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宋画全集》第二卷第一册
周末去了苏州 本来预约了苏博唐寅特展的讲座 不想临时被改期 想着退而求其次看展览也是好的 临出门再查日期才发现特展压根还没开始!吐血三升。。。 于是悠闲地陪小伙伴转悠了一遍苏博 周日又去了环秀山庄 回沪后顿生不愿上班的倦怠感 还好提前跟领导请了假 周一上午去拍了新的身份证照片 下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偷懒躲到图书馆 本来打算重温美梦 继续看二玄社的精品 不想时间过去很久 制度又改了——画全搬到仓库里 只有展出的时候才能看 结果里面的小领导说完二玄社不给看 又及时地透露一句:宋画全集可以看~ 于是我就打蛇随棍上 改看这个了 可是一看索书号又犯了难:没说第几卷第几册是啥内容啊!这不是摸彩嘛! 我的运气倒不算太差 这一卷都是上博的 下次去把第二册也看了 顺说这书印刷质量还是不错的啦 就是号称德国进口的最好的纸略有反光。。。 每幅画都有全图、带题签或者完整题跋 还有比较大的局部图 不过局部图这件事儿吧 选哪个局部、放大多少 就多少带有些随意性了 最让人有些汗颜的是有些因为是出血线压图 没有白边的(也有带白边的结果也一样) 放大的倍率直接写在画上了= = 就这20幅画我看了俩小时什么的。。。 ==================================================================== 01 五代 董源 夏山图 卷 绢本 设色 49.9×311.1 谢稚柳《鉴余杂稿》中曾说《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三画幅面相当,用笔一致,构图却不完整,疑是从同一幅画截为三段而成。今人亦有说《潇湘图》乃是摹本甚至伪本,而《夏景山口待渡图》则是从曾经赵孟頫收藏的董源名画《河伯娶附图》上截取而来。像《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和《剩山图》那样总算600年后还有机会重聚一下,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将这三卷画放在一起看。 卷后有明董其昌三跋,清戴熙跋,徐渭仁跋,潘遵祁二跋,方士庶、方贞观、程嗣立、徐坚、徐渭仁、杨文荪、毛庆善、程桢义、韩崇观款。画上有南宋贾似道收藏印,曾经元史崇文,明黄琳、袁枢、董其昌,清齐梅麓、徐渭仁、黄芳、沈树镛,近代庞元济等人收藏。著录于《古今画鑑》、《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天慵庵笔记》、《式古堂书画汇考》、《虚斋名画录》等书。(题跋、印鉴、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02 宋 佚名 闸口盘车图 卷 绢本 设色 55.4×124.1 这画在上博见过多次。好像对界画的研究至今都没有大热过。 左下署款“卫贤恭绘”,墨色较新疑为添款。卷后有王守仁、王铎、磐石父、成亲王永瑆等人题识。此图保留北宋宣和御府装,黄绢前上下钤有“政和”、“宣和”朱文印,后中央有“政和”朱文连珠印。历经宋内府,元内府,明晋王朱棡、益王朱佑槟,清曹溶、梁清标、郑亲王积哈纳、乌尔恭阿、倪小舫等人收藏,俱有收藏印。著录于李葆恂《海王寸所见书画录》。(装裱、印鉴、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03 宋 佚名 雪竹图 轴 绢本 水墨 149.1×99.1 图上竹竿处有倒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谢稚柳曾撰文鉴定为五代徐熙所作,后徐邦达似有不同意见。我觉得谢说的比较在理(笔墨笔墨,自古以来就是两件事,而徐氏径称“笔就是墨,用笔就是用墨”什么的,实在无法苟同),以后有机会当详细核实一下文献。——只靠文献做鉴定,端看你能否自圆其说,还真是有些不靠谱啊。 此图曾经近代钱镜塘收藏,钤有“海昌钱镜塘藏”、“惠翔心赏”朱文长方印。(印鉴、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04 宋 巨然(传) 万壑松风图 轴 绢本 设色 202.3×78.2 太假了有没有。。。看这树的画法能想出来这是和五代的巨然画出来的么?笔墨暴露得太多了,这一笔一笔描的。。。这树的画法倒是和金人武元直《赤壁赋图》里面如出一辙。 图上所钤“宣和”朱文长方印、“双龙”朱文圆印均为伪印。右边钤有“XX宸翰”、“XX清赏”朱文半印。左边钤有项元汴“檇李”、“项子京家珍藏”、“天籁阁”等印。诗塘有清道光间法良、李佐贤题识。下裱边有查缙题识,姚诗志题观款。著录于李佐贤《书画鉴影》。(印鉴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05 宋 郭熙 幽谷图 轴 绢本 水墨 167.6×53.9 看实物的时候略微有种别扭的感觉,树的墨色很深(也许是很新?),好像重新描过一遍似的。看用笔又觉得挺熟练的,那树也是世传郭熙承自李成的蟹爪树。。。回来翻检郭熙在《林泉高致》的《画诀》一文中所说,用墨当不一而足,不一而得,“用浓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浓与焦则松棱石角不瞭然故尔”,因此倒也算是合理了。

