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博士
我认识罗博士是三年前在美国留学时。我俩初次见面时的光景,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
我们的大学同美国许多大学一样,坐落于荒郊野外,牛羊比人还要多出许多的地方。为生活便利,不能不买辆车;又因着囊中羞涩,学生们的车多不是新车,大都是一代一代从师兄们那里传下来的——师妹和师姐们不需要车,她们只管蹭师弟的车便是。
我与罗博士的相识便起源于购车。罗博士爱惜他的二手车像鸟儿爱惜羽毛,按他的话来,这车已是三代单传,不能让它毁在自己手里,因此他待它如待命根子,每周必亲手清洗上油,耗去大半天功夫。别看它寿命二十多年,行程逾十万英里,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买了它绝不吃亏——哎呀,我与你讲,这车与旁的是不同的——他这话哄得我一愣一愣的,总以为他这车下一秒便要化身汽车人。为着“不同”二字,他多收了我一百美元的车款。
其后开了两次,发现这车真与别的大不同——除喇叭外,身上每个部件响起来都地动山摇;油门无法让车子跑起来,正如刹车也不能使它停下来般;排气孔里滴水,喷水口中冒烟——无论怎么看,它都如此特立独行,不屑与世俗人为伍,一如它的前主人罗博士。想是跟罗博士待得久了,自然便染上了几分相同的脾性。
罗博士身量不高,体态微胖,脖子上安放着一个元宝似的脑袋,脑袋上生了一头浓密的黑发,过度地油光水滑,苍蝇在上头都会摔跤,只不知是许久未洗还是发胶的功劳。
作为在美国念了四年phd的人,罗博士是洋派的,周身无一不是美国名牌,A&F,抑或supreme,上头绣满了巨大的logo,生怕别人近视似的:“代价呀,代价——这衣服,是前几天刚买来的——师弟,我劝你,就算念phd,也是要注意形象的,女人们就在乎这些!”
我陪笑着点头,罗博士像受了鼓舞,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不止衣服,还有这车;我对它是有感情的呐,如今却不能不换,代价呀,代价——师弟,我这不是挥霍,下半年我将毕业,接着便要准备结婚、生孩子,不能不挑辆更好的车子,就跟衣服似的——女人们就在乎这些!”
“女人都是肤浅的,哈?”我有意拿罗博士寻开心,问他。
“可不是嘛!”罗博士的语声开始打颤,“你得给她买东西吧?你得请她看电影,吃饭吧?再说了,现在的女孩,眼光太挑,不光得对她好,还得自己好,像我吧,买衣服,换车,理头发,样样不得花钱——我可是博士呀,哪有这么多时间花在这上头呢?师弟,你不知道,美国的博士,都是顶忙顶忙的!”
在罗博士面前,我顿感惭愧,自觉是如此的渺小,因为我只是个硕士,必是不能体会他何等忙碌了:“难得你为她想这么多——嫂子一定幸福得不得了。”
罗博士颇有英雄气短之意:“没有——没有对象,哎,女人——肤浅呐!”
女人虽肤浅,代价又颇高,但罗博士从没放弃找女人的念想。每年有新生入校,他总是最早申请去机场接机的那个;有女同学搬家或是购物,他也会积极地前去帮手。纵然博士殷情至此,他身边还是没有女人。听说有次,一个新来的中国女生,还不算讨厌他的,请博士载自己去趟附近的超市。罗博士心花怒放,以为佳人有意,开着小车欣然赴约。谁知半路车子不配合,抛锚了,任罗博士如何踢打撕咬,三字经国骂全用上了,它自岿然不动,遗世而独立。罗博士又舍不得花钱叫救援,俩人只得拎着大包小包回学校。自此那女生便不再搭理罗博士,博士痛定思痛,想这大好姻缘竟坏在辆破车上,实在该死——于是将其转卖给了我。
女人虽肤浅,代价又颇高,且罗博士身边没有女人,他还是不屑跟我们这些世俗男子为伍,就算偶尔凑到一起,也必是不十分情愿的,比如将车卖于我,又比如在教会周五的免费晚餐会上。当地华人教会每周五会组织自助晚餐,饭后一起讲经,我们这些新来的穷学生,必是不能错过这省钱的机会,虽对《圣经》一知半解又兴趣欠奉,但碍着饭菜的面子,用餐后长短会坐下来听一会儿。唯有罗博士,从来是餐前准点空降,餐毕按时消失,风里来雨里去,从无间断。那也是我们为数不多能见着其真容的机会,博士几乎不怎么在校园露面的:
“你们不知道,美国的博士,那是顶忙顶忙的。”
晚餐是自助餐,大家端着盘子随意走动。新来的学生不知深浅,有时也冒出几个敢于上去跟博士搭话的,被博士分分钟教导如何为人:
“你们年轻人应当省点钱,何必出去吃饭呢?我们该像美国人那样,一男一女,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两人烤只火鸡,煎块牛排,多么惬意!”
