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读书总结
2014年读书总结
14年琐事繁多,加之自身惰性,读书不多。现总结如下,仅仅个人读后感,尽可能不去涉及情节或者具体内容。书目顺序凭记忆按阅读时间排序,不代表书本身价值。写这个东西是应朋友之邀一时兴起而为之,对此不感兴趣的请无视。
1.跟亚当斯学摄影---冯建国
看完才明白真正的区域曝光法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一件看似简单的照片在技术上需要多大的技巧和毅力。
2.西藏:远方的上方---祝勇
祝勇以独树一帜的散文体驰骋文坛,此书为他文化笔记中的一部,超越了绝大多数描写西藏风光的作品。
3.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阮义忠
早知此书,但今年才读,惭愧。个人感觉是一般介绍性的书,有些简单了。
4.探索与摄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家作品集
摄影集,没什么好说的,看过了就忘了。
5.征服者---马尔罗
法国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20世纪唯一一个进入先贤祠的作家马尔罗的小说。以中国旧民主主义大革命为背景,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与他另一部同样以中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人的状况》比起来,知名度要小一些。
6.王家大道---马尔罗
跟马尔罗其他的作品一样,这不是一本可以在工作闲暇的间隙里随便翻翻的消遣的书——句子结构复杂,意象仿佛独立于作者的叙事在烟雾缭绕的海面缓缓升起,一切都笼罩在一层辨识不清的因时间久远而愈加浓厚的热带雨林嘈杂的混响之中——必须凝神费力才能读下去。
《王家大道》在风格上继承了梅尔维尔《白鲸》、康拉德《黑暗的心》所树立的伟大的探险小说的传统;在哲学思辨的层面,又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加缪的《反抗者》、《西西弗的神话》一脉相承。如果说在《群魔》里由基里洛夫所昭示的人类自由意志的表现形式——以自杀来确立人之存在,那么在《王家大道》中,这种精神已经上升到一种人类以其以无尽的意志力来对抗死亡的伟大。如果说加缪的西西弗斯在荒谬而无望的劳作中仅仅意识到自身获得了一身发达的肌肉的话,那么马尔罗《王家大道》中的两位人物佩尔肯、克洛德,在生命本身无处不在的死亡背景的荒谬存在中,通过人类独有之自由意志面对死亡并主动迎向死亡,成就了人本身的赞歌。
7.伊斯兰索菲概论---艾布.卧法.伍奈米
索菲派作为伊斯兰教内部的神秘主义派别,一直以来都是伊斯兰内部灵性修行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影响深远。但本书明显不能担当深入系统阐述苏菲思想源流和历史脉络的重任。作者总是急于撇清苏菲主义所受的基督教、东方神秘主义和东方原始宗教的影响,以标榜苏菲自身的原创性。
8.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王家新
王家新又一本诗歌和随笔选。王家新你丫该闭嘴了。
9.诺言:多多集1972-2012---多多
中国当代诗坛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十年前初次读到他的诗完全被震撼。此书为他的精选集,基本上涵盖了多多的重要作品。
10.我的愤青岁月:革命青年的荒诞---佳杰思
一个西德青年如何从毛派革命分子转变为资产阶级文化掮客的经历。
11.泰戈尔回忆录---泰戈尔
没什么好说的,泰戈尔回忆童年和青少年的一部小书。
12.在你的晚脸前---王家新
又一本王家新的诗歌随笔集。二十年前对此人还是有好感的,今天却越来越让人厌倦。一句话总结就是:矫情。总是喜欢把自己设想为失去祖国失去母语的流亡者,似乎非此不能深刻,非此不能以殉道者和圣徒的面目立世。
13.洞穴---何塞.卡洛斯.索莫萨
封面介绍文字形容此书为一部奇书,大师级杰作,基本上同意。这是一部精巧复杂的多重结构小说,洞穴概念引自柏拉图,作品背景也发生在柏拉图时代。小说以一桩凶杀案为引子,运用文本的游戏层层推进情节,而当读者认为最终的真想昭然若揭之时,却发现虚构与现实已经纠缠在一起成为无法分辨的谜团。
14.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
本书选取了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中青年摄影家为案例,结合访谈与评论进行研究,揭示其摄影文本与当代精神互动的深度影响。
15.北方的空地---杨柳松