06 宋 郭熙(传) 古木遥山图 轴 绢本 设色 185.1×107.4 树与山石的墨色相合,看大不出用笔。但也有批评认为墨色没有浓淡之分,假。而且树的画法不太像蟹爪= =另外,这个画的构图正是远山平渚,大松大石立于大岸大坡之上,是不是可以算小景山水?故宫余辉曾撰文《藏匿于宋画中的金代山水画》讨论过此画,可惜学校数据库搜不到。 画前有清梁清标题签“北宋郭河阳古木遥山 蕉林珍玩”。图左下方钤有元乔篑成“乔氏篑成”朱文方印,右下钤有“啬道人观男孝同孝肃孝宽女孝英侍”白文方印,明吴廷“吴廷之印”白文方印。(题签与印鉴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07 宋 王诜 烟江叠嶂图 卷 绢本 水墨 26.3×140.7 用笔潦草,尖细。可照样也能被解读为纵逸、适意自放什么的,完全看你觉得它是真王诜还是假的咯。我还是觉得一个人的风格终究不会差别大到你看不出这是同一个人画的,和这画是大是小才没有关系呢。 卷后尾纸有明周吉,清高兆、赵执信跋。著录于《云烟过眼录》、《味水轩日记》、《式古堂书画汇考》。(题跋、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钟银兰图释)

08 宋 王诜 烟江叠嶂图 卷 绢本 水墨 45.8×165.7 这画特别有古意,尤以白云的画法特别可爱。专家说和上一幅虽然看着不像,但的确是同一个作者画的,我也真是醉了。。。 卷首有宋徽宗题签,卷后有姚枢题诗,宋濂题跋,黎民表观款。此卷经北宋内府收藏,后经南宋贾似道、台州官府、清孙承泽、宋荦藏,后入清内府。著录于《宣和画谱》、《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书。(题跋、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钟银兰图释)

09 宋 苏轼(传) 古木怪石图 卷 纸本 水墨 23.7×50.9 宋 文同(传) 墨竹图 卷 纸本 水墨 23.1×55.2 其实是两幅截然不相干的画,只是被裱做一卷了而已,当然中间是有隔水的。 传苏轼图左上方钤有“政和”朱文残印、“乾卦”印,左下钤有“绍兴”朱文连珠玺,另有宋王黻“凤阁王氏”,明黄琳“江表黄琳”、“黄美之氏”、“黄琳美之”、“琳印”、“休伯”,项圣谟“易庵图书”、“胜国文献”,清翁方纲“翁方纲”、“正三”,罗聘“罗聘私印”,“杨焘印”、“秀田鉴赏之章”、“隐”等印。此图曾经北宋宣和内府、王黻、绍兴内府收藏,后又有元鲜于枢题为苏轼所画,历经元徐琰、伯颜不花的斤(这是我见过最花的名字了,元人里面还有一个很任性的名字叫康里巎巎,不过毕竟都是少数名族嘛,硬是要音译为汉字也真是为难他们了。。。他每次要题字落款什么的时候想必内心会有诸多的煎熬吧= =)和明清诸家收藏。 文同先后任陵州、洋州等地知州,最后任湖州知州却未及上任就死了,后来还被叫做“文湖州”,真不知道算不算讽刺。这幅传文同的画竹叶墨色浓淡几无差,但是专家说了,和台北故宫本的《墨竹图》“用笔之劲拔和清脱是颇为一致的”,话说汉字真是绝妙,随便一个组合就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语文“功底”;话说如果劲拔是刚劲挺拔的意思,如果清脱是清新脱俗的意思,那么这两者的融会于一幅画中又是什么情况啊,刚劲挺拔得清新脱俗?清新脱俗的刚劲挺拔?理解不能。。。 画上有“静X之室”、“文同与可”二印。本幅另有黄琳、罗聘、翁方纲等人藏印。卷内附有元柯九思对临墨竹并自题诗。后经伯颜不花的斤收藏并题记,又请周伯琦题诗。 两画后有明王右,清钱载、罗聘三人各画竹一帧。(以上题跋等诸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10 宋 米友仁 潇湘图 卷 纸本 水墨 28.5×293.5 款“元晖戏作”,别纸自题“懒拙老人元晖”,钤“友仁”。后有南宋关注、谢伋、韩浒、朱敦儒、温革、林仰、时佐、洪适二、洪迈二、朱熹二、曾惇二、曹筠二、尤袤二、袁说友二、钱闻诗二、钱端礼四,明王彝、沈周,清弘历,近人陈宝琛跋。卷前有明董其昌题记,引首附有其画一帧。又有元张绅题观款。此卷在元末经陈彦廉春草堂,明张仲孚、沈周、项元汴、吴廷、董其昌、王永宁,清安歧收藏,乾隆时入内府,后散出,经罗文钧、周鸿孙收藏。著录于《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书。 (题跋、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11 宋 赵佶 柳鸦芦雁图 卷 纸本 设色 34.5×224.5 柳鸦图与芦雁图实为二画。鸦是白头鸦,以先勾后染法绘成;雁是金塘雁,是染羽留白的画法。专家说技法上来看优劣明显,我是没看出来啦。。。 