“于是也不请客?那和朋友聚会呢?”我很擅长板着脸装傻子。
“人多了是不行的,不行的,”博士义愤填膺,“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胡乱交友,浪费时间——哎呀,你们不知道,美国的博士,那是顶忙顶忙的!”
罗博士嘴里嚼着鸡腿,手里端着炒饭,一字一字真诚地说道,为着眼前后辈们虔诚的目光:“不仅时间,还有钱,钱不该花在无用的地方。哎呀,你们不知道,以后花费的地方多着呢,谈恋爱,结婚,还有生孩子,无一不是用钱的!礼物,电影,吃饭的花销不必说了,要花了这么多钱,能顺当地结婚,便也罢了。再说结婚吧,戒指总得买吧?如今钻石这么贵!蜜月得到别的地方玩吧?又是一大笔花销!不能省呀,既咱们在美国,必按美国的规矩来,可中国人也不是那么有钱……哎,中国人!”
罗博士每每说到此,无不摆出一副痛心疾首样子,似是被中国人伤透了心——确切说来,该是被中国姑娘伤透了心罢。
听人说,罗博士之前也交过女朋友。我有幸看过照片:圆脸,微胖,和博士摆在一起,很像旧时门上贴的年画,喜庆吉祥。五官在脸上一团和气,不甚分明,唯有一张嘴惹人眼球,因着大,且咧开笑得正欢。博士待她自然是极好的,虽然他贵为博士,顶忙顶忙,但是一下学一放课,便赶回去陪着她。他不许她出门,生怕她一走出去就会碰了磕了,这里是美国,危险呐,人人手里有枪的。他们也在家烤过几次火鸡,煎过几块牛排,据说还喝过两瓶红酒——超市打折,七美元一瓶。博士也浪漫呐,逢着感恩节、圣诞节,也会送女朋友礼物,围巾呀袜子呀,从不手软的。可纵是博士待她百般好,没三个月就吹了,气得伤心欲绝,说出了至今在学校留学圈子里广为传颂的名言:
“女人——都是坏的!该把她们全部枪毙了才对!我待她那么好,见她脸色不好,早餐便多煎个蛋给她吃,我算尽到了心!——可她还是要走!”
我拼命忍住肚子里的笑,问同系的师姐:“是啊,博士待她那么好,她为什么还是要走?”
师姐冷笑一声:“那个罗博士,天天把人家关在家里,这不让去那不让走,谁受得了——还当二门不出大门不迈的绣阁小姐养呢?再说了,人是猥琐了点,欲望却旺盛得很,每天九点就要上床,每晚能折腾两次,换成女菩萨也要求饶!”
我听了,心头只得微微一颤,原来博士真人不露相,不仅上面那个头好,下面那个头也挺好。
渐渐半年过去,罗博士卖我的车虽不济,但跟我久了,慢慢地褪去了些他的脾性,故障似少得多了——某天罗博士在学校停车场撞见我,罕见地,向我打了招呼,讪讪地说:
“你真好呀,没有烦心的事情!”
我傻傻一笑,不知如何接起。博士的话总有别致的风韵,没头没脑,让人无处下嘴。好在博士会自我解释:“烦呐,烦心事一大堆呐!马上毕业了,得着急找工作呐!”
