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出血、脑梗塞、脑卒中、中风、老年痴呆)
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致死、致残率均很高,而且容易多次发病。据统计,脑卒中第一次发病时死亡率约占30%(脑出血可高达40%以上),其致残率(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工作能力)约占30%,只有25%可以恢复工作。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的出现,作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危害日趋严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那么,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呢?消除和减少脑血管病致病的危险因素是主要环节。
1.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 世界已公认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死于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从上海和青岛两市调查证明,脑血管病患者中病前有高血压史的约占60%-70%,高血压病人中未经治疗的脑中风发生率比经过治疗的要高很多。有人报告,高血压病人较正常血压人群的中风发生率高6倍。1982年上海统计了1989例中风病人中,发现有86%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曾患有高血压。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病者,一定要坚持治疗高血压病,经常或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复查病情,随时注意调整血压,勿使血压过高过低,或猛升猛降,使血压经常稳定在一定的安全范围,是预防脑血管病的一个中心环节。
2. 积极防治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65岁以后发生脑血管病尤为多见。因此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强调中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并且提倡中老年适当运动或体力活动,避免肥胖,因为肥胖可促进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生,而高血压病人中有不少人的体重是超过标准的。体型肥胖者较易发生高血压,体型较瘦者得高血压后也易发胖。超体重的高血压患者比不超重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要大。同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食盐量,减少食物中的脂肪成分和胆固醇量等,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
3. 积极防治糖尿病 据统计,约有10%-30%的脑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有人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较正常人高。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病要提早10年,其发病率较血糖正常者高2-4倍。因此,临床上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4. 预防血粘度增高 血粘度增高,可使血流减慢,易发生脑血管病(尤以脑血栓形成多见)。目前在临床诊断血粘度,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如血流变学检查(有人称为中风预报)。对于血液流变指标异常者,及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活血化瘀和血液稀释疗法进行预防性治疗,对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无疑会有较好的效果。
5.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是预防脑血管病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肢体麻木、运动失灵、说话困难、吐字不清、视力模糊、性格反常等,须立即抓紧治疗和妥善处理,对预防和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将起积极的作用。
6. 积极防治各种心脏疾病 心脏病可以直接促使脑中风发生,并可增加脑梗塞的危险,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心律紊乱等患者常易发生脑梗塞。日本有人报道,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的脑梗塞的危险性可增加9倍,所以心脏病被认为是患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7. 消除引起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 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过度疲劳、用力过猛、饮食不节、戒烟、禁酗酒、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减少和避免发生脑血管病有重要作用。
8. 注意遗传基因 家族中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其后代易患此病。男性血脂高的,易发生缺血性中风。所以有家族史而且血脂高的人,应定期检查血脂并注意治疗。
9. 注意饮食 脂类物质主要来自食物,如肝、心、肾、脑、奶油、鱼籽、肥肉等含丰富脂类的食物,要严加控制。糖类在体内会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又能增加体重,也应加以限制。水果和蔬菜可供给人体较多的维生素。豆制品既可提供蛋白质,又不会造成脂类过多,应搭配食用。
10. 应防止脑力过度疲劳并保持精神愉快 过喜、过怒、过渡忧虑、过渡悲伤等均可使血压上升和血中胆固醇升高。
11. 要锻炼身体 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气功、下棋、养花种树等。体育锻炼除了能降低血中脂类物质外,还可以减少肥胖,又能使耳目灵敏。
12. 要预防引起血液凝固和血流变慢的因素 如吃降压药不可过量,以免血压过低和血流缓慢。利血平和优降宁降压太猛,宜慎用。血色素不要过高,过高会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痢疾、肠炎、呕吐等会使人脱水、血压下降和血液凝固。所以老年人应注意预防这些疾病。一旦患病要及时治疗。
全书内容免费阅读地址
本文摘自《脑血管病家庭护理指南》,即日起上传全书内容,手机就可查看脑血管病护理方方面面知识,每日更新动态请关注新浪微博 灯盏花开
1.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 世界已公认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死于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从上海和青岛两市调查证明,脑血管病患者中病前有高血压史的约占60%-70%,高血压病人中未经治疗的脑中风发生率比经过治疗的要高很多。有人报告,高血压病人较正常血压人群的中风发生率高6倍。1982年上海统计了1989例中风病人中,发现有86%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曾患有高血压。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病者,一定要坚持治疗高血压病,经常或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复查病情,随时注意调整血压,勿使血压过高过低,或猛升猛降,使血压经常稳定在一定的安全范围,是预防脑血管病的一个中心环节。
2. 积极防治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65岁以后发生脑血管病尤为多见。因此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强调中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并且提倡中老年适当运动或体力活动,避免肥胖,因为肥胖可促进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生,而高血压病人中有不少人的体重是超过标准的。体型肥胖者较易发生高血压,体型较瘦者得高血压后也易发胖。超体重的高血压患者比不超重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要大。同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食盐量,减少食物中的脂肪成分和胆固醇量等,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
3. 积极防治糖尿病 据统计,约有10%-30%的脑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有人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较正常人高。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病要提早10年,其发病率较血糖正常者高2-4倍。因此,临床上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4. 预防血粘度增高 血粘度增高,可使血流减慢,易发生脑血管病(尤以脑血栓形成多见)。目前在临床诊断血粘度,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如血流变学检查(有人称为中风预报)。对于血液流变指标异常者,及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活血化瘀和血液稀释疗法进行预防性治疗,对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无疑会有较好的效果。
5.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是预防脑血管病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肢体麻木、运动失灵、说话困难、吐字不清、视力模糊、性格反常等,须立即抓紧治疗和妥善处理,对预防和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将起积极的作用。
6. 积极防治各种心脏疾病 心脏病可以直接促使脑中风发生,并可增加脑梗塞的危险,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心律紊乱等患者常易发生脑梗塞。日本有人报道,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的脑梗塞的危险性可增加9倍,所以心脏病被认为是患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7. 消除引起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 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过度疲劳、用力过猛、饮食不节、戒烟、禁酗酒、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减少和避免发生脑血管病有重要作用。
8. 注意遗传基因 家族中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其后代易患此病。男性血脂高的,易发生缺血性中风。所以有家族史而且血脂高的人,应定期检查血脂并注意治疗。
9. 注意饮食 脂类物质主要来自食物,如肝、心、肾、脑、奶油、鱼籽、肥肉等含丰富脂类的食物,要严加控制。糖类在体内会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又能增加体重,也应加以限制。水果和蔬菜可供给人体较多的维生素。豆制品既可提供蛋白质,又不会造成脂类过多,应搭配食用。
10. 应防止脑力过度疲劳并保持精神愉快 过喜、过怒、过渡忧虑、过渡悲伤等均可使血压上升和血中胆固醇升高。
11. 要锻炼身体 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气功、下棋、养花种树等。体育锻炼除了能降低血中脂类物质外,还可以减少肥胖,又能使耳目灵敏。
12. 要预防引起血液凝固和血流变慢的因素 如吃降压药不可过量,以免血压过低和血流缓慢。利血平和优降宁降压太猛,宜慎用。血色素不要过高,过高会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痢疾、肠炎、呕吐等会使人脱水、血压下降和血液凝固。所以老年人应注意预防这些疾病。一旦患病要及时治疗。
全书内容免费阅读地址
本文摘自《脑血管病家庭护理指南》,即日起上传全书内容,手机就可查看脑血管病护理方方面面知识,每日更新动态请关注新浪微博 灯盏花开
![]() |
益植园云南纯正中药材灯盏细辛治疗脑梗中风偏瘫有效率达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