最早读到杨柳松的文字,是在一个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户外论坛,就是这部现在出版的《北方的空地》,当时惊为天人。今年买到实体书,再次拜读,依旧为作者那种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勇气所震撼。我想,每一个热爱户外,热爱大自然,对人类自身和宇宙心存敬畏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此书。看看一个不屈的,无畏的生命如何行走于荒野无人的大美天地之间。
16.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詹姆斯·韦斯科特
了解行为艺术绕不开阿布拉莫维奇,了解阿布拉莫维奇除了研读她的作品之外,阅读这部她本人认可并授权的传记也是必须的。
17.世上的光: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塔可夫斯基
在大师作品前只有屏住呼吸去感受,去看,去聆听。这本小书除了大师的拍立得摄影作品之外,还收录了大师的一些诗歌,非常罕见。
18.珍藏布列松:布列松作品全收录---布列松
布列松的作品全集,有些作品第一次看到,非常好。
19.天空的另一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讲述女性的绝望与希望---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邓恩
讲述当代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生存现状,揭示父权和男权社会对女性压制和摧残的纪实类报道。每个有良知的人看了都会动容。
20.意外的时间机器---乔·霍尔德曼
无甚科幻,幽默倒是不少。单调的线性叙事手法让人兴趣不大。不过“时间闭合曲线”这个点子有点意思,似乎能绕开时间旅行悖论。
21.游戏玩家---伊恩·M.班克斯
属于班克斯《文明》系列中的一部。作者好像特别喜欢大逆转的情节。文字一流,翻译一流
22.武器浮生录---伊恩·M.班克斯
《文明》系列之一。结局异常黑暗。与《游戏玩家》一样,语言出色。
23.夏伯阳与虚空---维·佩列文
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上次有类似的体验还是《一个岛的可能性》。当我在瀚如烟海的书籍中读到对自己口味的书时,有一种近似偷情般的快感。
24.修道院纪事---若泽.萨拉马戈
萨拉马戈在本书中展现的技巧无懈可击,每一句都是对上一句的消解或反讽,但又没有任何突兀。话唠一般的叙事中隐藏着巨大的幽默和对生命无限的追求与肯定。翻译出色,故事的神采从字里行间里弥散出来,阅读中让我感到身临其境。仿佛人物的呼吸就吹拂在脸上,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他们。
25.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世界最优秀的科幻大师们的短篇代表作。
26.庆祝无意义---米兰.昆德拉
昆德拉最新的这部作品内容干瘪到极点,完全是靠一个概念在支撑,形式上刻意呆板,匠气十足。他全盛时期的神韵丝毫不见踪影。
27.伊萨贝拉计划---普利斯顿
非常垃圾的一本伪科幻,我居然看完了,我真佩服我自己。
28.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约翰·斯卡尔齐
很搞的一部科幻。与《银河系漫游指南》可以媲美了。
29.奇点天空---查尔斯·斯特罗斯
表面上是在硬科幻的皮下探讨技术对人性和社会制度的冲击这一主题,实际上就是一惊险故事。好在故事挺好看,想象力出色。
30.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菲利普·迪克
电影《银翼杀手》的原著,主题灰暗晦涩,不太好懂。不过阅读现代派经典作品的乐趣之一就是解读的多义性。
31.全息玫瑰碎片---威廉·吉布森
吉布森名作,赛博朋克的经典。至今为止在赛博朋克类型的作品里依旧不可逾越的杰作。
32.罗丹论---里尔克
太文学性太诗性了。想要对罗丹的艺术有更实际的了解,读这本书没什么用处。
33.独奏者---史蒂夫·洛佩兹
电影《独自演奏》的原著。一名《洛杉矶时报》的专栏作家与一名患有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流浪汉,原美国朱丽叶音乐学院天才交往并试图帮助他重返音乐世界的感人故事。来自真人真事,《洛杉矶时报》进行过连载,当时引起轰动。
34.公路上的灵魂---北村
构思很好,通过三种人对应三种思想交锋并最终归结到真正的信仰之路。但手法过于生硬,理念先行的痕迹太重。最后三分之一完全沦为教义灌输。
35.我和上帝有一个约---北村
(罪与罚*50%+卡拉马佐夫兄弟*10%)*50%≥我和上帝有个约。你懂得我在说些什么吗?
