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的老街巷
赣州总给我一种古老厚重,但是又有一抹绿色的城市色彩。作为江西最南部的城市,它被章江和贡江两江交汇围绕,流淌的江水不仅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润湿了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巷,一直斑驳的构成这座城市现世的模样。
在2014年的岁末,我又一次来到赣州,一如初来时的模样。虽然已入深冬,树木萧瑟,但是在一抹暖阳的映照下,城市里仍然充满着生机般的绿色,似乎只有刺骨的寒风提醒着我现在仍是寒冬。
忙完工作,趁着晴空万里,我步入宋城墙,穿过建春门,映入眼帘的是飘浮近百年的浮桥。晴朗的天空云彩飘荡,纯净的蓝色映衬着金色的太阳。暖阳下是周末热闹熙攘的人群,空旷的江面上一座浮桥浮起,一只只古船铺在江面,练起章江两岸,也连起了两座古老的街区。
行走在浮桥上,一串串挂起的腊鱼诉说着岁末的来临;有手牵手的祖孙俩,有讨价还价的老婆婆,有坐在船头嬉闹的情侣,也有不惧寒冷的冬泳者,这样的画面俨然宋时的《清明上河图》,长长的浮桥上穿梭如织行人们像是再现了宋时的繁华。
一个人走在浮桥上,被冬日的暖阳照着,背部传来阵阵暖意,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在这周末的午后,闲适的在这里漫步,看着人来人往,心中只有惬意的享受,和沉浸其中的放松。
流淌的江水浸泡着古老的浮桥,同时也浸润了古老的街巷,润湿了许多人走过的路。离开章江河岸,行走在八境路上,密密的树林掩映着许多古玩店,书画店,显示着它浓厚的文人气质。转到章贡路上,走着走着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街巷名——米汁巷,好吃的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小时候妈妈在煮米饭时,会在煮饭过程中将漂浮着的米油舀起来,呈出一碗米汁水递给我,不用放糖,米里本身的甜味触碰着我的味蕾,而妈妈的味道也充满了我幼时温暖的回忆。
弯曲的米汁巷里,两旁矗立着似老上海里弄里的二层楼房,有些破旧的房屋外表浸满了历史的雨水,赣州的多雨天气使这街巷里充满了潮湿的气味。老婆婆们坐在自家屋前,跟邻家的老伙伴开心的聊着;密密麻麻的电线上挂着灌好的香肠,阵阵香气在巷子里环绕。
走了没几步,斜插出来另一条小巷——均井巷,远望行走老人的背影,我想,也许是里面的古井的缘故,使得这里的人们都公平均衡,不会为小事拌起嘴来吧。继续向前走,两旁的老房子没换,小巷的名字又换了——坛子巷,几户人家门口出现了许多坛子,有装腌萝卜,有放酱白菜,还有熏制的肉,坛子巷真是喷香扑鼻。
穿出坛子巷,又拐进了东北路,往路左边一看,突然发现有一座西式钟楼,噔,噔,的声响是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么?穿过东北路又进了尚书街,好嘛,以前这里曾经出现过当朝尚书么,抑或是某位离朝的尚书退隐于此?