《柳鸦图》右下方钤有“宣和中秘”朱文椭圆印,左上方钤有“御书”葫芦印(伪,画印)。《芦雁图》右上方钤有“紫宸殿御书宝”(画印)。右中有“天下一人”押书(伪款)。卷右下有“典礼纪察司印”,即证其明初入内府。卷后另纸有“南阳开国”、“X莘公府”、“二江先生子孙”、“安之图书”、“邓姓翰墨”,以及清孙承泽、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诸帝之印。又有邓易从(伪)、范逾(伪)、荣傅辰跋,邓秀烈、邓谏从观题。著录于《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等书。(题跋、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12 宋 李迪 雪树寒禽图 轴 绢本 设色 116.1×52.9 所画寒禽为灰背伯劳。左下方有款“淳熙丁未岁李迪画”。 此图曾经清高士奇、谢淞洲收藏,后入乾隆内府。钤有“清吟堂秘笈印”、“希之”、“庞来臣珍赏印”、“莱山真赏”、“吴兴庞氏珍藏”、“虚斋鉴定”、“简静斋”等印、乾隆五玺,另有左下角一印待考。著录于《南宋院画录》、《南宋院画录补遗》、《书画记》、《虚斋名画录》等书。(收藏与著录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徐清图释) 13 宋 马和之 诗经周颂十篇图 卷 绢本 设色 28.4×57.1 十篇分别为《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柏》、《賚》、《般》。 卷后有明卞荣(伪)、文彭(伪)、王穉登跋。钤有“内府”、“奎章”、“钤山堂”诸印均伪。(收藏与印鉴情况摘自书后钟银兰图释) 14 宋 马和之 诗经陈风十篇图 卷 绢本 设色 26.0×655.9 十篇分别为《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画幅钤有“于腾私印”、“万安”、“东海郯人”、“飞卿”等印,经清于腾收藏。(收藏与印鉴情况摘自书后张炳金图释) 15 宋 朱锐 溪山行旅图 页 绢本 设色 26.5×27.2 右下角有“朱锐”款。有关盘车题材的画可参考余辉专文《宋代盘车题材画研究》,收于《画史解疑》;这书貌似是台湾出的,豆瓣上的资料也非常简陋。在北京潘家园旧书摊看到过有卖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的画片,20块一张,印制还算不错的,犹豫了一下就没买,现在还是有些后悔啊。。。 16 宋 朱氏 溪山行旅图 页 绢本 设色 24.8×26.0 和上一幅画题材类似。但画法却有所不同。 17 宋 艳艳女史 花卉草虫图 卷 绢本 设色 33.0×336.0 此图甚美,曾在上博观之。 卷上钤有宋内府藏印,卷首“双龙”圆玺,卷末“秘阁之印”,骑缝钤“绍兴”连珠半印,均假。另有南宋贾似道“长字”封半印二方,亦假。卷首有“吴兴倪渊”、“X西伯玉”、“玩斋XX”、“槐村士X永珍宝玩”等印。曾经近代孙邦瑞、吴湖帆、张大千、沈剑知、夏敬观、李宣龚等诸家题识和题诗。(收藏与印鉴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 18 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页 绢本 设色 25.0×26.8 图左有南宋史弥远“绍勋”朱文葫芦印,清于腾“于腾之印”白文方印,可推知其收藏经过。傅熹年《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一文论述到此画。 19 宋 吴炳 竹雀图 页 绢本 设色 25.1×25.0 图下方有款“吴炳画”。傅熹年《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亦论述到此画。 画面右上角钤有元朝内府印章“都省书画之印”、明“礼部评验”、“孔生”、“祖恩鉴藏”、“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静淑心赏”、“吴湖帆珍藏印”等印。(收藏印鉴情况摘自书后李小汾图释) 20 宋 佚名 西湖图 卷 纸本 水墨 27.2×81.1 图上署款“李嵩”系伪。 近代曾熙题外签,钤“曾熙之印”、“老髯”等印。明沈周引首书“湖山佳处 石田”,钤“启南”、“白石翁”、“煮石亭”等印。清弘历题诗于前隔水,钤“乾隆宸翰”、骑缝“水月两澄明”等印。图后有南宋吴璠题跋,钤“醯鸡瓮里天”印。元金礼题跋。并有鉴藏印元仇远“XX仇远”,清于腾“于腾之印”、“飞卿秘玩”、“于腾私印”、谢淞洲“希之”、“淞州”、“林村隐居”、“青笠绿蓑斋藏”,近人庞元济“莱臣心赏”、“庞赖臣珍藏宋元真迹”、“虚斋墨缘”、“退修庵主”、“退修庵主人珍藏图书”、“虚斋审定”、“臣庞元济恭藏”、“庞莱臣珍赏印”、“吴兴庞氏珍藏”等印。曾入清内府,有诸多内府印玺。另有“两山”半印、“武林孙氏”半印、“受麐私印”等印待考。(收藏印鉴情况摘自书后单国霖图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