36.望着你---北村 37.发烧---北村
作为国内不多的坚持在基督教背景下进行写作的作家,北村一直是我所钦佩的。这两部作品是他基督教背景和说教不那么明显的作品,主题依旧是沉沦与救赎。好与坏,见仁见智吧。
38.带着鲑鱼去旅行---艾柯
艾柯的一本小书,没多大意思,当消遣看还凑合。
39.明天开始永恒---亚历山大·格罗莫夫
老毛子的科幻,自成体系。科幻设定与欧美通常所看到的科幻完全不同,酷毙了。引进版封面太恶心,糟蹋了此书。
40.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
加缪女儿搜集整理的加缪生前珍贵手稿、报纸影像和家庭照片。热爱加缪的可以一看。
41.恺木王---米歇尔·图尔尼埃
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我没读懂。书中意象和象征太多,加之文化背景的隔阂,理解起来有难度。
42.钓大鱼: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大卫.林奇
林奇关于自己电影的一些小随笔,掺杂了一些超觉静坐的感受。消遣读物。
43.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章东磐
在14年的阅读过程中,这本书多次让我无法读下去,因为总是突然之间我的喉头就会发紧,然后热泪盈眶,情难自禁。关于七十年前那段悲壮的历史,我曾有耳闻,但直到读完本书,才真的明白并理解那些英雄们的壮举是何等气壮山河。不夸张的讲,这本书写出了民族大义所在,写出了铮铮铁骨如何支撑起中国脊梁,写出了那一段淹没在历史的灰烬中,甚至被我们有意压制和忘却的历史往事。而这段历史,恰恰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也决不能能忘记的。我愿长歌当哭,以祭在天英灵。感谢作者,本书大赞。
44.不失者---孙亚雷
这本书是个四不像,有科幻、悬疑、惊悚等各种元素,但归根结底是一首长篇的散文诗。有人说这本书在模仿村上春树,我很惭愧的发现自己对春上村树了解很少,看过的寥寥无几的村上的作品也完全无感并遗忘了。或许需要再看看村上。
45.探寻者---杰克?麦德威
星空奖大奖作品。但我完全无感。
46.新铁证待判---麦道卫
旁征博引的证据,试图从逻辑理性层面论证圣经乃至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可惜的是,对真正的信仰者来讲,这本就构不成需要论证的问题。而对于不信者来讲,又总是可以找到反证的。总之一句话,不是我们在寻找上帝,而是上帝在寻找我们。信仰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个上帝找没有找到我们的问题,是一个我们是否蒙受神恩的问题。
47.古代艺术---艾黎·福尔
这是法国人艾黎·福尔所写的艺术史中的一部,与其说是艺术史,不如说是长篇抒情散文,也就是说,读了跟没读一样。
48.精神分析与佛学:展开的对话---杰瑞米.D.萨弗兰
一本论文集。除了第一篇恩格勒的《有我与无我》有深度之外,其他都是介绍性的文章,意义不大。
49.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从喀布尔到巴格达的战地报道 ---戴斯特·费尔金斯
美国人可以带给他们自由的形式,但给不了他们自由的精神和争取这份自由的信念。阅读过程中一次次陷入绝望,看到他们沉浸在不停的杀戮中--对美国人,对自己人民,对同一阵线的不同的派别---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得到拯救。他们所思考得出结论的就像我们天朝某些精英所持的那种论调:如果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完美的自由以及相应的绝对安全,那就不要任何的自由。 顺便说一下,译者是个军盲。
50.项塔兰---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这是一部很奇特的书,一部大部头的小说,洋洋洒洒将近800页的厚度。故事主人公的经历之离奇曲折鲜有可以相比,而且据说所有的这些都是来自于真实发生的故事。小说语言平实,没什么花哨,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情节的峰回路转和波澜壮阔,以及人性在其中所表现的深度和广度。我相信读完之后没有人会不为主人公今后的故事而牵肠挂肚。
51.回首大决战: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其他新作---库尔特.冯内古特
黑色幽默大师冯内特未发表过的遗作。个人感受是一般,没有评价的那么高。相对来讲,《演讲》、《满城哀号》、《回首大决战》这三个短篇比其他的要好。
52.白色旅馆---D.M.托马斯
一部假托佛洛依德病例的伪精神分析小说。叙述技巧可以看出是用了一番巧思,但并不高明。六段式叙述分用六个视角,各个视角之间划分明显。第五段残酷黑暗至极,因此第六段的温馨欢乐我宁愿把其看做各个主人公来到天堂之后的迎新会,见面会。本书语言不错,诗意的闪光处处可见。
53.维特根斯坦传---瑞.蒙克