“你是phd,在美国找个工作太容易了!”我捧场道。
“没那么容易!”罗博士悲愤地说,“现在工作也不好找!中国人,到处都是中国人,岗位奇缺啊!你看看三年前毕业的杜博士,工作多好,年薪十一万!我是不如他吗?不是的——只怪现在中国人太多,哎,中国人……”
罗博士极厌恶中国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女孩叫他伤心,中国男人抢他饭碗,这两样可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见了博士这副样子,我都忍不住要代中国人跟他赔罪了——正当我愧疚之时,忽然听着博士谋到工作了,他还是要回中国去,在一所二本大学里面教书,从讲师做起。据说博士为此忿忿不平了很多时日,他是美国的博士,不马上聘他为副教授,既是对他的不敬,也是对美国的不敬。虽然忿忿,但毕竟也没找到别的差事,博士只能一边准备论文答辩,一边准备回国的行程。
在回国前的半年时间里,罗博士像突然被上帝亲吻了额头,竟一下开窍了。他仍是每周五到教会吃晚餐,但不是吃白食。而是热情地帮着教会择菜、做饭、洗碗。餐毕后也不再脚下抹油,而且认真严肃地同大家一起讲圣经、念祈祷文,讲到情真意切处还会撒下几颗眼泪。教会有什么活动,必少不了他的踪影,去机场接人、帮学生搬家自不用说,且帮扶对象不再限于女性了;中秋节组织华人学生烧烤,他也热情地开出自己的越野车——用我付他的车钱买的——买食材、运烧烤架。众人纷纷感慨,以前竟是我们误会了罗博士,他也不是那么讨厌的。
我心里且纳闷着,莫非是罗博士新找到了对象,所以连脾性都整个转变了?有时爱情的魔力就有这么大的。说到底,罗博士之前怪模怪样,还不是被中国女孩伤了心么?我揣着好奇问他,博士,你是不是和哪位师妹好上了?谁知罗博士义正严辞地告诉我,他并非心有所属,若非要说的话,他已把心交给了上帝——这话让我自惭形秽,就像我第一回知道罗博士是博士时一样。自己身为无神论者,竟以如此卑微的心思去揣度博士的人品。随后博士微笑着原谅了我,说他已经受洗了,如今和教会的同仁们打成一片,以兄弟姐妹相称,除共妻外,彼此能坦诚地分享一切。末了,他还不忘叮嘱早羞得满脸通红的我,周五别忘按时来吃饭讲经,他已经两周没见着我了,很是挂念。我望着博士油光水滑的头颅,只觉上头似乎有圣光喷薄而出。
过完暑假,我返美开始新学期,按例联系了朋友来接机。我们将大包小包的行李塞进后备箱,我问:“罗博士呢,怎么不见他来?”
朋友一脸惊异:“罗博士?你不知道他早已跑路了?”
我一时没弄明白“跑路”是什么意思,问:“他回国了?我记得还不到聘期呀——”
朋友冷笑着发动汽车,慢慢跟我解释。放暑假没多久后的一个周五,罗博士如丧考妣地去教会讲经,一路都神色戚戚,教会众同仁死命追问,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妹妹从中国来信,说患上了尿毒症,手术需要一大笔钱,他一个穷学生,论文答辩刚过,工作仍无着落,急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昨晚只在上帝和圣经面前跪了一整晚,请主将一切苦痛降在他身上,不要为难自己的妹妹……
教会的兄弟姐妹听了,恻隐之心大动,既夸他的对上帝的忠诚,也夸他对妹妹的关爱,纷纷慷慨解囊。教会还特意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沿街沿户地为他募捐,前后总共筹得了三万多美元。罗博士接到这笔款子后,当即跪下嚎啕大哭,说以后做牛做马也得给大家还上,必不辜负了上帝的慈爱和众兄弟姐妹的关怀云云。
“然后呢?”我追问道。
“还能有什么然后?”朋友一脸愤怒,想是当时也出了钱,“这孙子,拿着钱没两天就回国了。此后电话关机,邮件不回,去他宿舍一看,东西早就清理得干干净净,一样没落地寄回去了,冰箱里连块披萨渣子都没留下!去学校档案那里一查,他哪有什么妹妹,清清楚楚地写着独生子!这不是讹钱还能是什么?日子算得可准了,毕业证书到手得第二天就跑来教会演戏。我还当他当初是真转性了呢,如今看来是我们全糊涂了!”