街巷似乎更窄了,两旁的屋檐似乎都要挨在一起了,下班回家买菜的人,升起炉火正在做饭的邻家,往开着门的小院里一瞥,里面十分拥挤,昏暗的楼道里摆放着家具,透露着老房子里的潮气。长长的街道被分成三段,有尚书街,有龙湖井,还有白塔巷。
临出巷子时闻到了香味十足的辣椒味儿,向老板娘买了一小袋,准备就着馒头尝尝这蒜蓉辣椒的香辣。
这些老街巷有着厚重的历史,虽然宅子都已经破旧不堪,里面的住户也不多了;但是身处其间,感觉像是回到了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迷醉。我很喜欢这样的老街巷,它不仅诉说着过往,它也紧紧连接着人们之间不曾消失的情感,让我觉得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惬意。
甲午年十月书于赣州古城
在2014年的岁末,我又一次来到赣州,一如初来时的模样。虽然已入深冬,树木萧瑟,但是在一抹暖阳的映照下,城市里仍然充满着生机般的绿色,似乎只有刺骨的寒风提醒着我现在仍是寒冬。
![]() |
忙完工作,趁着晴空万里,我步入宋城墙,穿过建春门,映入眼帘的是飘浮近百年的浮桥。晴朗的天空云彩飘荡,纯净的蓝色映衬着金色的太阳。暖阳下是周末热闹熙攘的人群,空旷的江面上一座浮桥浮起,一只只古船铺在江面,练起章江两岸,也连起了两座古老的街区。
![]() |
行走在浮桥上,一串串挂起的腊鱼诉说着岁末的来临;有手牵手的祖孙俩,有讨价还价的老婆婆,有坐在船头嬉闹的情侣,也有不惧寒冷的冬泳者,这样的画面俨然宋时的《清明上河图》,长长的浮桥上穿梭如织行人们像是再现了宋时的繁华。
![]() |
一个人走在浮桥上,被冬日的暖阳照着,背部传来阵阵暖意,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在这周末的午后,闲适的在这里漫步,看着人来人往,心中只有惬意的享受,和沉浸其中的放松。
![]() |
流淌的江水浸泡着古老的浮桥,同时也浸润了古老的街巷,润湿了许多人走过的路。离开章江河岸,行走在八境路上,密密的树林掩映着许多古玩店,书画店,显示着它浓厚的文人气质。转到章贡路上,走着走着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街巷名——米汁巷,好吃的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小时候妈妈在煮米饭时,会在煮饭过程中将漂浮着的米油舀起来,呈出一碗米汁水递给我,不用放糖,米里本身的甜味触碰着我的味蕾,而妈妈的味道也充满了我幼时温暖的回忆。
![]() |
弯曲的米汁巷里,两旁矗立着似老上海里弄里的二层楼房,有些破旧的房屋外表浸满了历史的雨水,赣州的多雨天气使这街巷里充满了潮湿的气味。老婆婆们坐在自家屋前,跟邻家的老伙伴开心的聊着;密密麻麻的电线上挂着灌好的香肠,阵阵香气在巷子里环绕。
![]() |
走了没几步,斜插出来另一条小巷——均井巷,远望行走老人的背影,我想,也许是里面的古井的缘故,使得这里的人们都公平均衡,不会为小事拌起嘴来吧。继续向前走,两旁的老房子没换,小巷的名字又换了——坛子巷,几户人家门口出现了许多坛子,有装腌萝卜,有放酱白菜,还有熏制的肉,坛子巷真是喷香扑鼻。
![]() |
穿出坛子巷,又拐进了东北路,往路左边一看,突然发现有一座西式钟楼,噔,噔,的声响是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么?穿过东北路又进了尚书街,好嘛,以前这里曾经出现过当朝尚书么,抑或是某位离朝的尚书退隐于此?
![]() |
街巷似乎更窄了,两旁的屋檐似乎都要挨在一起了,下班回家买菜的人,升起炉火正在做饭的邻家,往开着门的小院里一瞥,里面十分拥挤,昏暗的楼道里摆放着家具,透露着老房子里的潮气。长长的街道被分成三段,有尚书街,有龙湖井,还有白塔巷。
![]() |
临出巷子时闻到了香味十足的辣椒味儿,向老板娘买了一小袋,准备就着馒头尝尝这蒜蓉辣椒的香辣。
![]() |
这些老街巷有着厚重的历史,虽然宅子都已经破旧不堪,里面的住户也不多了;但是身处其间,感觉像是回到了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迷醉。我很喜欢这样的老街巷,它不仅诉说着过往,它也紧紧连接着人们之间不曾消失的情感,让我觉得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惬意。
甲午年十月书于赣州古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