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还是回家来
转眼间回内地已经大半年了,发现相对于出国,“从香港”回来这个身份,会遇到更多的好事鬼和好奇鬼。
人们最常开口问的当然是“你为什么回来”,其实从他们的表情我就已经读到答案,只不过他们想从我嘴里再听一遍来印证而已,比如他们一脸的表情就是“混不下去了吧”、“薪水太低了吧”、“房租太高了吧”……
然后他们就自然而然会把在香港的一切等同于“买东西便宜”,所有人像是要说服你一般地告诉你“我去香港的时候买了什么什么便宜的东西”,或者信誓旦旦地说“香港也就只能买买东西”。
一开始我固执地想反驳,因为“去玩”和“居住”是两个概念,对我来说,香港虽然不是我呆的最久的城市,却更像是第二个家乡,因为在那里自己开始过一切独立的生活,体验过所有这个年纪“漂”的故事,所有的正负能量都在那里爆发过,如果你不是对一个城市付出过那么多,怎么可能称之为故乡?
如果你对一个城市付出过感情,你就不会允许别人这样轻描淡写地总结。
可是那些我亲身体验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分享的,于是我试图告诉他们香港有很多很多风景很美的地方,他们只是瞪大了眼睛,然后笑笑。
他们坚信,走出去是为了回家来。
回家来没有错,毕竟生你养你的地方,怎么都挑不出错。
但是走出去过,就有了比较,就有了思念。
人们最常开口问的当然是“你为什么回来”,其实从他们的表情我就已经读到答案,只不过他们想从我嘴里再听一遍来印证而已,比如他们一脸的表情就是“混不下去了吧”、“薪水太低了吧”、“房租太高了吧”……
然后他们就自然而然会把在香港的一切等同于“买东西便宜”,所有人像是要说服你一般地告诉你“我去香港的时候买了什么什么便宜的东西”,或者信誓旦旦地说“香港也就只能买买东西”。
一开始我固执地想反驳,因为“去玩”和“居住”是两个概念,对我来说,香港虽然不是我呆的最久的城市,却更像是第二个家乡,因为在那里自己开始过一切独立的生活,体验过所有这个年纪“漂”的故事,所有的正负能量都在那里爆发过,如果你不是对一个城市付出过那么多,怎么可能称之为故乡?
如果你对一个城市付出过感情,你就不会允许别人这样轻描淡写地总结。
可是那些我亲身体验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分享的,于是我试图告诉他们香港有很多很多风景很美的地方,他们只是瞪大了眼睛,然后笑笑。
他们坚信,走出去是为了回家来。
回家来没有错,毕竟生你养你的地方,怎么都挑不出错。
但是走出去过,就有了比较,就有了思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