我一愣,心想,原来上帝竟也被罗博士耍了一回,可见美国博士的厉害。博士虽厌恶中国人,但今时今日,彼此的账也算是还清了。希望博士日后在中国教书育人,不要再怀着对中国人的偏见与仇恨,应多加努力,精心栽培,为美国输送更多留洋博士才是。
我们的大学同美国许多大学一样,坐落于荒郊野外,牛羊比人还要多出许多的地方。为生活便利,不能不买辆车;又因着囊中羞涩,学生们的车多不是新车,大都是一代一代从师兄们那里传下来的——师妹和师姐们不需要车,她们只管蹭师弟的车便是。
我与罗博士的相识便起源于购车。罗博士爱惜他的二手车像鸟儿爱惜羽毛,按他的话来,这车已是三代单传,不能让它毁在自己手里,因此他待它如待命根子,每周必亲手清洗上油,耗去大半天功夫。别看它寿命二十多年,行程逾十万英里,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买了它绝不吃亏——哎呀,我与你讲,这车与旁的是不同的——他这话哄得我一愣一愣的,总以为他这车下一秒便要化身汽车人。为着“不同”二字,他多收了我一百美元的车款。
其后开了两次,发现这车真与别的大不同——除喇叭外,身上每个部件响起来都地动山摇;油门无法让车子跑起来,正如刹车也不能使它停下来般;排气孔里滴水,喷水口中冒烟——无论怎么看,它都如此特立独行,不屑与世俗人为伍,一如它的前主人罗博士。想是跟罗博士待得久了,自然便染上了几分相同的脾性。
罗博士身量不高,体态微胖,脖子上安放着一个元宝似的脑袋,脑袋上生了一头浓密的黑发,过度地油光水滑,苍蝇在上头都会摔跤,只不知是许久未洗还是发胶的功劳。
作为在美国念了四年phd的人,罗博士是洋派的,周身无一不是美国名牌,A&F,抑或supreme,上头绣满了巨大的logo,生怕别人近视似的:“代价呀,代价——这衣服,是前几天刚买来的——师弟,我劝你,就算念phd,也是要注意形象的,女人们就在乎这些!”
我陪笑着点头,罗博士像受了鼓舞,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不止衣服,还有这车;我对它是有感情的呐,如今却不能不换,代价呀,代价——师弟,我这不是挥霍,下半年我将毕业,接着便要准备结婚、生孩子,不能不挑辆更好的车子,就跟衣服似的——女人们就在乎这些!”
“女人都是肤浅的,哈?”我有意拿罗博士寻开心,问他。
“可不是嘛!”罗博士的语声开始打颤,“你得给她买东西吧?你得请她看电影,吃饭吧?再说了,现在的女孩,眼光太挑,不光得对她好,还得自己好,像我吧,买衣服,换车,理头发,样样不得花钱——我可是博士呀,哪有这么多时间花在这上头呢?师弟,你不知道,美国的博士,都是顶忙顶忙的!”
在罗博士面前,我顿感惭愧,自觉是如此的渺小,因为我只是个硕士,必是不能体会他何等忙碌了:“难得你为她想这么多——嫂子一定幸福得不得了。”
罗博士颇有英雄气短之意:“没有——没有对象,哎,女人——肤浅呐!”
女人虽肤浅,代价又颇高,但罗博士从没放弃找女人的念想。每年有新生入校,他总是最早申请去机场接机的那个;有女同学搬家或是购物,他也会积极地前去帮手。纵然博士殷情至此,他身边还是没有女人。听说有次,一个新来的中国女生,还不算讨厌他的,请博士载自己去趟附近的超市。罗博士心花怒放,以为佳人有意,开着小车欣然赴约。谁知半路车子不配合,抛锚了,任罗博士如何踢打撕咬,三字经国骂全用上了,它自岿然不动,遗世而独立。罗博士又舍不得花钱叫救援,俩人只得拎着大包小包回学校。自此那女生便不再搭理罗博士,博士痛定思痛,想这大好姻缘竟坏在辆破车上,实在该死——于是将其转卖给了我。
女人虽肤浅,代价又颇高,且罗博士身边没有女人,他还是不屑跟我们这些世俗男子为伍,就算偶尔凑到一起,也必是不十分情愿的,比如将车卖于我,又比如在教会周五的免费晚餐会上。当地华人教会每周五会组织自助晚餐,饭后一起讲经,我们这些新来的穷学生,必是不能错过这省钱的机会,虽对《圣经》一知半解又兴趣欠奉,但碍着饭菜的面子,用餐后长短会坐下来听一会儿。唯有罗博士,从来是餐前准点空降,餐毕按时消失,风里来雨里去,从无间断。那也是我们为数不多能见着其真容的机会,博士几乎不怎么在校园露面的:
“你们不知道,美国的博士,那是顶忙顶忙的。”
晚餐是自助餐,大家端着盘子随意走动。新来的学生不知深浅,有时也冒出几个敢于上去跟博士搭话的,被博士分分钟教导如何为人:
“你们年轻人应当省点钱,何必出去吃饭呢?我们该像美国人那样,一男一女,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两人烤只火鸡,煎块牛排,多么惬意!”
