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划”:2009年华语乐坛旺季(6月-9月)唱片盘点
可能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口红效应”吧,反正我很傻很天真地以为今年的音乐旺季华语乐坛会有不少好果子。
于是乎我产生了一个伟大到令自己都惊讶的想法:听完所有在旺季发的华语唱片。
乐坛的发片旺季,一般指的是6月底到10月初。于是我开始预算我听的唱片数目,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152张!妈妈眯呀!
6月-9月华语唱片发行总数:152
6月-9月欧美唱片发行总数:235(不完全统计)
6月-9月日韩唱片发行总数:87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华语地区今年旺季的发片量有多么惊人!
数量上是有了,但质量如何,还得听过再说。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得听歌苦旅。首先,先得把创作歌手的专辑认真听完。没办法,这是大势所趋,只有创作歌手才能挽救华语乐坛(当然,有些创作歌手的歌我实在是听了想吐)。接着在听非创作歌手中唱功不错的或者声线独特的。然后,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专辑由时间就听没时间就不听了。
直至今天,终于大功告成。真是一个苦旅啊,虽然量很多,但其中垃圾仍然不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听到一张好唱片的代价是听完十几张烂碟。
好了,废话少说,切入主题。
说来惭愧,这次可以说是我几年来第一次大批量地听华语流行歌。我听完的直接感受是:华语流行歌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时间处于——模仿日韩、欧美的阶段。当然,歌词除外。毫不夸张地说,模仿作品远远多于独创作品。其中还有不少是直接抄袭别人的,比如说方大同的专辑封面,谭咏麟、黄雅莉专辑里的某首歌。
咱们在这里还是坏话少说,说说那些好碟吧。
下面这些唱片是我觉得好碟当中可以推荐给大家听听的,或者是值得拿出来说说的。当然啦,希望我喜欢的大家也喜欢。
蔡淳佳《回到最初》
风格:流行/民谣
这张专辑虽然不少歌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我仍然推荐大家听。中国的流行民谣不少,但写的旋律优美的很少。
王啸坤《那些你们喜欢的不喜欢的我都喜欢的女孩》
风格:混搭
我还是忍不住想大赞特赞王啸坤一番。这位音乐圈里的小朋友不仅很勇敢地甩掉了主流唱片公司,忍得住寂寞成立了自己的独立唱片公司,而且出了这么一张质量让人没话说的唱片。流行、摇滚、民谣、电子……他玩得不亦乐乎,天马行空。而且专辑里面不少歌当成主流歌打榜的话估计也能有好成绩。前途无量啊!!!!!
汤旭《岛歌》
风格:流行/民谣
从此以后我会关注起这位名叫汤旭的音乐人了。据说这个小女生年级比我小,居然已经出了三张唱片了。虽然音乐还做得不是很成熟,但小小年纪已经把歌写到这种份上了。。。后生可畏啊!
