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聊聊冯唐和文学生物链
29th of July 2013
有个孩子跟我说冯唐的《三十六大》很好看,拿了他的纸质书给我。翻了两页之后我觉得通篇废话,可是为了表示对那孩子的尊重,以及为了获得足够充分的评判这本书的资格,我在今天上班路上把书看完了。
一边看我就一边赌气,“中国当代偏文学的畅销书就是这幅德行?”——就是把一些普世的追求用生殖器分泌物包裹包裹,再像现世珍宝一样展现给读者吗?他只是插科打诨,把一些毫无新意的概念和思想撒上大量的辛香料,和着烈酒端给你,企图隐瞒那带有成功学和心灵鸡汤色彩的实质。
冯唐的小聪明大多数人都有,不来自天赋,也不来自苦难。如果你也去过足够多的地方,经历过足够多的事情。那么冯唐的这些想法,大概也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无数遍。只是他刚好有机会把他们都整理和记录下来,并且有渠道让其他人看到。
然后我想聊聊,这条文学,或者说是人类智慧的生物链。
最杰出的的思考者写出最杰出的作品,而作品出版后 ,让读者接收的这个过程就有知识和思想性的损耗。这批读者往往不是普罗大众,而是另一些优秀但不够杰出的文学家,评论家。于是这部分知识需要进一步消化,重新组织,继续损耗,才能输出给下一环节的读者。也许这个层级的读者,会是大部分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等大众传媒工作者,于是信息,再经由这些渠道,再次被重新分解。代表人类智慧的能量就这样一直以各种形式消耗着,直到到达终端——那些只吸收而不输出的读者。
在这条关于思想和智慧的链条中,我觉得,国内的当代书籍在这条生物链的底层。这些作者们吸收着被其他人咀嚼过无数遍的、浅薄到不能更浅薄的东西,重新加工了以后卖给中国的一部分读者。
最后补充一下,三十六大的肤浅程度也许与它的发表途径有关,也许冯唐认为他这样的行文和思想性可以迎合时尚杂志的读者。所以在看完某一本他的小说之前,我无法完整地判断他的文学水平。
有个孩子跟我说冯唐的《三十六大》很好看,拿了他的纸质书给我。翻了两页之后我觉得通篇废话,可是为了表示对那孩子的尊重,以及为了获得足够充分的评判这本书的资格,我在今天上班路上把书看完了。
一边看我就一边赌气,“中国当代偏文学的畅销书就是这幅德行?”——就是把一些普世的追求用生殖器分泌物包裹包裹,再像现世珍宝一样展现给读者吗?他只是插科打诨,把一些毫无新意的概念和思想撒上大量的辛香料,和着烈酒端给你,企图隐瞒那带有成功学和心灵鸡汤色彩的实质。
冯唐的小聪明大多数人都有,不来自天赋,也不来自苦难。如果你也去过足够多的地方,经历过足够多的事情。那么冯唐的这些想法,大概也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无数遍。只是他刚好有机会把他们都整理和记录下来,并且有渠道让其他人看到。
然后我想聊聊,这条文学,或者说是人类智慧的生物链。
最杰出的的思考者写出最杰出的作品,而作品出版后 ,让读者接收的这个过程就有知识和思想性的损耗。这批读者往往不是普罗大众,而是另一些优秀但不够杰出的文学家,评论家。于是这部分知识需要进一步消化,重新组织,继续损耗,才能输出给下一环节的读者。也许这个层级的读者,会是大部分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等大众传媒工作者,于是信息,再经由这些渠道,再次被重新分解。代表人类智慧的能量就这样一直以各种形式消耗着,直到到达终端——那些只吸收而不输出的读者。
在这条关于思想和智慧的链条中,我觉得,国内的当代书籍在这条生物链的底层。这些作者们吸收着被其他人咀嚼过无数遍的、浅薄到不能更浅薄的东西,重新加工了以后卖给中国的一部分读者。
最后补充一下,三十六大的肤浅程度也许与它的发表途径有关,也许冯唐认为他这样的行文和思想性可以迎合时尚杂志的读者。所以在看完某一本他的小说之前,我无法完整地判断他的文学水平。
-
ghost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11 15: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