“于是也不请客?那和朋友聚会呢?”我很擅长板着脸装傻子。
“人多了是不行的,不行的,”博士义愤填膺,“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胡乱交友,浪费时间——哎呀,你们不知道,美国的博士,那是顶忙顶忙的!”
罗博士嘴里嚼着鸡腿,手里端着炒饭,一字一字真诚地说道,为着眼前后辈们虔诚的目光:“不仅时间,还有钱,钱不该花在无用的地方。哎呀,你们不知道,以后花费的地方多着呢,谈恋爱,结婚,还有生孩子,无一不是用钱的!礼物,电影,吃饭的花销不必说了,要花了这么多钱,能顺当地结婚,便也罢了。再说结婚吧,戒指总得买吧?如今钻石这么贵!蜜月得到别的地方玩吧?又是一大笔花销!不能省呀,既咱们在美国,必按美国的规矩来,可中国人也不是那么有钱……哎,中国人!”
罗博士每每说到此,无不摆出一副痛心疾首样子,似是被中国人伤透了心——确切说来,该是被中国姑娘伤透了心罢。
听人说,罗博士之前也交过女朋友。我有幸看过照片:圆脸,微胖,和博士摆在一起,很像旧时门上贴的年画,喜庆吉祥。五官在脸上一团和气,不甚分明,唯有一张嘴惹人眼球,因着大,且咧开笑得正欢。博士待她自然是极好的,虽然他贵为博士,顶忙顶忙,但是一下学一放课,便赶回去陪着她。他不许她出门,生怕她一走出去就会碰了磕了,这里是美国,危险呐,人人手里有枪的。他们也在家烤过几次火鸡,煎过几块牛排,据说还喝过两瓶红酒——超市打折,七美元一瓶。博士也浪漫呐,逢着感恩节、圣诞节,也会送女朋友礼物,围巾呀袜子呀,从不手软的。可纵是博士待她百般好,没三个月就吹了,气得伤心欲绝,说出了至今在学校留学圈子里广为传颂的名言:
“女人——都是坏的!该把她们全部枪毙了才对!我待她那么好,见她脸色不好,早餐便多煎个蛋给她吃,我算尽到了心!——可她还是要走!”
我拼命忍住肚子里的笑,问同系的师姐:“是啊,博士待她那么好,她为什么还是要走?”
师姐冷笑一声:“那个罗博士,天天把人家关在家里,这不让去那不让走,谁受得了——还当二门不出大门不迈的绣阁小姐养呢?再说了,人是猥琐了点,欲望却旺盛得很,每天九点就要上床,每晚能折腾两次,换成女菩萨也要求饶!”
我听了,心头只得微微一颤,原来博士真人不露相,不仅上面那个头好,下面那个头也挺好。
渐渐半年过去,罗博士卖我的车虽不济,但跟我久了,慢慢地褪去了些他的脾性,故障似少得多了——某天罗博士在学校停车场撞见我,罕见地,向我打了招呼,讪讪地说:
“你真好呀,没有烦心的事情!”
我傻傻一笑,不知如何接起。博士的话总有别致的风韵,没头没脑,让人无处下嘴。好在博士会自我解释:“烦呐,烦心事一大堆呐!马上毕业了,得着急找工作呐!”