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传记和研究文本可谓是汗牛充栋,这本书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仅是因为其资料的详实和丰富---本书厚达近1000页,也是因为这部传记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次试图将维特根斯坦一生历程轨迹赋予一种伦理目的和意义的传记。
54.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7)---易劳逸
本书所提供的研究结论并未超出我们现阶段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的认知水平。无外乎其内部的腐败与争权夺利、军事上的失败、新经济改革的失败以及民心的项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作者组织材料的角度和对细节的深入挖掘,给人以新的认识事物的视角。
55.弗洛伊德及其后续者---米切尔.布莱克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从弗洛伊德伊始到当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精神分析流派及其理论。对精神分析感兴趣或者想深入学习的人来讲,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56.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奥兰多·费吉斯
一部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斯大林时代古拉格制度下人民生活的巨著。我想说的是,这些被压制,被摧残,被扭曲,被征服,被杀戮的个体,其实就是我们。而那个古拉格时代,就是我们的时代。
57.遇见喜马拉雅山的大师---陈廷宇
一本关于瑜伽灵修的垃圾书。内容指贫乏,思想之浅薄,与同期所读的另一本类似的书《寻找药师佛》相比,如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58.寻找药师佛:喜马拉雅山居岁月---大卫.克罗
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所谓灵修或者一般介绍性读物。作者对印度阿育吠陀医药和西藏藏传医药了解之深,令人叹服。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医药一隅,而是通过学习阿育吠陀和藏医疗法的过程,将自我的认知上升到哲学和宗教的高度来探讨健康与疾病,人类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14年琐事繁多,加之自身惰性,读书不多。现总结如下,仅仅个人读后感,尽可能不去涉及情节或者具体内容。书目顺序凭记忆按阅读时间排序,不代表书本身价值。写这个东西是应朋友之邀一时兴起而为之,对此不感兴趣的请无视。
1.跟亚当斯学摄影---冯建国
看完才明白真正的区域曝光法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一件看似简单的照片在技术上需要多大的技巧和毅力。
2.西藏:远方的上方---祝勇
祝勇以独树一帜的散文体驰骋文坛,此书为他文化笔记中的一部,超越了绝大多数描写西藏风光的作品。
3.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阮义忠
早知此书,但今年才读,惭愧。个人感觉是一般介绍性的书,有些简单了。
4.探索与摄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家作品集
摄影集,没什么好说的,看过了就忘了。
5.征服者---马尔罗
法国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20世纪唯一一个进入先贤祠的作家马尔罗的小说。以中国旧民主主义大革命为背景,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与他另一部同样以中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人的状况》比起来,知名度要小一些。
6.王家大道---马尔罗
跟马尔罗其他的作品一样,这不是一本可以在工作闲暇的间隙里随便翻翻的消遣的书——句子结构复杂,意象仿佛独立于作者的叙事在烟雾缭绕的海面缓缓升起,一切都笼罩在一层辨识不清的因时间久远而愈加浓厚的热带雨林嘈杂的混响之中——必须凝神费力才能读下去。
《王家大道》在风格上继承了梅尔维尔《白鲸》、康拉德《黑暗的心》所树立的伟大的探险小说的传统;在哲学思辨的层面,又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加缪的《反抗者》、《西西弗的神话》一脉相承。如果说在《群魔》里由基里洛夫所昭示的人类自由意志的表现形式——以自杀来确立人之存在,那么在《王家大道》中,这种精神已经上升到一种人类以其以无尽的意志力来对抗死亡的伟大。如果说加缪的西西弗斯在荒谬而无望的劳作中仅仅意识到自身获得了一身发达的肌肉的话,那么马尔罗《王家大道》中的两位人物佩尔肯、克洛德,在生命本身无处不在的死亡背景的荒谬存在中,通过人类独有之自由意志面对死亡并主动迎向死亡,成就了人本身的赞歌。