Dear Jane《XOXO》
风格:摇滚
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主流的摇滚乐队不是很多。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绝大多数摇滚乐歌手写不出主流口水歌——而像五月天那样早就没有摇滚精神的乐队他们也是不想做的。而这个香港乐队有可能会让咱们眼睛一亮。
盖人《Trip to....》(单曲)
风格:独立民谣
刚听她的歌的时候,我还以为纯粹就是陈绮贞的翻版;后来听听,还是觉得这个小女生的确有两下子。这样的歌,也不是模仿一下就能写得出来的。
林一峰《思路》
风格:流行/民谣
有些人就是这么NB!华语乐坛江河日下,音乐人创作力整体锐减的情况下,他居然出双CD唱片,而且质量又这么高。听着这张《思路》,感觉他的创作有很深的古典与民谣的痕迹,虽然有些歌免不了模仿一下,但仍然不能阻挠我将它评选为本旺季中最惊艳的唱片。
诶姆《葵夏》
风格:独立民谣
这张唱片是在豆瓣上走红的,还进了试听排行榜前五。的确,这张专辑是高质量的,按照发行人的说法,没有一首歌是拿出来糊弄人的。中国的音乐界出现变革是早晚的事了。
陶喆《69乐章》
风格:流行/摇滚
现在的主流音乐节,像TAO一样如此认真地做一张唱片的人已经不多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他还是更适合做R&B。不论如何,这是一张精心打造的专辑,他的歌迷可能会失望一下,因为这里面没多少口水歌。
陈建骐《带我去远方 电影原声》
从音乐本身来说,这是张好专辑。当然,由于我没看过电影,所以我还没资格说它到底有多好。
纵贯线《北上列车》
风格:流行
老实说,这张唱片是今年我最期待的国语唱片。
记得纵贯线成立之初,罗大佑很霸气地说,他们的目标是做一张21世纪最好的国语唱片。但如果他说的是这张的话,很抱歉,它显然不是21世纪最好的国语唱片。
首先,这张EP里,除了那首早已发行的《亡命之徒》以外,没有一首歌是合写的——这让我及其失望。其次,我感觉在这张唱片里面,纵贯线成了矜持版张震岳一个人的乐队。他贡献了里面最好听的两首歌;罗大佑写的那首《天使的眼泪》里面,张震岳唱的那两句颇有点睛之笔的意味。
当然,尽管这样说,这张唱片仍然应该是本年度最好的华语唱片之一。
陈奕迅《上五楼的快活》
风格:流行
事实证明,陈奕迅是一位优秀的歌匠,而这恰恰是他的局限之处。
在现在,我想也只有陈奕迅才能给大家带来这么一张汇集了超多牛人帮忙的专辑。这既保证了专辑的质量,又暴露了陈奕迅作为一名非创作歌手的弱点。这张唱片就像一个大拼盘,陈奕迅这个歌匠像是不亦乐乎地为不同的主顾不同口味的上菜,而完全没有独成体系的风格。其实他会写歌,这张专辑里就收了一首他写的歌,还挺不错。但是,在这样的年代之下,一直做歌匠显然不是出路。陈奕迅显然明白这点。
于是乎我产生了一个伟大到令自己都惊讶的想法:听完所有在旺季发的华语唱片。
乐坛的发片旺季,一般指的是6月底到10月初。于是我开始预算我听的唱片数目,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152张!妈妈眯呀!
6月-9月华语唱片发行总数:152
6月-9月欧美唱片发行总数:235(不完全统计)
6月-9月日韩唱片发行总数:87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华语地区今年旺季的发片量有多么惊人!
数量上是有了,但质量如何,还得听过再说。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得听歌苦旅。首先,先得把创作歌手的专辑认真听完。没办法,这是大势所趋,只有创作歌手才能挽救华语乐坛(当然,有些创作歌手的歌我实在是听了想吐)。接着在听非创作歌手中唱功不错的或者声线独特的。然后,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专辑由时间就听没时间就不听了。
直至今天,终于大功告成。真是一个苦旅啊,虽然量很多,但其中垃圾仍然不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听到一张好唱片的代价是听完十几张烂碟。
好了,废话少说,切入主题。
说来惭愧,这次可以说是我几年来第一次大批量地听华语流行歌。我听完的直接感受是:华语流行歌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时间处于——模仿日韩、欧美的阶段。当然,歌词除外。毫不夸张地说,模仿作品远远多于独创作品。其中还有不少是直接抄袭别人的,比如说方大同的专辑封面,谭咏麟、黄雅莉专辑里的某首歌。
![]() |
咱们在这里还是坏话少说,说说那些好碟吧。
下面这些唱片是我觉得好碟当中可以推荐给大家听听的,或者是值得拿出来说说的。当然啦,希望我喜欢的大家也喜欢。
蔡淳佳《回到最初》
风格:流行/民谣
这张专辑虽然不少歌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我仍然推荐大家听。中国的流行民谣不少,但写的旋律优美的很少。
王啸坤《那些你们喜欢的不喜欢的我都喜欢的女孩》
风格:混搭
我还是忍不住想大赞特赞王啸坤一番。这位音乐圈里的小朋友不仅很勇敢地甩掉了主流唱片公司,忍得住寂寞成立了自己的独立唱片公司,而且出了这么一张质量让人没话说的唱片。流行、摇滚、民谣、电子……他玩得不亦乐乎,天马行空。而且专辑里面不少歌当成主流歌打榜的话估计也能有好成绩。前途无量啊!!!!!