“你是phd,在美国找个工作太容易了!”我捧场道。
“没那么容易!”罗博士悲愤地说,“现在工作也不好找!中国人,到处都是中国人,岗位奇缺啊!你看看三年前毕业的杜博士,工作多好,年薪十一万!我是不如他吗?不是的——只怪现在中国人太多,哎,中国人……”
罗博士极厌恶中国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女孩叫他伤心,中国男人抢他饭碗,这两样可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见了博士这副样子,我都忍不住要代中国人跟他赔罪了——正当我愧疚之时,忽然听着博士谋到工作了,他还是要回中国去,在一所二本大学里面教书,从讲师做起。据说博士为此忿忿不平了很多时日,他是美国的博士,不马上聘他为副教授,既是对他的不敬,也是对美国的不敬。虽然忿忿,但毕竟也没找到别的差事,博士只能一边准备论文答辩,一边准备回国的行程。
在回国前的半年时间里,罗博士像突然被上帝亲吻了额头,竟一下开窍了。他仍是每周五到教会吃晚餐,但不是吃白食。而是热情地帮着教会择菜、做饭、洗碗。餐毕后也不再脚下抹油,而且认真严肃地同大家一起讲圣经、念祈祷文,讲到情真意切处还会撒下几颗眼泪。教会有什么活动,必少不了他的踪影,去机场接人、帮学生搬家自不用说,且帮扶对象不再限于女性了;中秋节组织华人学生烧烤,他也热情地开出自己的越野车——用我付他的车钱买的——买食材、运烧烤架。众人纷纷感慨,以前竟是我们误会了罗博士,他也不是那么讨厌的。
我心里且纳闷着,莫非是罗博士新找到了对象,所以连脾性都整个转变了?有时爱情的魔力就有这么大的。说到底,罗博士之前怪模怪样,还不是被中国女孩伤了心么?我揣着好奇问他,博士,你是不是和哪位师妹好上了?谁知罗博士义正严辞地告诉我,他并非心有所属,若非要说的话,他已把心交给了上帝——这话让我自惭形秽,就像我第一回知道罗博士是博士时一样。自己身为无神论者,竟以如此卑微的心思去揣度博士的人品。随后博士微笑着原谅了我,说他已经受洗了,如今和教会的同仁们打成一片,以兄弟姐妹相称,除共妻外,彼此能坦诚地分享一切。末了,他还不忘叮嘱早羞得满脸通红的我,周五别忘按时来吃饭讲经,他已经两周没见着我了,很是挂念。我望着博士油光水滑的头颅,只觉上头似乎有圣光喷薄而出。
过完暑假,我返美开始新学期,按例联系了朋友来接机。我们将大包小包的行李塞进后备箱,我问:“罗博士呢,怎么不见他来?”
朋友一脸惊异:“罗博士?你不知道他早已跑路了?”
我一时没弄明白“跑路”是什么意思,问:“他回国了?我记得还不到聘期呀——”
朋友冷笑着发动汽车,慢慢跟我解释。放暑假没多久后的一个周五,罗博士如丧考妣地去教会讲经,一路都神色戚戚,教会众同仁死命追问,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妹妹从中国来信,说患上了尿毒症,手术需要一大笔钱,他一个穷学生,论文答辩刚过,工作仍无着落,急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昨晚只在上帝和圣经面前跪了一整晚,请主将一切苦痛降在他身上,不要为难自己的妹妹……
教会的兄弟姐妹听了,恻隐之心大动,既夸他的对上帝的忠诚,也夸他对妹妹的关爱,纷纷慷慨解囊。教会还特意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沿街沿户地为他募捐,前后总共筹得了三万多美元。罗博士接到这笔款子后,当即跪下嚎啕大哭,说以后做牛做马也得给大家还上,必不辜负了上帝的慈爱和众兄弟姐妹的关怀云云。
“然后呢?”我追问道。
“还能有什么然后?”朋友一脸愤怒,想是当时也出了钱,“这孙子,拿着钱没两天就回国了。此后电话关机,邮件不回,去他宿舍一看,东西早就清理得干干净净,一样没落地寄回去了,冰箱里连块披萨渣子都没留下!去学校档案那里一查,他哪有什么妹妹,清清楚楚地写着独生子!这不是讹钱还能是什么?日子算得可准了,毕业证书到手得第二天就跑来教会演戏。我还当他当初是真转性了呢,如今看来是我们全糊涂了!”
我一愣,心想,原来上帝竟也被罗博士耍了一回,可见美国博士的厉害。博士虽厌恶中国人,但今时今日,彼此的账也算是还清了。希望博士日后在中国教书育人,不要再怀着对中国人的偏见与仇恨,应多加努力,精心栽培,为美国输送更多留洋博士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