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人 有关死亡
父亲的突然死亡,促使保罗·奥斯特抓紧时间回忆父亲的一生。“父亲去了。如果我不快点行动,他的一生将会随之消逝。”于是父亲的一生被记录,父亲的孤独被记录,但对于这一切他无从知晓,甚至于很可能对于儿子所描述的孤独都不自知。如果老奥斯特的儿子不是一个作家,那么他的死将如同以亿万计的平常人一样,无非是一场葬礼一片哭声,这之后他就像没有存在过一样,最终被遗忘在时间的脚步底下。可是他的儿子不甘心让他的父亲就这样逝去,他决定回忆他的一生,并勾画出这幅“隐形人的画像”,使得我们这些与他毫无关系的人,借他这副明镜照进自己内心的孤独。
小时候的我言语不多,其实我现在也这样,只是喝完酒之后才会进入一种倾诉欲过剩的状态。不爱说话的孩子都是勤于思考的,而且很容易陷入宏大主题的冥想。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人终有一死,而死亡就意味着从此不再有你这样一个人,而你也将永远不再存在,我生来就是个无神论者,从来没有什么生命轮回的想法在我脑海里闪现。那时一想到死亡就会出现一副银河星空的图像,偌大一个宇宙,从此找寻不到我的身影所在,觉得很是悲哀,很是孤独。还好我的想象总会适时的停止,才得以幸免陷入抑郁症的痛苦。
我经历过三次亲人的离开,姥姥、爷爷、姑父,都在我十岁到二十岁之间。
姥姥是最疼爱我的人,也是我最亲的人,可惜好人命短,一次突发的心肌梗塞让姥姥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我们。我妈说姥姥那天走的时候,一点迹象也没有,正和姥爷打着嘴仗,说着说着就不行了。我妈说姥姥也算幸运的了,没受什么大罪就走了。那几年只要一提到我姥姥,妈妈就开始哽咽,豆大的泪珠不停的往下掉。我刚生下来的时候特别娇贵,非得要人抱着睡,只要屁股蛋一沾床,立马哇哇哭将开来,爸妈那时候还要上班,所以都是姥姥住在我家晚上哄我睡觉。长大之后,我一到星期天就被放到姥姥家,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表弟比较淘气,用潢川话说叫比较“guai3”,我这当哥的也经常遭他欺负,基本上每次姥姥也都是护着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吃姥姥用小奶锅给我们做的烫干饭,剩干饭加水,放点青菜叶,舀一勺猪油,煮到黏黏糊糊的程度,香味四溢,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以后我也再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姥姥操劳一辈子,操完儿女的心又操孙辈的心,在这点上,姥爷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所以他现在八十多岁身体还是那么硬朗。姥姥去世那年我读五年级,那时我们还有小升初的升学压力,所以送葬路我只走了一半,朝着远去的送葬队伍,朝着被抬去火葬的棺材,深深磕了三个头,作别最最亲爱的姥姥,同时也作别被人宠爱的童年。父母的爱不是宠爱,来自祖辈的爱才是宠爱,而我在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失去这样的爱了。
不到半年,爷爷也去世了。我没见过我奶奶,她在我老爸十几岁的时候就不在了。我爷爷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北音,我基本上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从我记事起,我爷爷就自己独居在棉麻后面的小院里,爸妈说之前还有个后奶在那照顾他,我爷爷却怎么也不肯把人家娶回家,可我怎么也想不起这样一个奶奶,直到前两年和妈妈坐三轮,忽然被开三轮的认了出来,原来是那奶奶的儿子,说起来那奶奶前一年也过世了,我心里还是有些唏嘘,仿佛自己又一个亲人不在人世了。小时候去爷爷家不多,但对爷爷房子倒是印象深刻,院子里那棵腊梅花,从来也不见有人怎么悉心照料它,可一到寒冬腊月它还就开的分外芬芳。厨房里有个老式的灶台,带风箱引柴火的那种,我喜欢去拽风箱玩。爷爷的屋里终年不见阳光,东西也都是几十年的老古董,所以小时候总觉得那里面既阴森又神秘。后来我家原来的房子拆迁,在爷爷院里又建了一间屋,从此就搬来和爷爷一起住了。这段时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爷爷生病前和生病后,爷爷生病前我们一家子相处也算挺好的,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放三国演义,爷爷眼睛不好看不见,我就进去给他讲,爷爷读过三国,所以我们也相言甚欢。可到后来他中风之后,家里就开始不和谐了,他总是觉得我爸我妈照顾他照顾的不好,饭菜不好吃。可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他那几年生病都是我爸我妈端屎端尿的在照顾他。爷爷去世的时候,看见那具干瘪的尸体,我并没有太多的悲伤,只是切切实实的看到死亡的面孔。