汤旭《岛歌》
风格:流行/民谣
从此以后我会关注起这位名叫汤旭的音乐人了。据说这个小女生年级比我小,居然已经出了三张唱片了。虽然音乐还做得不是很成熟,但小小年纪已经把歌写到这种份上了。。。后生可畏啊!
Dear Jane《XOXO》
风格:摇滚
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主流的摇滚乐队不是很多。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绝大多数摇滚乐歌手写不出主流口水歌——而像五月天那样早就没有摇滚精神的乐队他们也是不想做的。而这个香港乐队有可能会让咱们眼睛一亮。
盖人《Trip to....》(单曲)
风格:独立民谣
刚听她的歌的时候,我还以为纯粹就是陈绮贞的翻版;后来听听,还是觉得这个小女生的确有两下子。这样的歌,也不是模仿一下就能写得出来的。
林一峰《思路》
风格:流行/民谣
有些人就是这么NB!华语乐坛江河日下,音乐人创作力整体锐减的情况下,他居然出双CD唱片,而且质量又这么高。听着这张《思路》,感觉他的创作有很深的古典与民谣的痕迹,虽然有些歌免不了模仿一下,但仍然不能阻挠我将它评选为本旺季中最惊艳的唱片。
诶姆《葵夏》
风格:独立民谣
这张唱片是在豆瓣上走红的,还进了试听排行榜前五。的确,这张专辑是高质量的,按照发行人的说法,没有一首歌是拿出来糊弄人的。中国的音乐界出现变革是早晚的事了。
陶喆《69乐章》
风格:流行/摇滚
现在的主流音乐节,像TAO一样如此认真地做一张唱片的人已经不多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他还是更适合做R&B。不论如何,这是一张精心打造的专辑,他的歌迷可能会失望一下,因为这里面没多少口水歌。
陈建骐《带我去远方 电影原声》
从音乐本身来说,这是张好专辑。当然,由于我没看过电影,所以我还没资格说它到底有多好。
纵贯线《北上列车》
风格:流行
老实说,这张唱片是今年我最期待的国语唱片。
记得纵贯线成立之初,罗大佑很霸气地说,他们的目标是做一张21世纪最好的国语唱片。但如果他说的是这张的话,很抱歉,它显然不是21世纪最好的国语唱片。
首先,这张EP里,除了那首早已发行的《亡命之徒》以外,没有一首歌是合写的——这让我及其失望。其次,我感觉在这张唱片里面,纵贯线成了矜持版张震岳一个人的乐队。他贡献了里面最好听的两首歌;罗大佑写的那首《天使的眼泪》里面,张震岳唱的那两句颇有点睛之笔的意味。
当然,尽管这样说,这张唱片仍然应该是本年度最好的华语唱片之一。
陈奕迅《上五楼的快活》
风格:流行
事实证明,陈奕迅是一位优秀的歌匠,而这恰恰是他的局限之处。
在现在,我想也只有陈奕迅才能给大家带来这么一张汇集了超多牛人帮忙的专辑。这既保证了专辑的质量,又暴露了陈奕迅作为一名非创作歌手的弱点。这张唱片就像一个大拼盘,陈奕迅这个歌匠像是不亦乐乎地为不同的主顾不同口味的上菜,而完全没有独成体系的风格。其实他会写歌,这张专辑里就收了一首他写的歌,还挺不错。但是,在这样的年代之下,一直做歌匠显然不是出路。陈奕迅显然明白这点。
-
Tinydani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1-02 16: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