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岁在想什么:职业选择
最终决定去上海的一个做计算机视觉的创业公司。
其他的选择有:阿里巴巴,百度,格灵深瞳,谷歌(伦敦,H1B不能抽),葫芦,豌豆荚,微观博易(高频交易,极小的团队),微软。
另外还有Citadel HK 的 Quantative Developer的Rej。(中国银行软件中心还没理我。)
=====================================
Topic 0 (meta topic) 我想要什么?
有用的成就,有趣的体验。
Topic1 国内 vs 国外?
我觉得我在一个陌生文化的环境下开始职业生涯不是十足的"舒坦自在"。
我觉得“开眼界”这种事情更取决于你做什么以及你和谁在一起,而不是你在哪里。
我珍惜中国的人口,市场规模,经济发展前景。
我愿意为了收益而承担风险。类似的,我喜欢深圳这种 boom city的气质。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Topic2 关于中国的外企
我相信我在北京的葫芦或者谷歌会有更少的"exposure",不是特别的“真实”。
我发现一个公司本土化的一个相关特征就是出现了一个“老大”,比如熊晓鸽或沈南鹏。
//话说在IDG的办公室同时看到《林副主席作战手册》和一些美国高管的来访照片,觉得这样很有意思~
但是科技公司的本土化先天就不容易。比如数据怎么共享,怎么和“有关部门”打交道?
看看领英的中英混杂界面ORZ。。
Topic3 大公司带来的“履历溢价”
歧视有两种,
一种是 除了标签(来自清华vs non-985,来自谷歌vs某某你没听说过的科技公司)之外没有其他信息,那么依据标签做决策,这是理性而且有效率的。
一种是 有了充足的信息之后还是过分依据标签来做判断,这很愚蠢。
比如我不喜欢非土著硕士,但是会认识其中一些非常出色的人,一旦熟悉之后,“非土著”这个标签不会带来丝毫的减分。(silvia说的就是你。。)
因此,清华是个很不错的标签。不需要一个同样很厉害的标签给我epsilon的帮助。当然有平均水准比起清华学生出色的多的组织,但是一个“标签”,它能帮你的不会太多。
如果有公司相信BAT的大牛们一定比来自Startup的人强的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Topic4 计算机视觉
互联网金融啊,量化/高频交易啊,O2O/P2P啊,大数据(。。)啊都看起来很厉害。
不过我写一个奇奇怪怪的安卓社交APP就是不开心。
我感觉搞计算机视觉还算有些契合当初选择计算机系的初心吧。
Topic5 钱
我好像发现那些稍微出色点的学生毕业十年之后根本不缺钱。
所以好像没必要一定要特别早的“行权”。
比如说我一个前东家在做高频期货交易。。
插入小广告:http://www.kongrong.com/xiaoyuan/beijing/1261446.html
/\/\/\/\/\/\/\/\/\/\/\/\/\/\/\/\/\/\/\/\/\/\/\胡乱吐槽\/\/\/\/\/\/\/\/\/\/\/\/\/
Topic6 其他的计算机视觉公司
到这个地步就真的完全是个人品味/三观/格调/偏好/哲学了。
Topic7 人重要还是事重要?
一定要说的话,人重要。//当然大家都是严谨的理科生,我也知道这句话没有任何”实用指导价值“,就算随口说一下感觉吧。
Topic8 全明星团队
我相信,比起我们和终点的距离,东北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差距太少太短。
Topic9 如何在编程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技术面试。。
我真觉得好像我面试时候sales功力发挥得相当不错。。
Topic10 气质或品味
最近发现不少特别强的人身上有种奇怪的气质:任性,或者叫做”不羡不比,只做自己“。
就会非常少的在意社会的评价,以及更少地和背景相似的人做比较。
在考虑要不要尝试着开始学习这种做事风格。
其他的选择有:阿里巴巴,百度,格灵深瞳,谷歌(伦敦,H1B不能抽),葫芦,豌豆荚,微观博易(高频交易,极小的团队),微软。
另外还有Citadel HK 的 Quantative Developer的Rej。(中国银行软件中心还没理我。)
=====================================
Topic 0 (meta topic) 我想要什么?
有用的成就,有趣的体验。
Topic1 国内 vs 国外?
我觉得我在一个陌生文化的环境下开始职业生涯不是十足的"舒坦自在"。
我觉得“开眼界”这种事情更取决于你做什么以及你和谁在一起,而不是你在哪里。
我珍惜中国的人口,市场规模,经济发展前景。
我愿意为了收益而承担风险。类似的,我喜欢深圳这种 boom city的气质。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Topic2 关于中国的外企
我相信我在北京的葫芦或者谷歌会有更少的"exposure",不是特别的“真实”。
我发现一个公司本土化的一个相关特征就是出现了一个“老大”,比如熊晓鸽或沈南鹏。
//话说在IDG的办公室同时看到《林副主席作战手册》和一些美国高管的来访照片,觉得这样很有意思~
但是科技公司的本土化先天就不容易。比如数据怎么共享,怎么和“有关部门”打交道?
看看领英的中英混杂界面ORZ。。
Topic3 大公司带来的“履历溢价”
歧视有两种,
一种是 除了标签(来自清华vs non-985,来自谷歌vs某某你没听说过的科技公司)之外没有其他信息,那么依据标签做决策,这是理性而且有效率的。
一种是 有了充足的信息之后还是过分依据标签来做判断,这很愚蠢。
比如我不喜欢非土著硕士,但是会认识其中一些非常出色的人,一旦熟悉之后,“非土著”这个标签不会带来丝毫的减分。(silvia说的就是你。。)
因此,清华是个很不错的标签。不需要一个同样很厉害的标签给我epsilon的帮助。当然有平均水准比起清华学生出色的多的组织,但是一个“标签”,它能帮你的不会太多。
如果有公司相信BAT的大牛们一定比来自Startup的人强的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Topic4 计算机视觉
互联网金融啊,量化/高频交易啊,O2O/P2P啊,大数据(。。)啊都看起来很厉害。
不过我写一个奇奇怪怪的安卓社交APP就是不开心。
我感觉搞计算机视觉还算有些契合当初选择计算机系的初心吧。
Topic5 钱
我好像发现那些稍微出色点的学生毕业十年之后根本不缺钱。
所以好像没必要一定要特别早的“行权”。
比如说我一个前东家在做高频期货交易。。
插入小广告:http://www.kongrong.com/xiaoyuan/beijing/1261446.html
/\/\/\/\/\/\/\/\/\/\/\/\/\/\/\/\/\/\/\/\/\/\/\胡乱吐槽\/\/\/\/\/\/\/\/\/\/\/\/\/
Topic6 其他的计算机视觉公司
到这个地步就真的完全是个人品味/三观/格调/偏好/哲学了。
Topic7 人重要还是事重要?
一定要说的话,人重要。//当然大家都是严谨的理科生,我也知道这句话没有任何”实用指导价值“,就算随口说一下感觉吧。
Topic8 全明星团队
我相信,比起我们和终点的距离,东北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差距太少太短。
Topic9 如何在编程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技术面试。。
我真觉得好像我面试时候sales功力发挥得相当不错。。
Topic10 气质或品味
最近发现不少特别强的人身上有种奇怪的气质:任性,或者叫做”不羡不比,只做自己“。
就会非常少的在意社会的评价,以及更少地和背景相似的人做比较。
在考虑要不要尝试着开始学习这种做事风格。
-
豆友21206184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4 23:32:55
-
Ma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7:01:15
-
Haibara A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13 22:02:07
-
jasonz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12 09:36:10
-
BlueNa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12 09:28:31
-
Silve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12 0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