小时候最喜欢去的是姥姥家,其次是大姑家,跟二表哥玩的最好,因为他会玩,去他家打游戏,跟他跑到后面池塘里钓鱼钓虾,那时候人家都说我二哥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现在看来其实那才叫素质教育,他从小就会修电视修录音机。那时候对姑父的唯一感觉就是怕,我大哥我二哥都怕。叫我印象深刻的是,刚上托儿所的时候,我死活不去,我姑父愣是噼里啪啦把我一路揍了过去,这好像是我小时候挨得最痛的打。姑父爱喝酒,他也是毁在酒上的,去医院查出肝腹水,医生明令禁止他再饮酒,可人家自己在床底下藏着喝。嗜酒之人为酒而死也算死得其所了。姑父去世时我已读大学了,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开已让我的感情有些麻木。大姑哭的最厉害,一年没见,头发全白了。大哥二哥那时已都在北京工作,于是把大姑接了过去,两三年没让她回来,怕她承受不了,可两三年之后回到那个人去屋空的家,大姑还是一样的泪眼婆娑。
写完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喉咙在哽咽,逝去多年的情怀再次涌上我的心头。小时候我觉得我还算幸福,一大家人和和睦睦,虽不富裕,但也很满足。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死去的亲人从此不再相见,活着的亲人也是渐行渐远了。父亲那边爷爷奶奶都不在了,大伯很早就不再回潢川看看,即使回来也经常只是打声招呼,连坐下喝口茶的时间也没有,大姑搬去北京已有多年,这边的房子前几年我们家在住,新房盖好之后,也帮她卖掉了,前两年读研有机会去北京出差,见过大哥二哥堂姐他们,也都已没有了昔日的感觉。妈妈这边姥爷不停在平顶山潢川之间轮流居住,大舅大妗年纪也都不小了,也就是偶尔回潢川看看,大姨现在也随着表姐落户信阳基本长住信阳了,还常驻潢川的就剩下小舅家和我家了,不过小舅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圈子活动,滋润而且忙碌。我不是想抱怨什么,其实我知道,亲情还在,只是大家表达亲情,体现亲情的途径没了。现在大家生活都变好了,连最差的我们家也都终于搬进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了,可是我还是更怀念以前一大家子人挤在狭小的房子里那样会一起吵架会一起开心的日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终于有能力挣钱了,而且我也相信我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会用我毕生的时间回报我的亲人关心我的亲人,祝我的父母我的亲人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尤其是妈妈,希望她的眼睛早日康复!
小时候的我言语不多,其实我现在也这样,只是喝完酒之后才会进入一种倾诉欲过剩的状态。不爱说话的孩子都是勤于思考的,而且很容易陷入宏大主题的冥想。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人终有一死,而死亡就意味着从此不再有你这样一个人,而你也将永远不再存在,我生来就是个无神论者,从来没有什么生命轮回的想法在我脑海里闪现。那时一想到死亡就会出现一副银河星空的图像,偌大一个宇宙,从此找寻不到我的身影所在,觉得很是悲哀,很是孤独。还好我的想象总会适时的停止,才得以幸免陷入抑郁症的痛苦。
我经历过三次亲人的离开,姥姥、爷爷、姑父,都在我十岁到二十岁之间。
姥姥是最疼爱我的人,也是我最亲的人,可惜好人命短,一次突发的心肌梗塞让姥姥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我们。我妈说姥姥那天走的时候,一点迹象也没有,正和姥爷打着嘴仗,说着说着就不行了。我妈说姥姥也算幸运的了,没受什么大罪就走了。那几年只要一提到我姥姥,妈妈就开始哽咽,豆大的泪珠不停的往下掉。我刚生下来的时候特别娇贵,非得要人抱着睡,只要屁股蛋一沾床,立马哇哇哭将开来,爸妈那时候还要上班,所以都是姥姥住在我家晚上哄我睡觉。长大之后,我一到星期天就被放到姥姥家,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表弟比较淘气,用潢川话说叫比较“guai3”,我这当哥的也经常遭他欺负,基本上每次姥姥也都是护着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吃姥姥用小奶锅给我们做的烫干饭,剩干饭加水,放点青菜叶,舀一勺猪油,煮到黏黏糊糊的程度,香味四溢,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以后我也再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姥姥操劳一辈子,操完儿女的心又操孙辈的心,在这点上,姥爷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所以他现在八十多岁身体还是那么硬朗。姥姥去世那年我读五年级,那时我们还有小升初的升学压力,所以送葬路我只走了一半,朝着远去的送葬队伍,朝着被抬去火葬的棺材,深深磕了三个头,作别最最亲爱的姥姥,同时也作别被人宠爱的童年。父母的爱不是宠爱,来自祖辈的爱才是宠爱,而我在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失去这样的爱了。