7.伊斯兰索菲概论---艾布.卧法.伍奈米
索菲派作为伊斯兰教内部的神秘主义派别,一直以来都是伊斯兰内部灵性修行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影响深远。但本书明显不能担当深入系统阐述苏菲思想源流和历史脉络的重任。作者总是急于撇清苏菲主义所受的基督教、东方神秘主义和东方原始宗教的影响,以标榜苏菲自身的原创性。
8.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王家新
王家新又一本诗歌和随笔选。王家新你丫该闭嘴了。
9.诺言:多多集1972-2012---多多
中国当代诗坛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十年前初次读到他的诗完全被震撼。此书为他的精选集,基本上涵盖了多多的重要作品。
10.我的愤青岁月:革命青年的荒诞---佳杰思
一个西德青年如何从毛派革命分子转变为资产阶级文化掮客的经历。
11.泰戈尔回忆录---泰戈尔
没什么好说的,泰戈尔回忆童年和青少年的一部小书。
12.在你的晚脸前---王家新
又一本王家新的诗歌随笔集。二十年前对此人还是有好感的,今天却越来越让人厌倦。一句话总结就是:矫情。总是喜欢把自己设想为失去祖国失去母语的流亡者,似乎非此不能深刻,非此不能以殉道者和圣徒的面目立世。
13.洞穴---何塞.卡洛斯.索莫萨
封面介绍文字形容此书为一部奇书,大师级杰作,基本上同意。这是一部精巧复杂的多重结构小说,洞穴概念引自柏拉图,作品背景也发生在柏拉图时代。小说以一桩凶杀案为引子,运用文本的游戏层层推进情节,而当读者认为最终的真想昭然若揭之时,却发现虚构与现实已经纠缠在一起成为无法分辨的谜团。
14.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
本书选取了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中青年摄影家为案例,结合访谈与评论进行研究,揭示其摄影文本与当代精神互动的深度影响。
15.北方的空地---杨柳松
最早读到杨柳松的文字,是在一个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户外论坛,就是这部现在出版的《北方的空地》,当时惊为天人。今年买到实体书,再次拜读,依旧为作者那种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勇气所震撼。我想,每一个热爱户外,热爱大自然,对人类自身和宇宙心存敬畏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此书。看看一个不屈的,无畏的生命如何行走于荒野无人的大美天地之间。
16.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詹姆斯·韦斯科特
了解行为艺术绕不开阿布拉莫维奇,了解阿布拉莫维奇除了研读她的作品之外,阅读这部她本人认可并授权的传记也是必须的。
17.世上的光: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塔可夫斯基
在大师作品前只有屏住呼吸去感受,去看,去聆听。这本小书除了大师的拍立得摄影作品之外,还收录了大师的一些诗歌,非常罕见。
18.珍藏布列松:布列松作品全收录---布列松
布列松的作品全集,有些作品第一次看到,非常好。
19.天空的另一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讲述女性的绝望与希望---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邓恩
讲述当代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生存现状,揭示父权和男权社会对女性压制和摧残的纪实类报道。每个有良知的人看了都会动容。
20.意外的时间机器---乔·霍尔德曼
无甚科幻,幽默倒是不少。单调的线性叙事手法让人兴趣不大。不过“时间闭合曲线”这个点子有点意思,似乎能绕开时间旅行悖论。
21.游戏玩家---伊恩·M.班克斯
属于班克斯《文明》系列中的一部。作者好像特别喜欢大逆转的情节。文字一流,翻译一流
22.武器浮生录---伊恩·M.班克斯
《文明》系列之一。结局异常黑暗。与《游戏玩家》一样,语言出色。
23.夏伯阳与虚空---维·佩列文
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上次有类似的体验还是《一个岛的可能性》。当我在瀚如烟海的书籍中读到对自己口味的书时,有一种近似偷情般的快感。
24.修道院纪事---若泽.萨拉马戈
