是日久月长/我迷恋祖国的山歌/由牧童像清晨一般传唱/他们把歌掷向太阳,似一块纯净的黎明/伴着歌声,他们祈祷,死去——/倘若死神在你唇间大笑/生活,由于思念你而哭泣。 ——【叙】阿多尼斯《我与光一起生活》
大约是在两年多前一个春寒料峭的二月的下午,其时我正在网上查找文献资料准备写篇论文,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宿舍的窗台斜撒在书桌上,留下一道道整齐的柱影,从屋外随着微风不时飘进来梅花的清香,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满了花香物语,而那个时候我还在昆明跟着导师念书,在这样的一个时节,突然收到金秋的消息:淼出事了!心中疑惑的同时便紧着追问她怎么回事,这才始知:淼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心脏病的突发——那一刻,我愣住了,久久地,眼睛盯着屏幕上那几个冰冷的字全然忘记了这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发生的事情,我立即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到那张论文答辩后的合影照片,看着里面的她,心开始沉默进而流泪,一滴、两滴、三滴……
淼,是我大学同系不同专业的同学,那时我们同在教育系,只不过她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平时与我们接触不多,也就是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她和我考的都是同一个导师,在一起上课,这才开始对她多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记得那时在路上偶尔碰到,她总是文雅幽静的微微一笑打一声招呼。及至后来我们又选了同个导师来指导做毕业论文,这又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然而还是不够。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到了大四的下学期,考研的结果在大家忐忑不安的心情中终于出来了,虽然我们的总分都够了,可是小分却差几分,于是她便被调剂到北京理工大学读高等教育去了。到了六月大家一起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会后和导师一起合影留念,这便有了现在珍藏的这张相片,照片中的淼微笑着,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以及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可能那就是我见到她的最后一面。
翻看得知淼走的那天的日记,其中这样写着:“……现在这照片还在,可照片中这个充满阳光、笑容满面的女孩却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这让我怎能不感到震撼、惊讶、悲伤!想起当日在一起读书上课的情形,恍如昨日,更让我不敢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我只感到震惊、只感到内心深处的悲痛!……”。那个下午我哪里都没有去,静静地一个人呆在宿舍里沉思到晚上,傍晚的时候到楼下小店随便买来一包香烟,不知道是怎样撕开包装的,也不知道是怎样抽出香烟的,只不过轻轻点燃烟支的那一刻,仿佛就是一场梦一般——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击,鲜花样的人却就这样早早地凋零了,犹如这烟雾一般飘渺而去,我从来没有想到当一朵鲜花枯萎的时刻是这样的让人心痛,何况她才刚满二十四岁。淼走了,走的是那样的仓促,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念,更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她的离去让我倍加珍惜和拥有身边每一个我爱的人们以及这世界!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经写道:什么是死亡?/在女人的子宫/和大地的子宫间/运行的班车。淼是走了,但她只不过是回归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有我们这些她身边的同学老师家人永远的祝福,即使她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今夜,我感到有些冷,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每每想起淼来依然是喟叹不已,却只能更让我深深的去热爱着这生活,不管现在工作有多么地疲惫劳累,也不管在生活面前有时候多么地无奈,但我依然深爱着这丰富多彩的生命,依然每天向着温暖的阳光招手致意,在阳光之下你或许更能感到生活的真实和厚重!
“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电灯自然是辉煌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袭击我的心……”鲁迅在《写在<坟>后面》的这几句话,此刻读来更显得寂寥而落寞,我不知道鲁迅在八十年前写这篇文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许也是寂寞忧愁的吧,但后来却也正如他所写道的那样:总之,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了。——不过如此,但也为我所十分甘愿的。我们怎样把握倏忽即逝的时光,又怎样真正的摆正自己生活的态度和方向,生命是如此短暂,除了热爱生活之外,还要全身心的去投入,去爱、去恨、去经历风雨艰辛、去收获彩虹希望——写到这我满脑子的言辞语句,却依稀想起来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的这句话确是涤荡心灵的终极之语:“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当时我还写道,以后我要真诚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诃德一样攻击风车。无论写诗还是睡觉,都要以极大的真诚完成。眼前就是罗得岛,我就在这里跳跃——我这么做什么都不为,这就是存在本身。”一切的大作家都有着对生活的最真切最本真地体会和认识,进而有了一种对生活的领悟,对生死的形而上之思考,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何须再多言呢?拿出最大的热情去爱、去生活吧!
耳畔边传来Ennio Morricone那轻扬舒缓却充满了忧伤的《Malena》,那逝去的青春记忆再也不会复返,而已成为永恒。当时间流驶着向前奔驰而去的这每一刻,我只愿淼在另一个世界快乐且青春洋溢、笑容永驻!
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凄伤!
2009-09-30夜
10-01修改
写于扁舟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