不到半年,爷爷也去世了。我没见过我奶奶,她在我老爸十几岁的时候就不在了。我爷爷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北音,我基本上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从我记事起,我爷爷就自己独居在棉麻后面的小院里,爸妈说之前还有个后奶在那照顾他,我爷爷却怎么也不肯把人家娶回家,可我怎么也想不起这样一个奶奶,直到前两年和妈妈坐三轮,忽然被开三轮的认了出来,原来是那奶奶的儿子,说起来那奶奶前一年也过世了,我心里还是有些唏嘘,仿佛自己又一个亲人不在人世了。小时候去爷爷家不多,但对爷爷房子倒是印象深刻,院子里那棵腊梅花,从来也不见有人怎么悉心照料它,可一到寒冬腊月它还就开的分外芬芳。厨房里有个老式的灶台,带风箱引柴火的那种,我喜欢去拽风箱玩。爷爷的屋里终年不见阳光,东西也都是几十年的老古董,所以小时候总觉得那里面既阴森又神秘。后来我家原来的房子拆迁,在爷爷院里又建了一间屋,从此就搬来和爷爷一起住了。这段时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爷爷生病前和生病后,爷爷生病前我们一家子相处也算挺好的,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放三国演义,爷爷眼睛不好看不见,我就进去给他讲,爷爷读过三国,所以我们也相言甚欢。可到后来他中风之后,家里就开始不和谐了,他总是觉得我爸我妈照顾他照顾的不好,饭菜不好吃。可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他那几年生病都是我爸我妈端屎端尿的在照顾他。爷爷去世的时候,看见那具干瘪的尸体,我并没有太多的悲伤,只是切切实实的看到死亡的面孔。
小时候最喜欢去的是姥姥家,其次是大姑家,跟二表哥玩的最好,因为他会玩,去他家打游戏,跟他跑到后面池塘里钓鱼钓虾,那时候人家都说我二哥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现在看来其实那才叫素质教育,他从小就会修电视修录音机。那时候对姑父的唯一感觉就是怕,我大哥我二哥都怕。叫我印象深刻的是,刚上托儿所的时候,我死活不去,我姑父愣是噼里啪啦把我一路揍了过去,这好像是我小时候挨得最痛的打。姑父爱喝酒,他也是毁在酒上的,去医院查出肝腹水,医生明令禁止他再饮酒,可人家自己在床底下藏着喝。嗜酒之人为酒而死也算死得其所了。姑父去世时我已读大学了,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开已让我的感情有些麻木。大姑哭的最厉害,一年没见,头发全白了。大哥二哥那时已都在北京工作,于是把大姑接了过去,两三年没让她回来,怕她承受不了,可两三年之后回到那个人去屋空的家,大姑还是一样的泪眼婆娑。
写完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喉咙在哽咽,逝去多年的情怀再次涌上我的心头。小时候我觉得我还算幸福,一大家人和和睦睦,虽不富裕,但也很满足。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死去的亲人从此不再相见,活着的亲人也是渐行渐远了。父亲那边爷爷奶奶都不在了,大伯很早就不再回潢川看看,即使回来也经常只是打声招呼,连坐下喝口茶的时间也没有,大姑搬去北京已有多年,这边的房子前几年我们家在住,新房盖好之后,也帮她卖掉了,前两年读研有机会去北京出差,见过大哥二哥堂姐他们,也都已没有了昔日的感觉。妈妈这边姥爷不停在平顶山潢川之间轮流居住,大舅大妗年纪也都不小了,也就是偶尔回潢川看看,大姨现在也随着表姐落户信阳基本长住信阳了,还常驻潢川的就剩下小舅家和我家了,不过小舅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圈子活动,滋润而且忙碌。我不是想抱怨什么,其实我知道,亲情还在,只是大家表达亲情,体现亲情的途径没了。现在大家生活都变好了,连最差的我们家也都终于搬进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了,可是我还是更怀念以前一大家子人挤在狭小的房子里那样会一起吵架会一起开心的日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终于有能力挣钱了,而且我也相信我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会用我毕生的时间回报我的亲人关心我的亲人,祝我的父母我的亲人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尤其是妈妈,希望她的眼睛早日康复!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