萨拉马戈在本书中展现的技巧无懈可击,每一句都是对上一句的消解或反讽,但又没有任何突兀。话唠一般的叙事中隐藏着巨大的幽默和对生命无限的追求与肯定。翻译出色,故事的神采从字里行间里弥散出来,阅读中让我感到身临其境。仿佛人物的呼吸就吹拂在脸上,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他们。
25.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世界最优秀的科幻大师们的短篇代表作。
26.庆祝无意义---米兰.昆德拉
昆德拉最新的这部作品内容干瘪到极点,完全是靠一个概念在支撑,形式上刻意呆板,匠气十足。他全盛时期的神韵丝毫不见踪影。
27.伊萨贝拉计划---普利斯顿
非常垃圾的一本伪科幻,我居然看完了,我真佩服我自己。
28.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约翰·斯卡尔齐
很搞的一部科幻。与《银河系漫游指南》可以媲美了。
29.奇点天空---查尔斯·斯特罗斯
表面上是在硬科幻的皮下探讨技术对人性和社会制度的冲击这一主题,实际上就是一惊险故事。好在故事挺好看,想象力出色。
30.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菲利普·迪克
电影《银翼杀手》的原著,主题灰暗晦涩,不太好懂。不过阅读现代派经典作品的乐趣之一就是解读的多义性。
31.全息玫瑰碎片---威廉·吉布森
吉布森名作,赛博朋克的经典。至今为止在赛博朋克类型的作品里依旧不可逾越的杰作。
32.罗丹论---里尔克
太文学性太诗性了。想要对罗丹的艺术有更实际的了解,读这本书没什么用处。
33.独奏者---史蒂夫·洛佩兹
电影《独自演奏》的原著。一名《洛杉矶时报》的专栏作家与一名患有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流浪汉,原美国朱丽叶音乐学院天才交往并试图帮助他重返音乐世界的感人故事。来自真人真事,《洛杉矶时报》进行过连载,当时引起轰动。
34.公路上的灵魂---北村
构思很好,通过三种人对应三种思想交锋并最终归结到真正的信仰之路。但手法过于生硬,理念先行的痕迹太重。最后三分之一完全沦为教义灌输。
35.我和上帝有一个约---北村
(罪与罚*50%+卡拉马佐夫兄弟*10%)*50%≥我和上帝有个约。你懂得我在说些什么吗?
36.望着你---北村 37.发烧---北村
作为国内不多的坚持在基督教背景下进行写作的作家,北村一直是我所钦佩的。这两部作品是他基督教背景和说教不那么明显的作品,主题依旧是沉沦与救赎。好与坏,见仁见智吧。
38.带着鲑鱼去旅行---艾柯
艾柯的一本小书,没多大意思,当消遣看还凑合。
39.明天开始永恒---亚历山大·格罗莫夫
老毛子的科幻,自成体系。科幻设定与欧美通常所看到的科幻完全不同,酷毙了。引进版封面太恶心,糟蹋了此书。
40.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
加缪女儿搜集整理的加缪生前珍贵手稿、报纸影像和家庭照片。热爱加缪的可以一看。
41.恺木王---米歇尔·图尔尼埃
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我没读懂。书中意象和象征太多,加之文化背景的隔阂,理解起来有难度。
42.钓大鱼: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大卫.林奇
林奇关于自己电影的一些小随笔,掺杂了一些超觉静坐的感受。消遣读物。
43.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章东磐
在14年的阅读过程中,这本书多次让我无法读下去,因为总是突然之间我的喉头就会发紧,然后热泪盈眶,情难自禁。关于七十年前那段悲壮的历史,我曾有耳闻,但直到读完本书,才真的明白并理解那些英雄们的壮举是何等气壮山河。不夸张的讲,这本书写出了民族大义所在,写出了铮铮铁骨如何支撑起中国脊梁,写出了那一段淹没在历史的灰烬中,甚至被我们有意压制和忘却的历史往事。而这段历史,恰恰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也决不能能忘记的。我愿长歌当哭,以祭在天英灵。感谢作者,本书大赞。
44.不失者---孙亚雷
这本书是个四不像,有科幻、悬疑、惊悚等各种元素,但归根结底是一首长篇的散文诗。有人说这本书在模仿村上春树,我很惭愧的发现自己对春上村树了解很少,看过的寥寥无几的村上的作品也完全无感并遗忘了。或许需要再看看村上。
45.探寻者---杰克?麦德威
星空奖大奖作品。但我完全无感。
46.新铁证待判---麦道卫
旁征博引的证据,试图从逻辑理性层面论证圣经乃至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可惜的是,对真正的信仰者来讲,这本就构不成需要论证的问题。而对于不信者来讲,又总是可以找到反证的。总之一句话,不是我们在寻找上帝,而是上帝在寻找我们。信仰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个上帝找没有找到我们的问题,是一个我们是否蒙受神恩的问题。
47.古代艺术---艾黎·福尔
这是法国人艾黎·福尔所写的艺术史中的一部,与其说是艺术史,不如说是长篇抒情散文,也就是说,读了跟没读一样。
48.精神分析与佛学:展开的对话---杰瑞米.D.萨弗兰
一本论文集。除了第一篇恩格勒的《有我与无我》有深度之外,其他都是介绍性的文章,意义不大。
49.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从喀布尔到巴格达的战地报道 ---戴斯特·费尔金斯
美国人可以带给他们自由的形式,但给不了他们自由的精神和争取这份自由的信念。阅读过程中一次次陷入绝望,看到他们沉浸在不停的杀戮中--对美国人,对自己人民,对同一阵线的不同的派别---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得到拯救。他们所思考得出结论的就像我们天朝某些精英所持的那种论调:如果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完美的自由以及相应的绝对安全,那就不要任何的自由。 顺便说一下,译者是个军盲。
50.项塔兰---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这是一部很奇特的书,一部大部头的小说,洋洋洒洒将近800页的厚度。故事主人公的经历之离奇曲折鲜有可以相比,而且据说所有的这些都是来自于真实发生的故事。小说语言平实,没什么花哨,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情节的峰回路转和波澜壮阔,以及人性在其中所表现的深度和广度。我相信读完之后没有人会不为主人公今后的故事而牵肠挂肚。
51.回首大决战: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其他新作---库尔特.冯内古特
黑色幽默大师冯内特未发表过的遗作。个人感受是一般,没有评价的那么高。相对来讲,《演讲》、《满城哀号》、《回首大决战》这三个短篇比其他的要好。
52.白色旅馆---D.M.托马斯
一部假托佛洛依德病例的伪精神分析小说。叙述技巧可以看出是用了一番巧思,但并不高明。六段式叙述分用六个视角,各个视角之间划分明显。第五段残酷黑暗至极,因此第六段的温馨欢乐我宁愿把其看做各个主人公来到天堂之后的迎新会,见面会。本书语言不错,诗意的闪光处处可见。
53.维特根斯坦传---瑞.蒙克
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传记和研究文本可谓是汗牛充栋,这本书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仅是因为其资料的详实和丰富---本书厚达近1000页,也是因为这部传记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次试图将维特根斯坦一生历程轨迹赋予一种伦理目的和意义的传记。
54.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7)---易劳逸
本书所提供的研究结论并未超出我们现阶段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的认知水平。无外乎其内部的腐败与争权夺利、军事上的失败、新经济改革的失败以及民心的项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作者组织材料的角度和对细节的深入挖掘,给人以新的认识事物的视角。
55.弗洛伊德及其后续者---米切尔.布莱克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从弗洛伊德伊始到当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精神分析流派及其理论。对精神分析感兴趣或者想深入学习的人来讲,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56.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奥兰多·费吉斯
一部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斯大林时代古拉格制度下人民生活的巨著。我想说的是,这些被压制,被摧残,被扭曲,被征服,被杀戮的个体,其实就是我们。而那个古拉格时代,就是我们的时代。
57.遇见喜马拉雅山的大师---陈廷宇
一本关于瑜伽灵修的垃圾书。内容指贫乏,思想之浅薄,与同期所读的另一本类似的书《寻找药师佛》相比,如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58.寻找药师佛:喜马拉雅山居岁月---大卫.克罗
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所谓灵修或者一般介绍性读物。作者对印度阿育吠陀医药和西藏藏传医药了解之深,令人叹服。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医药一隅,而是通过学习阿育吠陀和藏医疗法的过程,将自我的认知上升到哲学和宗教的高度来探讨健康与疾病,人类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